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很多珠宝都扔进了故宫的深井里,为何没有人去打捞?

小龙谈历史


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一定是北京故宫。

明朝、清朝两代大部分皇帝都生活在故宫中,中国古代故事最多的地方就是皇宫,所以故宫故事特别多。

北京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

故宫现在至少还有70多口水井,这些水井分布在故宫的各个角落。

故宫里的水井非常特别。井水不能喝,只能用来浇灌花草、或者消防灭火。

故宫的深井中肯定有珠宝

故宫的水井还有两项特殊用途:一项是用来掩藏尸体或者杀人;另一项是用来收藏珠宝。

明清时期,皇宫中的太监、宫女为了泄恨,有时候会偷偷把嫔妃的珠宝扔进水井中;嫔妃预计自己即将受到惩罚了,也会把珠宝扔进水井中,不让他人得到。

大规模把珠宝扔进水井的,应该有两次:一次是李自成进入皇宫前夕,崇祯帝及其嫔妃们,会把大量珠宝投入井中,不让农民军占有;

第二次是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准备西逃时,带不走的珠宝都会投进水井中。

所以,故宫的深井中一定有珠宝。

故宫深井中的珠宝至少被打捞过四次

李自成、慈禧太后、溥仪、冯玉祥都打捞过。

李自成进入故宫后,册封刘宗敏为汝侯,节制文官,主持对明朝官吏拷掠索饷。

因为在皇宫中搜索到的珠宝太少,刘宗敏组织人员打捞过井中的珠宝,但是,捞上来很少,所以,李自成与刘宗敏认为珠宝金银都被明朝官员收藏起来了。

刘宗敏命人特别赶制了5000副夹棍,用来逼迫明朝官员们交钱。

第二次是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到北京故宫之后,组织人员打捞过一次。

这次打捞是有针对性,只是把逃跑时藏匿珠宝的水井打捞一遍,目的是取出投下去的珠宝。

慈禧太后从离开北京,再回到故宫,间隔时间不是太长,哪些水井中投放了珠宝,还是记得的。

另外两次打捞故宫中的珠宝,发生在清朝灭亡之后。

清朝灭亡后,第一次打捞故宫水井中的珠宝,是溥仪生活在故宫时期。

清朝末帝溥仪被逼退位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准许他住在故宫,并且每年拨款400万两白银用于生活。但是,很多时候资金拨付不能到位。

袁世凯忙于贿选、应付战争,自己的经费、军费都是捉襟见肘,哪有钱拨付给溥仪呢?

其他军阀,都和袁世凯,差不多。

只有后来大富豪军阀张作霖确确实实资助不少真金白银,用于溥仪维持生活。

张作霖资助之前,没有经济来源的溥仪,主要依靠变卖故宫珠宝维持日常开支。

故宫珠宝是有限的,再说有一些珠宝,溥仪也是舍不得变卖的。

因为宫中有的人知道,水井中有些珠宝,所以,溥仪组织太监打捞过水井中的珠宝。

溥仪挺顾家的,对待家里人会尽力资助。

溥仪父亲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有一段时间,也是依靠变卖故宫珠宝,那些珠宝中的一部分就是从水井中捞上来的。

清朝灭亡后,第二次打捞故宫水井中的珠宝,是在冯玉祥将溥仪逐出故宫时期。

冯玉祥之所以将溥仪赶出故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需要军费,需要用故宫中的珠宝充当军费。

溥仪住在故宫13年,一方面皇宫生活需要经费,变卖了一部分珠宝;另一方面溥仪亲人生活也需要经费,也依靠变卖皇宫珠宝;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故宫其他人员也会从故宫中将珠宝偷盗出宫。

冯玉祥进驻故宫时,明的能获得一些珠宝,但是,远远不够军费开支的,冯玉祥命令士兵在故宫中大肆搜索珠宝,包括组织士兵对故宫中的水井进行打捞,能捞上来的珠宝、都捞上来了。

除了以上四次打捞之外,真的没有人打捞过故宫的水井。究其原因,可能是以下三点:

