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倆”的冬天

“我們倆”的冬天

眼看著秋天就要過去了,和北方的父母視頻,他們已經換上了高領毛衣和厚外套。

我這裡還是二十七八度的天氣,沒有深秋隆冬滴雨的梧桐和那一幕牆的爬山虎。也沒有銀杏的金黃和胡楊的蒼涼,不覺想念起涼意的秋天,還有那寒冷而又溫暖的冬天。

“我們倆”的冬天

一提到故鄉的冬天,總會想起兒時的烤紅薯,炒栗子,爆米花等,這些溫暖的食物之外還有那無處不在的世情和那些無法用語言表述,卻能隨意擊中內心的某種存在。

前兩天又重溫了《我們倆》這部經典電影:表面是衚衕小院兒裡最普通的老太太和租住的大學生,實則內裡湧動著默默的溫情,也是最能照進那個冬天的陽光——融化心底的冰冷和堅硬。

“我們倆”的冬天

電影《我們倆》劇照

上映時間:2005年

拍攝地點:老北京胡同

一個寒冷的下雪天,穿著軍大衣的女孩子騎著自行車,敲開一家家的門,羞澀而又執著地問道:“我是學生,我想租房。”

她看中了一個老太太小院中間的一間小房,沒想到老太把價格咬的死死的,200塊一分不少,眼神看似些微混濁無神黯淡,實則銳利刻薄,從開始就是一個不好說話的老太太。

“我們倆”的冬天

“我們倆”的冬天

然後這個叫小馬的女孩妥協了,在這個小院裡住了下來。

最初女孩和老太太經常兵刃相見(打嘴仗)。

比如老太太不讓小馬裝電話分機,小馬據理力爭,總算是裝了一部,又為了電話費等事吵的不可開交,被老太太掐斷了電話線。

小馬罵道;”你是個壞老太太,怪不得沒人伺候你。“

老太太回懟:”你是個不咋地的姑娘,沒小夥子會娶你。“

兩個人從屋裡吵到院子,從院子再到屋裡,來來回回。

“我們倆”的冬天

她想借用下老太太的冰箱,老太太笑道:“那你得給我買一條大鯉魚,我最愛吃的”。

瞧瞧,多精明的老太太。分毫都給算清嘍!

她也毫不示弱,老太太不讓她用爐子,她就偷偷買來電暖氣,沒想引得整條衚衕都斷電了,老太太氣的讓她滾。

印象裡“滾蛋”這個詞老太太說了很多次。

小馬也說了很多次“已經找到房子,我明天就搬走”之類的話。

但,倆人從來都只是嘴上功夫,從未真正地達成行動。

“我們倆”的冬天

再往後,這一老一小磨合的久了,把粗糲研磨成了柔和。

火藥味慢慢散了,感情卻開出花兒來:

一個給一個做飯;

一個幫一個洗頭;

一個在大年夜等一個回來吃團圓飯;

一個跑進另一個屋裡四仰八叉的躺下睡午覺。

和日常的祖孫倆一樣,甚至更加親密。

“我們倆”的冬天

八年的光陰飛逝,陪伴越是美好離別就是越酸楚,小馬和男朋友找好了房子,真的要搬走了。

老太太拄著柺杖看了半天,問了三遍,真搬空了,真搬走了,真的要搬走了?

眼中蓄滿失落,曾經凜厲的眼神從此失神,那麼定定的,就像丟了魄。

“我們倆”的冬天

再次相見是更久的別離。

老太太要把住了多年的老房子讓出來給孫子當婚房,自己去鄉下生活。

她在小馬走後大病一場,走不穩路。

坐在出租車上一直緊緊地握著車窗外小馬的雙手,久久不願鬆開,眼中滿溢話語卻一言不發。

“我們倆”的冬天

再後來,小馬去落滿大雪的鄉村看她。

老人潸然淚下,眼神依舊混沌。

她扛過槍、騎過馬、抽過大煙,年輕喪偶,生活的大起大落都經過。

如此要強的她此時卻仍由淚水覆蓋著恣意的溝壑縱橫,毫無顧忌,卸下所有,因為小馬已然是老太生命裡至親的人。

就像這個女孩也曾是一束冬日的陽光,新鮮刺眼卻毫無顧忌地闖入她的世界。

他們在八年的時光中,共享了最珍貴的陪伴。

“我們倆”的冬天

這部電影是導演的親身經歷,看似普通瑣碎的生活,拍攝非常自然,演員的演繹也看不出絲毫刻意的痕跡。

這種真實反而讓人動容,就像某一天頹喪地走在街頭,吃了一碗麵,第一口就是至親的人每天給你做的那種味道,刻在骨子裡,畢生難忘,條件反射般,眼淚幾乎要掉下來。

這就是電影“我們倆“的冬天,簡單的一老一小的故事卻打動了無數人,留在溫暖中的這個冬天。

“我們倆”的冬天

“我們倆”的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