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滴血認親必死局,甄嬛為何料定雍正不會用自己的血?

langman莘蒂


因為甄嬛經過在宮裡這麼多年,早已經瞭解皇帝的為人。他心裡知道什麼樣的事,皇帝不會拒絕去做,果然她賭對了。雍正是不會用自己的血去滴血驗親的,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原因:

  • 一、雍正惜命。

拋開雍正皇帝這個身份不談,他個人本身就是個非常愛惜自己性命的人。作為前朝“九子奪嫡”事件的勝利者來看,經過無數陰謀和手段才得到這個位置,不可謂不愛惜。

加上端妃極力的遊說,皇上龍體怎可損傷?其他人沒有任何理由和膽量要求皇帝割手指滴血驗親,於是這個事就成了。

甄嬛太瞭解雍正了,她知道只要能排除六阿哥和溫太醫沒有血緣關係之外,就基本打消了雍正大部分的懷疑。

甄嬛和十七王爺允禮有私情這件事,知道的人是極少數的;一來二人發生感情的地方偏遠人少,本就是自己身邊的人和十七王爺允禮身邊的人才知道,二來,心腹之人都是跟著那麼多年,是不會輕易叛變的。

甄嬛從祺嬪說六阿哥和靈犀公主不是皇帝的孩子的開始,甄嬛的內心是非常恐慌的,那雙抓住桌角的手和慌亂的表情就是最好的描寫;但甄嬛又是非常穩得住場面,她畢竟不是宮廷的新人,一舉一動都在眾人眼裡看著,不到最後一刻有真正證據,只能盡力保持冷靜。

可惜咋咋呼呼的祺嬪始終缺了那麼點智商,只憑借甘露寺幾個姑子毫無根據的話,就一口咬定甄嬛和溫太醫私通,實在是棋差一著;祺嬪也因此栽了個大跟頭,沒有皇后的提拔和救助,在宮裡再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加上那個時候的雍正年紀漸大,平時也在服用一些丹藥來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甄嬛和整個宮裡的人都知道此事,要取一個惜命的人的血來滴血驗親,那是不太可能的事。

二、皇帝即使心裡有存疑,但是畢竟這麼多年夫妻,加上現場那麼多嬪妃和太監奴婢在場;也要給自己留個退路。

雍正是個極聰明的人,可甄嬛畢竟是在宮外懷的孕,不比宮裡一舉一動身邊都是眼睛看著。雍正卻也是個性子多疑的人,疑惑沒有盡除去,是不會安心的。

甄嬛怎麼說和他夫妻恩愛了那麼多年,又在宮外冒著風險為他添了一對龍鳳胎,從心裡本身就對甄嬛是有一定虧欠的;

除非找到鐵證,如果沒有搞清楚事實真相就莫名的給甄嬛扣上一頂淫亂的帽子,不僅自己的面子丟的乾淨,也會徹底失去甄嬛的心和眾人的信任。留個退路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雍正整個過程說話很少,只等證據揭示,再行發落。

甄嬛能賭贏雍正不會用自己的血去做滴血驗親,也是存在一點運氣成分的,試想下,如果祺嬪舉報的是允禮呢?她還會有那麼好的運氣嗎?還能成為最後的宮鬥勝利者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瓢哥講影視


我覺得演到滴血認親那裡,甄嬛已經沒在怕了,主要是那之前丫鬟指認甄嬛偷情時甄嬛確實害怕了,不過當說出偷情對象時,可以看到甄嬛整個人都放鬆下來,說明她已經沒在怕了

再說果郡王和皇帝是兄弟,雖說嫡庶有別,可畢竟是有血緣關係,在滴血認親成立的環節上,是無法分出究竟是父子還是叔侄,因為他們都有血緣關係,所以雍正滴不滴血已經無所謂了

甄嬛要做到的就是看看皇后有什麼後招,自己怎麼才能讓皇帝以後對這件事沒有懷疑,不再去追究,所以在最後甄嬛會去問皇帝如果以後還會有人懷疑怎麼辦之類的,皇帝也給出了承諾






安娜與小兔


甄嬛是最瞭解雍正的人,甄嬛知道皇帝是一個多疑的人,所以當別人指出孩子是溫實初的時候。她心中平靜了許多。

甄嬛知道滴血認親是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甄嬛就想到了用反證的辦法。讓溫實初和孩子驗血就可以了。那麼為何甄嬛就這樣的篤定皇帝不會用自己的血呢?