第一点:煞气太重,不敢打捞

明清时期,故宫的水井中,不仅藏有宝贝,也有不少死人。

有的太监、宫女犯了错,就被扔进水井淹死;明争暗斗中,导致死人,尸体也会掩藏进水井中。

明朝万贞儿不知道将多少妃嫔的尸体、小孩的尸体投进故宫的水井中了。

慈禧太后命令太监把珍妃活活推下水井,今天,才有珍妃井。

水井中有尸骸,当然就有阴气、有煞气。

明显有尸骸的水井,即使有珠宝,也是没有人敢打捞的。毕竟中国人还是敬畏亡魂的。

第二点:井口太小,不好操作

故宫的井,有一部分井口特别小。人进到井中操作非常困难;即使机械也不好操作,搞不好,造成水井塌方,损失很大。

故宫是世界瑰宝,故宫中的一砖一瓦、一井一门,都是不可复制的珍品。

为了打捞水井中宝贝,从而破坏水井原来结构,甚至毁坏水井,那就得不偿失、那就是破坏文物、那就是重大事故。

第三点:政府管理,不让打捞

除了住在故宫中的人,有条件、有机会打捞井中的珠宝之外,外界人士没有机会打捞井中珠宝,因为政府严格管理,不让打捞。

国民党政府管理故宫时,不让随便打捞故宫水井中的珠宝。

共产党非常重视中华民族文物的保护,对故宫中的珠宝进行严格的保护。

专家精心整理故宫庞大的文物资源后,判断故宫水井中的珠宝相对来说很少,打捞价值不大。

故宫是国家重要财产,保护非常严格,普通盗贼无法进入,即使存放在展示柜的珠宝,一般情况下,盗贼都无法窃取,何况深井中的珠宝呢?

万一聪明的盗贼偷盗成功,很快也可以破案的。

政府非常重视,故宫工作人员认真负责,那些躺在故宫水井中的珠宝、暂时不打捞,是不会丢失的。

故宫工作人员除了高度的责任心之外,他们对故宫、故宫文物以及故宫水井,还怀有强烈的敬畏心。

每天推开故宫大门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对着故宫里面大喊三声:我进来啦!——我进来啦!——我进来啦!


岳飞的飞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原因一,捞不到。

很多人认为水井就是水坑,这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水井的下面肯定是地下河至少是地下小溪,这就是井水的来源。

有些深井是直接同地下河联通的。

大家知道什么是锁龙井吗?

其实就是井下面是很大的地下河,所以才可能深不见底。

故宫也是一样。

珠宝扔到故宫的井中,除了一些非常沉重的金银首饰,其余较轻的珠宝很容易被地下河的水流冲走。

所以珠宝扔下去,时间一长就没了,捞不到。

原因二,早就被人捞过了。

谁都知道,宫女、妃子自己投井自杀,是株连家族的大罪。

所以宫内的这些女人是很少跳井的。

跳井的时候,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明末李自成和满清攻入时,宫女为了不被淫辱,投井自杀。但李自成杀入紫禁城以后,早已打捞过井中的尸体,寻找是否有宝物。满清也是一样。

二是被害死的女人,比如被慈禧太后下令投入井中淹死的贞妃,还有其他可怜的女人。

但这些人均是零星的,稀少的,而且很多是被被人投入井中而不是自己跳下去。

所以,他们带着的宝物是很少的,不值得一捞。

原因三,就算有也不敢捞。

古代的迷信思想是,女人自杀或者被杀时携带的珠宝,不能随便占有,不然可能有大祸。

一种说法是,这种珠宝带着主人的阴气,很容易让私吞者遭遇不幸。

说通俗点就是怨灵缠身。

你别说,萨沙还真看过类似的案例。

上海有个雌雄大盗,女的在富婆家做保姆,男人让女友私下开门,入室杀死富婆抢劫。

两人跑路时,男劫匪将从富婆手中脱下的大宝石戒指,送给女友佩戴。

结果两人跑路试图进入香港时,香港边检通过大陆通报的案情,尤其是这么大的宝石戒指,将两人抓捕后遣返回来,都枪毙了。


萨沙


当年,慈禧太后因为害怕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而向西部逃窜时,许多宫中宝物没有带走,又担心被八国联军掠去,于是下令丢入宫里的深井中。后来溥仪被逼退位,许多东西没法拿走,也埋入紫禁城或扔到深井去。新中国成立后,考古专家在故宫中也挖出过不少的珍贵文物。


