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為何一定要殺死自己的舅舅?

WdLsp_緲


年輕的劉恆一直很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母親薄姬只是劉邦的一個小妾,身份在宮中算是挺卑微的,在生下兒子劉恆之後,基本上她也就失去了劉邦的寵幸,而兒子劉恆劉邦也不是很喜歡。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御駕親征平定代地的叛亂,把代地這片土地給了劉恆,封年僅八歲的他為代王,自此劉恆與母親薄姬遠離了長安,似乎與皇帝的位置也沒有了關係。也在這種情況下養成了劉恆謹慎、沉靜的性格,他也有著自己的理想抱負,默默的在努力著。代地也因此韜光養晦、發展經濟、軍事,老百姓漸漸獲得了幸福的生活。

劉恆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直到這一天的到來。

西漢高後八年,呂后去世,陳平、周勃、劉章聯手鏟除了呂氏勢力,他們互相商量著皇位的繼承人,最後選擇了寬厚仁慈名聲好的代王劉恆。並派了使者前往代地告訴劉恆前往長安登基這一件事,劉恆剛聽到使者告訴他赴京當皇帝這件事時,滿臉都是你忽悠誰啊,是不是有京城的陰謀,由是猶豫不決。

為了以防萬一,劉恆打算派一個人去京城打探一下虛實,但是,這名使者一定要是自己信得過的,而且要不怕犧牲,就在劉恆為人選絞盡腦汁的時候。這時,舅舅站了出來,主動請纓前往長安,這也讓劉恆很是感動。在探明情況後劉恆正式趕赴長安繼位。

來之不易的帝位,讓劉恆更懂得珍惜,更有決心要成為一個好皇帝,有好的作為,但是舅舅的行為成為了他理想抱負路上的絆腳石。

西漢文帝十年的一個冬天裡,劉恆正式推行自己的新政。在此之前,為了平衡各方的勢力,劉恆非常的重用自己的舅舅,無功受祿,封侯進爵。本來有了這樣的身份地位了,劉恆想舅舅應該對自己這個侄子感恩戴德敬重有加吧?但是舅舅薄昭接下來的幾點讓劉恆鐵定了心要殺死自己的這個親舅舅。

  • 西漢文帝四年,周勃被貶官回到封國,回去後周勃害怕被人殺掉,於是每次跟人見面時都穿著盔甲,其中有個跟他見面的人覺得他很奇怪,於是就告他謀反,廷尉在審查他的過程中,他靠賄賂薄昭,引起了多方人士的幫助以及太后的的發話,於是被無罪釋放。這件事情也讓正在推進法治改革的劉恆對於舅舅的做法深感厭惡。

  • 還有西漢文帝十年時,劉恆正在推進新政,於是派大臣鍾毓去巡視並平定叛亂,在此過程中按照國家的法律殺了一個仗著自己叔叔是薄昭的惡霸,誰知被薄昭知道後,直接就把鍾毓給殺了,這也可以看得出薄昭仗著自己是皇帝的舅舅無法無天,一方面又完全不給自己的皇帝侄子絲毫的面子。

為了維護自己的威望,劉恆懂了殺薄昭的心,最初太后等人都強力阻止劉恆殺薄昭,但是劉恆權衡了各方面的利弊,還是決定了要殺薄昭,而且殺人的方法還獨出心裁,劉恆為舅舅設立了一個靈堂,還在那裡祭拜,薄昭一看這情況傻眼了,然後自殺了。

總結

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劉恆殺舅舅主要是為了表明自己對國家改革的決心以及在大臣面前立威,也告訴世人,外戚專權的現象絕不會出現在他的任期內,我劉恆是很仁慈,但是我也是一個鐵面無私、崇尚法治的君王,誰要是成為我理想抱負途中的墊腳石,就要付出血的代價!


