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司馬徽把徐庶、臥龍、鳳雛介紹給劉備,為什麼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馬懿介紹給劉備?

歷史熱點縱橫


對於這個問題我無話可說,實在是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滿滿的槽點。

一 、叔侄關係存疑

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司馬懿有沒有叔侄關係還存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史料明確記載了兩人的關係,如果這兩個人是明確的叔侄關係肯定會有所記載。大家千萬不要忘了三國志這本書成書的時候已經進入了晉朝,司馬懿就是晉朝的實際開國君主。

如果真的有關係,作為晉朝的狗尾系統,肯定不會忘記這位司馬懿的親叔叔的,更何況在晉武帝登基之後對宗室成員大肆加封,司馬懿的叔叔也有封王的,就算關係差點,沒有王位一個侯爵也是逃不掉的。可是司馬徽的後人並沒有!

所以說這倆人不是近枝叔侄關係,就算他們有血緣關係,我估計也就像劉備和漢獻帝這樣已經十分遙遠了。所以也就不存在司馬徽不向劉備推薦自己的侄子這件事情了。

二、活動區域不同,叔叔可能都不認識這個侄子

司馬徽主要活動荊州地區,而司馬懿一開始住在老家溫縣,後來追隨曹操南征北戰,或者和曹丕遊處,應該說這兩個人的生活圈子根本沒有交集,彼此互相不認識,在那個通訊基本靠口口相傳的年代裡,隔了一座山就恍如隔世,更何況這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可是隔著大江大河呢。所以說司馬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根本不知道世間有司馬懿此人,那又怎麼向劉備進行推薦呢?

三、司馬懿已經出仕當官

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等人的時候,司馬懿他老人家在幹什麼呢?此時的司馬懿早已離開了老家溫縣,在曹操的再三徵辟之下出來當官了。在劉備接受了司馬徽的建議三顧茅廬的時候,司馬懿已經成為了曹操的文學掾,他的地位相當於曹操的幕僚,怎麼說也算是丞相府的人。

大家都知道,領導身邊的人是很有前途的,而且他和曹丕很早就開始了交往。在當時的情形下和曹操這條粗腿相比,劉備什麼也不是!他只是寄居在荊州牧劉表之下的一個小軍閥而已,而劉表自己都朝不保夕,曹操的兵鋒已經直指荊州,荊襄九郡旦夕可下。

所以我們假設司馬徽知道司馬懿這個人並且非常欣賞他的才能,但是他明知道司馬懿絕不可能放棄曹操而轉投劉備,像司馬徽這個智商你說他會向就被推薦這樣一個不靠譜的人嗎?

總結

所以綜上所述,司馬徽根本就不是司馬懿的親戚,兩個人根本沒有交集,而且司馬懿當時已經和曹丕開始交往,他是絕不會投靠劉備這個朝不保夕的小軍閥的。所以水鏡先生無論從哪個角度都不會也不能推薦司馬懿。


歷史評說


水鏡先生司馬徽,三國時期的名士,中國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經把徐庶徐元直、鳳雛龐統、臥龍諸葛先生介紹給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說劉備如果能得到這些人物,必成大事。

結果這幾個人劉備都得到了,到最後也沒有成大事。有人認為這一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如果結合後一句話來看,也就很好地理解劉備沒有成功復興漢室的原因了。徐庶死在曹營,龐統死在落鳳坡,而諸葛亮隕落在五丈原。

有人要問,司馬徽為什麼不直接把侄子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呢?難道他有私心?

這裡有一種說法,說是司馬徽眼光極為長遠,看出司馬懿未來可成大事,司馬家必奪天下,但是當時司馬懿成氣候需要時間,所以他雪藏了司馬懿,期待有一天司馬懿一飛沖天。

這種說法實在是無稽之談,且不說司馬徽和司馬懿之間到底是不是叔侄親戚關係,還沒有定論,就算是叔侄,司馬徽的眼光看得也太遠了吧,簡直是超越時空。要知道,司馬懿的爆發幾乎是在他的晚年,司馬徽的眼光真的有這麼犀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真的。

那麼回過頭來再看,司馬徽不介紹司馬懿給劉備,到底為什麼呢?司馬徽介紹徐庶等人給劉備是發生在三顧茅廬之前,躍馬檀溪之後,也就是大約公元207年左右,當時的司馬懿在幹什麼呢?

