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 性莫談?

人之初 性莫談?

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糟糕的年代。

人之初 性莫談?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一方面具備很高的思想覺悟——認為性教育很重要,可是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從何開始,如何向孩子開口,多數父母陷入性教育的“圍城”中,眼巴巴地看著孩子們是多麼地需要,另一方面又心慌慌地擔憂著怎麼做才好,套用狄更斯《雙城記》的開篇文字: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糟糕的年代;我們全都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在性教育領域,我們現在正處於史上最開明的時期,但又是最黑暗的時期,正因為性教育不能通過正門實施,才造成現在的年輕人多數是從偏門獲得性知識。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性”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很多學校都開設的有生理衛生課,其實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含含糊糊,學生們聽得一知半解,實際上,對某件事一知半解帶來的直接感受是無比混亂和困惑,最終的結論是:要讓學生懂得尊重和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避免性傷害,例如懷孕、疾病、流產等,所以人人對“性教育”這個話題都是充滿了羞澀和窘迫,理智上欣然接受,可是感性上膽怯面對,難以啟齒。

性教育的目的絕不是單純地為了避免孩子受到性侵害,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成長成健康的人,從這層意義上來看,可以將性教育理解為一種自我認知,那麼自我認知是從個體一出生都在做的一件事,所以性教育也應該是從0歲開始,相信這個觀點會有很多人質疑,認為過早的性教育一是“孩子太小,什麼也不懂,只在做無用功”,或者認為會揠苗助長,讓孩子過早對性產生興趣,看著孩子一張張純真無邪的面孔,會思考“那要不要等他們再大一點接受性教育?”

人之初 性莫談?

▲要將這視為父母相愛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0歲開始性教育的觀點是指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必須學習性教育的知識,孩子對世界的探索自然包括了對性的探索,如果此時家長在性教育方面沒有準備好,想著到了青春期再去給孩子補這一課,或者指望孩子“自學成才”,會為時已晚。

除了性教育開始的時間需要修正外,性教育的內容也需要重新調整:性教育應該教的不僅是生理性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愛的感受,任何一個生命是需要通過各種感官與外界建立聯繫才能成長起來,對愛的感受力不但涉及個體對愛情的理解,還包括了對親情和友情的理解。

讓孩子在生命之初就能夠帶著父母的愛和欣喜接受自己身體的成長變化,接受自己的性別特徵,再也不用當青春期來到時,讓孩子苦惱於如何去掩蓋自己身體的變化,男孩子會偷偷刮腿毛、不敢大聲說話擔心別人聽到他的“公鴨嗓音”;女孩子含胸駝背不希望被別人看出自己發育成熟的胸部……在這個時候,我們的評價體系似乎走上了歧途,會以別人的喜惡作為考量標準,而不是優先考慮自己的感受,長此以往,還來談什麼自我接納和自信心呢?因為作為“性”最基本的載體——自己的身體都無法接納,那養成更多的道德情操又為哪般呢?

繪本故事《小威小威向前衝》就是一本將生理知識與情感教育巧妙結合的性教育範本,當孩子詢問自己從哪裡來的時候,父母們大可不必用“從花骨朵里長出來的”、“充電話費送的”之類的答案來搪塞,可以堅定而溫柔地告訴孩子:因為爸爸媽媽相親相愛才有了你,你就是那個小威,是獨一無二的。試想這個答案孩子聽後會收穫多麼大的力量。

孩子的性教育不是讓他們談性色變,對外界隨時處於一種防禦態勢,而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並將這種不同視為父母相愛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如此,你是否有恰當的父母勝任力呢?

人之初 性莫談?

上圖掃碼自測

人之初 性莫談?

▸ 研究背景 (Theoretical Background)

如果當父母之前需要先通過一項考試,你能否通過呢?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生的,但是當父母的能力卻不是天生的。

父母勝任力指的是一個人履行父母職責的能力,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從孩子的角度與父母自身的角度都可以找到很多考察點與提升點。


人之初 性莫談?

▸ 測評內容 (Assessment Content)

為了評估一個人擔任父母這一角色時的勝任力,本測評從孩子的「需求滿足」「情緒培養」「行為塑造」「學業發展」以及父母的「教養認知」「角色認同」「自我建設」等七大方面綜合考量你的父母勝任力。

每個方面又細分2~9個具體的影響因素,我們將從父母勝任力的各個方面所涉及每項能力進行評估。每一種能力都有一套測量標準,測量結果分為兩個等級:未滿足/未勝任基本滿足/基本勝任

本測評將詳盡分析你的父母勝任力的每一個具體細節,並給出專業且可操作的建議。


人之初 性莫談?

▸ 你將獲得 (What You'll Gain)

✎ 當前你作為父母的勝任情況。

✎ 評估你在各項能力的勝任程度,並給出相應的教養提升建議。

人之初 性莫談?

· 參考文獻 ·

1. Burgess, S., Greaves, E., Vignoles, A., & Wilson, D. (2009). What parents want: school preferences and school choice. Doqss Working Papers, 125(587), 1262–1289.

2. MACCOBY, & E., E. (1992). Th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 an historical overview.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8(6), 1006-1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