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肯改錯,家長應該掌握5個要點

前幾天去朋友家吃飯,朋友家10歲的女兒小慧主動提出幫媽媽洗碗,媽媽非常高興,就讓小慧洗中午的碗。

小慧洗好了碗正要將一疊碗拿到碗櫥中去,卻一個手滑將碗全打碎了。小慧媽媽大失所望,大聲批評小慧“拿個碗都拿不住,今天真不該讓你洗碗”。

孩子犯錯,家長的確應該幫助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可是一味地採用批評的方式,有時候卻會起到反作用。

上述事例中的小慧被媽媽批評了,可能以後都不會主動幫媽媽洗碗了。

如果媽媽說“沒關係,人都有不小心的時候,媽媽也有不小心的時候,你能主動幫媽媽洗碗就很了不起了,咱們下次小心點就是了。”

小慧會記住今天手滑的教訓,下次洗碗的時候就會更加小心,也會願意再次幫媽媽洗碗。

有的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會採取言語威脅的方式來迫使孩子改正,比如“你再考這麼點分,就給我要飯去”,“你走,走了就不要回來”。

這種言語不但不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傷害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愛,次數多了甚至會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讓孩子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在這種教育下成長的孩子,看待事情會悲觀、消極,對人不信任,甚至會反社會。

孩子不肯改錯,家長應該掌握5個要點

孩子犯錯別打罵,批評要有新意

孩子犯錯不批評,那怎麼才能讓孩子改正呢?父母可以用表揚的方式讓孩子改正。

犯錯了還表揚?相信家長們看到這裡是一頭霧水,表揚孩子能改?

沒錯,就是表揚糾錯法,會起到“反彈琵琶”的效果。

也就是說家長不直接批評孩子的犯錯行為,而是對孩子犯錯行為中的好的一面進行表揚。

孩子受了表揚後會產生羞愧的心理,反而會自己認錯,改正自己的行為,也就達到了“反彈琵琶”的效果。

  • 表揚糾錯法,讓孩子自我反省

表揚糾錯法,不同於常規做法,常規做法是孩子犯錯,父母批評,孩子改正。

但是表揚糾錯法不批評孩子,而是在孩子的錯誤行為之中尋找值得肯定,值得發揚的優點,給予孩子肯定,讓孩子主動進行反思,進行糾錯。

有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將孩子隨機分成兩批,其中一批孩子由老師告訴他們,經過測試他們的智商比同齡人要高,他們都是天才。

另外一批孩子被告訴他們的智商較低,都比較笨。

結果經過一段時間後,被告知自己是天才的孩子明顯比被告知智商較低的孩子學習成績好。

其實兩批孩子的智商差不多,這個結果產生的原因在於被告知自己是天才的孩子因為覺得自己是天才,學習會更加努力,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放棄。

這就是正面心理暗示的結果。

犯錯表揚孩子能讓孩子改正也就是利用了這個正面心理暗示,表揚孩子也就是告訴孩子“你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是一個好孩子”。

於是孩子在這個積極的暗示作用會更加努力地表現出一個好孩子該有的行為,對自己的錯誤也會進行反省。

孩子不肯改錯,家長應該掌握5個要點

批評的壞處

有的家長覺得我家孩子還是聽話的,用批評教育法也能行,可是就算批評得孩子改正了錯誤還是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的影響。

很多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我犯錯了,隨即就會想到“肯定要被罵了”,做出了要被罵的準備。

當家長批評孩子,罵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三種不好的心理狀態,不能夠從根本上意識到錯誤。