故宫七十二井

据说故宫里有72口井,而用来喝水的却非常少。有些井还曾经溺死过人,比如光绪的珍妃就是被慈禧投入到了井中而死,因此如果去打捞的话,捞上来的可能有很多尸骨。再说,故宫的井口很狭小,稍微胖一点的人就有可能卡在井口。真要打捞的话,用起器械来,在这么狭隘的空间施工也是特别困难的。

而许多井的下面早已用石头堵死,需要大型机械拆除,才能摸进到井的深处打捞。这样的话很有可能损坏这些古井,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塌方,而破坏了井体,那也算是对文物的损坏。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古井被许多游客当作为许愿池,很多硬币被抛入下去,文物已经被掩埋,或者很有可能已经被损坏。



综合上述种种因素,因此没有去故宫里的深井打捞东西。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故宫?这是大明老朱家盖的房子,转手倒腾给了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满清爱新觉罗家。俺给大家伙算算,大明十六个皇帝中的十四个,满清十二个皇帝中有十个,这前前后后就是二十四个皇帝在这地吃喝拉撒睡。

所以啊,这都多少年了,您要说故宫那深井里头没点啥东西,俺第一个就不信。毕竟全天下属这地的故事最多,有记录的没有记录的,那叫个海了去了。

大大小小的宫殿就有七十多座,房间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光水井就有七十多口,这一平均每个宫殿都能整上一口。

既然咱要说的是深井里的珠宝,那么咱先说说这深井的故事,先打个底,然后说这珠宝的事。

井是干嘛的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这水井最主要的功用就是提供饮用水。可故宫这里边的井水,您干嘛都可以,独独不具备饮用功能,您如果敢整上一口,那大肠子都得悔青喽!

估计说道这里就有人问了:“那这井水不喝,是干嘛的?”

干嘛的?开头人家这是准备浇个花花草草,有个大火小火的灭火用的,可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井又多了一项功能,杀人用的。

历史最著名的珍妃,也就是光绪的老婆就被慈禧给整到这深井里边淹死的,那尸体在这井里边都泡了一年多的天气,才捞了上来,那尸体都烂的不成样了。

来,就这井,您敢整一口吗?跑肚拉稀都算是轻的,这心里的阴影那得有多大!您自己个算算。

估计说道这里,有些人就要嚷嚷了:“那珍妃也就投了一口,其他也没啊!”

你快拉到吧!井水是渗透出来的地下水,所以这井水会通过渗透从这口井溜达到那口井,他基本就是相通的。您瞅着电视里头三十六层,还是七十八层过滤,真能过滤干净,您自己个喝去,俺们不拦你。

再说故宫是啥地方,这是能憋死人的地,有那些个一时之间整个头疼脑热一家伙想不开,投其他井里边的那也有的是。这要是一个没注意漏网一个没捞,指不定下边就待着一具红粉骷髅冲着你龇牙乐呢?就你那小心肝扑通扑通的能跳死你!

咱还是别拿自己整开心好不啦!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那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没有这档子事,是不是开头的时候能喝?”

人家开头也没打算喝,因为这水属于硬水,里边的钙镁锌各种离子太多了,喝着硌喉咙,整多了对身体不好,所以故宫里的应用水都是打玉泉山上调来的。

那么这深井里边到底有没有珠宝呢?

您把那问号去掉好不啦!这里边肯定有,为嘛这么说呢?

首先咱国人都有一个习惯,瞅见一坑水,就喜欢把这坑当做许愿井或者许愿池来整。举个例子老搞笑的,俺去一个酒店吃饭,这酒店当中间就有那么一个整的很古朴的池子,你都想不到就这池子里边,他也有钢镚,而且他还不是一枚两枚,啊!这是那波人干的,没谁了都!当时就把俺给震惊到了!

