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从中西方会计制度差异看国内外ERP系统的差异

从中西方会计制度差异看国外 ERP 系统的差异

ERP 软件在发达国家企业的使用非常普遍,据《计算机世界报》报道全球经济 500 强企业中有超过 80 %

的企业使用 ERP 软件来管理企业活动,发达国家在中小型企业中采用 ERP 软件的比例也相当高。

目前国内企业中购买了 ERP 软件的不少,但真正实施成功的却不多。许多企业花大价钱购买 ERP 软

件,花很大的精力来实施,最终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分析 ERP 实施失败的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由

于中西方会计制度存在的差异。目前可供国内企业选择的 ERP 软件,大多数是国外的著名 ERP 软件汉化

后的产品,基本上没有为中国企业做特殊的修改。 ERP 软件一般包括采购、库存、销售、生产、财务等模

块,除财务之外的其他模块的实施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即使有也不是软件本身的问题,因为在这几方面国

外和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问题出在财务模块上。由于软件是为国外企业编制的,其财务模块也

是按西方会计制度编写的。 由于中西会计制度存在的差异, 国内企业在实施 ERP 软件的财务模块时往往会

面对种种困难。 只有弄清 ERP 软件中会计思想与中国会计制度的差异才能正确估计面对的困难, 找到最合

适的解决办法。本文的目的并不打算在理论上阐述中西会计制度的差异,而仅仅希望通过几个较典型的例

子而使读者体会在具体问题上中西会计制度处理上的差异:


本地化:从中西方会计制度差异看国内外ERP系统的差异

金太郎ERP软件-中小企业ERP优质解决方案


一、对于 “货到票未到 ”的处理

所谓 “货到票未到 ”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采购的原材料先到达企业,而采购发票要滞后一段时间才

到。对于这种情况,中国企业会计处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本不入帐,另一种是月底 “暂估入库 ”,月

初“红字冲回 ”。对于第一种方式,财务部门的处理比较简单,并可以通过财务与仓库的对帐来体现 “货到票

未到 ”的数量。由于财务帐无法正确反映企业的库存情况,容易造成帐实不符,并且如果允许车间领用未记

财务帐的原料,则财务的原材料帐上容易出现红数(即库存数量为负数)的情况。对于被广泛使用的第二

种方式,虽然在数量上不会出现红数,但当库存数量比较少时,容易造成库存成本的异常。例如某企业原

料 A 的库存数量为 0,采购了 100 吨,入库时单价暂估为 100 元/ 吨,车间生产领用了 95 吨,按单价 100

元/吨记帐。第二个月采购发票送达,单价 90 元/ 吨,则剩余 5 吨的单价是( 90 元* 100 吨- 100 元*

95 吨)/ 5 吨=100 元/ 吨。也就是说如果谁领用剩余的 5 吨原料,每吨要倒找 100 元。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本地化:从中西方会计制度差异看国内外ERP系统的差异

金太郎ERP软件-中小企业ERP优质解决方案


在 ERP 软件中体现的西方会计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它认为 “货到票未到 ”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

况,并为这种情况专门设定了一个帐户,称为 “应付凭证 ”。当采购的原料入库时借记 “原材料 ”,贷记 “应付

凭证 ”,当采购发票到达时借记 “应付凭证 ”,贷记 “应付帐款 ”。即使货与发票同时到达,也同样按上述方法

记帐。 “应付凭证 ”的月底余额在贷方,表示 “货到票未到 ”的总金额。 发票到达后,如果发票金额与记帐金

额不符, 则并不调整 “原材料 ”科目,而是将差额记在一个专门的科目 “库存调整 ”上。“原材料 ”与“库存调整 ”

科目的结合就能反映企业的实际库存金额。这有点类似于计划成本计价法,但原材料的单位成本又是采用

移动平均的,只不过采用的单价有时是估价的。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认为估价与实际价格相差不大,从

整个原材料库存或长期看, “库存调整 ”科目的总余额接近于 0 。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会引起原材料成