史歷曉有話說


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母親薄姬因做了一個“青龍盤踞在自己肚子上”的夢,被劉邦寵幸一次就懷上了,後來生下了兒子劉恆。但這次被臨幸之後,薄姬基本上就再沒有為皇帝侍寢的機會了,可見劉邦對這個兒子並不看好。劉恆八歲時,劉邦把他封到窮山惡水的代國做代王。此地在邊疆,離匈奴近。而且劉邦考慮皇帝人選時,劉盈首當其衝也理所當然,劉如意在腦海中盤旋了好幾回,就是沒有想過他。劉恆可能也知道老頭子不喜歡自己,所以在山高皇帝遠的代國,安分守己,謹言慎行,對母親很孝順。而且也注意發展經濟、軍事,在他的努力下,代國的老百姓也漸漸地過上了還算幸福的生活。這也體現了自己的能力。

西漢高後八年,呂后去世。陳平、周勃等長安功勳集團聯手劉章等剷除了呂氏勢力,並廢除了後少帝。在考慮新皇帝人選時,想到了寬厚仁慈的代王劉恆。他聲名好,待母至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的母親薄姬的孃家勢力單薄,今後不會發生類似如何呂后執政這樣的禍事。所以,大家就決定擁立劉恆做皇帝。天上掉下了陷餅,劉恆不相信這是真的,為安全起見,他決定派人去長安打聽情況。這時,他的舅舅薄昭主動請纓,擺出一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悲壯模樣,率先前往長安探聽虛實,這讓劉恆很是感動。在他探明瞭情況並彙報給代王后,代王劉恆才正式趕赴長安繼位。

西漢文帝十年,劉恆正式推行新政。在此之前,劉恆對唯一的舅舅薄昭很重視。讓他小功受重祿,並且封侯進爵。然而,劉恆這樣做,身為舅舅的薄昭並沒有對他感恩戴德。也沒嚴以律己,奉公守法,做一個模範公民,下面發生的事,導致劉恆一定要殺了他。

1.西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周勃被貶官回到封國,性情大變。這位開國元勳每逢有官員前來看望自己,就擔心被刺而穿上甲衣。有人據此告他謀反,於是,周勃被下獄。周勃此時沒有了“安漢興劉”時的氣概,他審時度勢後,拿出大量錢財賄賂獄吏。獄吏於是寫了一句話:“請公主作證。”,公主是文帝的女兒,嫁給了周勃的大兒子周勝。後來,周勃又不惜重金,向文帝的舅舅薄昭行賄,薄昭在他姐姐薄太后面前斡旋了幾回,於是,薄太后發話,周勃就被無罪釋放了。

2.據史料記載,文帝十年,大臣鍾毓在平叛的時候殺了薄昭的侄兒薄貴。薄昭非常生氣,有人敢不把他放在眼裡,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殺了鍾毓~這就是亂殺無辜、目無王法的表現。這樣膽大妄為,以後還得了?上達天聽後,劉恆憤怒異常。

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劉恆決定殺掉薄昭。母親薄太后等人都想方設法地阻撓,但是劉恆權衡了利弊後不為所動。

可能是要給太后面子的緣故,劉恆殺舅舅的方法別出心裁。劉恆吩咐手下為活著的舅舅設立了一個靈堂,自己到那裡去祭拜,薄昭一看這場景,明白了一切,於是自殺了。

劉恆殺舅舅是為提高自己的威望,顯示自己有鐵面無私、大義滅親的品性。並以此表明自己對國家改革的堅強決心,同時也警醒世人,他劉恆決不允許外戚干涉朝政的現象出現,自己是崇尚法治的君王。


希望星晨58298869


薄昭,漢文帝唯一的舅舅,因為殺了文帝的使者,被外甥逼迫自盡,那麼薄昭的死因真的僅僅是因為殺了一個使者麼,下面我們來剖析一下這一歷史事件。

文帝即位有功

呂后去世之後,大臣們誅殺了諸呂,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強勢的外戚,於是他們選擇了根基薄弱的薄姬和他的兒子代王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漢文帝的即位,可謂麻桿打狼兩頭怕,大臣們怕再出現強勢的外戚,而劉恆和他的一部分臣子也怕長安城裡,剛剛剷除諸呂的文武群臣會對劉恆不利。

在這個兩邊都有疑慮的節骨眼上,他的舅舅薄昭可謂有大功勞,雖然不如宋昌分析的有理有利有節,力主去長安繼位,但話怎麼說都能說出道理,事情還得一步步走下去,於是薄昭作為了劉恆的特使,去長安會見周勃,打探真實情況。有人說這差事是個美差,那是因為我們知道後面劉恆順利繼位,如果長安城裡的文武真的圖謀不軌,或者中途變卦改立其他人,那麼薄昭很有可能一去不復返,因此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下,實際上是冒了很大的風險。

