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開10萬20萬50萬100萬的車有什麼區別?

霓裳◆落花瓣◇


現在在我們可以購買到的汽車市場上,有非常多價位的車輛可以選擇,從幾萬元的微型車到幾百萬元的豪華轎車還有超跑只要有錢都可以購買得到,那麼我們回到正題中來,題主說到的從10萬、20萬、50萬再到100萬的車有什麼區別,我可以結合我自己開過的這些價位的車輛和你說說我自己最真實的駕駛感受。

1.開10萬的車

10萬塊的車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車子,一般是緊湊級A級車,現代的這類車型的車身尺寸也已經越做越大,已經接近10年前20萬級別的車子了,10萬元級別的車排量一般在1.6-2.0之間,動力夠日常代步駕駛,但是如果想要較大的動力的話可能會有點達不到期望。

從駕駛感受上來說,我開過的10萬元的車譬如福克斯、思域、還有高爾夫等等在隔音上都不是十分理想,跑高速的時候車內的噪音會有些影響到談話,激烈駕駛中一些注重操作的車型譬如高爾夫的機械素質就還可以,但是其他家用車型譬如軒逸就感覺比較佛系,勾起不了什麼開車的慾望,只有純粹的駕駛勞動。

2.開20萬的車

20萬的車一般是B級車,也就是中型車,這類車輛開起來有一定的行車質感了,也可以說是有一定的豪華感,在車身尺寸上比10萬元的車輛要大上不少,前後排的空間也相對比較寬敞;從駕駛感受上來看的話,這個級別的車輛在動力上有一定的推背感了,不管是凱美瑞還是雅閣,駕駛起來都是可以感覺到動力相對充沛,一般的自吸車排量會在2.5左右,而渦輪增壓的話一般在1.8T-2.0T之間。

不管是自吸還是渦輪,這個級別的車輛動力都還可以;從跑高速的感受上來看的話,這個級別的車輛隔音比10萬元的要好上不少,在車裡可以輕鬆的談話,而且行車的質感也比較紮實穩定,有一定的駕駛樂趣。

3開50萬的車

50萬的車一般是C級車,也就是中大型豪華轎車,這個級別的車輛被德系三巨頭霸佔,分別是:奧迪A6L、寶馬5系還有奔馳E級,還有日系的雷克薩斯ES300h等等,都算是這個價位級別裡面比較熱門的車型。我自己的汽車座駕也是一輛奧迪A6L,我可以來談談我的看法。

這個級別的車,已經開始和豪華沾邊了,至少在內飾的感受上面可以感受到有很多的真皮,還有很多的氛圍燈,坐在車裡的感受已經開始有點享受,駕駛起來的感覺也比較從容,不管是從動力表現還是從車身的動態平衡上面。

開出去的時候已經可以感覺到一些目光,雖然不多,但是開到這個級別的車輛還是很多人比較嚮往的,可以說開出去的時候已經可以享受到一些注目禮了。跑高速的感覺也是比較享受的,在100km/h巡航的時候還可以聽到車內其他乘員的呼吸聲,在120km/h巡航聲音對交談和其他人休息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發動機的轉速也只有一千多轉,整體表現都是非常從容淡定的。一種發自內心的淡定。

4.開100萬的車

開到100萬的豪華車,已經可以說享受到車廠的大部分現存的科技了,100萬的車開的不算多,不算跑車的話只開過保時捷卡宴、奔馳S400還有奧迪A8L,開到這個價位的汽車,我已經不會覺得枯燥了,至少對我來說駕駛的過程就是享受的過程,開卡宴的時候,雖然說整個車身比較龐大,但是開起來的那種輕巧的感受讓人感覺非常輕鬆,而且操控性也比較優秀,基本上是方向盤打哪裡車子就走哪裡,而且提速的感受也非常的直接。行駛在路面上的時候時刻都會感受到來自路人的注目禮,尤其是在人多的街道上。

開這個級別的車跑高速的時候,就像開一般的車在市區駕駛一樣,車裡面的噪音根本就沒有多多少,而且即便是在跑高速,油門也只帶了一點點,轉速都是一千多轉,想超車的時候稍微深踩一點下去就直接超過去了,而且整個過程是非常的穩定從容的,毫不發飄,也不會感覺到慌張。乘坐起來的感受也是比較享受的,不管是在副駕駛還是在後排,對路面的顛簸可以過濾得比較徹底,整體上都是比較喜歡的。

總而言之,價格相對比較低的車,在生產製造的時候要考慮到成本的因素,一般是是對產品的性能和做工有所壓縮,即便是大廠造出來的產品只要定位相對比較低的都是有所保留的。而價格高的車,由於價值所在,因此在設計製造生產的時候就會投入車廠的科技水平和製造工藝,因此駕駛乘坐起來都可以明顯感覺到汽車科技的水平。


明說汽車那些事


10萬的價位集中在A級的合資和國產的部分A和A+級別的車輛中,無非就是代步家用而已,8萬和12萬也沒什麼大的區別。20萬價位的車可以上絕大多數B級車了,而且以合資為主,家用商用都適宜,品質較A級車雖然只是一個級別的提升,但是使用品質卻感覺高了好幾檔,甚至部分性價比高的車更是可以向C級車看齊,當然除了品牌的價值。50萬價位可以說是豪華車入門的開始,C級車的中間階段,就目前而言在馬路上行駛可以吸引更多的注視,在擁擠路段可以享受更多的禮讓,家用更奢華商用更有品。100萬是D級車的開端,當然不包括部分偽D級車,這個價位的車無論開或者坐,都能讓人昂首挺胸自信十足,享受更多的注目禮,90%的車輛都會退避三舍,(惹不起躲得起),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謝謝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