本的异常,处理也比较简单。但一般情况下,所有原材料的单位成本乘以数量后的总额,与原材料科目的

余额存在差异。


本地化:从中西方会计制度差异看国内外ERP系统的差异

金太郎ERP软件-中小企业ERP优质解决方案

金太郎ERP软件-中小企业ERP优质解决方案

国内的会计往往不能接受这种计价方法,也不能接受软件的计算结果。所以 ERP 软件的 “原材料 ”科目

余额和原材料的单位成本不被会计记帐采用,而仅仅作为参考。二、对于采购退货的处理

对于采购退货,国内会计一般会根据采购价格,贷记 “原材料 ”,借记 “应付帐款 ”,同时调整退货原材

料的单位成本。只要退货材料的单价不等于库存中的材料单位成本,则退货会引起库存单位成本的变化。

例如,库存中 B 材料的数量为 10 个,单位成本 6 元,以单价 10 元采购 10 个,则 B 材料的单位成本变

为 8 元,总成本 20 *8=160 元。由于某种原因将刚刚采购的材料退货,则库存中的 B 材料恢复为 10 个

*6 元=60 元。如果退货时库存中数量较少时,就可能出现负数的单位成本。例如,如果 B 材料发生退货

时的库存数量为 12 个,单位成本为 8 元,则 10 个 B 材料退货后的单位成本是( 12 *8-10 *10 )/2=

-2 元。在 ERP 软件中发生采购退货时,按采购价格减少 “应付帐款 ”,但按当前库存的单位成本减少库存

材料成本,差额记在 “库存调整 ”科目中。例如,库存中 B 材料的数量为 10 个,单位成本 6 元,以单价 10

元采购 10 个,则 B 材料的单位成本变为 8 元,总成本 20 *8=160 元。由于某种原因将刚刚采购的材料

退货,则库存中的 B 材料单位成本仍然为 8 元,记帐方式是借记 “应付帐款 ”10元* 10 个=100 元,贷记

“原材料 ”8元* 10 个 =80 元,20 元的差额贷记在 “库存调整 ”上。 从表面上看中国会计的记帐方式好像十

分合理,在总金额上也相当准确,但当材料的库存数量较少时,容易出现异常的材料成本,并且处理复杂。

而 ERP 软件的记帐方式的特点是处理简单, 其依据是认为采购退货出现的机会比较小, 退货价格与库存单

价的差距比较小,记录在 “库存调整 ”科目下的差额也比较小,不必做复杂的处理。

三、对于产成品的成本核算

中国财务进行成本核算的方式是,月底计算出全月的材料费、工人工资、水电费、折旧费等各种成本

总额,统计全月产成品和半成品产量,将总成本按一定成本分配办法向产成品和半成品中分摊,全部分摊

干净。这种手工分摊的成本核算方式表面上看来比较精确,因为没有留下余额。但这种方法比较粗放,工

作量也比较大, 往往只能分摊到产品大类, 无法精确核算具体的某种产品的成本。 并且在时间上比较滞后,

月初或月中时无法及时获得产品的相对准确的成本数据,是 “事后算帐 ”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

在 ERP 软件中的成本核算是一种自动计算的成本核算方式, 每次产成品入库时, 软件会自动计算出产

品的成本,是一种实时的成本核算方式。 ERP 软件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原来, ERP 软件对工厂的生产车

间进行了细分,划分了许多工作中心,每个工作中心都有一些相应的费率设定,当某种产品流过某个工作

中心时,软件会自动计算产品在每个工作中心花费的加工时间,从而计算出产品在这个工作中心上分摊的

人工费、制造费,当产品流过一系列工作中心最后完工时,将各个工作中心上分摊的成本累加起来,再加

上材料费,就计算出了这个产品的成本。这种成本核算是一种 “实时算帐 ”的核算方式。采用这种成本核算

方式,可以计算出最明细产品的成本。当然采用这种成本核算方式对工作中心划分的科学性、工作中心费

率设定的准确性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有经验的 ERP 专家的指导。


本地化:从中西方会计制度差异看国内外ERP系统的差异

金太郎ERP软件-中小企业ERP优质解决方案


由于软件是根据历史经验自动分摊的成本,到月底必然出现本月所有发生的人工费、制造费等没用分

配完或分配多了的情况,如果差额较大,则需要人工分配差额,或者将差额按待处理资产损溢处理。如果

连续几个月出现比较大的正向或负向差额,则需要考虑调整工作中心的费率设定。

有人认为 ERP 软件采用的成本核算方式得到的结果不准, 因为留有差额。 实际上用人工分摊成本的方

法更不准,因为人工方法比较粗放,不够细化,虽然在总数上看好像比较准,但对于具体的产品,其结果

远不如软件自动计算的准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 国内企业几乎无法使用进口 ERP 软件中的财务模

块,其财务模块中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这对于企业花费巨资购买的 ERP 软件,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由

于 ERP 软件的财务模块无法使用,国内企业一般同时使用国产财务软件和进口 ERP 软件。由于两者的数据无法共享,同样的凭证往往要在两个系统各录入一次,这既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又容易出现人

为的录入错误,造成两个系统的帐对不起来。使用了两套系统的企业,财务人员经常在月底花几天的时间

查账,以便找到两套系统数据对不起来的原因。为了克服这一尴尬问题,国内已经有财务软件商试图和国

外的 ERP 厂商合作,将财务软件和 ERP 软件集成起来。这需要双方都改进自己的软件,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一定会有既符合中国财务制度,又包含先进的 ERP 管理思想的企业管理完整解决方案出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