古代帝王的身體就是國本。損傷國本可是大不敬之罪。


甄嬛雖然貴為皇帝最寵愛的妃子!她當然有義務解釋自己孩子名分的權利。當別人誣陷甄嬛和溫太醫的時候。甄嬛還是需要證明自己的清白的。

為了孩子和自己,甄嬛必須證明孩子的身份,所以甄嬛拿出一個辦法。那就是滴血認親。甄嬛心裡明白,孩子不是皇帝的,可孩子也不是溫實初的。

所以她才敢讓皇帝驗血。以甄嬛的聰明。她知道眾人不會讓皇帝出面損害自己身體的。所以只能溫實初和雙生子滴血認親。

雍正太愛惜自己的身體,雍正自己也不會用自己的身體冒險。

甄嬛和雍正相處這麼多年,雍正是怎樣的一個人。想必甄嬛知道,雍正一直尋求長生不老藥的信息。

甄嬛不會一點都不知道。所以當眾人一提滴血認親的事情的時候。甄嬛也試圖引導讓溫實初和孩子驗血。

雍正是一國之君。所以甄嬛心中有了幾分把握,這也是甄嬛這麼多年看人的本領。她心中十分的清楚雍正的為人。

可能是運氣,萬一雍正滴血認親了呢?

甄嬛本身就是主角,主角光環讓她走到了最後。也是甄嬛的運氣不錯。在後宮裡走到最後其實有的時候也有點運氣。

甄嬛的運氣很不錯,她的外貌家世各方面都比較符合雍正的審美。

甄嬛能夠躲過這一劫難也是她自己的造化。如果這次沒有過關,估計甄嬛的後宮之路就到此了。

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l圈裡圈外l


這一幕雍正後宮攪動的‘滴血認親’以皇后一派的失敗告終。正所謂“成也滴血驗親,敗也滴血驗親”。

甄嬛由於事發突然,並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亂了手腳,第一次滴血驗親宏曕和溫實初的血融在一塊,皇帝龍顏大怒,甄嬛性命幾乎不保,幸於千鈞一髮之際識破皇后在水中加了白礬的伎倆,向皇帝說明,皇帝疑心頓減,但為了確保大清社稷的繼承人的血脈純正,還是不得不再一次滴血驗親。甄嬛本就和溫實初毫無關係,且又料定旁人不知自己與果郡王有私情,故而大膽提議讓宏曕和溫實初滴血驗親即可,無需損傷皇帝龍體。

面對皇后動了手腳的一碗水,看到溫實初跟自己孩子的血竟然能溶在一起,太不可思議了,知道水有問題,儘管這時候皇上一開始那種很怒恨的打她一把掌質問她為什麼?甄嬛還是一副不懼怕的態度,要是一般的妃嬪早就嚇的不知道該從哪兒辯起了,何況自己確實有跟皇上戴綠帽子一事。後面經過甄嬛拉著蘇培盛.瑾汐滴血竟然也溶,皇上也知道這水有問題,明白了這又是後宮爭寵的戲碼,皇上對此都感覺很疲倦了。

碗中的明礬是甄嬛加到裡面的,因為只有這樣甄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皇后怎麼樣也不會加明礬,因為皇后也不知道皇帝會不會用自己的血。倘若是皇后加了明礬,萬一皇帝用了自己的血,豈不是證明皇帝是六阿哥的親阿瑪,又豈不是為甄嬛做了嫁衣裳。而且這樣還會折了祺貴人,皇后可沒那麼傻。

另一個原因,可能皇上也怕驗出孩子不是自己的,這樣會讓整個皇家丟臉,只要證明跟溫太醫沒有關係就可以,如果懷疑以後可以派人調查豈不是兩全其美,不得不說後宮玩的就是心理戰。

原著裡還是甄嬛強烈要求皇帝刺破手指滴血認親,皇帝也滴了,但是為什麼沒有穿幫呢?因為抱來的孩子,是被浣碧換成了貞嬪(電視劇裡這個人物被剪掉了)的兒子,浣碧把甄嬛的兒子和貞嬪的兒子掉包,換了孩子包被,然後以貞嬪聽不得孩子哭鬧的理由,讓她離開可以現場。

這裡我覺得就把後面的劇情改得很合理了。因為當初用得不是自己的血,所以皇帝起了疑心,才會讓血滴子去重新驗證甄嬛孩子的身份。總的來說,電視劇中的皇帝縱使決定要用自己的血,甄嬛也可以再弄來一些白礬,到底也是沒事的。


