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少年的你》?

愛寫作的老李頭


《少年的你》在豆瓣口碑兩天來連續下滑,從最初的8.7分滑落到目前的8.5分(這是近21萬人參與打出的分數)。而票房卻炙手可熱,上映首日就逼近1.5億,次日呈現遞增61%趨勢、單日狂飆2億多,至第三日下午總票房已經輕鬆突破5億。

《少年的你》口碑下滑而票房爆燃的原因據說是這部拍攝用心、演繹很好的電影原著涉嫌抄襲,作者玖月晞的言情懸疑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似乎有融梗日本作家東野奎吾《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兩部小說情節。

具體是融梗還是抄襲,這是原著作者與相關人員和部門的事情。我只是有些納悶了,為什麼都是等影片票房燃爆了,相關維權者或者碰瓷者才開腔站出來?暑期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前不久也出現過類似橋段。

《少年的你》人氣很旺,豆瓣目前參與打分的有近21萬人,這與2017年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當時熱度多像啊。《嫌疑人X的獻身》是21萬多人打出6.4分,而且吐槽的較多,但是《少年的你》卻是從8.7的高分下滑到8.5(依然是高分)。

要知道2017年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可是原著、原版、原聲啊,網友吐槽影片明顯配不上東野奎吾原著的精彩,只打出6.4分。

我比較了一下網絡作家玖月晞《少年的你》與日本著名作家東野奎吾《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的故事情節,確實有一些類似之處(都是開場有死屍,有少年犯罪、有老警察、有不在場證明、有男主不惜犧牲自己去暗中保護女主等等),而且東野奎吾的作品更深刻。

這就是《少年的你》上映3天來票房破5億而口碑卻逆向下滑的原因吧。《少年的你》好看,但還有進步的空間。好看的原因包括主演陣容搭檔得好,演員演技好,場景轉化得當,導演敘事能力很贊,劇組用心等,這兩天相關文章很多,不再贅述。我們今天著重談談還有進步空間的地方。

《少年的你》雖然票房破5億,但口碑卻逆向下滑,這讓我從玖月晞看到東野圭吾。

東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罕見的“三冠王”,其作品慰藉卑微者飽受死亡威脅的心靈,擅長呈現出一個被死亡陰影籠罩的“規範社會”,有對人類生命困境的精神策應,並能塑造出一種值得人們仰望和追求的生命境界。其筆下的罪犯是矛盾的結合體,以至於讀者無法完全肯定或否定他。也具有不確定性,讀者永遠無法預測他的變化。

比如《嫌疑人X的獻身》講述數學天才石泓為救失手殺害前夫的陳婧,設下一系列精密的佈局幫她逃脫法律制裁的故事。其中的石神因為愛而替靖子處理屍體,製造不在場證明。為了讓靖子徹底擺脫嫌疑,石神竟然真的殺人以替換被靖子殺害的富樫的屍體,為了讓靖子心中不會有愧疚之情,他假裝自己是一個威逼利誘的小人,最徹底的犧牲讓無數讀者為之動容。

《白夜行》中真正的兇手竟然是弒父的當鋪老闆的兒子,他時常做出偷雞摸狗的事情,與靚麗光鮮的寡婦女兒看似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裡,但實際上是當鋪老闆的兒子在暗中保護寡婦的女兒,併為她處理前行路上的絆腳石。

東野奎吾作品對未成年人的犯罪緣由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並試圖解讀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及家庭原因,同時對相關法律中的不合理性進行了鞭撻,暴露這些不合理是對加害者實施暴力的庇佑、卻帶給受害人及其家庭深深的傷害,讓人們反思社會現實。

