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涯起点比斯大林高,曾是苏联二把手,有人却把他当笑柄

咱们今天来讲一位“老熟人”。

从苏联领袖斯大林留下的诸多照片中,咱们能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他个头不算高,总是西装革履面带微笑,猛一看跟肯德基爷爷有三分相似。就是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微胖男人却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伫立在苏维埃权力顶端,一度被视为苏联二号人物,此人便是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政治生涯起点比斯大林高,曾是苏联二把手,有人却把他当笑柄

在之前介绍维辛斯基的文章里,咱们说苏联官场几乎被两伙人霸占,一伙人城府极深,做事四平八稳,为人处世低调平和,善于隐藏自己,让人摸不清也抓不住把柄;另一伙人极尽所能奉承阿臾,领导交代的事情来者不拒,为仕途可以随手丢掉自己的尊严。从性格与行事风格来看,莫洛托夫像极了后者,不过他与这种“软骨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客观地讲,莫洛托夫同列宁、斯大林一样,也是一位忠实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不同的是,他笃信的主义不是那些美好丰满的理论和教条,而是自己的上司。

莫洛托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咱们不妨从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梗里先看个大概:史家有个名词曰“莫洛托夫鸡尾酒”,它诞生于1939年底的苏芬战争。战争初期,苏军依仗着强悍的武力对芬兰发起碾压,曾派出大量战机轰炸芬兰城市赫尔辛基和图尔库。苏军的行径引发巨大争议,作为苏维埃政府的喉舌,莫洛托夫给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解释:我们在赫尔辛基丢下的不是炸弹,而是为饱受饥饿的芬兰工人准备的救济粮!此言一出世人哗然,芬兰军民更是将苏军炸弹戏称为“莫洛托夫的面包篮”。

政治生涯起点比斯大林高,曾是苏联二把手,有人却把他当笑柄

随后,芬兰人在与苏军交手的过程中从西班牙偷师,效仿西班牙人在内战中用燃烧瓶抵御敌方坦克纵队,制作了大量燃烧瓶来打击苏军坦克。这种战术简单粗暴却总能收获效果,纵使苏军武器先进规模庞大,也被折腾得伤亡惨重。芬兰人狠狠地出了口恶气,他们把矛头对准了莫洛托夫,把燃烧瓶叫做“敬给莫洛托夫的鸡尾酒”。由于西方媒体的翻译偏差,这句话被曲解为“莫洛托夫鸡尾酒”并流传至今。

明明轰炸人家的城市,你不承认罢了,居然还说是给人家送粮食,这样的谎言低级得令人哭笑不得。在大多数国家,外交部长都是实打实的实权派人物,没有独立的思考和一定的政治才华如何能坐稳这把交椅?很显然,身处苏联核心权力圈的他早已放弃了自己的政治性格,积极地扮演苏维埃政权附庸的角色,这便是他整个生涯的写照。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莫洛托夫能比斯大林还强,实际上,他比后者起点更高,不过,他也许有能力独当一面,但似乎并不是当一把手的料。

政治生涯起点比斯大林高,曾是苏联二把手,有人却把他当笑柄

“莫托洛夫”是一个化名,俄语意思是“铁锤”。他本名为斯克里亚宾,跟俄国伟大作曲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有亲戚关系。莫洛托夫家境并不差,父亲在镇上开店,手头相对富裕,算是“小布尔乔亚”。1906年,16岁的莫洛托夫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于5年后来到圣彼得堡。他先后多次被捕,在《真理报》工作时结识了列宁和斯大林。列宁十分欣赏这个文质彬彬、口才极佳的年轻人,对其委以重任,“十月革命”前夕,莫洛托夫已成长为布尔什维克的骨干及颇具声望的领导者之一,那时的他也不过只有27岁而已。

若只看早年经历,莫洛托夫与苏维埃政权早期三巨头之一的斯维尔德洛夫十分相像,他们都是年少成名,从一个地方起步,以炫目的速度得到晋升。不同的是,斯维尔德洛夫是一位天生的领袖,而莫洛托夫在面对人生的飞跃时,他竟然在自己的笔记中将其形容为“对此感到很突然”,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略显迷茫。不过,人赶上了时运,不想上进都难。1921年,苏维埃高层论资排辈,最终定了个座次表。在这份表单中,除了列、斯、托、季、加五人小组外,接下来便是莫洛托夫。1924年,他又被任命为国家农业部门的主管。

政治生涯起点比斯大林高,曾是苏联二把手,有人却把他当笑柄

当时的苏联刚刚挺过内战,国民经济亟待重建,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极为重要。莫洛托夫被分配到这个部门,恰恰说明了苏联高层对他的信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展现出多少政治才华和手腕,反倒是把自己的能力不足与呆板的书生气暴露得淋漓尽致。其实,早在白色政权勾结外国反动势力,试图以粮食恐慌来打击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那会儿,莫洛托夫就已经被赋予重任了,时任苏俄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的他表现得中规中矩。