大臉怪談


首先看一下電視裡面的情節:

甄嬛從甘露寺回宮之後就開始和皇后明爭暗鬥了。後來又生了雙生子,甄嬛在後宮的地位就更加牢固了。為了扳倒甄嬛,皇后指使琪貴人告發熹貴妃私通 穢亂後宮。

突然來這麼一出,甄嬛一開始還很緊張。但是祺貴人接下來的話讓甄嬛立刻明白了這是一場陰謀:

臣妾有憑證證實, 熹貴妃與溫實初私通,熹貴妃出宮後, 溫實初屢屢入甘露寺探望, 孤男寡女常常共處一室, 皇上若不信, 大可傳甘露寺姑子細問 此刻人已在宮中。

此時的甄嬛就知道自己不會有事了。

然後祺貴人又找來了靜白師太和宮女斐雯作證。皇后“假意”要證實甄嬛清白提出滴血認親。當六阿哥和溫太醫的血融在一起的時候,甄嬛就開始了反擊,乘勢轉敗為勝。

那麼,甄嬛為何料定雍正不會用自己的血的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端妃幫忙

當皇后建議滴血認親的時候,端妃這時就說了:皇上龍體怎可有所損傷!甄嬛順勢就建議六阿哥可以和溫太醫滴血驗親。只要證明六阿哥不是溫太醫的孩子。甄嬛就沒事了,因為本來就不是。

2)皇后會阻撓

滴血認親是皇后設的一個局,提前在水裡面加入了白礬。任何人的血放進去都會相溶。如果皇上用自己的血,和六阿哥的血也是會相溶的。這樣皇后的算盤就落空了。所以皇后肯定也會阻撓。

3)皇上自己也不會願意的

皇上只是懷疑孩子不是親生的,但是並沒有證據。如果皇上用自己的血驗親:

如果血不相溶,那麼甄嬛和六阿哥必死無疑,但是這一正事了自己帶了綠帽子,顏面將無存。

如果血相溶,證實孩子是親生的,但是和甄嬛之間的情份也會無存,這個時候的皇上還是很寵甄嬛的。並且也會破壞自己和六阿哥之間的父子感情。

4) 皇上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沒人敢讓他滴血

皇上乃九五之尊,龍體貴重,損傷龍體的事情是不能做的。皇后是建議滴血認親,也沒敢提是用皇上的血。並且底下也沒人敢讓他滴血,太監和太醫也沒有膽量去刺皇上的手指。

所以說到滴血認親這一步,甄嬛基本上就必勝無疑了。


經典影視片段欣賞


滴血認親這段,皇后籌謀已久,打了甄嬛一個措手不及,面對這樣的死局,無論是誰都不能保證全身而退,作為風暴中心的甄嬛,能夠迅速反映在危局中轉敗為勝,只能說明主角不愧為主角,各路神仙都來幫忙,彷彿女主就是下凡來歷個劫,而導演和編劇就是那個編歷劫故事的司命。不過只就故事而言,甄嬛為什麼就料定了雍正不會用自己的血呢?


一、雍正畢竟是皇帝,作為后妃,甄嬛必然知道,皇帝身體不容輕易損傷

雍正作為一國之君,身體金尊玉貴,皇帝的身體康健與否,關係到國政,不到萬不得已,必定不能自傷身體,與皇帝相處日久,甄嬛應該很瞭解皇帝,他不會輕易親自滴血,但萬事也怕一個萬一,所以在扭轉危局之時可以看出來她其實也在賭,因此在接下來的辯白中也在言語上引導,讓大家都認為,既然說這是溫實初的孩子,那就讓溫實初來滴血驗親就夠了。

二、端妃的提醒

劇中在緊要關頭,端妃站出來勸告皇帝,不能輕易損害自己身體,就算是之前不知道,經過端妃的提醒,甄嬛在接下來扭轉局面的過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把剛開始措手不及的局面,在接下來一步一步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此不得不感嘆,團結在甄嬛周圍的這一幫隊友,各個手段不凡,在沒有商量的情況下大家竟然配合的天衣無縫,不過也是因為孩子本就不是溫實初的緣故,不管怎樣,這一局怎麼都不算是死局。