當時的司馬懿還是文學掾,說白了就是個門客,無職無權。和當時的徐庶、龐統、諸葛亮等人比起來,根本就是毫無名氣。司馬徽再傻,也不會傻到把一個沒有任何名氣的人介紹給劉備吧。

況且從地圖上來看,司馬徽久居河南,而司馬懿的活動範圍基本上是在北方一帶,這完全是兩個圈子裡的人,沒有任何的交集。司馬徽也根本不瞭解司馬懿的為人,他當然不可能隨便亂介紹。

前面說過,司馬懿年輕的時候根本沒有奪天下的想法,是後來曹氏家族步步走向沒落,才讓他看到了希望,晚年大爆發。

還有一點,當時的司馬家族在北方那是世家大族,司馬懿的父親叫司馬防,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當過洛陽令、京兆尹,官做的比曹操還要大。而劉備呢,當時就像一個流浪漢一樣四處奔走。

退一萬步講,司馬徽把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司馬懿願意嗎?放著世家大族不做,偏偏跟著劉備到處跑,以司馬懿的性格,不可能做得出這樣的事情。他不可能為了所謂的“義”而放棄自己現有的富貴生活。

此外,歷史上對於司馬徽過於神話了,其實他也是一個有弱點的人,有一句成語您一定知道,叫“好好先生”,講的就是這位天天只會說別人好話的司馬徽。他不會堅持原則,也不敢得罪人,見誰都說好,遇到什麼事都說很好。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兵佔荊州後,想把他請出來重用,但是過了沒多久,這位好好先生就病死了。因此,綜合來看,司馬徽不介紹司馬懿是有原因的,並非他有私心,想為司馬家日後的發達留下火種,他還沒有那種神一般的預測力。


小小嬴政


先回答問題:水鏡先生司馬徽與司馬懿關係並不密切,司馬徽也看不上司馬懿。

三國時期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就是: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劉備兩者都得到了,甚至還得到了另外一個名士:徐庶。但是劉備也沒能得到天下。而這三個人都是水鏡先生司馬徽推薦給劉備的,那麼為什麼司馬徽不推薦司馬懿呢?

司馬懿和司馬徽沒有血緣關係。

在一些小說中描寫司馬懿與司馬徽的關係,都是說這兩者是叔侄關係。其實這兩個人沒有血緣關係,之所以出現這種言論無非是因為兩人都姓司馬,年齡上司馬徽要比司馬懿大一些,就像是叔侄一般。這兩個人不僅沒有血緣關係,甚至司馬徽在向劉備推薦人選的時候,很可能壓根不知道司馬懿這號人物。

因為劉備與司馬徽的談話是在東漢末年,並沒有形成三足鼎立。劉備是160年出生的,諸葛亮是181年,司馬懿是179年。所以司馬懿要比劉備小了整整19歲,將近20歲。三國是220年才形成的,劉備是在207年拜訪的水鏡先生司馬徽。此時的劉備47歲,司馬懿只有26歲。我們都知道,司馬懿主要功績和榮譽都是在三國時期才得到的,也就是他的才能是220年之後才得到發揮的。

水鏡先生司馬徽看不上司馬懿。

公元207年,劉備拜訪水鏡先生,希望水鏡先生給他指點一下,介紹幾個名士給他。水鏡先生上來的第一句就是: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於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意思就是儒生是俗人,腦子也很迂腐,不是什麼識時務的俊傑。

也就是說司馬徽先生是很看不起儒生的,而恰巧司馬懿就是一位儒生,史書中有關司馬懿的描述是這樣的: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伏膺的伏字通服,服從,傾心於的意思。所謂伏膺的意思就是信服,歸信。也就是說司馬懿是很迷戀儒學的,是很相信儒學的。

