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媽媽,這幾個“壞習慣”不用改,以後的我會更優秀

從芽芽呱呱墜地的時候,芽芽媽就全副武裝,從飲食到起居,生怕照顧不周全,只要一有時間,就翻看各種育兒、早教育兒知識,不過時不時還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壞習慣”,在“教育”的過程中,發現一點也不管用,後來芽芽媽才知道很多習慣其實不需要可以糾正,如果強制讓孩子改變,反而效果不佳。


親愛的媽媽,這幾個“壞習慣”不用改,以後的我會更優秀

不用改變的“壞習慣”

1怕生

有些寶寶超級喜歡笑,但是到了6個月時,開始認生,原本笑容滿滿,可是一看到陌生人,就立馬緊鎖眉頭,哭得棲棲遑遑,爸爸媽媽們以為孩子認生,有的還會覺得寶寶性格不好,有的還會和寶寶講道理。

其實,寶寶在和父母關心親近後,會產生認知,逐漸排斥陌生人,尤其到12個月的時候,這種排斥會達到頂峰,這其實是寶寶自我保護的本能。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刻意去糾正寶寶的行為,可以帶寶寶去公園等熱鬧的地方,讓他們逐漸適應。

親愛的媽媽,這幾個“壞習慣”不用改,以後的我會更優秀

2扔東西

隨著寶寶的成長,大運動發展、精細運動發展都會越來越迅速,在他扔玩具、扔東西的時候,就是手眼協調、抓握能力提高的表現,他們會用小手將小車、布偶扔出去,然後用眼睛觀察物體掉落的位置,並且樂此不疲地重複這個行為。爸爸媽媽可以多給孩子準備一些柔軟、不會摔碎的玩具,讓他們鍛鍊自己的手眼協調能力。


親愛的媽媽,這幾個“壞習慣”不用改,以後的我會更優秀

3吃手指

芽芽有一個階段很喜歡吃手指,吃得滿嘴口水,手上也都是黏黏溼溼的。當時芽芽媽也在擔心寶寶會不會把細菌吃到肚子裡,所以每次都要給他好好洗洗手。

其實,寶寶愛吃手指,是“口欲期”的表現,他們用嘴巴感受物體、感受環境、感受身邊的變化。這也是寶寶喜歡咬東西的原因之一。

爸爸媽媽不要去強行干涉寶寶的這種行為,會不經意地破壞他們的探索思維,久而久之會讓他們變得焦慮不安、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做什麼。

親愛的媽媽,這幾個“壞習慣”不用改,以後的我會更優秀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些與成年人思考方式不符的行為,這是孩子特有的小秘密,需要爸爸媽媽去理解、去感受、去回應。我們面對寶寶的“小毛病”時,不要去強迫禁止、粗暴干預,而要在瞭解後,去幫助他們順利度過發育的過程,讓他們可以健康成長。

親愛的媽媽,這幾個“壞習慣”不用改,以後的我會更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