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泰國國王傳不過十世?究竟是謠傳,還是確有其事?

Q&R


泰國是在中國和印度雙重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國家,詛咒之說也比較盛傳,而泰國國王傳不過十世便是來自泰國鄭信大帝對篡奪他位置的發小的詛咒。不過詛咒之說我們抱敬而遠之的態度,還是客觀來看一下這件事情。



鄭信大帝的起與落

鄭信大帝是一名華裔,他的父親是大清時期的中國人。他小的時候便被送到了寺廟,在這裡他結識了他的發小通鑾。結束學習後,二人一同入宮,但鄭信為人機靈在宮中混的十分好,一路高升,最後甚至做到了一省總督。1767年,緬甸攻陷大城府,大城王朝滅亡,鄭信帶領軍隊,趕走緬人,收復失地,打敗其他諸侯,重新統一泰國,遷都吞武裡,建立吞武裡王朝。但吞武裡王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十三年之後,鄭信離奇死亡,而後通鑾上位建立了拉瑪王朝,他自己便是拉瑪一世。但據傳到是通鑾在泰國上演了泰國版的兵變,而鄭信大帝也詛咒這位背信棄義的兄弟說他建立的王朝不可能超過十世。


拉瑪王朝的發展

拉瑪一世繼位後,娶了鄭信的妹妹為妻子還娶了鄭信的女兒為妾,他甚至也給自己改了鄭信企圖獲得清朝的承認,他也不斷向大清朝納貢稱臣,大清朝也就默認了他的正統地位。時代變遷,拉瑪王朝一直在泰國統治著,到今天已經到了拉瑪九世。但這位心國王的風評似乎很不好,他是老國王的唯一一個嬌生慣養的兒子,私生活十分的紊亂,他貪戀享受,夥同他的妻子一起開泳池party,他的妻子甚至上身赤裸,引起了群眾的不滿,拉瑪王朝在詛咒的這個節骨眼也算遇到了bug。

鄭信的傳人——他信

在拉瑪九世備受質疑的時候,泰國又出現了一位神人。他的名字叫他信,他的泰國名字和鄭信只差一個字母,而且他的老家也是中國。他信的祖父是中國廣東人,清朝時期來泰國做生意發家,從他信的父親開始便進入了泰國政壇而且小有成就,他信更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在政壇上站穩了腳跟。他信親近農民,頒佈了很多有利於農民的文件綱領,而農民在泰國佔多數,所以他信的支持率很高。他在政府也有自己很強的根基和很廣泛的人脈,也算一位政壇大佬,雖然他被排擠下了臺,被迫出走,但是他的報復和勢力還一直留在泰國,他相繼扶持了自己的親信和自己的妹妹上臺為總理,也算神通廣大。



拉瑪九世的腐朽和與鄭信如此相似的他信的出現,更是讓人們想起了那個來自歷史的詛咒,很多人都認為他信就是鄭信的化身,是來滅拉瑪一族的。但他信勢力再過強大,也不過是為拉瑪九世服務的人,如果沒有什麼大的政治變革,拉瑪九世的地位應該還算穩固。


小鎮月明


泰國王室十世而亡的詛咒真的有,最近喜提貴妃的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就是那第十世國王,結合這位國王的黑歷史,很多人都不看好這位紈絝國王。   

泰國的現任國王哇集拉隆功,這個名字很長很不好記,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他有另外一個名字,不僅好記,而且還讓國人感覺很親切,這位泰國國王的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鄭冕,對,你沒有看錯,他有一箇中文名字,不僅他有,他們全家祖祖輩輩,往上追溯九代都有中文名字。   

為什麼泰國王室會有中國名字呢?這要追溯到清雍正年間。

汕頭澄海縣有一個小夥子來到了泰國謀生,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得以在泰國立足,並且娶妻生子,他的兒子叫做鄭信。憑藉老爸的人脈關係,以及自身的能力,很快,鄭信就成為了當地一名高級官員。

由於緬甸的入侵,統治泰國地區的大城王朝滅亡,緬甸人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們的勝利是極為短暫的。鄭信在當地華僑的支持之下,組織了一支軍隊,用七個月的時間就趕走了緬甸侵略者,恢復了國土,鄭信把首都南遷到了吞武裡,建立了吞武裡王朝。

中國的乾隆皇帝也認可了他的統治地位,這在當時對於吞武裡王朝的統治者來說非常重要,這說明鄭信的王位得到了東亞地區唯一王權認證機構——中國政府的承認!隨著乾隆皇帝的點頭認可,鄭信的王位這才算在法理上獲得了通過。   

恢復了舊河山的鄭信,並沒有停止他的腳步,他不斷地東征西討,甚至還解放了被緬甸佔據了200多年的旅遊勝地清邁,使得泰國的國力大張,泰國成為了東南半島的霸主。可以說鄭信武功赫赫。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鄭信在一些政策上出現了偏差,激化了國內的矛盾。

在乾隆47年,鄭信被推翻,他的發小兼大將通鑑趁勢而起順便即了個位,建立了一直綿延至今的泰國曼谷王朝,然而,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鄭信由國王變成了前國王,留著這個前任對於通鑾來說絕對是一個很大的隱患,於是為了統治的長治久安,鄭信必須死!

但是,在泰國這樣一個信佛的國家裡,殺掉這樣為高權重的人流血不吉利,辦法總比困難多,通鑾等人想出了麻袋大法,將鄭信大帝裝在了麻袋裡,然後亂棍打死。   

面對自己親信的背叛,憤怒的鄭信在臨死之前大聲詛咒:“奪我王位者,十世而亡!”   當然這句話,在當時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因為通鑾這個篡位者必須要解決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獲得清廷頒發的王位認證證書。

如果讓乾隆皇帝知道事情的真相,這個好大喜功的十全老人不介意把自己的名頭變成十一全老人,天朝上國的憤怒,可是泰國不能承受之重,通鑾為了獲得這一份證書,決定瞞天過海,使出一招叫爸爸的絕技,他自稱是鄭信的兒子鄭華,給乾隆皇帝上書,將自己的老爸去世的這個壞消息告訴了天朝皇帝,順便請求皇帝允許自己繼承老爸的爵位。