所以司馬懿肯定學了很多儒學內容,也是很喜歡大家認為他是一個儒生的。也就是說在東漢末年。三國未形成的時候,司馬懿在世間的名聲中,很大一部分是儒生。所以水鏡先生司馬徽看不上司馬懿,覺得司馬懿是一個俗士,並不是識時務的人。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早些年間,曹操就請過司馬懿出山幫助自己。但是呢,曹操在儒生中的名聲是很差的,司馬懿也也因為此並沒有答應曹操,至於後來,那是後來的事情。

司馬懿不在荊州,在河內郡,在曹操的地盤上。

而且水鏡先生司馬徽在告訴劉備的第一句話中就說明了:此間有名士,我介紹幾個給你認識。此間就是荊州啊,也就說司馬徽向劉備推薦的是荊州的名士,並不是天下的名士。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這不是荊州啊。

雖說兩者挨著,但是就算是挨著那也不是同一個地方。況且當時的河內郡是曹操的地盤,不是劉表劉備的地盤。當時的司馬懿是有一定名氣的,河內郡的郡守也向曹操推薦過司馬懿,而且曹操的謀士告訴曹操:你要麼得到司馬懿為己用,要麼就殺了他,不能讓別人奪走。所以曹操對司馬懿還是比較重視的。劉備想在曹操的地界上拜訪司馬懿不太容易。

司馬懿不太可能答應劉備。

筆者認為司馬懿不太可能答應劉備。其實司馬懿並不是水鏡先生口中的儒學俗士,不識時務。相反,司馬懿很識時務。一開始司馬懿不肯幫助曹操,不只是因為曹操的名聲不好,更多的是因為,局勢並不明朗。一開始還未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之前,司馬懿也看不清局勢。

等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做了丞相之後,司馬懿才看清楚局勢,那就是:曹操必勝。司馬懿也跟曹操做過局勢的分析,他認為曹操不如殺了天子稱帝。曹操雖然拒絕了,但是從此以後曹操越來越喜歡司馬懿了。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司馬懿絕對是一個識時務的,不是一個腐儒。

試問單純的一個儒生,能堅定的支持曹操稱帝?既然如此,司馬懿這種聰明人是不會答應劉備的,因為他只許自己成功,不許失敗。不出山則已,出山必定幫助能夠勝出的人。很明顯,司馬懿不認為劉備是能夠勝出的人。

綜上所述: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司馬懿沒什麼很大的關係;而且司馬徽看不上司馬懿;還有就是水鏡先生推薦的是荊州的名士,司馬懿不是荊州名士。所以水鏡先生司馬徽並沒有向劉備推薦司馬懿。

大家要是有什麼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無筆史官


三國姓司馬姓氏的人極少。除了河內司馬八達這一大族之外,也就只有一個隱居在襄陽的司馬徽了。

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兩人是叔侄的關係,但考慮到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說法,沒準司馬徽可能還真的和河內司馬家有點歷史淵源呢!


司馬徽一句話的宣傳,千金難買

司馬徽在老家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的時候,曾經和龐統聊過天,並稱他為“南州名士之首”。從此,龐統聲絕天下,連諸葛亮也沒得到過這樣的名號。可見司馬徽和龐德公、許邵一樣,極會相人,而且一但相中,身價立即水漲船高。

而且司馬徽在襄陽居住時,向劉備舉薦過龐統和諸葛亮,兩人後面也都得到了重用,這就證明了司馬徽的眼光夠準的。那他為什麼不向劉備舉薦自己的族人司馬懿呢?原因有兩個。

第一:司馬懿當時在河內溫縣(今河南焦作),在曹操管轄的範圍之內。司馬徽總不能讓劉備到敵方陣營裡劫人吧!太不划算了。

第二:司馬徽當時可能還不知道有司馬懿這號人。兩人雖然為同宗,但一個在南,一個在北,而且司馬徽應該是從小就在陽翟長大,和從小生長於溫縣的司馬懿並沒有交集。


司馬徽的身世

司馬徽不可能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他當然也有父親、有母親,我個人認為司馬徽其實是司馬懿的祖父、潁川太守司馬儁的私生子。否則的話,以司馬徽這麼一個精通道學、奇門遁甲、兵法佈陣的人物,怎麼可能會生身不詳呢?後世扒都要把他的身世扒出來的。