三、劇情需要

這一點應該是這個問題最合適的答案,不管甄嬛知不知道,都是為推動故事發展和劇情服務的,這個地方也是為最後皇帝懷疑孩子是允禮的,動了再次驗血的念頭埋下伏筆,同時再次驗血是讓甄嬛下決心除去皇帝的關鍵性一步,連鎖推理,不管甄嬛知不知道,規矩是不是允許皇帝自傷身體,這一次的滴血認親皇帝必不會親自上陣。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用太過較真,《甄嬛傳》裡鬥爭再如何厲害,也脫不了瑪麗蘇的範疇,作為主角必然是有光環和金手指存在的,主角陣營的角色各個都是為主角最後的勝利而服務的,就好像遊戲裡升級打怪一樣,要想主角一路逆襲,那麼劇情必然處處要埋伏筆,故事就是故事,大可不必入戲太深。

(一點粗淺拙見,喜歡的可以關注哦(^_^))


楚二姑娘


《甄嬛傳》中令觀眾最緊張的一幕,就是滴血認清了,倘若當時皇帝用了自己的血,那麼甄嬛將萬劫不復,結局也會改寫。可惜,皇后雖然想設局扳倒甄嬛,卻沒抓住最關鍵的因素。

一碗摻了明礬的水——皇后也猜到了皇帝不會用自己的血

如果皇上剛開始用了自己的血,那麼就沒有後面緊張的劇情了,因為摻了明礬的水會讓任何血型的血液融合。

可見皇后也猜到了皇上不會用自己的血。


皇上沒有用自己血的原因有三個:

1. 皇上對此事將信將疑,但還是要給甄嬛留些情面

大家都知道,後面皇上發現問題後,是直接讓夏刈偷偷去取孩子血的,想必他一定會滴血認親。

但這次,皇上是將信將疑的,還沒有到非用自己的血不成的地步。因為用自己血來驗,已經不是後宮嬪妃間互相猜忌的事情了,而是涉及國本,這種事情放在當今,就是父親驗兒子的DNA,夫妻感情也就走到盡頭了。

甄嬛回宮本就是皇上請回來的,一直就在想辦法彌補甄嬛,甄嬛在外面吃苦,本就可憐,回來還要被後宮的人詬病,如果皇上再親自滴血認親,無疑是把最後的感情斷送了。

2.沒有人敢建議刺皇上的血

甄嬛不知道那是一碗有白礬的水,但她心裡清楚,雙生子並不是皇上的孩子。

皇上龍體貴重(況且古代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隨意損傷的說法),雍正更是愛重自己的身體,甄嬛要求刺溫實初的血,不僅符合了皇后的心思,也正中皇上下懷。

況且沒人敢建議刺皇上的血去滴血認親,除非皇上自願,別人去說,就有傷害龍體的嫌疑,等事情平息後,就會被皇上猜忌。

3. 面子問題

甄嬛與皇上再度重逢後,是皇上執意將她迎回宮中的,有人說孩子不是皇上的,就是在打皇上的臉,間接的嘲笑他是接盤俠。

如果他再親自滴血認親,就成了一個大笑話。皇上也要給自己留面子,大庭廣眾自己刺一滴血,怎麼想都不舒服。

這件事只要消除流言就可以了,沒必要鬧得那麼大。


小熊愛追劇


在滴血認清親的時候,皇后所設計的本來是死局,不過她搞錯了對象,所以才一敗塗地。剛開始說六阿哥和靈犀不是皇上的孩子的時候,甄嬛是非常緊張的。甄嬛心裡非常的清楚,這對龍鳳胎是她和果郡王的孩子。但是局勢不允許她認輸,在皇宮中,很多時候都只能賭,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能認輸,否則就死得很慘。甄嬛明白這一點,所以她就算緊張,擔心,恐懼,但是為了孩子,為了家人,為了果郡王,為了自己,她都不能低頭,也因為她就算知道最壞的結果,也不能低下頭顱任人宰割,她才有了翻盤的機會。

《甄嬛傳》中滴血認親本是必死局,但是因為對方搞錯了對象,甄嬛才立即抓住了生機。六阿哥是甄嬛和果郡王的孩子,不是她和溫太醫的孩子,所以甄嬛的對手搞錯了對象。無論是從智謀還是心理上,皇后都輸給了甄嬛,皇宮中的爭鬥無休無止。皇后有那麼多的經歷,最終她還是輸在智謀和輕敵上。甄嬛就沒有犯這樣的錯誤,在皇宮中存活,很多時候都是兵行險招,越是危難時刻越需要冷靜。