在這個信息相對封閉的年代,由於中國和泰國遠隔千里,乾隆皇帝也沒有對這個事情進行核實,也就稀裡糊塗的承認了他的王位。鄭華就成了泰國的拉瑪一世,所以,泰國的王室就有了鄭這個中國姓氏。   

如今,泰國的王位已經從拉瑪一世經歷了九傳到了拉瑪十世,恰好這位泰王真心的黑歷史不少,人格魅力遠遠不如他的父親普密蓬國王,這個風流成性、任性放飛自我的國王可謂是一舉一動都有滿滿的槽點,但是泰國王室對於泰國人民的號召力仍然在那,我們暫時還看不出他有丟掉王權的可能性。   

不過在這裡我們必須要提一提,在東南亞國家中有一個很有名的詛咒,在尼泊爾流傳著沙阿王朝將十世而斬的預言。2001年,當時的尼泊爾國王是比蘭德拉國王,這是尼泊爾沙阿王朝第11任國王,他在民眾中的口碑還不錯,種種的一切都表明,他完全可能打破這個預言,誰能想到在一場宴會中,他的王儲拿著衝鋒槍終結了他的性命,與此同時,也基本終結了沙阿王朝的統治,在過了僅僅七年之後,尼泊爾變成了一個共和國,預言的成立了。   

拉瑪十世眼睜睜快要古稀之年了,唯一的繼承人提幫功王子還是個零零後,年紀尚幼,未來能否順利繼位,能否驗證這個傳言讖語的真實性,我們不要去妄自評判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歷來現實


這是一個古老的傳說,跟泰國曆史上的權力爭奪有關,因為現在的泰國曼谷王朝,王權來的一點都不光明正大,是靠弒君篡權得來的。

泰國王朝的簡要歷史

泰國的歷史算不上特別悠久,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泰族,實際上是在中國的唐末宋初時由我國南部的傣族遷移過去形成的,而且泰國一直被高棉人統治著,直到中國的宋末元初,泰族人才發起獨立運動,建立了泰國曆史上第一個泰族人為主體的王朝,叫素可泰王朝。

從素可泰王朝以後,泰國又先後經歷了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這些王朝由不同姓氏的家族統治,其王朝更迭與我國古代的王朝更迭是相似的。

泰國目前的王朝是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這個王朝的統治權來的並不光彩。

吞武裡王朝是由鄭信建立的,鄭信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泰國人,所以鄭信擁有一半的華人血統。鄭信建立吞武裡王朝後,派人到清朝入貢,獲得了清廷的冊封。

後來,鄭信的統治政策出現了一些偏差,導致國內矛盾激化,最終吞武裡王朝發生了宮廷政變,鄭信被反動勢力控制,被迫下臺,而他麾下的卻克里將軍返回後平定了政變,卻也趁機殺掉了鄭信,自己建立了新的王朝——卻克里王朝,又稱曼谷王朝。

曼谷王朝不過十世的傳說

被自己的親信下屬弒殺,鄭信死前十分不甘,他咬牙切齒地留下了一個著名的詛咒:“奪我位者,王朝不過十世!"

這樣來看,鄭信還是一個比較寬容的人,居然允許對方的王位傳上十代,這十代算下來,怎麼也能延續二三百年,就是不詛咒估計也完蛋了。

建立曼谷王朝的卻克里就是拉瑪一世,他也遣使向清朝入貢,由於擔心東窗事發,他向清廷謊稱自己是鄭信的兒子,父親死了,自己繼位,清廷不明覺厲,就冊封了他。自此以後,曼谷王朝的每一任國王除了泰名外,都有漢名,都以鄭為漢姓。曼谷王朝的統治一直比較穩固,截至目前已經傳了十世,剛剛完成加冕儀式的現任國王哇集拉隆功就是拉瑪十世,中文名叫鄭冕。鄭信那個“奪我位者王朝不過十世"的詛咒是否管用,就看這位拉瑪十世的運氣了,但目前來看曼谷王朝的位置還是很穩固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奪我王位者傳不過十世”的詛咒,確有其事,這是華人鄭信大帝下的詛咒。在泰國幾乎人盡皆知。泰國十世國王鄭冕前不久剛加冕,至於最終會不會靈驗,這不好說,畢竟這世上邪乎的事很多。

吞武裡大帝鄭信

鄭信的父親是中國潮州的一名小商人,乾隆年間因為做生意來到了暹羅(今泰國),並愛上了一個泰國姑娘諾央,後來就生下了鄭信。

鄭信的父親非常有商業才華,逐漸成了暹羅的鉅富,進入了上流社會。鄭信還被財政大臣披耶節基收為義子,並由此進入了暹羅的官場,後來還被封了爵,成了暹羅貴族。

1776年,緬甸入侵暹羅,而王室貪生怕死,無心應戰。導致暹羅軍隊節節敗退,緬甸大軍如入無人之境,一路打到了暹羅京城。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對,就是北宋滅亡前的情形。

王室滅亡後,鄭信率軍突圍,並派人向宗主國大清求援。大清那個時候還很強盛,小弟受欺負了,大哥怎能不管?於是大清派兵進攻緬甸,一直打到緬甸首都阿瓦,緬甸被迫撤軍。


而鄭信也趁機收復了失地,統一了暹羅,並在大清和暹羅人民的支持下,鄭信登基稱王。暹羅的百姓尊稱他為“吞武裡大帝”。

詛咒的由來

鄭信稱帝后,急需治理國家的人才,於是就邀請了他的好朋友通鑾入朝為官。通鑾能力很強,很得鄭信信任,幾年時間就被封為大元帥,鄭信還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通鑾。

不過鄭信的好心並沒有得到好的回報。暹羅復國大業初定,國內不穩,而通鑾聲望日高,又手握重兵。於是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在鄭信身上重演。



鄭信被殺前,就下了“奪我王位者傳不過十世”的詛咒。而後通鑾對大清自稱鄭信之子,於是乾隆冊封其為暹羅國王。

得到大清的承認後,通鑾自稱拉瑪一世,建立了曼谷王朝。但鄭信大帝的詛咒始終籠罩在拉瑪一世的心頭,為了贖罪,拉瑪一世特地建立了鄭王廟,世代供奉。

到了泰國拉瑪九世國王普密蓬在位時,這個傳說在泰國流傳甚廣,他信上臺後,更是達到了巔峰。他信的名字泰文發音就類似於“鄭信”,民間紛紛傳言他信是“鄭信大帝”轉世,要重新奪回皇位。