因為司馬徽的這個身份,家族人並不承認他,所以在司馬儁卸任之後,司馬徽就在陽翟定了居,沒有隨父親回去溫縣。而且也只有因為這樣才可以解釋,陳壽為什麼沒有對司馬徽的身世刨根問底,這個人可是諸葛亮、龐統等荊州名士的老師啊!就因為司馬炎建立晉朝後,自然也要建設一個完美的族譜,要是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出了司馬徽這樣一個人,肯定有損皇帝的臉面,所以司馬炎不說,陳壽也不敢寫。

不過司馬儁對這個兒子也還是不錯的,至少他把家族傳下來的各種道學、兵法教給了他,讓他可以有一技之長,不至於窮苦。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的做事風格和行軍佈陣如此相似了,因為他們完全就是同出一門的。

諸葛亮繼承於司馬徽,司馬懿繼承於司馬家族,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一貳一橙


  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以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智慧聞名於世,受人敬重。

  東漢末年各地紛爭,但當時荊州一帶因為州牧劉表坐守多年、勢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奪取,加上劉表本人無紛爭之心,所以成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隱遁的去處。當時身處荊州、隱遁蟄世的名士就有尚且躬耕隴畝的諸葛亮、徐庶、還有采藥的龐德公、龐統等人;又所謂人以群分,這些人都身懷才能,並非池中之物,所以相互往來頻繁,幾乎是形成了一個“名士圈”,龐統當時能以“鳳雛”揚名,也正是因為當時在這個名士圈裡有聲望的水鏡與之相談以後,認證了其才能可嘉,這才聲名鵲起。

  司馬徽的評價歸結起來,可以稱“清雅”。此人平時與人為善,從不說別人短處,也不追求利祿,始終未出山做官,敷衍過劉表,然而學問上卻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種種而言,司馬徽是一個秉持道家冷眼熱腸、眼界廣博、淡泊寧靜的為人原則的人。這種不參與政治權謀、不角逐天下,甚至不為自己謀名利的名士,首先在舉薦人才這件事情上,恐怕是不多考慮血緣親疏的。

  另說,司馬徽和司馬懿,雖然同姓司馬,但未必是叔侄,更可能素未謀面。

兩人或許同出幾百年前的一個家族,畢竟司馬一氏來源特殊,並不常見。司馬懿字仲達,生於179年,河內郡溫(今河南焦作)人,正好與龐統同歲,而龐統的叔叔確實是龐德公,司馬徽又小龐德公十歲,與龐德公兄弟相稱,兩司馬確實差一輩。但兩人在劉備舉薦時相距兩百里以外,古時已經是相當遠的距離,所以很可能之前並無來往。唯一可能的是,司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當文學掾,而那年司馬徽被曹操收攬任用,但也是在那一年病逝,時間很短,這是唯一有可能的交集。

  自然,人雖然未謀面,但那個時代也還有神交的可能。如果司馬懿當時聲名遠揚到荊州也許水鏡還可能瞭解一下,但不巧的是司馬懿不是這樣的類型。208年是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當時出山也才一兩年的諸葛亮早已聞名四方,然而司馬懿被曹操闢入府中就低調太多了。出山之前,司馬懿“伏膺儒教”,還由此藉口是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儼然一副不變通識時的酸儒模樣,但看後來就能知道此人是最懂變通,也是最會演的。