甄嬛在得知對方指證孩子不是皇上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撐,就算輸,氣場也不等輸。在對方指證的孩子父親是溫太醫的時候甄嬛其實就已經贏了,這個時候甄嬛也是長舒了一口氣的。像甄嬛這樣有頭腦的人,在得知自己有扳回局面的可能的時候,甄嬛想的就已經不是自保而是打敗對方了。皇上在這一點其實沒有甄嬛厲害,所以最終的贏家是甄嬛而不是皇上。

在感情方面,一開始是皇上虧欠甄嬛,也是出於這一點,皇上在心裡還是有一定程度想要彌補甄嬛的。甄嬛跟果郡王在一起之後,她就已經不愛皇上了,可以說她得知自己只是一個替身之後對皇上就已經心灰意冷了。理智遇到感情,很多時候感情會矇蔽你的眼睛,這個時候皇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看不清。當甄嬛把緊張的情緒轉換成氣氛之後,也是迷惑了皇上的,這個時候皇上也正在氣頭上,一個男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背叛,包括別人強加的,就像皇后指證甄嬛給皇上戴綠帽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當甄嬛的反應迷惑皇上之後,皇上所有的氣憤就會一邊倒地偏向皇后,他又怎麼會想過來甄嬛所有的反應呢?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有的時候打敗你的不是敵人,而是自己,皇上輸給的也是他自己。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也是因為摻雜進了感情,在滴血認親的時候,甄嬛的感情沒有皇上那麼複雜,所以甄嬛會贏。皇上要考慮的比較多,所以精力也會分散。

皇上得知孩子不是自己的,他需要考慮的就特別多,比如自己被綠了,還被自己的女人先發現了。皇后知道的也太多了,這個時候的皇后就已經危險了(皇上不要面子的嗎?),皇后這麼大張旗鼓地宣佈皇上被綠了!當她證據不足或者是判斷失誤的時候,在戰場上她就該死無葬身之地。


娛樂跳跳君


雍正生性多疑,當甄嬛被人指認和溫太醫有私情的時候,甄嬛心底實際上十分害怕,因為弘瞻和靈犀確實不是皇帝的孩子。如果皇帝親自和這兩個孩子做滴血認親,那麼甄嬛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

但誰讓我們的甄嬛是如此的冰雪聰明呢?她一方面要打消皇帝的顧慮,另一方面又要保護自己和果郡王的周全。所以她才想到讓溫太醫和孩子做滴血認親,如果證明孩子和溫太醫沒有關係,不就間接證明孩子是皇帝親生的了嗎?

沒有人比甄嬛更瞭解雍正了,也正是因為對他的瞭解,甄嬛才能一次次的化險為夷。甚至在剛剛得知自己有孕的時候,都能及時謀劃,讓皇帝老老實實的來做接盤俠。

雍正多疑的性格很像曹操,雖然說多疑的性格可以讓他們避免很多危險,但也同時成為了他們的弱點。別人可以利用他們的多疑,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皇室宗親生來便將“身體受損”視為大忌,他們認為真龍天子不容侵犯,能讓天子的身體受到損害是極大的不敬。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皇權思維,才使得中醫中藥在中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因為中醫中藥推崇的就是“慢養”,不主張“破而後立”。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皇帝的身體是容不得半點侵犯的。即使是滴血認親這樣的需要,也是儘量避免對皇帝造成損害。甄嬛深諳此道,所以她才能急中生智,讓被舉報的溫太醫和孩子做滴血認親。雍正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也樂於接受這樣的提議。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溫太醫的血和孩子的血當然不相溶,而孩子真正的父親卻也並非雍正本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雍正想破了腦袋,也沒能摘掉頭頂的“綠帽子”。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浪潮電影!


浪潮電影


尬笑天君為您解答。滴血認親是《甄嬛傳》中一處氣氛較為緊張的電視情節,甄嬛為此差點中了皇后、祺嬪一黨的構陷,不過,甄嬛料定雍正不會用自己的血進行認親,從而最終翻盤。我個人認為,甄嬛之所以認定雍正不會親自驗血,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判斷的,第一,封建禮法限制,皇帝乃九五之尊,不會隨意損傷龍體;第二,甄嬛已看清雍正的自私面目,認為雍正斷不會由此而損傷自己,親自滴血;第三,甄嬛明白,雍正力排眾議接自己重新入宮,如果真的自己滴血,夫妻情分將蕩然無存。

(甄嬛傳:皇帝巋然不動,嬪妃風起雲湧)

封建禮法限制,皇帝乃九五之尊,不會隨意損傷龍體

封建王朝對於帝王的要求繁雜、系統,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樣如此。《甄嬛傳》在尊重歷史史實上,做得較為到位,所以,孫儷飾演的甄嬛也會形成相應的歷史代入感,認為,雍正受到封建禮法的限制,不會為此隨意損傷龍體。