東野奎吾作品中敏銳地覺察到親屬所犯的罪將會波及整個家庭,這一社會問題會給家庭帶來傷害。這種對犯罪者和其家庭的歧視不僅對社會的安寧、家庭的幸福帶來影響,還會對家庭中的個人心靈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對犯罪者及其家庭成員命運的最大阻礙正是來源於不公的社會看法,來源於那種歧視,所以東野用其作品來控訴這種陋習。他在《仿徨之刃》、《紅手指》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未成年者的犯罪問題。《紅手指》中兒子失手殺死女童之後,父母設計讓患老年痴呆症的母親去頂罪。《仿徨之刃》是從未成年犯罪的受害者家庭角度進行描述,而《紅手指》正好相反,是從加害者的家庭出發。

《少年的你》中,陳念(周冬雨飾)被欺凌後,第一次找警察,警察只是讓加害者停課,但他們還能參加高考,於是他們就肆無忌憚繼續施暴。第二次找警察幫忙,卻發現警察不能給她提供幫助,無奈之下,陳念只好去抓牢小北(易烊千璽飾)這根稻草。小北是把陳念當做自己生活中的光亮了,他不惜徹底犧牲自己去保全陳念。但最終四年刑期代替了四年大學,這兩個互相取暖的少年竭盡全力去抗爭世界,換來了什麼?“只有你贏了,我才不算輸。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但是,結局似乎是他們都輸了。

劇情展示了灰暗的場景和情緒,卻沒有進一步深入探討形成原因和解決辦法。面對墜樓,別人忙著拍照發微信,只有陳念為之蓋上衣服。 面對欺凌,別人視而不見,只有她選擇報警。 因為蓋衣服,她成了下一個被欺負的人。 因為報警,她遭到瘋狂報復。 高高掛起的人可以平安無事,制止惡行者卻遭受牽連。 被欺負了沒人管,等施暴者死了馬上就有人追查了。 受到傷害無法得到有效保護,一旦犯了罪卻絕不能少判一天。 起初不重視報案者遭遇, 後來卻想盡快結案,讓人接受法律制裁。 人人都說可以幫忙,其實沒有人能幫自己。類似這些場景或者心緒會讓觀眾看得壓抑苦悶,卻最終無解,只是把校園欺凌現象撕開一個口子讓觀眾看。

看似美好的結尾卻給觀眾很多酸澀。如果是東野奎吾的作品,應該會有更好的處理。這就是《少年的你》還有進步空間的地方。


兩年的海


近日,隨著《少年的你》在網上爆火,“校園霸凌”這一話題再次被推上熱搜,諸多網友紛紛訴說了學生時代被欺凌的痛苦,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成了他們一生的噩夢。

通過調查,築學君發現被欺凌的孩子或有如下特徵:

1.個子小

2.性格內向

3.成績普遍較差

4.愛說別人閒話

其中,性格內向的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最嚴重,但令人心酸的是,超過80%的孩子家長,並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遭受欺凌。

面對校園欺凌,家長們做的還不夠好。

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一座橋,是用語言和愛一起建造的,倘若雙方沒有語言溝通,孩子會變得軟弱、內向,最終淪為被欺凌的沉默者。

防治校園欺凌,從主動交流開始!



仇黛


青春應該是什麼模樣,是《我只喜歡你》的甜蜜,還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成長的陣痛。

如果說苦與樂,是你心中有關青春的兩種詮釋,那麼橫空出世的《少年的你》,將為你青春開啟第三扇門。

“你保護世界,我們保護你”,陳念與北野的共生關係,因為感動,所以傷痛!

一、細節動人

1、陳念為死去的胡小蝶蓋衣服。影片的開篇是一起校園霸凌事件,校花胡小蝶墜樓,其他同學都冷漠的看熱鬧,唯有陳念特立獨行,她卻成為他人眼中的異類,肇事者魏萊的眼中釘。

蓋衣服這個小細節,不僅是整部劇的助推器,讓陳念成為魏萊下一個欺凌對象,它還成功展現了陳念友善與真誠的美好品質。

2、胡小蝶將空的酸奶瓶,放在一堆新鮮酸奶瓶中間,寓意深刻。胡小蝶一直忍受著校園霸凌的傷害,她想逃出去,希望有人拯救她,可她就如同空酸奶瓶一樣,孤零零躺在那裡,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藉助酸奶瓶這個道具,胡小蝶壓抑、憋屈的情感得到抒發,這比語言更給力。