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稳住局面不出乱子就已经算是大功一件,他也由此被误认为是搞经济建设的好手。而在1924年被任命为农业部门的主管后,莫洛托夫完成得最“出色”的工作便是用强硬手段向农民征收粮食。为了让粮食产量达到政府规定的指标,他不惜下令暴力征收。结果,粮食勉强收够了,苏联的农业生产却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以至于爆发了30年代初那场著名的大饥荒。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仕途,就像先前为轰炸赫尔辛基做狡辩时一样,莫洛托夫再次做出了拙劣的掩饰:别乱讲,苏联根本不存在饥荒!

政治生涯起点比斯大林高,曾是苏联二把手,有人却把他当笑柄

莫托洛夫在治理国家方面的表现可谓是槽点满满,但他在谈判桌上又似乎是换了个人。丘吉尔对其作出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具有卓越才能、极其冷静和毫不留情的人。”丘吉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莫洛托夫总是面无表情,对手不能从他深邃的目光中捕捉到任何一点破绽;就如同其充满威严的外表一样,他总是能在谈判桌上维护苏联的国家尊严和利益。然而,丘吉尔称赞莫洛托夫是一位接受过精心训练的、理智的外交家,但又话锋一转,称莫洛托夫有时候表演得太用力了。

“有时是在偶尔出现插科打诨的谈判桌旁,有时是在宴会上。在那里,他常常殷勤地一再提议干杯,这种祝酒往往是官样文章和毫无内容的。我从未见到过这样一种生灵,也许他更像现代观念中的自动机器。”丘吉尔把莫洛托夫称作是一名典型的苏联式人物,甚至将其称为“苏维埃主义的信徒”。实际上,莫洛托夫展现出的强硬与冰冷,很大程度上只是苏联人想要西方国家看到的这一方面;另一方面,并不是莫洛托夫拥有如此的魄力,他只是在谈判桌前充当了斯大林的“分身”罢了。

政治生涯起点比斯大林高,曾是苏联二把手,有人却把他当笑柄

据资料记载,每逢出访或是参加其他重要外交活动,他总会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总结个大概,汇报给上司。斯大林会对这些问题作出批示,而在这个过程中,莫洛托夫只是唯唯诺诺地点头,他极少表达自己的观点。事实上,莫洛托夫在领导面前表现得如此卑微,他并非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从晚年的他同苏联著名诗人丘耶夫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莫洛托夫是真心崇拜斯大林,甚至到了一种着魔的程度。

众所周知,莫洛托夫的妻子波琳娜·谢苗诺夫娜·热姆丘日娜曾遭流放4年,两人感情很好,莫洛托夫还一度被迫与妻子离婚;即便如此,他对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灾难也没有半点怨言,认为斯大林的决定是完全没错的,而且是必要的;对于斯大林,莫洛托夫认为其错误最多也就是“不太懂经济建设”,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国家主义倾向”,其他的则臻于完美。莫洛托夫有这样一句名言:“我认为列宁是个天才,而斯大林是位伟人。”

政治生涯起点比斯大林高,曾是苏联二把手,有人却把他当笑柄

坊间早有这样的说法:“政治场上无论对错,只分立场。”若用这个标准来审视莫洛托夫,也许作为政治家,其政治才华平庸是短板,他也常被诟病为苏联官僚主义的代表,做了许多坏事,但这并不表示他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坏人。与列宁、斯大林笃信马克思共产主义一样,他把对领导的崇拜当成了自己的信仰,这一点反倒是与纳粹德国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有几分相像——他们都是忠诚且专一的人,从未怀疑过自己曾秉持的一切,也从未改变过初心。因为对斯大林及其主义的维护,在同赫鲁晓夫的交锋中,莫洛托夫丢了官。即便如此,晚年回忆起斯大林时,他仍然赞不绝口。

讽刺的是,斯大林倒是后来并不怎么待见莫洛托夫了。晚年的斯大林总是缩在自己的别墅里,邀请重要的领导人到别墅中做客。对官员而言,能否受邀进入孔策沃别墅与领袖共进晚餐,这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势的标准,因此,人们纷纷憋足了劲儿,想要在领导面前讨好。在这方面,莫洛托夫表现得尤为积极,他经常在电影院、剧场等场合创造“偶遇”。

政治生涯起点比斯大林高,曾是苏联二把手,有人却把他当笑柄

好不容易偶尔一次受邀参加别墅晚宴,莫洛托夫自然是极尽所能地奉承,在酒桌上大秀存在感,这反倒是让斯大林看了尴尬得不行。晚宴刚结束,斯大林便吩咐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后尽量别让莫洛托夫同志来这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