还有您自己个到那个旅游景点去瞅,就那水坑里水井里,那钢镚不是论个头算都是论斤算的,工作人员都是拿那大簸箕往外捞。

所以最次里边那铜板肯定是有的,毕竟搁宫里边呆着,那宫女除了和木头人一样的干活,就剩下许愿早早离开这是非之地。当然那些个嫁给皇帝当老婆的不算,但她们也可以许愿得到皇帝他老人家的宠幸不是,所以这帮人投的就不是铜板了,最次应该是碎银子。

再有都这么多年下来了,那些个宫女太监伺候这主子,那主子的,总有那么几个心里有怨恨的,但您拿那主子不是没辙吗?整点啥主子的好东西,往这进里边扔,也应该是有的。

接着来当年大明被李自成这没脑壳的家伙给打下来,大批量的珍宝投入到这里边那也是有的。还有咸丰听到英法联军要来和他斗地主,吓的没有收拾自家的细软,迈着他那瘸腿的胳膊腿跑路,留在宫里的金银珠宝他也有扔到井里边的。跟着后边的八国联军,那慈禧学着他男人咸丰跑路,那也是来不及收拾东西,往进里边扔金银珠宝他也有。

那么为啥没人捞?

问这问题的人,一定是傻了!咋就没人捞呢?那可都是钱啊!一般人咋能放过这机会。

当年那李自成进来之后,就在故宫里搜刮,搜刮完了之后,又让手底下大将刘宗敏组织人员,从深井里捞过,至于捞出多少,咋不清楚,这也没个记录。

当然这过程是不好捞的,毕竟故宫里的井那眼一个比一个小。后来这刘宗敏感觉捞的不过瘾,转头就把目光盯在了那些个开城门迎接他们进来的大明官员身上,一顿板子下去,就把这些官员的家给抄了,这捞出来的才是大头,后来这井也就放弃了,不捞了。

再有就是后来的咸丰和慈禧又捞了两回,毕竟这两波人走的时候,扔的多少都有记录,捞的都很明确。

再后来这就到了溥仪的手上。溥仪那会他都落魄了,民国答应每年给四百万,开头还能支付,后头就缺斤少两的,没辙的溥仪就只能变卖一些资产来当做生活开支,但这架不住坐吃山空不是。所以回头他也把主意打在了这些个井里边。

说实话还真捞上来不少,后来再出售家产的时候,这部分捞上来的也占了不少。

如果没有啥大的波澜,溥仪估计这辈子就待在这故宫里边了,可有人不乐意啊,那冯玉祥进了北京城,就瞅着这溥仪不顺眼,一家伙就把溥仪给赶了出来。

冯玉祥给了溥仪三小时的时间,您说三小时能收拾出个啥?

所以啊,这么扣扣算算的就应该知道这井里边肯定有东西,但这东西应该是很少了,已经不具备打捞的价值。所以搁到现在也没人提这事。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去过故宫的朋友,都知道故宫大大小小小小的井有72口,1995年考古专家,在故宫的一口井中打捞出一个明朝的窑器,做工精美,品相好,这让人们相信故宫的井里有很多珍宝。

据说199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为了活命,走的匆忙,只带了一部分的金银珠宝,大部分都扔到了故宫的深井当中。那么,为什么故宫的深井里有这么多的珠宝,却无人去打捞呢?有书君分析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繁华背后是非多,打不上宝贝可能打上白骨

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自然是个奢华之地,也是一个是非之地。在皇宫里为了得到皇帝的恩宠,妃子们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各种阴谋手段无奇不用。

而这一口口的井,就成了人们自杀或者被杀的工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珍妃井”。在八国联军攻打紫禁城时,慈禧因为一直仇视珍妃,便在仓惶西逃前,命人将珍妃推入到了贞顺门内井中,因此得名“珍妃井”。

再者,那时候个各宫的娘娘想要处死宫女或者太监的时候都会把他们投到井里,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故宫的井就成了藏匿尸体的最佳场所。随意打捞的话,可能捞上来的不是宝物而是尸骨。

2.井口小,打捞难度大

故宫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文物,都有一定的价值。之前因为参观者的安全,很多古井下面都用石头堵死了。如果硬捞的话,不但会对古井造成损坏,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塌方。

而且古井的井口也都很小,想要安全打捞需要器械进行辅助,难度很大。

3.时间久了,珠宝随水而去

很多人认为水井就是一个坑,其实,水井下面是跟地下河相连,即便有再多的宝贝扔下去,时间久了也会被水流冲走或者被河沙河沙掩埋,所以,扔下去时间久了,就很难再捞到。

4.影响游客的参观

这些井早就成为人们投币的许愿池,即便里面有宝物,也早就被这些硬币所覆盖。再者,每天慕名到故宫参观的人很多,很多人都来自很远的地方。

如果打捞必然要将故宫有井的地方进行封锁,这样十分影响游客的参观,搞得人们怨声载道,有点得不偿失。

所以,有书君认为与其,去打捞那些费力不讨好,又或者早就不存在的东西,不如让给故宫保持一份神秘感。让更多的人对故宫产生兴趣,从而促进故宫的文化发展不是更好吗?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早就被捞过了,文物所剩无几,没有太大的打捞价值。