3、人行道紅綠燈變化、烘托劇情。陳念與北野相識後,單純善良的陳念,一直被北野默默守護,一直以來畫面都是陳念在前、北野在後。

可有一次陳念過馬路時是綠燈,而到北野時,信號燈就變成紅色,劇情也是從此開始變得虐心。看似普通的紅綠燈,在該片中,成為劇情“甜與苦”的分水嶺、一語雙關真妙。


4、陳念高考第二天,路邊的白色鄒菊,是北野的告白。鄒菊的花語是“隱藏在心中的愛與離別”,與他們的故事何其相似。

站在陽光下的陳念,與行走在黑暗中的北野,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因而北野只能將愛意藏在心中,這份不能宣之於口的表白,用鄒菊來表達、很高明。

二、演技加分

《少年的你》上映兩天票房破三億,豆瓣評分8.6分,可謂市場與口碑雙豐收的佳作。它大獲成功的背後,固然是細節決定成敗,但主演們優質的演技才是它突出重圍的關鍵。



首先是女主周冬雨,她三年前憑藉《七月與安生》被封影后,如今她在《少年的你》依然表現不俗。

當27歲的周冬雨遇見18歲的陳念,年齡加註在她身上的成熟感,卻掩蓋不了陳念勃發的青春氣息,她的恐懼、傷心、委屈、倔強,像極了初出茅廬的小女孩,讓人感同身受。

其次是易烊千璽,這是他第一次站在大銀幕的,他作為高顏值的偶像派演員,他在該片中的表演,非常具有顛覆性,他的寸頭形象更是讓人驚豔。



在該片中,易烊千璽學開摩托車、學抽菸、學打架以及壁咚,他的小混混模樣十足,讓人難以將他與偶像聯繫在一起,果真演技炸裂。

最後是反派周也,她天生有張清純的娃娃臉,她乾淨的氣質與不討喜的魏萊形成了一種反差感,她將這個角色的乖巧與惡毒完美結合、很出色。


綜上所述,《少年的你》觀後感有感動、有傷痛,是一部需要自備紙巾觀影的青春片,值得一看。


夢似唯一


致鬱or治癒?只有看過才知道

當初看過預告片後,我一度認為這是個“致鬱型”青春電影,因為整個預告的基調太真實太壓抑。

看完後我發現我想的太簡單了。

導演和編劇,很明顯不是想告訴你【疼痛】這個詞。所有將它定義為【青春疼痛電影】的人,我都要直白一句“淺顯”噴到你臉上。我看完這部電影后最大的感受絕非疼痛,而是“治癒”。

是的,我想說它是一部非常治癒的電影,尤其是和開頭呼應的結尾,看的我淚流滿面。這個淚絕對不是悲傷的,而是看過花朵被摧殘後發現它依舊明豔的欣慰和幸福。

小北是偏執的。在遇到陳念之前,他在自己生命的洪流裡坐地為王。陳念把他從荒涼高地拉下來,非要帶他在人間走一遭,他學會了守護,他凍到麻木的心開始有人間冷暖,他對陳念釋放他生命裡全部的溫柔,最後,他甚至願意把自己賠上,換取她自由。

而陳念呢?

預告片彷彿一直在暗示我們她是弱者。她被同學欺凌,她蜷縮在小北的身後,她一次又一次無助地哭泣,她在黑暗的街角奔跑,茫然打電話尋找那個可以幫她的人。她就像那朵在風雨裡被繩子強行扶起的小野菊,面對風雨她好不容易才撐下來。然而,看完電影你會發現,她非常勇敢,甚至可以從小北身後走出來站在小北身前,她是被保護者,卻也某種程度上被逼成了守護人。

專業 已有 1 人贈與了專業徽章

在提筆之前,我反覆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客觀的影評人。

我個人所說的一切有關他和她的評價,皆需跳出一個粉絲的身份和立場。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真正客觀地評價這部電影本身,否則這篇影評可能滿篇都是芬芳之言:真%¥#@#牛x!!

