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李白寫下兩首廬山詩,一首家喻戶曉,另一首名家都說更妙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千年前李白寫的這首《望廬山瀑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都會背。

後來的徐凝也曾寫過一首《廬山瀑布》,“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欲與李白一較高下,卻被蘇軾打臉“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千年前李白寫下兩首廬山詩,一首家喻戶曉,另一首名家都說更妙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年李白其實是寫了兩首《望廬山瀑布》,一首是七絕,另一首是五言古詩,後世很多名家都說其實這首五言古詩更妙。

全文如下: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閒。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

這首古詩按韻律和句意可分為四層。

千年前李白寫下兩首廬山詩,一首家喻戶曉,另一首名家都說更妙

第一層前八句為一韻,是從正面寫瀑布的實景。

他從西面登上香爐峰,向南望去,只見一條瀑布高高地懸掛在山前。

他看著那瀑布奔騰而下,足有三百丈,噴濺的溪水長達數十里。

那迅疾的水流宛如閃電,隱隱約約間,好像白虹騰空而起。

乍一看還以為是銀河從九天之上垂落,瀰漫飄灑在半空中。

詩人開頭兩句便點出觀看的地點,接著又用誇張、比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廬山瀑布

地勢之高,水流之急,令人彷彿身臨其境。

千年前李白寫下兩首廬山詩,一首家喻戶曉,另一首名家都說更妙

接著的四句為第二層,是虛寫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

他抬頭仰望那廬山瀑布,更覺氣勢雄偉,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是何等奇妙,竟能造出如此美景。

在他看來如此壯觀的瀑布,再大的海風都無法吹斷,而當皓月臨空之時,卻又是一片空明,相互交融。

這裡前兩句是一種比較籠統的誇讚,杜甫在《望嶽》中也曾說“造化鍾神秀”,而李白這裡的“造化功”也是如此,都是感嘆自然之神奇。

而後兩句的海風江月都是他的聯想,雖然是“虛”的,但無形中卻將瀑布的“壯闊”描摹得更加傳神形象了,這便是李白的過人之處。

千年前李白寫下兩首廬山詩,一首家喻戶曉,另一首名家都說更妙

接下來的四句為第三層,從側面描寫瀑布之景。

瀑布水流在空中四濺亂射,沖刷著左右兩邊的石壁。

飛濺的水珠,在陽光下的照射下發出彩色的光芒,掠滾而下的水沫在翻滾著,這樣的美景怎不令人陶醉。

這四句從上而下,連用幾個動詞,“射、洗、散、沸”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瀑布的動態。

詩歌到此,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可謂是“形神具備”了。

面對這樣的美景,詩人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千年前李白寫下兩首廬山詩,一首家喻戶曉,另一首名家都說更妙

所以六句又很自然地轉向了他的志趣,而這也是詩歌的最後一層了。

他平生本就喜愛山水,望著這樣壯麗的瀑布,心中更覺閒逸。

在他看來這瀑布之水就像那傳說中的瓊漿玉露,甘甜可口,更有洗滌心靈的功效。

於是最後不禁產生了“辭人間”的願望。

原本歸隱山林就是他的夙願,若能得此林泉相伴,那麼更是美好不過了。

後人一般都認為這首詩是他入長安時所寫,當時的他雲遊四方,寄情山水,所以有這樣“辭人間”的願望也就不足為奇了。

千年前李白寫下兩首廬山詩,一首家喻戶曉,另一首名家都說更妙

全詩直抒胸臆,既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又有大意揮灑的誇張,將廬山瀑布的神奇瑰麗寫到了極致。

後來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曾評價此詩:語簡而意盡,優於絕句多矣。

不過也許可能是因為篇幅的原因,李白的那首絕句還是流傳更廣。

不知你認為李白的這兩首詩,哪首更妙呢?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