根据史料的记载,在慈禧西逃之前没有办法把所有宝物都带走,所以他就把没带走的一部分宝物藏于井中。

除此之外,宫中的工作人员也曾在井中藏宝,皇宫中历来都陈设着各种珍美的宝器,简单的一个灯座以及茶杯都可能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在清末时期很多宫中的工作人员都开始了藏匿“私人财产”的行为。

按照这样的说法,故宫的井中应该藏有很多的宝贝。但是等到慈禧回来以后,为了让皇宫重新运营起来,他就派人对井底的宝物进行大规模打捞,井底的宝物出现了锐减现象。

等到溥仪继位以后,民国政府承诺给他一定的生活开支,可是这个承诺却没怎么兑现,虽然这时在皇帝已经是名存实亡,但生活在宫中仍需要承担很大的开销。 而且这次的溥仪还保留了整个宫廷服务团队,所有的内臣都需要依靠君主来“发工资”,所以他的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

处于这个境况之中的溥仪,就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文物身上,他曾经多次派人带着宫中的文物出外贩卖,众多的文物在这个时候流落出故宫,对于井底之中藏匿的宝物,溥仪也多次进行过打捞。

经过这两次的行动以后,井底残留的文物就非常有限了,有学者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进行打捞工作。

井身过于狭窄,打捞难度巨大。

故宫的井口大多比较狭窄,人进入其中以后很难有机会再爬上来,况且这里的每口井都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摧残”,井内部的岩石也变得非常不牢固,就算没有人为影响也会经常出现坍塌的现象,更不用说人直接进入其中了。

在这样大的风险之下,几乎没有人愿意跳入井中打捞宝物。况且那个时期的宫廷管理非常严格,宫廷工作人员虽然把宝物藏在了井底之中,但是打捞过程如果被人发现将会有性命危险,这两点原因致使很多人都不敢对井底的宝物进行打捞。

更恐怖的是,井里面不仅有财宝还有尸体,有清一朝,后宫宫女妃子投井而死的不在少数,比如珍妃就是被扔进了井里。

古人较迷信,认为此等财物不干净,晦气,所以就算是有机会,也不是有太多人愿意去捞。

想想在打捞财宝时,捞出一堆的尸骨和被泡浮肿的尸体,是多么瘆得慌。

第三点原因,近代时期对故宫文物的保护力度加大。

虽然如今的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打捞器械,从井底拿出宝物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如今的法律并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早在革命时期,为了保护故宫的珍贵文物,我国就对各种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转移活动,没有转移走的文物也都被列入了文物保护的范畴,所以故宫经历的文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任何人都不能以私人名义把它们从井底打捞出来,更不能从事收藏和售卖等活动。

加上故宫检查人员的严格执法,所以几乎没有人有这个胆量。 综上所述,井底的文物没人打捞是有很多原因的,虽然井底原先可能存在数量巨大的珍宝,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已经所剩不多了,加上打捞过程中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所以没有人愿意冒险打捞。


白话历史君


故宫占地七十多万平方米,据现在的不完全统计,里面至少有七十口井,其中还不包括被封的、荒废的。这些井的目的主要是用于饮用和防火的,而且正如问题里说,里面也有着不少的名贵珠宝。

可为什么如此近水楼台,却没有人去打捞呢?这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


明清太监或者宫女为什么不去打捞故宫井里的宝贝呢?

首先是没机会,要知道打水吃饭或者取水灭火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有专门的打水、救火人员,成群结队地过去。这时如果有人想要捞出里面的珍宝,那要不就得瞒过其他人的耳目,要不就得贿赂其他人一起打。

这就导致了打捞珍宝的成本和危险性过大,因为一般的小太监和小宫女是不敢打的,也不知道那口井里会有宝贝,而管事太监也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就算真的打捞出宝贝,也得上交朝廷。

再者,我们知道故宫井里的冤魂是很多的,光清朝就有珍妃投井、五妞投井等命案,尤其是珍妃井,相传自珍妃之后那里就一直闹鬼,为此慈禧还用了不少辟邪之物,又是铁门又是镇牌的,还下令任何人不准靠近那口井。那连靠近都不能靠近了,又谈何打捞呢?


