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毛岸英:岸邊英魂 高山忠骨

  

毛岸英:岸邊英魂 高山忠骨

  

毛岸英:岸邊英魂 高山忠骨

  我們所有的輝煌,都是在前人的苦難中凝縮而成。我們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來時的艱辛的路、探索的路。

  歷史的故紙堆被浮塵輕輕遮住,儘管有些字跡依稀清晰可見。是不是習慣了享用和平陽光的人們已不願意去觸碰過往的歷史了?哪怕那些歷史曾事關著今天的幸福和安樂。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發起的當天,三架美軍轟炸機從志願軍司令部駐地上空掠過,沒有投彈。作了防空準備的人們鬆了一口氣。不料,敵機突然掉轉頭,向志願軍司令部駐地投下了幾十個凝固汽油彈,作戰室被吞沒在一片火海中,正在屋內值班的毛岸英獻出了28歲的年輕生命。

  69年前的那一天,毛岸英犧牲在異國他鄉的一片火海。我們也同時失去高瑞欣參謀。高瑞欣,河北安國人,犧牲時年僅23歲。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

  毛岸英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他出生後隨父母到過上海、廣州、武漢。1927年大革命失敗時,又隨母親及兩個弟弟回長沙縣東鄉板倉隱蔽。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湖南軍閥何鍵逮捕時,8歲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進監獄。他目睹了母親與敵鬥爭和犧牲前的慘烈。

  毛岸英入朝一個月零三天就犧牲了。他吃過苦、留過學、打過仗,又經過農村和工廠的鍛鍊,在和毛岸英同齡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樣受過良好教育和多種鍛鍊的人是不多的。

  毛岸英是經過毛澤東同意,隨志願軍總部入朝作戰的,擔任志願軍司令部的俄文翻譯和機要工作。毛澤東在他身上傾注了無限的父愛。毛澤東愛他,在他身上寄託著厚望,但毛澤東不把毛岸英看成只屬於他自己的,而是屬於黨,屬於人民,他應當報效祖國。

  我們把鏡頭閃回到1951年2月。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勝利後,作為在朝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最高指揮員的彭德懷決定回國,於2月21日這天當面向毛澤東彙報了朝鮮戰爭情況,並提出兵員不足和後勤保障問題。

  彭德懷還向毛澤東詳細彙報了毛岸英犧牲的經過。毛澤東聽罷,一時沉默無語。少頃,他望著彭德懷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獻出了那麼多指戰員的生命。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並叮囑說:“現在美國在朝鮮戰場上使用各種飛機一千多架,你們千萬不能疏忽大意,要採取一切措施保證司令部的安全。”

  在毛岸英犧牲的當天,彭德懷即向中央軍委專門作了彙報,短短的電文,竟寫了一個多鐘頭。電報到了周恩來手中。周恩來深知這對毛澤東的打擊會有多大,他不願在毛澤東指揮戰役的緊張時刻去分他的心,便把電報暫時擱下。直到1951年元旦過後,1月2日,周恩來才把電報送給毛澤東看,並附信說,毛岸英同志的犧牲是光榮的……高瑞欣亦是一個很好的機要參謀。勝利之後,當在大榆洞及其他戰場多立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烈士墓碑。

  周恩來的信和彭德懷的電報,由機要秘書葉子龍送給毛澤東。當時毛澤東正在辦公室。信和電報都不長,毛澤東卻看了很久。葉子龍一直靜靜地站在那裡。毛澤東強壓著悲痛的心情,說了一句話:“唉!戰爭嘛,總要有傷亡。”

  經毛澤東同意,毛岸英烈士和千萬個志願軍烈士一起,長眠在朝鮮的國土上。

  多年後,毛澤東也向自己青年時代的好友周士釗談了為什麼要送毛岸英上前線,他說:你說我不派他去,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1990年,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全面清理毛澤東留下的遺物,就在這次清理工作中出人意料地發現:在倉庫的一個櫃子裡有幾件衣物。原來,這幾件衣物是毛岸英留下的。

  毛澤東平時對個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可他卻瞞著所有人,把毛岸英在朝鮮犧牲後留下的兩件棉布襯衣、一頂藍色軍帽、一雙灰色沙襪、一條毛巾疊得整整齊齊放在身邊,悄悄地珍藏了26年,直到毛澤東1976年9月9日逝世。通過這些遺物,人們能夠體會到毛澤東和毛岸英深厚的父子之情。這期間他曾多次搬家,但身邊的工作人員從來沒有發現過這些衣物。

  這位老人細心地把兒子用過的毛巾和襪子都收藏著。他是否曾經在那些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夜裡,像每一位失去孩子的父親一樣,把這些衣物一件件拿出來,輕輕撫摸。在這些衣物上,是不是也曾浸染過一個老人的淚水?

  誰不希望自己的後人成為國家的有用之人,誰不希望讓自己的後人大忠於祖國、大孝於人民。毛澤東同志為了實現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犧牲了包括妻子、兒子在內至親至愛的6位親人。

  國難當頭,挺身而出,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毛岸英做到了。

  我還沒有到過朝鮮,還沒有到過志願軍烈士的碑林前獻上一束鮮花,還沒有為許許多多“最可愛的人”盡過應盡的責任。

  今天,我們所有的輝煌,都是在前人的苦難中凝縮而成。我們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來時艱辛的路、探索的路。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紀念一下那些為共和國奠基的功臣們!懷念一下那些逝去的“最可愛的人”呢!感念一下那些至今還活著的戰士呢!

  我想,在抗美援朝時,如果他們的青春芳華是十八九歲的話,那麼,現在的他們也應該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了!

  光陰不老,歲月不居,我們會永遠記住那一張張青春的面孔和永遠熾熱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