薄昭劇照

薄昭和周勃接觸後,瞭解到了文武群臣的想法,確實是真心擁立劉恆,當然我猜肯定也少不了敲打薄昭一番,避免出現第二個呂氏家族。薄昭回來後,據實稟報,果然如宋昌所料,完全沒有問題,於是劉恆順利繼位,是為漢文帝。

死因語焉不詳

在此之後,薄昭幾乎就沒怎麼在史書中出現過,一次是從代國迎接薄太后來長安,一次是受封為軹侯,一次周勃被下獄,通過行賄薄昭得以順利出獄。然後就是漢文帝十年,薄昭被逼自殺了。

關於薄昭的死因,《史記》乾脆沒提,《漢書》只有一句“將軍薄昭死”。資治通鑑記錄的雖然略多一些,“將軍薄昭殺漢使者。帝不忍加誅,使公卿從之飲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喪服往哭之,乃自殺。”後面還有司馬光關於這一事件的點評,他舉例子講情理,也不贊成殺舅舅,但為什麼殺使者,殺的使者是誰,司馬光都沒提到。

資治通鑑

經不起推敲的故事

然後我上網查了一下,很多人都提到了這樣一件事:

漢文帝推行新政,遭到了薄昭為首的守舊大臣反對,太原發生了叛亂,鍾毓將其平定,回朝後鍾毓被薄昭殺了,原來叛亂的頭目就是薄昭的侄子薄貴,漢文帝因此逼薄昭自殺。然後還有人分析出,漢文帝表面上是嚴格執法,其實是為了推行新政,殺雞儆猴云云,看上去分析的十分有道理。

但是我查了一下《史記》《漢書》《資治通鑑》,都沒有記載上述事情,因此我也不知道這個事是記載在哪裡,如果有朋友知道,可以告訴我。但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的是侄子薄貴帶頭叛亂的話,我想薄昭根本沒機會殺人了,有親屬帶頭造反,薄昭最好的結局也就是仗著薄太后還活著削爵為民,消息傳來薄昭應該就會被關押起來,怎麼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還敢去、還能去殺害朝廷大臣,因此這個故事很經不起推敲。

川劇《軹侯劍》中薄昭

殺與不殺都有理由

那麼漢文帝殺親舅舅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如果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就是因為他殺了皇帝的使者,並沒有加那麼多戲,那麼這個理由充分麼?說充分非常充分,說不充分,簡直牽強無比。

充分的理由是:

  • 首先,皇帝使者就代表了皇帝的臉面,薄昭殺了使者,都不是打皇帝臉的事了,是給漢文帝毀容了,如果不殺了薄昭,皇帝的威信就會收到質疑,對於皇帝來說,這是最不能忍受的了,因此即使他是親舅舅,但觸碰到了皇帝的底線,所以非死不可。

  • 其次,大義滅親這種戲碼可以給漢文帝在政治上加分不少。因為薄昭的確觸犯了法律,也確實是死罪,漢文帝逼迫薄昭自盡,可以顯示出自己大公無私的胸襟和依法辦事的公正。同時,沒有將舅舅下獄問罪,走司法程序處死,也是能顯出自己在嚴格執法的同時還具一點“人情味”。


漢文帝像

但是不殺的理由也很充分:

  • 首先薄昭是親舅舅,即使跟他不親,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還活著,出於孝道,也不能讓母親看著自己唯一的弟弟就這樣被親兒子殺了。要知道,漢文帝可是唯一入選《二十四孝》的皇帝,這麼一個歷史上有名的大孝子,怎麼可能做出這種有違孝道的事情呢?


  • 其次,薄昭在漢文帝即位這件事上是立有功勞的,就算功過相抵,也應該饒他一命。

  • 再次,漢初的時候貴族殺個人並不是什麼大事,很多人殺了也就殺了,甚至殺的也是貴族都沒事。比如說漢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劉長,就把呂后的面首闢陽侯審宜其殺了,沒事;文帝的兒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因為口角,用棋盤砸死吳王太子劉賢,沒事;李廣的兒子李敢刺傷衛青,沒事,然後霍去病給舅舅報仇(看看人家這外甥,再看看劉恆),找機會殺了李敢,還是沒事。殺個人到了薄昭這就變成了非死不可的理由,似乎太說不過去了。

