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那只是你的错觉

◎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 DJ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首先提一个问题,说到日本,你最先想到的城市有哪些?东京、大阪和京都。

没错,这三个城市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都说,投资虽有几分理性,但也要不少感性因子帮助你做判断,这其中就包括所谓的“第六感”。

为什么我们会马上想到东京、大阪和京都?因为平时在日本新闻中经常读到它们的名字,因为身边的朋友不是在东京就是在大阪,去旅游也一定会京都。

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所有优质资源基本都集中在这三座城市中,正如同中国的所有优质资源集中于北上广深一样。

对于我们投资而言,在一个国家正处于经济腾升阶段,最稳妥的投资地正是这些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回想2012年,如果那个时候给你300万买房投资,你会选北京五环以内的房子还是老家二三线的一栋别墅?

如今,日本经历人口老龄化,但东京和大阪的人口却逐年递增,就是这个投资逻辑。

“失去的二十年”是惊天骗局!

那么有人会问,现在处于日本经济腾升的阶段吗?它都“失去了二十年”了!

首先,掘金酱要在这里严厉反击: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其实并没有我们表面理解的GDP增速、经济衰退、民间低欲望这么简单。

1992年,日本股市楼市泡沫破灭,地价被砍去80%,股市一落千丈。两者相加,日本当时的损失达到了15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三年的GDP!前面三年的努力,基本付之东流。

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那只是你的错觉

(资产价格最高暴跌90%以上)

日本人还因为银行部门的坏账,平均每个人背上了8万日元的债务。公司大量裁员、留在公司里的人也不能幸免,降薪不可避免。同时,政府为了救市掏空国库,社会一片哀嚎。

这个时候的日本,真真实实地经历着经济衰退。

但须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日本其实GDP并没有掉下来,它的经济总量仍然长居全球老二,直到2010年才被后起之秀中国超过。

至今,它仍稳坐全球第三的位置,超过第四名德国1万亿美元以上。

我们回想一下,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出镜率”怎么样?是不是还挺高的?

当时的日本企业仍然在不断创新,先后做出了包括液晶显示屏、二维码(现在中国运用于大街小巷的二维码,是日本人在上世纪末创造的)、80后们的童年回忆任天堂游戏机,当时玩超级玛丽、拳皇都是用这些游戏机。

还有,便是包括70后都有人回忆的日本漫画。我们耳熟能详的《七龙珠》、《美少女战士》、《数码宝贝》、《神奇宝贝》、《高达》以及《海贼王》等等,都是在这个衰退后的时代创作的。

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那只是你的错觉

这些现在成为绝世经典的漫画,让日本的软实力和影响力遍布全球各地,现在有多少咱们中国人,学日语是因为想看懂漫画?而漫画总体产出也占到了日本0.3%的GDP,其周边商品所拉动的产业量更是不计其数。

也就是说,虽然日本确实看上去经济没有像之前那样高速增长,但是它的内核竞争力还在。

而且,为了摆脱日美贸易战给日本造成的国际损失,以及中韩的新品牌如格力、LG、三星的穷追猛打,这些日本的尖端企业都在寻求转型。

日企的艰难蜕变

它们都向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领域转型。松下、东芝、日立就是其中的代表。

此前我们认识东芝,是停留在它的白色家电,比如电饭煲、小家电这类白色家电。这些都属于前端市场产业链中的产品,技术属于末端,很容易被更廉价的劳动力取代。所以,东芝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转型做核能、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技术。

松下在2013年因为经营不善而无奈从纽交所退市,但同年新上任CEO就决意放弃连续投资了12年的等离子电视业务,以及不少家电终端业务,并且在集团分设住宅设备机器、环境方案、汽车电子和机电系统以及互联解决方案四大公司,同时向节能、环保及安全技术行业转型,进入上游核心产品的生产。

日立也从小家电转型,目前在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开发上拨得头筹,还欲和美国合作投资泰国的高铁项目。

如今,夏普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锂离子电池,索尼的摄像头,旭硝子的面板玻璃,这些核心技术及电子元器件隐藏在“全球”各个品牌的智能手机、超大屏幕电视、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等里面。

在经历了中美贸易战这一年来我们逐渐发现,一个国家的最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这些上游核心技术,包括芯片、半导体、核能、精密制造、生物科技、氢燃料、机器人等。比如美国对华为的一个制裁,就让华为生产不出产品来。

近期日韩贸易战打响,日本拿出杀手锏一下子也打得韩国嗷嗷叫惨。

比如三星就是影响最惨的一个。在日本政府的禁令颁布后,它着急地找其他国家寻求替代品,但这氟化氢却只有日本可以大量生产。虽说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国家,但是这种高精度高纯度的加工制造工艺,却只有这个国家能不断生产,包括氟化氢在内的制裁品,日本出口的份额占到全球7成以上。一旦日本不再供应,三星最多只能熬2个月。

由于老龄化、劳动红利吃尽,以及国内的需求红利不再,竞争倒逼走向上游核心技术及基础科学领域,依靠自力更生、自主研发,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日本的优质企业逐渐转型成为竞争力更强的国际性企业。

全球化是检验一国GDP的重要标准

可能有人会说,日本的企业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们的GDP是真真切切没有再涨了,还萎缩,这要怎么解释?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所做对比的这个“锚”是什么?是日本1992年以前的GDP吧?

如果用这个作为检验标准,那看起来当然日本的GDP确实萎缩了。但是,要知道这是在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本国的投机氛围空前浓厚,积累下来的“财富”,里面有很大泡沫。

泡沫破灭的好处是,日本不再把目光只锁定在国内,而企业转型也迫使它们对国外。在进行产业升级优化的过程中,它收购了不少外国高科技技术。基本上日本最重大的几大收购项目,都是在2000年之后进行的。

这下,它们不再像泡沫破灭前那样子收购没用、维护成本又高的洛克菲勒大楼,而是实在地选择需要的产业进行收购。

至2011年,日本在国外的资产配置和产业分布已经达到了它本国GDP总量的1.8倍,同样地,全球其他国家也纷纷在日本置业、收购日本企业的产业链。等于说,日本的资产是由全球为其背书的。

而它这时候的GDP,也在全世界的检验当中,相比于1992年以前的数据,它更为真实、更接近实际情况。

在读文章时,看到智本社写的这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

“如今日本是一个全球开放经济体,日本的房产、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资产,都在国际市场自由竞争中被重新估价。如今的资产规模,是被挤过水分的,是相对真实的。所以,表面上日本的经济规模没有增长,但真实资产实际上在增加,同时真实的竞争力也在增强。”

日本是全亚洲唯一一个深度全球化的发达国家,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国家。

所以,你说日本“失去了二十年”,这里的“失去”只是你看到的数据。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

现在,日本的房产、股票等资产已经收到全球的检验和督查,一有不好的风吹草动就有人警觉。

全世界都在帮你监督日本,而你拿到的日本资产,也将是踏踏实实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