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辽之战,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河曲之战的胜利

西夏建国以前,和宋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为了进一步密切夏、辽之间的关系,曾多次向辽请婚,公元1031年,辽兴宗将宗室女封为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第二年,辽又册封他为夏国王。两国关系在李元昊在位的10余年中,已由冷落、不融洽发展到剑拔弩张,最后终于爆发战争。夏建国之初,因忙于立国和同宋的频繁作战,同辽仅保持一般的岁聘关系。夏使一向在辽沿路私贩辽国禁止外运的铁器,辽兴宗下令禁止,引起夏国官员的不满。

夏、辽之战,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河曲之战的胜利

公主

李元昊与兴平公主感情不洽,公主生病也不去探望,公主在他已要登上皇帝宝座时病死,兴宗因此十分恼怒,并下诏书责问。在夏宋战争中,李元昊害怕得罪辽国而造成“南北合兵”对付夏国的局面,所以尽量讨好辽国,把俘虏和战利品送给辽国。夏天授礼法延祚5年3月,他请辽发兵攻宋,以配合他对宋的军事攻击。辽出兵至幽州却不再前进,不实行出兵的诺言。

夏、辽之战,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河曲之战的胜利

李元昊对此极为不满,第二年8月,西夏出兵帮助辽镇压了夹山部呆儿族的起义,夏、辽两国之间的裂痕愈来愈大。在宋夏两国谈判过程中,辽利用宗主国的身份,对夏颐指气使,令其俯首听命,并坐受从宋取得的经济利益。元昊则利用他同辽的姻亲关系,迫使宋在议和中采取退让的态度,辽在宋面前,摆出一副夏国宗主国的姿态,包揽夏国事务,轻率许诺,以显示自己的权威,李元昊对辽的出卖背盟行为,非常不满并给予言辞激烈地揭露。

夏、辽之战,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河曲之战的胜利

李元昊雕像

11月,李元昊煽动、引诱辽统治下的山南党项各部及呆儿族叛辽归夏,接着,又唆使呆儿族降户不断骚扰辽国的边境。天授礼法延祚7年4月,辽山西五部节度使屈烈等举部投夏,辽责令归还,夏不给,5月,辽兴宗派兵征讨叛辽的党项族,夏出兵援救,杀死辽招讨使萧普达等。辽兴宗大怒,准备大举讨伐西夏。李元昊由于与宋议和未定,两次遣使至辽入贡请和。兴宗将西夏来使扣押,并发兵屯宁仁、寇静二镇,准备进军征讨。李元昊得如消息,也在东部边境部署兵力迎战,夏辽之间一场大规模战争已不可避免。

夏、辽之战,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河曲之战的胜利

10月,经过整顿之后,辽兴宗亲自统率10万骑兵出金肃城,皇太弟天齐王重元领骑兵7千出南路;东京留守萧孝友率师为后援;北院枢密使萧惠领兵6万出北路,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三路大军渡过黄河,在夏境内长驱直人400里,未遇阻拦。将军队驻扎在德胜寺南壁,等待战机,这时辽北路军萧惠得到情报,李元昊正率领左厢军屯聚于贺兰山北。辽兴宗于是下令攻击。李元昊闻讯,率骑兵迎战,把辽军团团围住,怎奈辽军勇猛无比,夏军抵挡不住,纷纷后退。夏军大败。

夏、辽之战,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河曲之战的胜利

李元昊率残军退守贺兰山中,又得报辽军增援部队源源进入夏境,考虑到辽军的优势,硬拼不能取胜,只有缓兵,以退为进,于是派遣使者到辽军中向辽兴宗奉表谢罪请降。李元昊亲自率领叛辽降夏的党项部落首领来到这里请罪,进谒辽兴宗,他亲自为辽兴宗斟酒祝寿。在鼓乐声中,李元昊折箭为誓,辽兴宗赐李元昊酒,许其自新。但是辽国大将萧惠却提出异议,请求继续攻打夏军。在辽兴宗还没有拿定主意的时候,萧惠就先发起对李元昊军队的进攻。

夏、辽之战,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河曲之战的胜利

李元昊与辽军接战,接连打了几次胜仗,辽军不断增援,李元昊心中暗暗吃惊,于是下令夏军撤退30里,所到之处派人把野草烧尽。这样一连退了三次,百里之地,尽成灰色。辽军所到之处人无粮,马无草,无法再战,辽兴宗这才答应许和。这时李元昊却故意拖延时间,到辽军马饥士疲不堪时,纵兵突袭萧惠大营。萧惠亲自督率数路兵马迎击,辽军仍然势不可挡。李元昊急忙撤军,退守河西,立阵以待,又被辽军击败。李元昊再次撤退,萧惠指挥先锋军分左右翼夹击,李元昊只率千余残兵突围而出,但又遇上一队辽军冲杀过来。

夏、辽之战,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河曲之战的胜利

正在危急万分之时,忽然狂风大起,辽军眼被沙迷,阵中大乱。习惯于这种沙尘天气的李元昊军利用这个时机、纵兵向萧惠军猛攻,连眼睛都睁不开的辽军,只有逃命,乱中相踏而死者不可计数。李元昊乘胜又向辽军所驻扎的德胜寺南壁大本营发起攻击,辽军大败,辽兴宗仅跟从数骑逃去,险些被俘。李元昊乘胜追击,缴获了辽兴宗出征夏国时带来的器服、车骑等。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了河曲之战的最后胜利。

夏、辽之战,李元昊反败为胜,取得河曲之战的胜利

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李元昊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与坚强的战斗意志,暴露了辽兴宗的狂妄自大和优柔寡断。在给辽军以重创之后,李元昊再次派人向辽请和,并愿归还俘获,辽兴宗无力再与夏军作战,只得与夏讲和,并派人送还先前扣押的夏国使者。辽、夏冲突,暂告结束。西夏在建国初期,与宋、辽连续进行了几次大的战役,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政治上也争得了与宋、辽平等的地位,从此以后,尽管西夏在形式上仍须向宋、辽称臣纳贡,但实际上却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军事强国,形成了朱、辽、夏三国鼎立的局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