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非常抱歉,我也不知道,因為沒有相關的記載和側面的佐證,因此只能進行推測。如果真的是因為皇帝的尊嚴,似乎勉強說得過去,畢竟這是皇帝的逆鱗,觸犯的人無論親屬貴賤,都是死路一條。抑或是,薄昭已經漸漸有了尾大不掉之勢,漢文帝為了避免呂氏亂政的局面再次出現,大義滅親,這個理由似乎更站的住腳。至於推行新政云云,大家都知道文景之治是怎麼來的,就是無為而治,與民休息,漢文帝唯一能觸及貴族利益的政策,也就減輕賦稅了,但漢文帝兩次減稅的時間,一次在薄昭死前八年,一次在他死後兩年,因此薄昭阻撓新政的說法,更像是小說家根據後世的歷史穿鑿附會出來的。


大黃扯點歷史


答:薄昭作為劉恆的親舅舅,在劉恆最開始的時候是受到重用的。周勃和陳平誅殺呂氏後人之後,就要迎接劉恆為新君。而此時的劉恆只是遠在他鄉的代王。他心中其實也是害怕的。故而一開始是讓自己的舅舅薄昭去打探消息。最終確定後,才敢來做這個皇帝。而劉恆雖然當了這個皇帝,但當時周勃陳平他們這些大臣的權利是很大的。連劉恆自己這個皇帝是他們擁戴而成的。

簡單的說,若他們不高興了,劉恆隨時都會被廢除。故而劉恆只能是平衡各方面的勢力,能依仗的只有自己的勢力。當然,親舅舅是比較可靠的。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薄昭是受到了重用。文帝元年正月封軹侯,無功受祿,可以說完全是因為裙帶關係。其權利也是極大的。但他這個人致命的缺點就是貪汙亂法。

西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周勃被貶官回到封國,他害怕被殺,每逢有官員前來看望他,就穿上甲衣,然後才和人見面。有人因此告他謀反,周勃下獄。廷尉審判周勃,周勃十分恐懼,卻不知道如何申辯。獄吏侮辱他,獄卒虐待他,周勃並沒有表現出“士可殺不可辱”英雄氣概,而是拿出大量錢財賄賂獄吏。獄吏於是在木簡上寫了一句話:“請公主作證。”公主是文帝的女兒,嫁給了周勃的大兒子周勝之。後來周勃又用重金賄賂文帝的舅舅薄昭,經過多方努力和太后發話,周勃無罪釋放。

據史料記載,文帝十年大臣鍾毓在平叛的時候殺了薄昭的侄兒薄貴。薄昭很是生氣,就直接殺了鍾毓。這就是亂殺,這讓劉恆很是生氣。

從這件事上,我們就可以看出薄昭當時根本就不遵守法律,也不給自己的侄兒皇帝劉恆面子。他認為自己是功臣,又是劉恆唯一的舅舅。即使他殺了人,劉恆也不會對他怎麼樣的。

但劉恆心中是想殺他的,可畢竟是自己的親舅舅,而且母親薄太后也極力的維護。劉恆該怎麼辦呢?

最終劉恆很是聰明,據史料記載劉恆宣薄昭進宮,而他則為他設立了靈堂,還在那裡祭拜。薄昭看見這樣的情況,無奈就自殺了。

劉恆沒有下令殺薄昭,只是用這樣的方式逼著他自殺。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啊。

那麼,劉恆為什麼一定要殺薄昭呢?難道就不能給母親一個面子,保住他一條命嗎?

首先,劉恆殺薄昭是為了立威。

劉恆這樣做是出於政治統治的考慮。他不得不殺薄昭。他就是要告訴所有的大臣,即使是他的親舅舅犯法了,也要依法查辦。這使得那些有想法的大臣不得不服氣。這也使得周勃陳平等人,認定劉恆是個好皇帝,故而才會盡心盡力的輔助他。

其次,劉恆是要告訴世人,外戚專權的事不能再發生了。

呂后亂政的事還沒有過去多久,劉恆對此是心有餘悸的。他絕對不會容忍自己的親舅舅也成為專權的外戚。劉恆是一個崇尚法制的君王,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薄昭其實是撞到了槍口上,他不得不死。只有他伏法了,劉恆的統治才能更加的穩固。從這個角度來說,薄昭算是一個政治的犧牲品吧。薄昭之死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他除了殺害劉恆的功臣鍾毓之外,還曾貪汙。據史料記載,周勃為了保命,曾經賄賂過他。但他卻收了。這就是用權利為自己謀私。