而且这还只是清朝,明朝崇祯皇帝上吊后,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宫嫔妃和宫女为了不受到贼兵的侮辱,她们会选择怎么办呢?答案:投井。

据《明史》记载:紫禁城破当日,光跳玉带河自尽的嫔妃宫女就达两百多人,还有不少宫女是跳井自尽的。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一个姓费的十六岁宫女跳井后没死,被闯军打捞了出来,于是谎称自己是长公主(皇帝的女儿),被许配给了一个姓罗的将领,半夜费氏怀揣利刃刺杀了罗某,然后自刎。

可以说故宫的每口井在明朝末年就已经背上至少一条人命了,这对于很看重吉祥,忌讳人命的国人来说,自然不会去打捞,万一没打捞起宝贝,反倒打捞出一具白骨,那自己不但感到晦气,更是百口莫辩了。在清朝入关后,故宫井水很多都已经受到了污染,所以清帝是特意安排从西直门去玉泉山那里打水来饮用,而不敢直接去打井水来用了。

而灭火的话,则是先储存几大缸水备用,反正那些故宫井水是没人敢再用了。所以故宫井里虽然有不少宝贝,但却没人去打。身份低的没资格打,身份高的不屑于去打,更何况那些珍宝大概都随着水流不知流到哪里去?要捞的话也不是在井捞,而要去河边碰碰运气了。


故宫各处都有专门用于灭火的储水大缸



一贰一橙


1912年冬,统治中国两百多年之久的清政府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宣告破灭。而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腐朽的满清政府已经名存实亡。深宫中养尊处优的慈禧吓的迅速逃窜,那些带不走的珍珠宝石都被遗弃在了故宫的深井中。但是,现在为什么没有人去打捞那些珠宝呢?

首先介绍一下故宫的深井。故宫是明朝一位拥有雄心壮志的皇帝朱棣组织修建的,当时修建设计的水井大概直径也就三十公分左右,非常狭窄,是用来取水用的,据说故宫有这样的水井大概一百多口。

明朝时,故宫中的水井具有“饮用”和“灭火”两个功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在故宫中水井很是常见,据相关人员统计,故宫中的水井多达上百口(也有人说是七十多口)。可能是出于古人特殊的技术和审美,皇宫中的水井大都深而窄。最初,这些水井所起到的作用还只是供人们饮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皇帝的更换,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慢慢改变,皇宫中水井慢慢的只是成为了灭火所用,没有人去喝里面的水了,慢慢闲置。后来在晚清的时候,这些水井居然还成为了皇家珍宝的储藏之地。

由于这些水井的设计,深而窄,大概直径33公分,宽度大概概十多公分,人们打捞肯定是很不容易和方便的,故宫的井口小,在现在也很不方便打捞,如果因为这个对井口做手脚,很容易伤到里面的文物和破坏古井,这样子就得不偿失了。这是没有那么多人去打捞珠宝的限制条件之一。

再者,慈禧西逃把带不走的珠宝扔到井里,八国联军来了,把北京城里很多有价值的奇珍异宝洗劫,圆明园的悲剧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就更别提故宫里的宝贝了,那些井里的宝贝肯定也被打捞的差不多了。

并且,故宫的井里死过很多人,在那个封建社会底层生命如蝼蚁,就连珍妃都被扔到了井里,从明到清,宫中勾心斗角利益相争,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杀后被直接扔到了这些井里,尤其是那些宫女太监。井里不仅宝贝多尸骨和阴气也是很多的,出于恐惧很少人去打捞。

故宫井里的宝贝虽然还有,但是已经残存的比较少了。在清朝灭亡之后,军阀混战,溥仪这个傀儡皇帝还可以继续在宫里,但宫里的支出已经没有了经济来源,溥仪的花销也很大,经常想尽办法贩卖故宫里的宝贝,甚至也会打捞井里的财宝,这样一来,再一次减少了井中存有宝物的可能。1924年溥仪被赶出皇宫之后,也是靠着卖文物宝贝谋生的。