若非眼見三足鼎立,魏國大勢所趨,他還能繼續裝病裝酸腐;若非眼見蜀軍北伐時最怕堅守不戰、耗損糧草,諸葛亮唯經不起一個“拖”字,他還能再讓諸葛亮送幾套女裝過來;若非眼見魏文、魏明帝相繼駕崩,司馬氏資歷、信任度都越發穩固、不可撼動,他還能跟曹爽裝病、裝瘋再裝幾年。這人最無所謂的就是摸不著的所謂聲名,即便外人成群地譏諷他什麼畏蜀如畏虎、著婦人衣云云,能獲實效就行。

  實效為何?功業利祿。

司馬懿為曹魏重臣中第一高位,還是西晉高祖,將其人生追求完美落實,但無疑這和司馬徽是完全沾不上邊的。不論是視角、追求,兩人都並非一路人,更何況劉備求才的時候,司馬懿還在蟄伏之中,何來能讓司馬徽舉薦的美名。司馬懿真正的美名,出現在把一生大棋下完以後供人觀瞻的千秋後世裡。

  劉備管司馬徽要匡扶漢室,成就大業的人才,以水鏡的識人之能,恐怕也能看出來劉備是名聲最光輝,但實際未必能成行的一主,跟著這樣的人可以千秋流芳,但未必能成全自己。所以話說回來,其實即便延後一千多年來看,孔明可行,仲達不可。


歷來現實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不過這個問題也有點瑕疵。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史料證明司馬懿是司馬徽的侄子。首先司馬徽和司馬懿根本不是一個地方的人。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現在禹州和溫縣相距120多公里,在古代算是一段不短的距離。此外,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字建公,司馬徽字德操。從名和字上來看,兩個人的字相距甚遠,不像是兄弟關係。雖然司馬徽和司馬懿不是叔侄關係,他們有可能多多少少有一點關係。司馬家本來就不是一個大姓氏,而且司馬這個姓氏祖先也比較明確,司馬懿和司馬徽的家鄉又距離不遠,所以他們有一點血緣關係也非常正常。另一點,有的史料並沒有記載司馬徽向劉備推薦徐庶。徐庶也是當時有才能的名士,和司馬徽關係也不錯,但他是主動投靠劉備。劉備在得到徐庶之前並沒有得到司馬徽的推薦。

司馬徽是東漢末年有名的名士,也是一個不貪圖名利的隱士。司馬徽知識淵博,精通道學、經學、兵法等,是一個典型的全能型人才。不過和其他才能相比,司馬徽在識人方面的才能更是當時一絕。司馬徽和當時名士龐德公是好朋友,兩個人都有識人之能。司馬徽把先後把當時稱為臥龍的諸葛亮和號稱鳳雛龐統推薦給了求賢若渴的劉備。

雖然當時有“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之說,不過劉備並不知道諸葛亮和龐統這兩個人及他們的能力。劉備在新野期間曾經前往拜訪司馬徽,和司馬徽討論當時大事。司馬徽知道劉備是一位天下英主所以非常願意為劉備推薦人才。當劉備詢問誰是天下賢才的時候,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後來徐庶也在劉備面前推薦諸葛亮,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劉備不僅請出了諸葛亮,而且還請出龐統。劉備得到臥龍和鳳雛之後,他的事業開始走向正軌,劉備最終成為三分天下的皇帝。

司馬徽素有推薦賢能的美名,他向劉備推薦了臥龍和鳳雛,為什麼沒有向劉備推薦才華不在諸葛亮之下的司馬懿呢?

天下賢才那麼多,司馬徽不一定非要把每個人都推薦給劉備,他也不可能把所有賢才都推薦給劉備。他也只是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司馬徽不推薦司馬懿也在情理之中,也完全可以理解。