綜合起來看,仁善之君劉恆,其實也有鐵面的一面。自古君王不能太心軟,想要坐穩江山,是需要流血的。劉恆讓薄昭自殺,其實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漢文帝對薄昭的處理引起了後世的爭論。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的時候,就引用了李德裕的說法。李認為漢文帝的這個做法不近人情,因為漢文帝的母親只有這麼一個親弟弟。但司馬光認為“善持法者,親疏如一”,漢文帝按照法律進行處理並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及時發現薄昭的弱點並派賢良幫助,還讓他帶兵,最後才釀出這樣的悲劇。


夢橫


漢文帝劉恆,觀中國幾千年歷史,開疆拓土當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論治國安邦應該是漢文帝,無為而治,他深悟道家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在他治理下,百姓是最富有時代。他舅舅居功自傲,目中無人,枉殺救百姓苦難的縣令。為了漢家天下,勸其自殺.....


LM鋒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背景和人物。

漢初三大集團:劉氏皇親、功臣、外戚。整個漢朝的歷史也是圍繞皇帝削弱這三股勢力、鞏固皇權展開。

漢文帝:本來毫無希望繼位,呂后死後,功臣派在剿滅呂后諸王中發揮關鍵作用,風頭正盛,考慮到漢文帝母親這一支勢單力薄,容易控制,加之文帝寬厚仁慈,得以即位。

舅舅薄昭:漢文帝唯一的舅舅,自小一起長大。後冒險進京探聽即位虛實、親自護駕登基。文帝感念舅舅,封薄昭為萬戶侯。

為什麼一定要殺他,有幾個原因。


一、導火線。薄昭封侯後自恃功高,驕橫無度。埋下悲劇的種子。薄昭的侄子薄貴在當地為非作歹,鍾毓寫好奏章準備彈劾,跟薄昭起了衝突,薄昭一怒之下殺死了鍾毓。按照漢朝法律,是要殺頭的大罪。

二、立起法度。殺了薄昭後,此後若干年那些驕橫跋扈的功臣、外戚都收斂了許多。不殺薄昭,任由外戚坐大,呂氏篡權的劇情有可能再度上演。借舅舅的人頭立起法度,足以讓天下信服,利於封建王朝統治。

三、樹立權威。這一幕劇最精彩的是漢文帝讓皇親國戚、大臣們穿上喪服,一起去薄昭家裡哭靈送喪,以此來逼薄昭就死。因為漢文帝怕擔上“不孝”的罪名,這對古代皇帝的統治是極為不利的。然而此法可以讓薄昭死亡的同時,威懾諸位大臣王侯,皇帝的權威不是就高大了許多。

四、鞏固皇權。最主要核心的原因。開頭講的,漢朝的歷史是圍繞皇權和三股勢力的鬥爭。除薄昭之外,功臣集團代表周勃被趕去封地押入大牢,勢力最大的齊王封地被分為3塊,最後陷入內亂,其他諸多就不一一舉例了。薄昭,既是外戚,也是功臣,勢力坐大,只要他的存在就是對漢文帝的一種威脅。所以,即使不是如此,也必須在其他時機消滅他,只是此時正是好時機,可以一舉多得,有何理由不為之?

親戚、功臣,對於明君來說,都只是一顆棋子。而敢於大義滅親的漢文帝,不愧是一代明主。


正宗趣歷史


漢文帝殺自己的親舅舅的原因,如果用現在的時代的法紀法律來解釋的話,那就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漢文帝和母親生活在叫(代)的地方,不管是生活和行動都受到呂后的監視,稍有不是就會遭到呂后的誅殺。劉桓繼位以較曲折,作為一國之君,前有呂氏差點改國姓,後有親舅舅凌架到皇權之上,如不殺親舅,如何保皇位,如何得民心,得天下。


美麗人生80383


舅舅薄昭全力助漢文帝劉恆登基,但漢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仁德皇帝為何要殺舅舅薄昭呢?