但這可能僅僅是個巧合,不過泰國政局一直不穩,拉瑪十世能否打破詛咒,目前還很難說,我們拭目以待吧。



花木童說史


如今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稱“拉瑪十世”,他是泰國曼谷王朝的第10位君王。他的父親泰國先王拉瑪九世也就是普密蓬駕崩後,瑪哈繼位,而這段繼承在泰國民間被視作神與人的交替。與先王相比,如今的國王在泰國的威望可謂是雲泥之別。

瑪哈·哇集拉隆功是先王與王后膝下唯一的男嗣,然而瑪哈在泰爭論頗多,從少年時代就讓先王非常不省心。先王深感憂慮,甚至修改法律冊封女兒詩琳通為女王儲,就是怕後繼無人。如今國王的各種出格所為,讓人想起了泰國的“王室十世而亡”的傳說。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各種傳說,泰國也不例外。眾所周知泰國君王都有漢姓為“鄭”,歷代國王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原因都來自於曼谷王朝的建立。清乾隆年間,當時泰國國王鄭信的近臣昭披耶卻克里發動宮變奪位,誅殺鄭信後稱帝,建立了如今的曼谷王朝。昭披耶卻克里也就是拉瑪一世,是如今泰國王室的老祖宗,他還有個中文名叫鄭華。

昭披耶卻克里奪位以後,謊稱是鄭信的兒子通報清廷,清朝也並未深究而信加以冊封,從此之後鄭信變成了泰王室的先祖。不過在泰國民間的傳說中有個說法,就是鄭信被殺臨死前留下詛咒:凡奪我帝位者,十世而亡。這也就是如今泰國王室將會十世而終的來源。


當今的世界,大多數保留王室的國家都施行君主立憲制,君王大多統而不治以虛君身份臨朝。泰國雖然也施行君主立憲制,但卻完全不同,泰國國王在泰國擁有至高地位的同時,雖說不是乾綱獨斷,但泰王對於泰國各種大事小情仍舊擁有極大影響。泰國法律規定,泰王可以在其認為情勢不利於泰國的時候,擁有最終裁定的大權。

泰國的三權分立,實際上是至高的王室、強勢的軍方以及弱勢的內閣三方,作為平衡者的王室其實掌握著最高權威。不止如此,泰國王室實際上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王室,泰王室掌握著泰國幾乎所有的石油交易、地產、餐飲旅遊等,其財富甚至超過了英國等老牌王室與海灣各國王室。泰國王室如今在世界上,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更加有一種格格不入之感。


雖說傳言不能盡信,可空穴來風未必無由。王族十世而終的說法已經幾百年,如今再次被提起,既是因為王室的確已經傳承到了第十世,更加是因為如今繼位的泰王哇集拉隆功各種不靠譜。在做儲君時代就各種不檢也就罷了,畢竟還只是儲君,但如今成為君王以後的哇集拉隆功仍舊行為古怪,讓泰國民眾對王室的將來深感憂慮。

先王與王后鶼鰈情深,被泰國視為夫妻恩愛的典範,如今國王情史豐富,各種花邊層出不窮,甚至在封后沒多久又打破慣例封妃。在泰國民間,哇集拉隆功的威望遠不及其父普密蓬與其妹詩琳通公主。在泰語之中,“哇集拉隆功”意為“擁有雷霆之威者”,可這個國王行事作風實在天雷滾滾。若是真弄垮了傳承兩百多年的祚業,或許意料之外,也情理之中。

何況,哇集拉隆功先後多次結婚,膝下子嗣不少,但如今擁有繼承權的卻只有提幫功王子一人而已。而提幫功王子雖是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卻至今都沒獲得儲君之位。


澹奕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帶你去看不一樣的歷史;

泰國的歷史,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他大概有700年的歷史和文化,原本的泰國也並非就是這個名字,而叫“暹羅”。暹羅從公園1238年建立的素可泰王朝開始,一共經歷了四個時期,分別是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和曼谷王朝。而我們常說的暹羅,實際上這只是外國對它的稱呼,本地的泰人並不這樣稱呼自己,而是自稱本族人為“泰”,意為自由之地(1949年改名為“泰國”)。

如果想要了解暹羅國王為什麼有‘傳不到十世’的說法,那就得需要來看看它的四個時期,分別都延續了多長時間。下面我們分別就四個時期來解答。

第一個時期:素可泰王朝

這個王朝是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獨立的王朝,從1238年(中國南宋嘉熙年間)建國,到1356年(中國為至正十六年(1356年),這年三月,朱元璋攻佔集慶(今江蘇南京),改名為應天。)結束統治,一共經歷了127年。

據史料記載,素可泰時期的泰國是非常繁榮的,不僅如此,其版圖也遠遠超過了現在的版圖。不過,這個王朝最終也在隨著中國明朝的建立而宣佈結束統治。接著便引來了‘大城時期’。

第二個時期:大城王朝

1350年,烏通完在大城府建立都城,宣佈脫離素可泰王朝的統治,成為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王朝,即“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朝)。既然是反叛,那實力當然不容小覷,於是便在幾年之後一舉吞併了素可泰王朝。明朝建立之後,成為明朝的附屬國,被封為暹羅國王。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王朝存在的時間長達417年,其中共有33位君主。直到1767年,緬甸軍隊大舉進攻,最終攻陷大城之後,大城王朝才宣佈正式滅亡。雖然緬甸軍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場勝利卻是短暫的,因為僅僅在大城淪陷七個月之後,便被鄭信給收回來了。只是這一次的收回並沒有繼續沿用大城的國號,而是從新建立起了一個新王朝——吞武裡王朝。也即是第三個時期。

第三個時期:吞武裡時期

上文我們說道,鄭信將軍把大城收復以後並沒有沿用大城之國號,而是將首都南遷至吞武裡,建立起了吞武裡王朝。但遺憾的是,大城王朝淪陷之後,中央權威大幅下跌,這使得新王朝得不到穩固統一,最終也走向了滅亡。而這個王朝持續的時間,也只有13年之久(1769-1782年)。