故宫现在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性文化博物馆,和凡赛尔齐名,我们国家珍视和保护故宫文化和文物,这些井里的宝贝也是肯定不允许个人随意打捞的。


旧时楼台月


清朝灭亡的时候,溥仪生活在紫禁城一直到1924年。在这期间内务府仍然存在,紫禁城里仍然生活着大量的宫女、太监。所以在溥仪逊位之后,上到王室公卿,下到宫女太监,都一门心思地从宫里往外倒腾宝贝。

溥仪盛怒之下,要清点财物,结果一把大火把 建福宫花园给烧的精光,在这种情况之下啊,溥仪为了后路考虑,也加入了倒腾文物的行列,就不断地让弟弟溥杰往宫外顺东西,据说顺了有400多副珍贵字画。

所以说并没有证据说有很多珠宝被扔进了深井。但是毕竟有几百年历史了,故宫的井里肯定多少会有一些珠宝之类的东西。然而这些珠宝可能未必被宫女太监给捞过,但多少也会被北洋的兵痞给捞过。

有个有意思的证据,当年冯国璋在“府院之争”,黎元洪负气辞职之后,被段祺瑞忽悠当过一年多的代总统。说是代总统,但是对于冯国璋而言,一点都不划算。

因为各路军阀都控制着地方财政,不但不向北洋政府交钱,还问北洋政府要钱。这个代总统是个赔本买卖。冯国璋当了一个月代总统,就赔了3万现大洋。冯国璋本来就是守财奴,那个心疼。

不过立马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挣得盆满钵满。

原来袁世凯入主中南海的时候,河南进贡了一大批又肥又大的黄河鲤鱼,就放养在中南海。冯国璋捞鱼卖钱,当总统。

但实际上,中南海几百年来,专门有人喂养,但从不捕杀,里面各种名贵的大鱼数不胜数。关键在不在这些鱼,而是很多放生的鱼身上镶挂着金牌、银牌、玉片、宝石。这才是冯国璋的真实目的。

没想到冯国璋捞了鱼,得了这些宝物,还不知足,真的把鱼拿到北京的集市上卖。由于这些鱼本身品质就好,又肥大又名贵;关键营销宣传做得更棒,市场上称之为“总统鱼”。

所以那价格比普通鱼贵了若干倍,普通老百姓也要沾沾这个贵气,冯国璋再次挣得盆满钵满。

但是这事情做得太不地道,被人给送了一副对联“宰相东陵伐木,元首南海卖鱼。”就是讽刺他卖鱼,还曾经在老家河间,砍过古树卖的事情。

所以中南海的鱼都被人想法设法地给捞了一遍。深宫里的井事实上就更不可能幸免。别说忌讳井里的冤魂。太监宫女或者有这方面的忌讳。北洋的兵痞们是没有这层忌讳的。

因为井里藏宝,一直都是古人的思维定势。三国时候孙坚就是在井里找到的“传国玉玺”;隋灭陈的时候,就是在井里找到的陈后主和他的妃子。




炒米视角


一个朝代的灭亡,对被灭的朝代,是悲哀,是痛苦,是悲伤,伤心之人是无能左右,任何语言难以苗述。

因此在灭前夕,而且非到了万不得己,深知从今后,自己的命运再也不会由自己掌握,莫说原先掌控的全国形势,就连自家生命和家族生命,朝臣性命,都会灯灭灰飞,何况那些金银珠宝财产,财富,高楼大厦。

所以帝王将相,在即将灭亡关链时刻,丢掉金銀珠宝,烧毁宫堂,不足为奇,有的自杀身亡都有,明末崇桢就是例子。

当然胜利者,掠夺前朝,杀人放火,不是没有先例,李自成入北京就为了想别人私家和国家财产,想方设法索取前朝臣钱财就是明显例子。

所以故宫几十口深井有前朝达官贵人丢有珠宝完全有可能,但是现代人为什么又不去劳取呢?一,某一井通暗河有可能,但决不是每口井都通暗河,如果口口井都通暗河,那是不可能的,又如果都通暗河,那故宫现在还存在吗?

二,现在为什没打涝,很可能怕破坏原貌。

那到底是什么,等待今后看真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