薄昭因為謀立外甥漢文帝有功,被賜封太原。太原稱不上繁華,但也是富庶之地,剛開始薄昭來到太原,還能夠保持皇舅爺該有的身份,處處小心謹慎,深怕被旁人落得個皇親國戚驕橫跋扈的印象。

時間一久,薄昭覺得太原不是都城腹地,與朝中的大臣也沒有多少交集,就開始慢慢地放鬆警惕。

薄昭雖然稍微有些放鬆,但不至於放縱,該守的立法一點不敢逾越,畢竟深知為官之道,更明白艱難創業換來的今天實在不容易。

可是薄氏的子弟們不這麼想,覺得薄昭已經貴為皇舅爺,當年要不是極力擁護漢文帝劉恆,表哥也不會有今天,這群薄氏子弟就開始在太原地區作威作福,強奪豪取,劣跡斑斑。

沒過多久,薄氏子弟的壞名聲傳到了長安,漢文帝就派自己的寵臣鍾毓去巡視一番。鍾毓到那一看,哪是什麼匪徒,明明就是薄昭家的紈絝子弟們在魚肉百姓,於是鍾毓就奏明漢文帝有關事情的來龍去脈,還請漢文帝要誅殺為首的薄貴。

薄昭聽說此事後,十分驚慌,趕緊派人去跟鍾毓求情,哪成想鍾毓不吃這一套,就是要堅持自己的意見。

薄昭一看軟的不行,乾脆來硬的,把鍾毓給綁了,對其進行恐嚇嚇唬。鍾毓作為皇帝欽點的使者,自然不會怕薄昭,兩人來回互懟,薄昭一時沒壓住怒火,把鍾毓給捅死,薄昭事後也後悔,殺死朝廷使者可是滿門抄斬的大罪。

鍾毓被殺後,漢文帝極其惱怒。身為一國之君,手下的寵臣任何專橫都可以,唯獨不能凌駕到皇權之上。漢文帝派出的使者,就代表漢文帝本人,如今使者被殺,就等於有人挑釁自己的皇權。

漢文帝二話不說,下詔處死薄昭。此時,大臣中有人提議阻止說:"漢朝向來以"孝"治天下,今若誅殺皇舅爺薄昭就是陛下不孝"。另一派則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是皇舅爺,若不殺皇舅爺,如何向天下交代"。

漢文帝內心是傾向誅殺薄昭的,但是就怕自己擔上個不孝的罪名,就多次派丞相去見薄昭,暗示薄昭自己看著辦。薄昭此時也豁出去了,就是不自盡,家門也不出,看你們能那我怎麼著。

漢文帝一看,給臉你不兜著,別怪外甥無情了。就派滿朝文武人人披麻戴孝,前去薄府哭喪,從皇宮大門集合,眾人一起哭喊皇舅爺,一直到薄府也不停止,坐在院子、廳堂中,連哭好幾天。

最終薄昭實在被折磨的不行,也看出自己的外甥是鐵了心跟自己過不去,就在家中自盡而亡。

通過漢文帝誅殺薄昭的前後經歷,可以看出最大的導火線是使者鍾毓被殺事件,漢文帝為了維護法紀,只好誅殺舅舅。

實際上,內在原因不止如此。

其一,防止外戚勢力過大。漢文帝是如何登上皇帝寶座,他自己十分清楚。正是因為呂氏外戚勢力過大,導致劉氏一門幾乎被屠戮殆盡,自己有幸躲過一劫,要不然就是輪八圈都不會輪到自己頭上。

其二,漢文帝為了嚴明法紀,向朝廷大臣和天下百姓樹威。因為漢文帝剛坐上皇位,此前與長安打交道也不多,所以登基以後,許多朝中大臣並不怎麼敬畏他。此次,殺掉自己的親舅舅,也是向滿朝文武表明,自己也不是善茬,最好不要有過分的行為。




熙陽永道


漢文帝劉恆。劉邦第四子,原封代王。周勃與陳平平定諸呂之亂後,派使者迎劉恆進京為帝。劉恆在謀臣宋昌和舅舅薄昭全力輔助下,入長安稱帝。

薄昭因擁立外甥有功而賜封太原,初時尚注意身份名聲,其後放縱子弟在封地欺男霸女、胡作非為,成為太原最大的黑惡勢力,臭名遠揚。漢文帝聽到風聲,派鍾毓到太原嚴查。鍾毓明查暗訪後,上表請求剷除這股惡勢力,並誅殺黑後臺薄昭。

薄昭聞訊大驚,派人求情,鍾毓不為所動。薄昭惱羞成怒綁架了他,在爭吵中捅死了鍾毓。

漢文帝為維護皇權,詔令處死殺害欽差的薄昭。但大臣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外甥殺舅為不孝,一派認為天子犯法也與庶民同罪。漢文帝進退維谷,最後派丞相多次去暗示薄昭自盡。薄昭卻置之不理,雙方成騎虎之勢。

