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坐过的马车、牛车和爸爸的自行车

大美70年·身边的变画

本期主题:行

那些年,我们坐过的马车、牛车和爸爸的自行车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下地、赶集、走亲戚,基本是靠步行、推车或坐马车、牛车,运送物品也是肩挑、人扛或畜力车拉送。即便是在城市,很多人也都是靠步行上下班。


那些年,我们坐过的马车、牛车和爸爸的自行车

▲六七十年代,公共汽车还未普及,自行车是时髦的代步工具,而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还需凭自行车票。爸爸骑自行车驮着一家人走亲戚或外出的情景经常看到,妈妈或者大点的孩子坐在后面车座上,前面的大梁上坐着小的。

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有四个孩子,一次,要带爱人、孩子去岳母家探亲,他只能将爱人和两个小的孩子带出几里地后,让他们在原地等待,再折返回来将两个大的孩子带走,如此往复,几十里路走了近一天。


那些年,我们坐过的马车、牛车和爸爸的自行车

▲八十年代,摩托车出现了,在城市中骑行一般不允许带人。在农村,摩托车不仅能带人,有的还载货。农村的小商贩骑着旧机动摩托车走街串巷做买卖,买鸡卖鸭,卖酱醋油茶,比起以前的推车挑担,快捷省力很多。

有时熄火了,从车下扯出几根线蹭蹭,就又发动起来了,可以继续骑着走。摩托车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并促进了那个特定时期的物资交流。


那些年,我们坐过的马车、牛车和爸爸的自行车

▲八九十年代,还没有更多的汽车运输服务。即使在城市里想用车,也没有太多专业公司。碰到买大家具、搬家等用车的情况,大都是从朋友处或单位借来一个车,带一个司机,下班后找几个朋友或同事帮忙运送。


那些年,我们坐过的马车、牛车和爸爸的自行车

▲进入21世纪,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私家汽车逐渐增多。小汽车为国人的生活“安装”上了车轮。开车上下班、节假日外出旅游自驾行的越来越多,私家汽车的出现方便了出行,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出租车也普及到各地城乡,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那些年,我们坐过的马车、牛车和爸爸的自行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铁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7年6月25日,“复兴号”高铁正式在京沪两地间双向首发。

饮料瓶倒立放置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车厢内,可以保持很久不倒,这说明了中国高铁较强的稳定性和舒适感。

中国高铁大大推动了中国交通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优化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高铁可以称得上是一场交通革命。


那些年,我们坐过的马车、牛车和爸爸的自行车

▲小时候,看飞机飞过留下一条白色烟雾而激动不已并久久仰望的记忆犹在心头。而今,坐飞机出行已成为很多人的“家常便饭”。

70年来,中国民航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今,可以说飞机已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并深刻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使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创作院校: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王海滨、马硕 撰文:王海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