第四個時期:曼谷時期

鄭信去世以後,查庫裡便建立了查庫裡王朝,併為第一世國王,史稱拉瑪一世。這個王朝從1782年建立,我們來看看一共經歷了多少位君主:

拉瑪一世:1782年——1809年

拉瑪二世:1809年——1824年

拉瑪三世:1824年——1851年

拉瑪四世:1851年——1868年

拉瑪五世:1869年——1910年

拉瑪六世:1910年——1925年

拉瑪七世:1925年——1935年

拉瑪八世:1935年——1946年

拉瑪九世:普密蓬·阿杜德國王(2016年10月13日去世,享年88歲)

拉瑪九世去世之後,便由其子‘瑪哈·哇集拉隆功’擔任新國王,是為拉瑪十世。

看完泰國的歷史,我們再來看看題主的問題:“為什麼都說泰國國王傳不過十世?究竟是謠傳,還是確有其事?”

在我個人看來,這只是一個謠傳,因為就當前的世界大環境來說,已經不像是素可泰、大城或者吞武裡那幾個時期了,因為本身就前三個時期來說,其他的周邊國家,都還沒有那麼發達,就拿它身邊的大國中國來說,那時候的中國還屬於封建王朝時期,並且在那個時期,戰亂不斷,沒有太明確的主權和世界意識。所以自然難以穩固,當然了,這也跟統治者本身有關。在中國古代的王朝中,也是出於不斷更迭的狀態,基本上都會經歷一個盛衰期,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前進和變化,封建落後早已被丟棄了。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這是不可信的。

當然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的朋友,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方圓文史


在大概相當於清朝雍正年間的時候,一個廣東潮汕人從廣東出發來到了當時的泰國。

這個廣東人在泰國期間,和泰國的一名當地女子生下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鄭信。

鄭信被泰國人稱為吞武裡大帝,是泰國短命王朝吞武裡王朝的建立者,在他崛起的過程中,他曾帶領著泰國人擊潰了從緬甸入侵到泰國的軍隊、結束了泰國因為被入侵而出現的軍閥割據,是泰國曆史中的大英雄。

至今,泰國還有著專門紀念他的鄭皇節,由此可見他在泰國的地位之高。

從他的前半生來說,他的人生是非常勵志而輝煌的。

但是在他晚年的時候,他卻因為窮兵黷武以及鎮壓佛教,以一個非常悽慘的結局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在他晚年的時候,他的皇宮中發生了叛亂,在他手下以及他義子的聯手下,他被裝在麻袋中給別人活活打死了。

而在他死後,那個主導打死他並手中掌握著兵權的義子繼承了他的權柄、改朝換代建立了流傳至今的曼谷王朝。

預言毒咒

在許多泰國人看來,曼谷王朝的建立極其不光彩,因此在泰國國內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那就是在鄭信去世的時候,曾經下過一個毒咒,稱奪取他位置的人,王位流傳不到九世。(不是十世,提問有誤)


這個傳說在泰國國內流傳已久,是一個很多泰國人都知道的悠久傳說,因為我們無法知曉鄭信到底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所以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我覺得我們並不能簡單地把這個說法當成謠言來看待。

但如果說是確有其事,那同樣也說不過去,畢竟預言這種東西,應不應驗是看幾率的,一千個頂言中,可能才有那麼一兩個預言撞大運應驗了,所以說“確有其事”這個詞放在預言上也十分不合適。

我覺得,我們把這個預言當成一個傳說來看待就行了。

至於要說這個預言發展成了什麼狀況,我們還得看一下現如今的泰國王位流傳。

現如今,泰國曼谷王朝的王位已經流傳到了第十世,在第九世國王的時候,泰國什麼都沒有發生,這說明這個預言並不是十分的準確。

而在現如今的第十世國王時,泰國國內也一片祥和,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這更加說明了這個預言的不準確。


泰國民眾們的擔憂

不過因為現在的泰國國王繼位前實在太過於荒唐,所以很多泰國人一直對這個預言有著其他解讀、對曼谷王朝的未來有著極大擔憂。

畢竟九世而亡,不一定說的是第九世出問題,也有可能說的是沿續九世,然後在第十世的時候出現問題。

接下來,我們可以簡單瞭解一下現如今泰國國王以往的荒唐。

現在的泰國國王是上一代泰國國王唯一的兒子,他是在自己60多歲的時候才當上的泰國國王。


在他當上泰國國王之前,他在生活上非常放縱,經常在一些公眾場合做出一些不符合他王子身份的舉動。

其中最吸引人們眼球的就是他經常穿著露臍的女性背心在街上行走,僅人們所拍到的照片,他就起碼穿過三種不同顏色的背心走在大街上,在那些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他身上各種複雜的紋身。

在感情方面,他的生活也非常混亂。

不說他以前的妻子,僅說他現在的妻子,成為他妻子的過程就非常複雜。

他現在的王后原本是一名空姐,因為某些緣故,這個空姐成為了他的保鏢,一直跟隨在他身邊,在此過程中被他授予了各種重要的軍事職務以及軍銜,在他登上王位後,他甚至動用權力給她授予了上將軍銜。

在他穩定住自己的位置後,他更是直接讓這名保鏢成為了自己的妻子、成為了泰國的新王后(第四任妻子)。

從空姐到保鏢、到上將、到王后,可見這個過程裡面的複雜。

除此之外,其他各種各樣的事情也絕對可以讓大家大吃一驚,不過為了顧及影響,我們這裡就不一一說出來了,反正我們只要知道他在繼位前非常荒唐就可以了。

因為他繼位前所做的事情,使得很多泰國人對他產生了許多疑慮,擔心如果國王位置傳到他身上,泰國會陷入到什麼無法挽救的地步中。


但是在他繼位之後,一切發生了變化。

成為國王后的他開始收斂起了自己以往的性格,在民眾們面前,他的身上不再出現以前放縱、荒唐的形象,許多行為都刻求符合自己的國王形象,這種改變,開始逐漸打消了泰國民眾們的疑慮,慢慢在心裡接受了這位國王。