第一種:孩子被批評了會產生“果然被罵了”這樣的心理,本來就恐懼批評的孩子變得更恐懼了,孩子會想下次肯定不這麼幹了,否則又要被罵。

雖然孩子下次不犯錯了,但是孩子不是因為認識到錯誤,而是因為害怕家長批評所以不犯錯了,這並沒有達到一個好的教育作用。

第二種:孩子知道犯錯了會被批評,當家長批評他的時候,他會想我犯錯了,可是我也受到懲罰了,功過相抵了,我就不必內省了。

這樣孩子別說認識到錯誤了,就是下次不犯都不太可能。

第三種:孩子對家長的批評產生了厭煩、抗拒的心態,家長一開口孩子就擺出無所謂的表情“你罵吧,反正我不聽”,這就變成了家長說的“厚臉皮,怎麼罵也不改”。

其實是因為孩子有這種厭煩,抗拒的情緒,當一個人有情緒的時候別人怎麼說都是聽不進去的,想讓孩子聽進去自己的話,首先要處理孩子的情緒。

這三種情況都是批評教育下常見的情況,都會導致孩子不進行反省,不主動認錯,也不改正錯誤,可見批評教育的效果實在是不怎麼樣。

表揚糾錯法則是讓孩子在錯誤中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優點,對自己進行肯定,然後才是自我反省,改正錯誤。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就很有可能破罐破摔了,哪有可能自己反省呢?

孩子不肯改錯,家長應該掌握5個要點


給孩子辯解與傾訴的機會

有的家長一聽說孩子被老師批評了,就責罵孩子肯定是不好好學習了,孩子和同學鬧矛盾,二話不說就數落孩子的不是。

這種不給孩子辯解機會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錯誤的,就算是孩子的錯,家長一點也不給孩子開口的機會,就批評孩子。

孩子會在心裡想“你又不知道怎麼回事”完全不會聽家長的話,而是會產生不滿的情緒。

如果孩子得到了辯解的機會,就算家長批評他,他也比較服氣,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讓孩子的情緒有個出口

本來孩子讓老師批評了正處於難過中,和同學鬧矛盾了,正生著氣呢,家長上來一頓批評,孩子能聽得進嗎?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把情緒發出來,問一問孩子的感受,安撫孩子的情緒,再對事情進行分析,讓孩子聽得進去,才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孩子不肯改錯,家長應該掌握5個要點

表揚糾錯有技巧

表揚糾錯讓孩子有一種十分驚喜的感覺,本來以為會被罵,結果反而被表揚,孩子對批評的恐懼就一下子消失了,整個人放鬆了下來。

對於家長之後的話會非常仔細地聆聽,不帶牴觸的接受,這時候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

  • 首先要發現孩子的動機

有的孩子雖然犯錯了可是動機是好的。

比如紅紅想要幫媽媽拖地,可是不太會拖,學著媽媽的樣子拖地卻把家裡弄得到處都是水。媽媽下班回家看見家裡溼淋淋的,肯定是想要發脾氣的。

但是智慧的家長不會發脾氣,而是問清楚孩子為什麼將家裡弄得溼淋淋的,當知道孩子的動機是好的,就要表揚孩子,肯定孩子的動機,然後再教孩子如何拖地。

幾乎沒有幾個孩子的動機是故意搗亂,家長們先了解孩子的動機,才能精準表揚孩子,讓孩子在表揚中改正錯誤。

孩子不肯改錯,家長應該掌握5個要點

  • 孩子雖然表現不好但還是要表揚

我的小學語文老師曾經告訴過我們她小時候的故事,老師說的時候帶著一種幸福感,她說小時候她爸爸總是表揚她,考了90分受表揚,考60分也受表揚,所以學習對她來說從來不是痛苦的事情,走到現在也很順利。

家長在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也表揚他,這會讓孩子對學習沒有恐懼感,更加願意學習。

如果家長在表揚之後幫助孩子分析錯題,孩子會非常努力地聽,以對得起他受的表揚。

沒有人不犯錯,可家長在孩子犯錯後有什麼樣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將來的行為習慣。

孩子是會勇敢面對錯誤,積極改正,還是恐懼犯錯的後果,逃避錯誤拒不改正,就看家長會不會採用表揚糾錯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