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亞太市場“出海口”上合示範區擬打造物流外貿中心

北京商報訊(記者陶鳳 劉瀚琳)10月28日,商務部印發《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將圍繞“物流先導、貿易拓展、產能合作、跨境發展、雙園互動”的運作模式,通過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現代貿易中心等具體方式,高標準建設好上合示範區。

《方案》明確,短期目標將立足與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城市間交流合作,通過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現代貿易中心、雙向投資合作中心和商旅文交流發展中心,打造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等。

具體而言,《方案》指出,將著力暢通多式聯運通道,比如,建設上合示範區多式聯運中心,通過統籌“齊魯號”等國際班列發展等方式,打造山東半島多式聯運物流樞紐;集聚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比如發展出口拼箱、倉儲加工業務,依託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拓展“空空+空地”貨物集疏模式,開展進出境全貨機境內續駛段混載業務等;同時,通過完善機制和港口對接,拓展國際物流合作等。

同時,為進一步打造現代貿易中心,《方案》建議,通過打造監管場地、建設商品平臺,以及在上合組織夥伴城市設點採購和營銷等方式,進一步擴大農產品、汽車零部件等大宗商品進出口規模;同時,依託中國(青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跨境電商業務,並通過口岸通關模式改革創新等方式,開展更加便利化的服貿合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拓展產能合作方面,《方案》除了提出繼續擴大城市合作網絡、加強研發和加工領域工作,開展現代化農業合作等部署外,還具體明確,通過加強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合作,為示範區建設提供金融支持;企業方面,支持在上合示範區註冊企業的境外母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按規定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等。

“此次《方案》的提出,是站在中央戰略角度,對示範區與上合組織國家間經貿協作提出了系統性的規劃方案和工作的側重點。”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研究員趙萍表示,示範區同上合組織成員國間的貿易往來與“一帶一路”倡議存在許多產業功能方面的重疊與互補。“比如,此次《方案》中部署的多式聯運中心建設,農產品、能源等產能融合,可進一步幫助中國與貿易伙伴國家間互通有無,間接完善和深化‘一帶一路’合作。”

實際上,自2018年6月提出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至今,青島已作為經貿示範區,在物流、貿易和產能合作等領域成果頗豐。

比如,在拓展國際物流最為重要的交通項目建設上,位於示範區內的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已開行國內外班列16條,搭起了“東接日韓亞太、西聯中亞歐洲、南通南亞東盟、北達俄羅斯蒙古”的國際物流通道。

據統計,去年山東省國際班列到發496列,其中上合示範區多式聯運中心到發402列,包括中亞194列、中韓140列、中蒙49列、東盟16列、中歐3列,佔全省到發總量的81%。

多式聯運中心也為青島與上合組織夥伴國家的經貿往來鋪路搭橋。數據顯示,2018年,青島與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的貿易額達55億美元;2019年上半年,膠州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總額達2.13億美元,增長26.2%。

趙萍指出,從《方案》來看,當前與上合組織夥伴國家之間的合作還是以貿易為主、投資為輔。為了保障貿易、投資的長期增勢,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非常重要。“比如,我們與各夥伴國在社會體制、法規和產業政策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還需加強政策溝通,推動雙邊制度有效對接;其次,為實現示範區創業興業的中長期目標,建議多措並舉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為貿易投資合作帶來新的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