孤客生


先給大家普及一個泰國曆史事件: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鄭和下西洋,一大壯舉,開拓了人們的眼界,用今天的話來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於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農民順應局勢發展,紛紛南下,其中一個叫鄭鏞的人,來到暹羅,養兒育女,做大發財。死後兒子鄭信被義父舉薦當了宮廷侍衛,後來王朝被緬甸大軍擊滅,而鄭信不甘心,組織了一隻軍隊,鹹魚翻身,趕走了緬甸軍隊,並建立了吞武裡王朝。隨後又迎難而上,一舉擊敗了老撾、柬埔寨,人氣暴增,成了當地霸主,隨後立即一封書信送給乾隆,要求敕封自己為暹羅王並如願以償。好景不長、事與願違,最後鄭信竟被自己女婿預謀殺害,篡奪王位,建立了曼谷王朝,而他本人就是拉瑪一世。



再來普及一個泰國民間傳言:

據說拉瑪一世殺死鄭信的方式是先將他裝在麻袋裡,然後用檀香木棍打死,而鄭信臨死前詛咒:奪我王位著,十世而亡!

本來這個民間傳言早就煙消雲散,是因為先泰王拉瑪九世普密蓬德高望重,深受人民愛戴,任職70年裡經歷了19次軍事政變,都在緊要關頭出頭露面,化險為夷,大大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年輕時候的他還是一個文藝小青年,喜歡攝影、畫畫、彈鋼琴等等,文化素質非常高。不僅如此,普密蓬還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國王,曾入偏遠鄉村調查,和藹可親;普密蓬還自掏腰包捐款350萬銖研製卡介苗,用於防治當時嚴重威脅泰國人民生命的肺結核病,體恤民情。每當普密蓬生日都有成千上萬泰國民眾為見他一眼等上幾個小時,還不停地伴隨著一聲聲“泰王萬歲”,可見人民對普密蓬的認可度。




(先泰王去逝人民持續哀悼)

誰曾想普密蓬唯一一個兒子,也就是現在的拉瑪十世瑪哈·哇集拉隆功性情不定、愛於玩耍,還是個花花公子!數次結婚離婚,一共有8個子女,還有5個流亡國外。因為受過良好的教育,還在美國接受過特訓,是一名素質有佳的軍人,掌控一架飛機對他來說就是小兒科,卻不務正業,經常一個人開飛機跑去慕尼黑,還被拍到與一名女子親熱,衣冠不整的畫面,人民不太認可,政治家們也不太認可,大多都是迫於先泰王普密蓬的面子,所以現在流言四起,又被傳的沸沸揚揚,正好是十世,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哇集拉隆功衣冠不整與女生女子逛街)

以上均是小編個人看法,歡迎大家評論,指出不足,相互學習,如果喜歡就點個贊或關注吧,謝謝啦!


國際挖掘君


泰國國王拉瑪九世普密蓬·阿杜德於2016年10月13日駕崩,而其唯一的兒子瑪哈·哇集拉隆功成功繼位成為了拉瑪十世。而在之前一直有個說法就是泰國王室傳不過十世,也就是說會在拉瑪十世的手中滅亡,但是在目前看來這的確是個謠傳。




泰國王室與世界上絕大多數王室相同,都還是遵循世襲制,也就是國王駕崩後,自己的子嗣就能成為下一任國王,而拉瑪十世也不例外,他與之前的九代一樣,在自己駕崩後會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孩子併成為拉瑪十一世,而之所以會傳出泰國王室傳不過十世的謠言,則是源於三百年前鄭信的詛咒。

目前的拉瑪王室也並非是泰國曆史上唯一的一個王朝,在此之前的王朝就是鄭信建立吞武裡王朝。但可惜的是這個王朝僅僅持續了一代就被自己的女婿所殺害,可見鄭信也是真的倒黴啊。而這個人正是拉瑪,並且憑藉其實力於1782年又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曼谷王朝,並一直延續至今,但是作為前任君主的鄭信並不甘心就這麼死去,鄭信在臨死前詛咒說: 奪我王位者,十世而亡!

雖然說這是個傳言,但是就如今拉瑪十世瑪哈·哇集拉隆功的做法,就很可能讓這個傳言成真。

首先,拉瑪十世其實是一個“花花公子”。

他與自己的父親阿杜德不同,拉瑪十世是一名嗜賭成性,並且私生活混亂的花花公子,而自己也是先後與四個女人結婚並生下了8個孩子,所以這也讓人給他冠上了“德不足以治國”、“生性古怪”的罵名。而且之前也是一直傳出泰國國王可能將有阿杜德的女兒詩琳通公主所擔任,由此可見拉瑪十世究竟有多麼糟糕!也正因為如此這一代國王並沒有像自己的父親那樣獲得泰國百姓的尊重並且很有可能會變為一名“昏君”!
(拉瑪十世的奇葩裝扮)

其次,他縱容泰國總理巴育的胡所非為。

如此泰國大選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但是結果基本上沒有什麼懸念,巴育即將連任下一屆總理,而泰國國王在此期間也是多次力挺巴育及其軍政府並呼籲百姓為他們投票,而我認為“狼狽為奸”這個詞語用來形容他們兩個則再合適不過了!而在全世界都知道此次泰國大選問題重重的時候,只有泰國軍方和王室表示此次泰國大選完全符合正規流程,也能看出這兩者之間存在某種巨大利益鏈條,雙方相互包庇。但長此以往必定會讓泰國百姓厭惡,那到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一場自下而上的政變來推翻巴育和泰國王室。


最後泰國國王居然連自己的家人都敢得罪

在泰國大選舉行之前其實有位強力的候選人烏汶叻公主,很有可能打敗巴育成為下一屆總理,但是誰都沒想到打敗烏汶叻公主的人,並不是巴育而是自己的弟弟拉瑪十世。拉瑪十世在網絡上公開指責自己的姐姐烏汶叻參加總理大選是違背泰國法律的並要求其立馬退出競選,所以泰國選舉委員會也立馬響應國王的號召解散了泰愛國黨也幫助巴育解決了一個主要競爭對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人人皆知的道理,拉瑪十世卻屢屢觸犯這條禁忌,甚至連自己的家人都敢得罪,難道就已經忘記了自己老祖宗究竟是依靠什麼手段來獲取政權了嗎?