(滴血認親時的甄嬛,心智已然十分成熟)

更為關鍵的是,雍正在聽從祺嬪(唐藝昕飾演)的“首告”(相當於現在的實名舉報),已經懷疑甄嬛與溫實初的關係,便不會立即想到其他男人身上,有此一幕,在端妃的一句“這法子斷不可行,皇上龍體怎可損傷”勸告下,便順水推舟,從“親歷者”變成了“旁觀者”。

(端妃,成為甄嬛的“救命稻草”)


甄嬛已看清雍正的自私面目,斷不會由此而損傷自己,親自滴血

甄嬛在被送出皇宮,到甘露寺代發修行之前,是愛雍正的,而發生了甘露寺一幕,再加上與果郡王暗通款曲、珠胎暗結之後,甄嬛已經不再留戀皇帝,甚至再次入宮也是迫不得已。甄嬛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正是看清了雍正(陳建斌飾演)的自私面目,他真的是除了自己(可能還有純元皇后)之外,誰都不愛。


比如:對於陪伴自己多年的華妃,早就下了麝香,讓華妃(蔣欣)終身沒有子嗣,自私之極!

(華妃也是一個可憐人)


對於難產致死的沈眉莊,也不過是一聲嘆息,轉過身來,便已無事,這情緒調節真好!

(溫婉沈眉莊,卻不得善終)


所以,我認為,對於甄嬛來說,雍正的自私是深入骨髓的,不會因此便輕易損傷自己,雍正當時恐怕在想,如果滴血認親驗證了,打殺了甄嬛便好,何必用朕的天子貴血!


甄嬛明白,雍正力排眾議接自己重新入宮,如果自己滴血,夫妻情分將蕩然無存

甄嬛從甘露寺回宮,是雍正力排眾議的結果,在甄嬛回宮後,卻面臨子嗣並非皇嗣的倫理問題,這讓一直驕傲的雍正感到難堪,一面是咄咄逼人的皇后,一面是委婉可憐的甄嬛,雍正如果自己親自滴血,那麼,不僅扇了自己的耳光,而且還扇斷了和甄嬛的情分!

(滴血認親“真相”大白)

為此,我認為,雍正作為一國之君,玩弄權術的大家,斷不會在事情明瞭之前,這麼做的,這也給甄嬛接下來的絕地翻盤留下了一線生機!

(雍正,其實也是一個可憐人)

尬笑天君有話說

雖是電視情節,卻也能看出天子無情

甄嬛滴血認親,雖然只是電視情節,卻也在側面反映了天子無情的涵義。

更何況,雍正,這位清朝皇帝本身就是以無情著稱。

(《甄嬛傳》雍正劇照)

比如:雍正在對自己的兄弟方面,雍正繼位時,超過20歲的兄弟共有15人,除了十三皇子允祥、十五皇子胤禑、十六皇子允祿和十七皇子允禮之外,其餘皇子基本都在各地被幽禁,直至死亡。就連沒有結黨之心的十二皇子胤祹,也在雍正在位時,屢被降低爵位,最後竟只成為“鎮國公”。

(《甄嬛傳》允禮劇照)

在對待自己的生母德妃方面,德妃在雍正登基後,不願接受太后徽號,在幾月後病逝,坊間有傳言,雍正為保持自己的皇帝威嚴,有“逼母”情節,致使德妃就此薨了。

(《甄嬛傳》太后劇照)

從上述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雍正的自私自利,也難怪《甄嬛傳》中的甄嬛能洞察雍正的自私一面,從而斷定他不會用自己的血,從而使得自己逃過一劫。


(甄嬛鎮樓)

最後,天君重申自己的觀點:甄嬛之所以認定雍正不會親自驗血,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判斷的,第一,封建禮法限制,皇帝乃九五之尊,不會隨意損傷龍體;第二,甄嬛已看清雍正的自私面目,認為雍正斷不會由此而損傷自己,親自滴血;第三,甄嬛明白,雍正力排眾議接自己重新入宮,如果真的自己滴血,夫妻情分將蕩然無存。

關注影視內容,關心影視演員,揣摩影視作品,持續分享優質內容,我是尬笑天君,傳媒行業從業十餘年,關注我,帶給你專業、過癮的影視文章,讓你的生活不單調;評論必回,歡迎點贊評論,讓你的頭條體驗更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