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接著分享安徽名人館裡的名人故事。逛博物館類有時很“殘忍”,瞬間讓你有“文盲”的感覺,就像安徽名人館,信息量太大了,讓自己的無知暴露無餘。

“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安徽名人館坐落於巢湖之濱的草坡高臺之上,從遠古、秦、漢、唐、宋、元、明、清到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匯聚了八百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風采,也都在安徽名人館內集中“亮相”。從火車站出發,可坐地鐵1號線雲谷路站下,轉526路公交渡江戰役紀念館站下車即到。

“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安徽名人館分為八大展廳,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集聚名人最多的名人專題類博物館。名人館免費參觀,開館時間為9:00至17:00,週一閉館。

“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名人館裡第八展廳主題是藝苑奇葩中的先伶。安徽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徽劇形成於明中葉,又隨著徽商的腳步走向全國,晉京獻演成為國劇的雛形,名伶程長庚是其傑出代表。

“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黃梅戲始於鄉土小調,解放後迅速躥紅飲譽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是嚴鳳英。徽劇、黃梅戲連同廬劇、泗州戲、花鼓戲合稱“徽黃廬泗花”,唱響大江南北,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組絢麗奇葩。

“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除上文介紹的徽劇外,“徽黃廬泗花”的“黃”就是大家熟悉的黃梅戲。黃梅戲誕生於“戲窩”安慶,是當代安徽的一張亮麗名片,被外國友人為“東方戲曲”,與京劇、評劇、越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

“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清咸豐年間始演整本大戲,光緒年間組建正式班社,最早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彭小佬戲班。他們唱著家鄉的黃梅調在安慶謀生,融入當地方言,日漸融合為黃梅戲。傳統唱腔有主調、三腔、花腔三大類,主要流傳在安慶市一帶。她源自鄉土,“農閒時唱戲,農忙時歇戲”。早年黃梅戲知名演員有蔡仲賢、胡普伢、洪海波、葉柄池、丁永泉等。

“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安徽省黃梅戲劇團的組建、華東戲曲匯演和電影《天仙配》拍攝,黃梅戲進入輝煌時期。改革開放後黃梅戲又掀開嶄新一頁。最具影響力的演員是嚴鳳英,主要演員有王少舫、潘璟琍、馬蘭、吳瓊、黃新德、韓再芬、吳亞玲等。黃梅戲唱腔優美,表演形式載歌載舞,生活氣息濃郁 。

“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這裡重點介紹了黃梅戲最具影響力的嚴鳳英,想必大家非常熟悉吧。嚴鳳英(1930年——1968年),嚴鳳英,原名嚴鴻六,安徽銅城羅家嶺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從小割草放牛,14歲師從嚴雲高學唱黃梅戲,並參加民間班社,在桐城、安慶、貴池一帶演出。1953年安徽省籌建黃梅戲劇團,嚴鳳英加入,主演《打豬草》和摺子戲《路遇》,獲得好評。1954年因在黃梅戲電影《天仙配》中飾演七仙女而揚名全國。同年冬為慶祝合肥江淮大戲院落成,主演改編成黃梅戲的朝鮮古典名劇《春香傳》。

“徽黃廬泗花”中的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安徽名人館的故事

​嚴鳳英先後主演了《女駙馬》《夫妻觀燈》《牛郎織女》《紅色宣傳員》《江姐》等近50個大小劇目,為將黃梅戲由地方小調,發展成全國知名大戲種做出了重大貢獻,曾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

待續,我在安徽名人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