拉瑪十世如果再這樣胡作非為下去,很有可能就會被自己的兄弟姐妹所推翻,更何況在底下還有許許多多泰國百姓,到時候拉瑪十世就算有再多的軍隊都抵擋不住如此浩大的攻勢了!所以鄭信的詛咒若真的實現的話,那他可太有前瞻性了!


瀚聽豐語


泰國曆史上曾先後存在過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和曼谷王朝四個統一朝代,如今統治泰國的是1782年由昭披耶卻克里建立的曼谷王朝,至今已歷237年。在這237年的時間裡曼谷王朝先後誕生了十位國王。曼谷王朝的歷代國王稱號都是以“拉瑪”開頭:首任國王稱“拉瑪一世”,此後依次稱為拉瑪二世、拉瑪三世......直到現任國王拉瑪十世。然而“拉瑪”並非姓氏,這個稱呼是來自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一個神。事實上歷代泰國國王除了作為國王的拉瑪稱號之外都有自己的本名:拉瑪一世本名昭披耶卻克里、拉瑪二世本名依剎羅頌吞、拉瑪三世本名孟昭策陀、拉瑪四世本名蒙固、拉瑪五世本名朱拉隆功、拉瑪六世本名瓦棲拉兀、拉瑪七世本名巴差提樸(或翻譯為帕恰迪波)、拉瑪八世本名阿南塔·瑪希敦、拉瑪九世本名普密蓬·阿杜德、拉瑪十世本名瑪哈·哇集拉隆功。從他們的名字中我們看不到一個明確的姓氏,事實上泰國王室並沒中國意義上的姓氏。然而曼谷王朝的歷代國王卻都有一個漢名:拉瑪一世漢名鄭華、拉瑪二世漢名鄭佛、拉瑪三世漢名鄭福、拉瑪四世漢名鄭明、拉瑪五世漢名鄭隆、拉瑪六世漢名鄭寶、拉瑪七世漢名鄭光、拉瑪八世漢名鄭禧、拉瑪九世漢名鄭固、拉瑪十世漢名鄭冕。不難看出曼谷王朝歷代國王的漢語名字都姓鄭,而在曼谷王朝之前的吞武裡王朝的國王也姓鄭。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曼谷王朝的國王們之所以使用“鄭”這個漢姓繼承自吞武裡王朝。一個王朝繼承被自己推翻的前朝的姓氏在咱們中國人的思維當中似乎是很難理解的一件事,然而這種事就這麼真實地在泰國發生了,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吞武裡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只有一代君主——這位君主是一個名叫鄭信的華人後裔。鄭信泰文名達信,是中國潮州人後裔。雍正年間鄭信的父親鄭達下南洋謀生,後定居於暹羅(泰國的舊稱)。鄭達在暹羅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和當地官員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落籍暹羅的鄭達在這裡娶妻生子,1734年4月17日鄭信出生後就被與父親鄭達私交良好的朝廷大臣拍耶節悉收為義子,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鄭信能熟練掌握泰語、古印度巴利文、漢語和越語四種語言文字,他甚至能熟練地用這些文字編寫劇本、詩、歌等文學作品。與此同時他還精通律志和兵法,個人的武藝也極為高超,是泰國曆史上文武雙全的著名人物。長大後的鄭信在義父的幫助下入宮擔任御前侍衛,因功受封”披耶“爵位,後出任達城軍政長官,因此泰國史書上也稱其為披耶達。鄭信在達城任職期間使達城成為當時一個繁榮的城市,此外他還曾作為國王的代表巡撫各地傾聽民意、處理疑難案件,在此過程中她努力為百姓申冤做主,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就在鄭信仕途步步高昇之際泰國的國運卻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而此時最大的威脅來自於鄰國緬甸。事實上泰國和緬甸已是多年交鋒的宿敵:1486年緬甸東籲王朝興起後就不斷與泰國大城王朝爆發邊境衝突。1548年底緬甸國王莽瑞體乘泰國王室內訌、國內局勢動盪之機率軍大舉入侵。次年緬甸軍隊包圍了首都阿瑜陀耶城,後因久攻不克而撤退。1563年緬甸新任國王莽應龍再度入侵併於次年攻佔阿瑜陀耶,隨即將泰王及大部分王室成員和居民擄至緬甸,另立傀儡統治泰國。1584年6月泰國王子帕那萊宣佈獨立並率軍攻入緬甸。1584~1592年緬軍五次大舉入侵泰國並一度包圍阿瑜陀耶城,但均遭失敗。此後戰場主動權轉移到泰國一方:1593年泰軍攻佔緬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次年又進佔毛淡棉、馬都八等地,吞併緬甸南部大片領土。1595~1599年泰王納黎宣大帝兩次率軍包圍緬甸首都。1605年納黎宣大帝病逝於徵緬途中。1613年起緬甸軍隊開始反攻並收復了除丹那沙林以外的大部分南部領土及東北部的撣邦一帶領土。此後泰緬戰爭進入到互有攻守的相持不下階段。鄭信的青年時代正值大城王朝末期:朝廷內黨爭不斷,經濟民生一片凋敝,國防兵備也處於極度空虛的狀態,在這樣的形勢下緬甸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文武雙全的鄭信在緬甸入侵之時投身軍旅抗擊入侵,然而這並沒能改變當時的泰國都城阿瑜陀耶在1767年被緬甸軍隊攻破的命運。在城破前的1766年1月3日鄭信眼見大勢已去,不甘心就此身死敵手的鄭信率領五百名部下向東海岸地區突圍出走,他們一路途經納空那育、巴真、北柳、春武裡等地,最到達了羅勇城並將這裡打造成為他們的復國基地。緬甸在與泰國作戰的同時也和中國的明、清兩朝不斷髮生邊境衝突:緬甸本來就是隸屬於明朝雲南行省管轄的緬甸軍民宣慰司,直到1531年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土官莽瑞體建立東籲王朝,以此為標誌緬甸結束明朝統治,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的緬甸很快就將爭奪中南半島霸主地位提上議事日程,同時對中緬邊境的少數民族土司管轄地區表現出野心。明朝為此曾和緬甸東籲王朝爆發過戰爭,然而並未解決雙方的化界問題。長年累月的戰爭消耗了緬甸東籲王朝的國力並最終導致國內民族起義,1752年東籲王朝的首都被孟族起義軍攻破,至此東籲王朝滅亡。東籲王朝滅亡後緬族將領雍籍牙在貢榜(今瑞波)起兵擊潰孟族、撣族勢力,重新統一緬甸。作為中國明朝和東籲王朝繼承者的清朝和貢榜王朝在邊境上也始終存在摩擦。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隨即進行了自衛反擊;另一方面緬甸對暹羅等周邊國家的侵略也威脅到清王朝在東南亞的冊封朝貢體系。此時在位的乾隆皇帝面對緬甸這個日益咄咄逼人的區域小霸有心為自己增添一件武功以成全自己十全老人的美名,於是清緬戰爭就此爆發。清緬戰爭爆發時緬甸正和宿敵暹羅交戰,恰逢此時清軍從北線大舉攻來。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紮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清軍進攻,這就給暹羅復國提供了天賜良機。

