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差距一目瞭然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差距一目瞭然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孩子在小時候被家長告知不能喝隔夜水,否則就會捱打。等孩子長大後就思考這個問題,晚上十點燒的開水到早上六點鐘時隔八小時,早上九點燒的開水到下午六點鐘也是時隔八小時,二者有什麼區別。

於是便去問母親,母親被問住了,想了想回答道,"應該沒有區別。"孩子不依不饒的追問,"那以前為什麼老為隔夜水的事情打我?"母親說,"當時就是想打你。"母子都笑了。

笑話一笑而過,身為父母是靠打孩子解決問題,還是不打孩子也能解決問題?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差距一目瞭然

1、低齡兒童的"小調皮",父母該不該動手打孩子?

住一棟樓裡的鄰居,家裡的孩子剛開始能握緊彩筆,就在牆上塗鴉。父母打罵聲不絕於耳,一週下來孩子為這事哭了好幾次。

家長想著打你一次不聽話,那就打兩次,打兩次不行,就打三次。讓孩子好好長記性,誰小時候沒捱過幾次打。後來有段時間,那家人很安靜,聽說孩子"改邪歸正",不在牆上塗鴉,但也不拿畫筆了。

和同事聊起此事,他說家裡的孩子有段時間也是這樣,每天想著拿筆在牆上畫點什麼,天天盯著可累人,嚇唬過、輕輕地打過屁股,還是沒用。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差距一目瞭然

後來實在沒辦法,他們把孩子放在一個稍大的紙箱裡,沒想到孩子在紙箱裡畫的很開心,家裡的大白牆總算得以保住。再後來孩子還愛上了手繪,現在在老師的指點下,在紙上畫的有模有樣,他慶幸自己沒有因為一時的怒火毀了孩子一個愛好。

看來,類似牆壁塗鴉這種行為,屬於低齡兒童的"小調皮",也算不上是壞毛病,只是孩子在成長中某一時段的愛好,等他有了新的愛好,也就把這件事漸漸淡忘了。

這件事情中,不難看出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成長的初期對孩子的思維、性格、處事有著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差距一目瞭然

2、"棒子底下是否真的能出孝子?"怎樣的"棍棒教育"才是有效的

"棒子底下出孝子"這種陳舊的觀念,只單單通過字面意思去理解,是有欠妥的。初為人父母,遇事就發洩情緒,任由洪荒之力控制自己,孩子也在潛移默化的學會了,不會控制情緒,暴躁不安。父母一上來就動手,孩子本能的從身體到心理產生極其抗拒,如果父母總是這樣,慢慢地你會發現,你說話孩子總是愛聽不聽的,愛答不理的,牴觸情緒成為一種阻撓,惡性循環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開始。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差距一目瞭然

追憶往事,孩子努力還原事情的原型,捱打多的孩子可能明白了自己當初的行為,也理解父母的做法,但他有些不美好的記憶還是揮之不去,他想找到一點父母疼愛自己的畫面,可除了打罵就還是打罵,另外還有強烈的肢體衝突,這些行為就是現在看來也是不愛他的表現,羞辱他。

不就是弄髒了一面牆這樣一件小事,還是牆面上那麼小的一部分,卻為後面的學習、生活、工作增加了那麼的阻力。

從剛開始有了那麼一點小小的牴觸情緒,再到後來凡是父母讓做的事情都不好好去做,越來越不優秀,孩子甚至表現出情商低。這不正是你用你的雙手把孩子推上了這條路,這是把家中的那面牆刷上多少邊都彌補不回來的,追悔莫及。

性格一旦形成,一生的命運也就這樣定下來了。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差距一目瞭然

3、讓孩子明白道理

家長首先管控好自己的情緒,等氣過去了再與孩子溝通。孩子小不善於表達,就要多點耐心,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多多揣摩孩子的想法。得知孩子真實想法,那就在能給予的範圍內儘量滿足他的需要,孩子在得到了尊重的情況下,一遍又一遍的聽父母苦口婆心地講道理,慢慢地理解父母的意思。

最後可能也是似懂非懂牙牙學語地,配合父母去做。一件寶寶調皮的小事,雖然費了很多嘴皮子功夫,但效果是好的,那就堪稱完美。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差距一目瞭然

更大一點的孩子在父母言之有理後,心悅誠服下接受了出於增強記憶的體罰。孩子身心是接受的,並能承受,效果也是明顯的。逐漸孩子學會明辨是非,會講道理,學會與父母溝通,做人有禮有節。

寶爸寶媽們一定都聽說過,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而性格的培養關鍵時期正是童年時期。請輕輕地放下你高高舉起的手,三思而後行,不要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創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