真的,很難有人看完後在燈光亮起的一瞬間,不脫出而出“我x真**牛x!”等類似的話。

致鬱or治癒?只有看過才知道

當初看過預告片後,我一度認為這是個“致鬱型”青春電影,因為整個預告的基調太真實太壓抑。

看完後我發現我想的太簡單了。

導演和編劇,很明顯不是想告訴你【疼痛】這個詞。所有將它定義為【青春疼痛電影】的人,我都要直白一句“淺顯”噴到你臉上。我看完這部電影后最大的感受絕非疼痛,而是“治癒”。

是的,我想說它是一部非常治癒的電影,尤其是和開頭呼應的結尾,看的我淚流滿面。這個淚絕對不是悲傷的,而是看過花朵被摧殘後發現它依舊明豔的欣慰和幸福。

小北是偏執的。在遇到陳念之前,他在自己生命的洪流裡坐地為王。陳念把他從荒涼高地拉下來,非要帶他在人間走一遭,他學會了守護,他凍到麻木的心開始有人間冷暖,他對陳念釋放他生命裡全部的溫柔,最後,他甚至願意把自己賠上,換取她自由。

而陳念呢?

預告片彷彿一直在暗示我們她是弱者。她被同學欺凌,她蜷縮在小北的身後,她一次又一次無助地哭泣,她在黑暗的街角奔跑,茫然打電話尋找那個可以幫她的人。她就像那朵在風雨裡被繩子強行扶起的小野菊,面對風雨她好不容易才撐下來。然而,看完電影你會發現,她非常勇敢,甚至可以從小北身後走出來站在小北身前,她是被保護者,卻也某種程度上被逼成了守護人。

這部電影看到最後有一種釋然的感覺。一切苦痛都過去,成為身上或心上難以抹滅的疤痕,創傷也許不可修復,但溫柔守護可以在歲月陪伴中治癒一切傷口。他和她從陌路人到同行者,由一條昏暗小巷開始的愛情,甚至可以成為青春裡彼此支撐下去的唯一理由。

他和她,她們在像花一樣綻放的青春裡經歷大雪紛飛。片名英文譯作 better days,電影卻大部分以昏暗色調為主,傷疤、疼痛和欺凌成為了這部片子預告給大部分人的心理印象,但導演僅僅是想講述一個淺顯的疼痛故事,讓觀眾在難過之後為之青春惋惜和失望嗎?

顯然不是。

這部電影在我眼裡有非常明顯的兩種情緒渲染。黑與白,冷漠與溫柔,哭和笑。陽光溫柔灑在香樟葉上,暴雨肆意凌虐飄搖的雛菊,曾經有多甜,她倆對峙那一刻你就會有多痛。

而痛過之後呢?這部電影想讓你知道什麼?

愛是我們唯一能堅持的信仰,它令正經歷苦痛的他們如此平靜從容。

青春片,一點不“幼稚”有多難

可能很多人看的時候,會抱著“幼稚”這個心理預設,因為兩個少年的感情,著實很難拍出讓所有人感到真實的現實感。

老實說,誰之前看國產青春片沒出過戲?