緬甸儘管征服了暹羅,但並未能完全控制暹羅各地,由於緬甸還必須在同一時期忙於同清軍的戰爭,於是在暹羅一些未被緬軍控制的城鎮就形成了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在這其中勢力最大一股當屬華裔鄭信領導的隊伍。鄭信泰文名達信,是中國潮州人後裔。當緬軍攻克暹羅都城大城後他就在分析當時局勢後認定要光復國土當以擴大基地為先,於是在1767年6月率領精兵攻打尖城(即今之尖竹汶府),兵臨城下時下令軍士吃過晚飯後將鍋爐碗缽等炊具全部搗毀,明日早飯到城內燒煮已顯示破釜沉舟之志。攻克尖城後鄭信將此作為復國基地,在1767年的雨季加緊趕造戰艦。雨季一過即率領士兵五千、戰艦百艘自尖城出發,當年11月鄭信軍至湄南河河口,先收復吞武裡城,然後逆流而上直搗大城緬軍紮營重地——三菩提樹營。緬軍不能對抗,大敗而歸,至此被緬軍佔領了七個月的大城被暹羅收復。鄭信見大城被緬軍破壞殆盡,於是遷都吞武裡。鄭信這樣做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大城遭受嚴重破壞,要恢復已不容易;緬軍對大城地理形勢瞭若指掌;大城遠離海口,對外通商貿易並不方便。反觀吞武裡城面積雖小,卻有“威猜巴碩堡”為屏障且接近海口,對外貿易比較有利;如遇強敵入侵,不能對抗,可退回尖城。鄭信在吞武裡城召集因戰亂逃亡的流民並穩定糧價以安撫民心。在完成安定民心的任務後鄭信就對暹羅境內的其他割據勢力下手,他用三年時間完成了統一暹羅的任務,此後又進一步加強國防建設並同緬軍交戰多達十次。1771年鄭信親自率兵佔領了柬埔寨,任效忠鄭信的柬國大臣主治國事,柬埔寨遂成為泰國藩屬一直至1778年。1774年他又先後征服了喃奔、帕、難、蘭那、老撾等城。鄭信一朝的國土北邊擁有老撾境內的萬象、鑾巴茫;南邊統領甲蘭單、單卡奴、沛武裡;東邊擁有老撾、高棉湄公河地區,窺望越南邊境;西邊國土遠達緬甸的毛達瑪、塔威馬力、禾腦悉。鄭信在位期間致力於發展與清朝的經貿關係:1768年7月鄭信派遣華商到中國請求清政府敕封。1781年派出一個龐大的使團分乘11艘大船滿載貨物前來中國訪問並進行貿易。與此同時鄭信給予暹羅的華人免徵人頭稅等優惠政策,一時間湧入暹羅的華人數量大大增加,以致於在如今的曼谷形成了一個華人聚居區並發展成一個繁華的商業區。中國移民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暹羅勞動力緊缺的困難,加快了暹羅經濟復甦的步伐。

鄭信晚年和中國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一樣走上了窮兵黷武,盲目追求建功立業的道路:1770年鄭信已消滅暹羅國內所有割據勢力並驅逐了入侵的緬甸人,為此他在當年的11月14日至16日舉行了三天的慶祝國家獨立統一的典禮。然而此後鄭信並未改弦易轍休養生息恢復國力,而是開始對外進行持續的軍事征服活動:1771年鄭信率水師消滅了安南(越南)南部河仙的莫士麟政權,隨後大軍水陸並進直指金邊,趕走了親安南的柬埔寨王烏迭·安東,另立親暹羅的新國王,從而使柬埔寨成為暹羅的屬國。1774年鄭信從緬甸人手中奪回了北方重鎮清邁,使這個分離數百年的小邦重歸暹羅的懷抱。1776年鄭信出兵滅掉了老撾境內的獨立小邦佔巴塞。1778年今天老撾境內的萬象王國發生內爭,鄭信趁機支持其中一派並派遣大軍水陸夾攻萬象,在經過兩個月的圍城戰後迫使其開城投降,至此萬象及其附近的琅勃拉邦也成了暹羅的藩屬。鄭信這一系列軍事征服行動使暹羅得以成為同緬甸、越南鼎立爭雄的中南半島霸主,然而這一系列窮兵黷武的軍事行動也極大透支了暹羅的國力。與此同時鄭信在國內政策上也連續犯下一系列錯誤:危機首先來自於鄭信在佛教問題上的失誤——暹羅是一個幾乎全民信佛的國家,鄭信本人也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然而作為暹羅國王的鄭信必須對佛教勢力進行管控。鄭信在消滅割據暹羅北部的枋長老政權後對其領導下的僧眾進行了一次大清洗,由於手段過於殘暴而導致人人自危。到後來鄭信的清洗行動就不僅只針對佛教僧眾了——開始變得疑神疑鬼的鄭信對和自己一起參與復國運動的部下們逐漸起了猜疑之心,為此他鼓勵臣民之間互相檢舉揭發,一時間人們只敢道路以目,生怕動輒得咎。1780年柬埔寨發生內亂,在此過程中鄭信扶植柬埔寨國王安農被害,安南國王阮福映趁機插手柬埔寨內亂。1782年鄭信動員了二十萬大軍由昭披耶卻克里率領出徵柬埔寨,然而昭披耶卻克里卻在半路折回並於1782年4月7日以一場宮廷政變推翻了鄭信的統治。昭披耶卻克里掌握政權後將鄭信裝在麻袋裡用檀香木活活打死,根據後人的傳說:鄭信臨終之際曾發出詛咒”奪我王位者十世而亡“。這就是關於泰國國王傳位不過十世這一說法的由來。

