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推薦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何典》,天下奇書值得一讀

毛澤東推薦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何典》,天下奇書值得一讀

《何典》,編著者張南莊,清代上海人;評者陳得仁,清代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何典》是一部用吳方言寫的借鬼說事的清代諷刺小說,成於清嘉慶年間,翻刻於光緒四年(1879年),1926年魯迅在地書攤上淘寶的時候發現該書,後流傳開來。

1981年,工商出版社印行《何典(內部發行)》版。

《何典》被稱為天下奇書之一。五四新文化運動後,此書得到新文化名家的推崇,因彼時的新文化運動正在大力推動“白話化”,把白話文叫“人話文”,把文言文叫“鬼話文”。而《何典》徹底的口語化、俗語化及“鬼話連篇”的文字,正合“白話文”的胃口。

《何典》是一部很怪異很奇特的章回體小說,共10回。該書以滑稽幽默、口無遮攔的吳方言,虛構了一部鬼話連篇的鬼世間的鬼故事,通過鬼的故事來諷刺人間的現實,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可謂別具一格。

通篇故事都安排在鬼蜮世界裡,說的是陰山下鬼谷中三家村有一財主名活鬼,中年得子,不料在謝神還願之際,有人因鬥毆死了,遂被當地土地餓殺鬼訛財,氣病而亡。其子活死人少小無依,母親雌鬼改嫁,為舅母逐出行乞,得遇仙人指點,從鬼谷先生學藝,後因平息黑漆大頭鬼等反叛有功,被閻羅王封為蓬頭大將,並奉旨與臭花娘成親,安居樂業。

毛澤東推薦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何典》,天下奇書值得一讀


1941年,毛澤東讀了《何典》後,就愛不釋手,還專門託人帶上《何典》,送給遠在莫斯科的兩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讓他們認真研讀。

之後,主席的一些重要談話,也常常引用來自《何典》的典故。

1971年“9.13”事件,林彪乘坐飛機逃跑蘇聯,當時中央很緊張,就問主席怎麼辦?毛澤東說了兩句著名的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肯定是一個典故,但出自何處,當時並沒有人知道。後來組織專家去查,北京圖書館的館長說“有一本書,可以找找,就是嘉慶年間有一個張南莊的人寫的鬼故事的小說,叫《何典》”。專家們一查,果然查到了這句話。

還有,毛澤東晚年的時候,在一些工作會議上也講了一些看法,說了一些話,比如:“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就是說吃藥只能醫那些不會死的病,但是註定要死的的病,藥是治不了的。大家都說這句話很好,就問出自哪裡的?主席就說是引自《何典》的,他用這句話比喻有些花崗岩的老一代人,怎麼做思想工作都做不通,就叫“死病無藥醫”。之後主席就讓人把《何典》一書印成大字體版,讓其他中央領導看。

毛澤東推薦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何典》,天下奇書值得一讀


綜觀《何典》全書,無一句不是荒荒唐唐亂說鬼,卻又無一句不是痛痛切切說人情世故。這種作品,可以比做圖畫中的caricature(漫畫手法),它儘管是把某一個人的眼耳鼻舌,四肢百體的分寸比例全部變換了、將人形變做了鬼形,但是看的人仍可以一望而知:這是誰,這是某,絕對不會弄錯。


【附錄:《何典》魯迅題記】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該有四十七年了,有光緒五年的申報館書目續集可證。我知道那名目,卻只在前兩三年,向來也曾訪求,但到底得不到。現在半農加以校點,先示我印成的樣本,這實在使我很喜歡。只是必須寫一點序,卻正如阿Q 之畫圓圈,我的手不免有些發抖。我是最不擅長於此道的,雖然老朋友的事,也還是不會捧場,寫出洋洋大文,俾於書,於店,於人,有什麼涓埃之助。

我看了樣本,以為校勘有時稍迂,空格令人氣悶,半農的士大夫氣似乎還太多。至於書呢?那是:談鬼物正像人間,用新典一如古典,三家村的達人穿了赤膊大衫向大成至聖先師拱手,甚而至於翻筋斗,嚇得“子曰”店的老闆昏厥過去;但到站直之後,究竟都還是長衫朋友。不過這一個筋斗,在那時,敢於翻的人的魄力,可總要算是極大的了。

成語和死古典又不同,多是現世相的神髓,隨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又即從成語中,另外抽出思緒:既然從世相的種子出,開的也一定是世相的花。於是作者便在死的鬼畫符和鬼打牆中,展示了活的人間相,或者也可以說是將活的人間相,都看作了死的鬼畫符和鬼打牆。便是信口開河的地方,也常能令人彷彿有會於心,禁不住不很為難的苦笑。

夠了。並非博士般腳色,何敢開頭?難違舊友的面情,又該動手。應酬不免,圓滑有方;只作短文,庶無大過云爾。

中華民國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魯迅謹撰

毛澤東推薦給毛岸英、毛岸青的《何典》,天下奇書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