這部電影最強的地方就是【真實】。太真實了,誰的青春不是這樣的?誰沒經歷過這樣的高考?教室裡嘈雜的背書聲,振奮人心的高考宣誓大會,佔據書桌三分之二面積的試卷和書本,密密麻麻的成績單,碳素筆把布筆盒撐得滿滿當當,老師一遍又一遍恨鐵不成鋼地說教,每一個鏡頭你定格仔細看,你都能找到你過去青春的真實縮影。

坐在電影院裡看到那些明顯導演非常強調的環境,我彷彿又在十幾歲的年紀走過一遭。

我的青春沒有墮胎和浪漫愛情。我沒見過所有人圍他轉的校草,也沒有那麼多無痛呻吟。那時候痛是來不及的,你悲傷自我那一陣兒可以刷兩道文綜題,你看校草的時間可以看完兩頁英語錯題本,我他媽為什麼要花時間悲傷看校草,什麼都攔不住我做題。

這就是真實。這才是中國絕大部分少年的高三。

許月珍牛x。我相信很多人可能會為了電影去看書,但我能告訴你,這部電影基本上和書的關係很少很少。許月珍對書內容進行了揮刀式裁剪重編,裡面基本全部臺詞和書沒有任何關係。老師、魏萊、胡小蝶、陳念、小北,許多人的臺詞、設定和場景都是編劇賦予,根據人物成長性格與環境進行重新調整。

這是這部電影給觀眾真實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即每一個人都有無比合適且真實的設定。魏萊為什麼是這樣的?小北家庭究竟給他帶來了什麼?陳念為什麼是如此性格?警察為什麼不願意放棄真相?老師為什麼最初坐視不理?

三言兩語,幾秒鏡頭,你就能知道標準答案。

演技:誰看完不誇一句牛x?

說一下幾位主演。

首先是周冬雨。我對這位影后的評價是【穩定中達到另一個新高度】。這部電影最直觀體現她演技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從隱忍到倔強不甘的情緒變化,一個就是哭戲。全片陳念哭戲非常多,但每一場哭都有很明顯的情緒不同。從最初的膽怯、中間面對小北的釋然到到後來的不甘,爆發力之強觸動人至深,只能讓人感嘆一句“影后不愧是影后”。我之前看《七月與安生》,震撼於她最後那場哭戲,現在你去看《少年的你》,你會發現這個女人真的演什麼是什麼,演一個十幾歲少女毫無違和感,懦弱和倔強的轉換無比自然流暢,演技秀到我頭皮發麻。

對於影后的評價,一個字,牛。

其次是易烊千璽。作為粉絲我真的很想剋制一下自己的心情,但事實是我現在就算在風裡奔跑三千米停一分鐘冷靜,我還是想大喊一句“易烊千璽牛x”。

拍這部電影時候他還沒考中戲,如果成績出來之前這部電影上映,我感覺大部分人都會理所應當認為【這種演技不考第一簡直天理不容】。他日常形象是乖的不能再乖的好學生,正氣到可以登《中華兒女》拍封面活像新青年幹部下鄉視察。然而這部電影裡,他就是個典型的混混。太混了,小調戲張口就來,打架毫不手軟,眼神兇的像個吃人的豹子,受審的時候還能裝一副流裡流氣的痞子樣兒,警官看了頭疼、父母看了流淚的類型。

易烊千璽演這部電影那段期間,粉絲經常說他就是【小北】。從粉絲站的返圖和活動現場來看,電影拍攝期間,易烊千璽整個人都非常“冷”:很酷,不苟言笑,眼神凌厲。

這是典型的“浸入式”表演,那段時間,恐怕易烊千璽都把自己活成了小北本人。

效果是可觀的。在這部電影裡他貢獻了滿分的表演,甚至再挑剔的影評人,恐怕也找不出他太大的毛病。臺詞表現力驚人,幾句面對陳唸的獨白恨不得讓人立刻衝進屏幕抱住他,哭戲的青筋,顫抖的嘴唇,太讓人心疼了。

說到連臉上青筋都在演戲,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章娘娘的《夜宴》。

易烊千璽額頭的青筋,你們沒看的可以著重注意一下。三分鐘無臺詞對峙和審訊室戲都有,真絕。關於易烊千璽之所以說得多,是因為他的表現著實到了讓身為粉絲的我都震驚的地步。

