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與蔣經國的人生之路

毛岸英與蔣經國,一個是毛主席的孩子,一個是蔣介石的孩子。如果實行世襲制,他們都是“太子”,都是父親的繼承人。但是,他們卻各演繹了不同的人生路,一個歷盡了生活的艱難困苦,最後以悲劇而告終,另一個則官運亨通,好運連連,享盡榮華富貴,最後以喜劇而謝幕。這個鮮明的寫照,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確實耐人尋味。

毛岸英1922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市,八歲時就被蔣介石集團關入監獄,在監獄裡吃盡了苦頭,後來又與弟弟毛岸青在上海流落街頭。流浪期間他們撿過破爛,討過飯,拉過板車,做過苦力。當時毛岸英不過十一二歲,但是還始終照顧著年幼的弟弟。

1936年,老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蘇聯學習。毛岸英開始在軍政學校和軍事學校學習,以後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與德國法西斯戰爭。他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並擔任某坦克連指導員。 由於戰功卓著,斯大林曾接見他,並給他贈送一支手槍。

蔣經國也到過蘇聯學習,在蘇聯曾經生活了12個年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後,蔣經國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還在1936年1月,蔣經國還在蘇聯《真理報》發表譴責蔣介石的公開信,然而時隔不夠一年,“大義滅親”的蔣經國便回到中國,投奔他的父親去了。

毛岸英回國以後,先是到延安著名的勞動模範吳滿有學種地,上“勞動大學”,幾個月與陝北鄉親們同吃同睡同勞動,解放初期又到北京機器總廠擔任黨委副書記,在車間給機器澆冷卻油,幫鑄工抬箱、裝砂子,始終在基層,粗活重治他都搶看幹。

蔣經國可就不一樣了,回國後,1938年僅28歲就被任命為贛縣縣長,幾年後又先後擔任了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青年軍總政治部主任等要職,雖然蔣經國官升的很快,但一直未取得什麼成績。

毛岸英曾先後到山西和山東參加土改工作,一方面堅持訪貧問苦,發動群眾,與橫行鄉里的惡霸地主作鬥爭,另一方面又堅持反對當時劉某等主導的土改工作中亂殺亂打、甚至殃及群眾的過火行為,贏得了群眾廣泛的擁護。

與此對照的是蔣經國到上海的“打老虎”,蔣介石於 1948年8月19日發佈《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規定限期收兌人民所有的金、銀、外幣,逾期不兌一律沒收。

隨後蔣經國到上海以“打老虎”的旗號強制收兌普通百姓想在物價飛漲中用來保值的一點的黃金、白銀、美鈔,而權貴的黃金、白銀、美鈔,一個子沒動。這實質是對各階層人民的又一次大洗劫,是依靠暴力掠奪人民的財產來維護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內戰。

毛岸英堅決反對親友的特權,在舅父向立三託人找毛家 要求安排工作的時候,他回了一封3000多字的長信,其中說:舅父的想法,我都感到慚愧,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做官思想已經是極端落後了,而尤其是以為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國之所以不同於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同於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於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於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根本的原因之外,正在於此。皇親國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毛岸英第一個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到朝鮮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最後血灑疆場,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人生路。蔣經國則在 全國解放前夕跟隨他的父親全家乘機飛往臺灣,在臺灣過著全家團圓、享盡天倫之樂的生活。在臺灣他曾歷任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院長等職。他的父親蔣介石病逝後,他就任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一個蔣家王朝的世襲帝業完成了。

中國現代曾經擁有最高權力執政人的兩個“太子”,一個順利接班完成了帝業,從此光宗耀祖。另一個則香消玉殞,深深地溶入到人民這塊土壤裡,成了萬人敬傾的永遠的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