泰國是一個幾乎全民信佛的國家,包括曼谷王室成員在內幾乎都對因果報應之說深信不疑,也許是為了破解這種詛咒——他們極力頌揚美化鄭信並自稱是鄭信後裔。鄭信由於復國之功被泰國人稱為。1954年4月17日推翻鄭信的曼谷王朝正式為鄭信銅像舉行落成朝祭大典,同年的12月28日是鄭信登基紀念日,這一天曼谷王朝第九代國王普密蓬親臨主持獻花圈朝祭儀式。此後每年的12月28日泰國政府都會舉行鄭信朝祭大典並循例在銅像地區舉行兩天兩夜的文娛活動。昭披耶卻克里在登基後按當時東亞及東南亞地區以中國為核心的宗藩朝貢體系的慣例向身為宗主國的中國請求冊封,為避免引起中國方面對他厭惡之心,於是隱瞞了自己謀朝篡位的事實,而是自稱是鄭信後裔並使用“鄭華”這個漢語名字向清朝上書。事實上昭披耶卻克里在此之前的確曾使用過鄭華這個漢語名字——昭披耶卻克里其實和鄭信一樣是有華裔血統的,只不過他的華裔血統來自於母系,他早年曾追隨鄭信屢立戰功,因此被鄭信收為義子,也許就是在這時他開始使用鄭華這個漢語名字。乾隆皇帝相信了昭披耶卻克里的說辭並對其進行了冊封。此後歷代泰國國王在上書中國皇帝請求冊封時均使用“鄭”這個漢姓。同時鄭信在泰國曆史上的威望太過顯著,因此曼谷王朝並沒對其進行有意識的抹黑,而是通過自稱鄭信後裔的方式安撫國內民心。

在近代西方殖民者瓜分東南亞的過程中泰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響:1893年法國尋找藉口挑起雙方紛爭,然後將炮艦開進曼谷河段,強迫泰方簽訂《曼谷條約》:將附屬於暹羅(泰國的舊稱)的老撾割讓給法國屬下的印度支那並賠款300萬金法郎。1904年暹羅又被迫使簽訂條約完全放棄湄公河以東的土地。儘管泰國最終得以成為東南亞唯一未被列強殖民的獨立國家,但泰國的獨立在相當程度上是以喪失大片領土為代價而實現的。當時的泰國國王朱拉隆功為擺脫嚴重的民族危機而進行了一場改革運動:廢除奴隸制、建立預算制度、實行土改並仿照西方模式建立近代化的金融制度。教育制度和軍事制度。1909年當時暹羅的人均GDP已達到清朝的17.3倍,還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新軍。朱拉隆功改革的目的是為增強泰國的國力、緩解民族危機,並沒試圖解放民眾思想。然而泰國在引入西方制度的同時仍不可避免受到新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多受到新思想影響的人開始反思泰國的君主專制政體。

上世紀30年代發源於美國紐約華爾街的經濟大蕭條迅速在世界範圍內蔓延。朱拉隆功改革後泰國已開始日益融入國際市場,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場世界性經濟蕭條的波及。當時的泰國國王拉瑪七世為緩解財政壓力就削減了軍隊的薪俸,這自然引起了軍方的不滿,尤其是已接受新思想影響的新軍更是趁機打出要求實行君主立憲的旗號。1932年6月24日凌晨泰國軍隊在人民黨領導下佔領了王宮,逮捕了在首都的各部大臣、陸海空三軍和警察要員,解除了御林軍的武裝,控制了曼谷鐵路局、中央車站、電臺和電話電報局等重要據點,接管了兵工廠,隨即宣佈成立軍政府。軍政府鑑於泰國民眾並不支持軍人干政的情況選擇還政於民選的文官政府,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軍方完全將到手的權力拱手讓人——事實上迄今為止軍方仍是左右泰國政局的關鍵性力量,一旦民選的政府總理觸動到軍方的利益就可能招來政變。泰國軍方為使自己這種名義上還政於民選政府而實際上仍得以操縱大權的局面固定化常態化就推出國王作為效忠對象。儘管泰國憲法規定由民選政府享有國家的治理權。但對軍隊的控制權不在民選政府手中而在國王手中,目前泰國的政治制度是由民選政府負責國家政治治理,國王不干預日常行政。但由於軍隊歸國王掌控,所以當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時國王可以利用軍隊迅速介入到政局中。泰國因此形成了一套民選政府與軍方並立而國王居中仲裁的政治格局。

2001年2月9日他信·西那瓦當選為泰國第23任總理後一度使人們以為鄭信當年的詛咒要應驗了:他信的名字在泰語中與鄭信的泰語名字達信讀音相近且均為華裔,於是坊間傳言他信是鄭信轉世前來報復曼谷王朝奪位之仇。當時在位的泰國國王是曼谷王朝第九代國王普密蓬·阿杜德,這就更使將其與傳位不過十代的詛咒聯繫起來。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政變迫使時任政府總理他信下臺,這一度使人們關於詛咒的談論平息下來。就在今年5月4日曼谷王朝第十位國王拉瑪十世在首都曼谷大王宮舉行加冕典禮,正式登基成為泰國國王。此事又引起了人們對詛咒的談論:由於鄭信留下的關於曼谷王朝傳位不過十代的詛咒究竟是否包含剛好十代人一直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所以一部分人認為隨著第十代國王的登基已使這個詛咒不攻自破,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這個詛咒會應驗在如今的泰國國王拉瑪十世身上——也就是說曼谷王朝將在他這一代終結。至於孰是孰非只能拭目以待了,畢竟詛咒這種事不能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