對於許多觀眾而言,這部電影是他公佈“成績單”。暑期《長安十二時辰》讓他順利邁上轉型第一步,這部電影成功與否,直接關乎他今年轉型之路是否成功。如果說《長安十二時辰》僅僅是一張轉型演員的通行證,那麼《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就是對他晉級演員的一張“考核表”。

易烊千璽這部電影裡沒有用替身,所有捱打是真的捱打。片尾處有一段長達三分鐘的無臺詞表演,可以說是對兩個演員的最大考驗。電影非常多鏡頭全程懟臉拍,懟到屏幕放不下一張完整臉的程度,這種拍攝手法放大演員演技,簡直是把演員洗乾淨擺上盤還順便親自拆開讓你看讓你審。

導演真狠啊,狠到我起立為他鼓掌。

四字這份答卷,我給滿分,你給幾分呢?

音樂和場景渲染,鏡頭和光影,全部成熟到可怕。

鋼琴曲絕了,看完後,誰能不記得那段鋼琴呢?搭配場景切換,每一個聲音都踩在我心上。

導演對鏡頭運用神乎其神,無論是大家已經看到的,兩位主演走在一條路上卻明暗分明的經典鏡頭,還是及其出色的“插敘”敘事手法的運用,包括那幾朵暴風雨中被繩子扶起來的小雛菊,一切技巧都在為這個故事鋪路。

這部電影從演技到劇本,從鏡頭細節到敘事手法,從配樂到演員原聲,全部經得起任何一個專業影評人的推敲。劇本摒棄所有瑪麗蘇或狗血橋段,講了一個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痛苦和希望並存的故事,這是編劇功底,也是劇組態度。

最可怕莫過於真實,這部電影給受眾的反思,無論是好好做電影做演員的認真、還是對待校園欺凌的態度,抑或回憶起自己青春年少的感慨,你總能有自己想表達的一番話。

一部電影,看完後讓人不想沉默,讓人想說點什麼,這就是成功。









咖喱不著急


其實可以發現這段時間關於校園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的的案例也比較多,在這裡就不得不說到中國人著名的寬容四大定律了:1來都來了2人都死了3大過年的4孩子還小。我們總是認為孩子小,她就沒有能力去犯很大的錯誤,或者覺得孩子小,她所有的行為都是能被諒解的。

昨天晚上去看了這個電影,看之前也和一個前天剛看了這個電影的朋友討論了一下,她說很不錯,在很多細節上都處理得很好。

當然,我自己看了之後也有這樣的感覺,細節上面確實銜接得很好,演員的演技也很給力,也確實明白有的東西她有時候和年齡真的沒有太大關係。而且在很多時候,老師 家長 大人們並不是每時每刻都能去注意她們,保護她們的。

也希望每個人都能: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情話3224


,是我今年看過的電影中,最好看的一部。我不懂什麼技術性的東西 ,也不會點評什麼,但是我知道這一部電影能夠走進我的內心深處,讓我知道人還可以這樣被守護著,還可以這樣去保護一個人。感同身受這一種東西,太少了,因為那一個巴掌沒有打在別人的臉上,別人怎麼可能會感同身受呢!它只是一個安慰別人的詞語罷了!不必要太當真!在還沒有遇到顧小北這一類人之前,我們只能自己保護好自己,沒有人會有那個義務與精力去保護你,如果有的話,那隻能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我願歲月安好,你也安好,要在沒有顧小北的時間裡盡能力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家人。願你沒有被社會的汙濁所感染,沒有被俗氣的俗世所吞噬,願你做一個開心的自己,願你與愛的人長相廝守,願你一生平安快樂,願你能夠一直擁有一個少年般的你。感謝易烊千璽,感謝周冬雨,感謝這一個劇本、電影,讓我看到看到如此深入我心的電影!易烊千璽,加油哦!


花藝師可可


應該引起社會各階層重視,不管是欺凌的孩子還是被欺凌的對象,都會有形成的原因、而且和原生家庭有直接的原因,希望從社會上引起反思,從根本上系統性解決問題!畢竟雪崩來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