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娛樂圈中的“飢餓遊戲”,偶像不成功便成仁

最近25歲韓國女藝人雪莉去世,這些年我們已經聽過太多這樣的新聞。從2005年到2017年包括金志厚,李恩珠,金成民,崔真實,張紫妍,韓採元在內的韓國藝人自殺人數已超過30人,還有今年沸沸揚揚的李勝利事件和連帶翻出的張紫妍自殺事件,這樣的新聞每每在輿論媒體中炸開,然後又悄無聲息的消失。

韓國娛樂圈中的“飢餓遊戲”,偶像不成功便成仁

是什麼讓韓國藝人有如此高的自殺率,其背後又有什麼內幕和隱情呢?這要從韓國對於娛樂業發展說起,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襲來,韓國的製造業和出口均不景氣,韓國只好推出一個新型的產業,那就是“文化立國”率先將文化產業確立為韓國未來的支柱產業之一,而且由於文化產業的附加值很高。根據韓國統計每100美元的文化輸出就會有412美元的產業拉動,這遠高於手機,服裝和食品加工行業,韓國有51.9%的企業銷售額,都受到韓流走紅的影響。2000年韓國文化產業出口只有5億美元,到了2004年就已經變成韓國第二大創匯產業。

韓國娛樂圈中的“飢餓遊戲”,偶像不成功便成仁

韓國的文化產業也不是一日成就,韓國每年都會為資助韓國文化娛樂產業成長,而且立法為產業規範化保駕護航。為了滿足大量的需求韓國的“造星模式”也慢慢轉變成了科學化,規範化,流水線式造星培養路徑,“造星”最厲害的就是韓國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SM經濟公司”,這個公司推出的藝人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詳,有寶兒,HOT,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這些團體和個人憑藉著過硬的唱功和舞蹈實力吸引了大量的粉絲群體,也為公司賺足了腰包。而這些明星在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地獄”般的競爭強度,和經濟公司的極度壓榨。

韓國娛樂圈中的“飢餓遊戲”,偶像不成功便成仁

韓國偶像培訓模式中這些未成為明星前的藝人被稱為“練習生”,在和經紀公司簽約5年甚至15年的漫長日子裡,這些渴望想成為明星的少男少女要面臨的是,每天十幾小時的超負荷訓練,每天只能睡3到4小時,為了生存學員必須努力地展示出自己的特點,否則就會在高淘汰率的競爭中出局。

韓國娛樂圈中的“飢餓遊戲”,偶像不成功便成仁

就算從訓練營出道,也離成為真正偶像明星十分遙遠,每推出20個團體和藝人只有一個會被人記住,只有不斷上節目不斷刷臉才能維持住自己的熱度。知名經紀公司壟斷了成為明星的路徑,而電視臺又佔有了大量的推廣資源。一方面臨殘酷淘汰的練習生,另一方是極強話語權的平臺,從一開始這就不一個平等的對話。在公司眼中這些明星不過是流水線上的標準產品,無論是宋仲基暖心的笑容,還是金秀賢的冷若冰霜,這些都是長期高強度訓練出來的成品,一個明星不紅,經紀公司馬上就會推出第二個接班人,這樣很多韓國藝人承受著一天不曝光就過氣的重壓下。

韓國娛樂圈中的“飢餓遊戲”,偶像不成功便成仁

而努力之後,在利益分成上面還處於公司大口吃肉,明星喝湯的局面。東方神起曾有三個藝人控訴經紀公司的不公,賣出了50萬張專輯每人僅可分得1000萬韓元,也就是五六萬人民幣。而且工作量過滿出道期間,每年僅有一週休假,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如果提出解約就要賠償高達數千億韓元的違約金。再後來雖然法院判定這三個人勝訴,但這三個人的日子並不好過。金俊秀的個人專輯發行,在高層的授意下取消全部宣稱活動,而他們還受到了取消頒獎等不公正待遇。這還是“東方神起”這種的頂級藝人的,更多18線小明星的悲慘遭遇那就更別提了。

韓國娛樂圈中的“飢餓遊戲”,偶像不成功便成仁

在這種不公待遇和高強度工作下,一些韓國藝人因受不了極度的精神摧殘和肉體的疲憊下選擇了輕生這條不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