漢文帝棋高一著,決定採取上屋抽梯之計,令文武朝臣披麻戴孝前往薄府哭喪,生祭薄昭。漢文帝全身縞素,在靈位前歌頌舅舅功勞,歷數薄昭罪惡。薄昭終於明白外甥心意,自刎而死。

綜上所述,劉恆殺舅一為維護皇權,二為推行新政,三為杜絕外戚干政,四為維護法律尊嚴。


2許雲輝


我來答為何漢文帝劉恆會殺了自己的舅舅薄昭:

劉恆從小被父親漢高祖封為“代王”,和他母親薄太后生活在“代”這個地方。他的舅父薄昭從那時起就在代王身邊精心侍奉、輔佐,在各方面出謀劃策。

公元前180年,扶植傀儡小皇帝的呂后病死,漢朝元老周勃就派使臣去請代王劉恆回朝廷即皇帝位。


漢文帝劉恆劇照

作為文帝舅父的薄昭肩負重職,同時又是皇親國戚,深為文帝信任,被封為軹侯,經常入宮議事,成為皇宮的常客。

一天議政完畢,文帝留薄昭在宮中飲酒,為助酒興,二人在席間玩起了擲骰子的遊戲,還定下規矩:輸的人罰酒喝。偏巧,這一天薄昭的手氣太壞,連輸了幾次,只好連喝幾杯罰酒。接著他又輸了一次,一個宮中負責斟酒上菜的小官侍郎看他已連乾幾杯,怕他醉了,就倒了很少一點酒給他喝,走走過場。

另一個侍郎看見了,冷笑道:“你挺會拍馬屁呀,輸了就得罰,這是宮裡的規矩!”接著給薄昭倒了一滿杯酒:“請吧!軹侯!”薄昭連喝罰酒,早已心中不快,這時看到一個小小的侍郎竟敢如此無禮,更為惱火,只是當著文帝面不便發作,喝下了這杯酒。

席間薄昭叫來隨從,趁別人不注意,惡狠狠地遞了一個眼色。過了一會兒,有人來稟報文帝,說剛才罵人的侍郎被薄昭的家人殺死了。文帝聽了十分生氣,“啪”地一聲摔碎了骰子碗,一甩袖子,回後宮去了。

在後宮文帝怒氣未消:舅父竟為此等小事而草菅人命,這怎麼了得!應該依照律條,殺一儆百。可冷靜下來他又一想,薄昭當年為自己的帝業畢竟立了大功,而他又是自己母親的親弟弟。自己的親舅父,真的依法懲辦,確實於心不忍,再說對自己母親也不好交代。


薄昭劇照

文帝考慮再三:如果讓舅父逍遙法外,或者輕描淡寫,國法不就是一張廢紙了嗎?“王族犯法與民同罪”也成了一句空話。再說自己帝業剛立就違背諾言,豈不是失信於民嗎?國法比私情更重要!於是他下決心依法懲辦舅父:殺人者償命,鑑於他是自己長輩,應該讓他死得體面些。

第二天,文帝對文武群臣說:“軹侯昨日犯了過失,自覺心中慚愧,對不起先祖訓導,要自盡於世,與諸位訣別了。你們都到軹侯家裡去喝訣別酒吧。”於是散朝以後成群結隊的大臣都來到軹侯家中敘舊道別。大家哭喪著臉和他道別,可是薄昭根本沒有想到文帝會真要他死,他流著眼淚,懇請群臣到文帝面前求情。並且說如能饒他一命,一定感恩圖報,將功折罪。

大臣們回到朝廷,把薄昭的請求如實轉奏。文帝聽了,沉默了一會兒,這時群臣也有的認為文帝只不過是給大家做做樣子,人們一求情就會饒了皇舅。但是文帝卻更加果斷地下令:要大臣們馬上換上白色喪服,一起到軹侯家裡去送葬,哭喪。當白色的送葬隊伍來到軹侯家,哭聲大作的時候,薄昭知道文帝決心已定,不能更改,自己今番是死定了,只好舉刀自盡了。

漢文帝就是以這種方式實現了諾言,維護了國法的尊嚴,也留下了執法如山的美名。漢文帝作為一代封建帝王能做出這樣的壯舉殊為不易。當然他的主要目的是維護自己家天下的封建統治,帶有歷史的侷限性。但是在客觀上卻創造出了比較清明的社會環境,有利於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