雖然司馬徽是北方人,而且距離司馬懿家鄉不遠。但是建安三年,司馬徽南下荊州,來到了劉表的地盤,司馬徽的交際圈子也基本上圈定在荊州。司馬徽和龐德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龐德公的識人之才不亞於司馬徽。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品評人物。徐庶、諸葛亮、龐統都在司馬徽和龐德公的圈子裡,他們的關係比較要好,而且龐統還是龐德公的侄子,幾個人相互知道彼此的才華。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司馬徽和龐德公沒有出仕的想法,諸葛亮和龐統倒是非常想找一個明主。司馬徽和龐德公自然願意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等人。但是司馬徽未必和司馬懿深交,也沒有史料顯示司馬懿和司馬徽關係甚好,司馬徽未必知道司馬懿的才華。劉備和司馬徽談論之時,司馬懿也沒有像諸葛亮和龐統那樣早就聲名遠揚。司馬徽不知道司馬懿是何人都非常正常,不向劉備推薦司馬懿更正常。

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的時候,已經是公元207年前後。207年以前司馬懿正在北方“裝死”,也就是說他在曹操的地盤上。當時的司馬懿正在待價而沽,他為了不在曹操手下當差而裝病。曹操都請不動司馬懿,劉備請動司馬懿的可能性更小。再說了當時司馬懿在曹操的地盤上,讓劉備跑到曹操的地盤上挖曹操的牆角根本不可能。曹操也是一個非常重視人才的人,我們只見曹操挖別人的牆角,很少見到曹操被別人挖牆腳。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司馬徽向劉備推薦司馬懿也沒有用,劉備也不可能得到這個人才。

由於受到《三國演義》影響,許多人希望劉備把天下奇才盡結收入囊中,當然這只是美好的願望。現實情況是劉備的人才在三國中是最少的。如果劉備真能把司馬懿收入麾下的話,有可能興復漢室的希望大大增加,也有可能劉氏政權最後歸了司馬家。


依稀說史


根據史書記載:司馬徽為潁川人,司馬懿為河內溫人,兩人並無交集。司馬徽非士族出身,清雅善知人。劉備訪司馬徽,司馬徽向其推薦諸葛亮龐統。時龐德公稱其為水鏡先生。後來司馬徽為曹操所得,不久病故。

司馬懿出身士族,博學洽聞,少時即被名士楊俊,崔琰讚許,以為非常之器。建安中為曹操主簿。

當時龐統,諸葛亮皆在荊州居住,歸劉表統轄,不屬於曹操統治區,司馬徽可以向劉備推薦。司馬懿世代在中原核心區居住,早年就追隨曹操,可謂是名分已定,根本無法推薦給他人。


魯廟之器


徐庶,在劉備駐軍新野時,是主動投入到仁德之主的劉皇叔帳下的。實在是不知道“問題”中司馬徽介紹一說出於何處。還有臥龍、鳳雛二人跟司馬徽“介紹”有什麼關係呢?

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水鏡先生對臥龍確有舉薦之意,但是主要介紹人應該是徐庶,“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句話算是龐德公替弟子打的廣告。劉備慕名而來請諸葛亮完全是因為徐庶的介紹。

龐統,赤壁之戰後,投東吳孫權。龐統狂傲,連周瑜都不放在眼裡,以至於不得孫權重用。經魯肅提點,轉投劉備。

這徐庶、龐統、諸葛亮三人,出山輔佐劉備,跟司馬徽的確有些許關係,但是要說是這水鏡先生介紹的話,源何出處實在不知。

司馬徽吹噓諸葛亮多牛逼多能幹,對於一個好好先生來說,在劉備面前誇讚臥龍,是正常的事。劉備成功邀請諸葛亮之後,好好先生卻說: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是水鏡先生不厚道?還是羅貫中先生扯蛋?

司馬徽,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以善論事、知人而著稱。

司馬懿,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今焦作溫縣)。其祖父司馬儁任潁川太守,生一男,即司馬懿之父司馬防,任京兆尹。

對於司馬懿是否是司馬徽之侄,我們看他們各自的戶籍所在地就知道了。也不知問題中懿是徽之侄的說法出於何處。

司馬徽既然沒有司馬懿這樣的侄子,推薦之說也就基本上不存在。況且,對於司馬懿這樣的世家大族來說,即使有人推薦他去劉備處,恐怕也非其所願!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任何史志、賢達之言無關。誠請各位看官評論指正,不勝感激。








上善若水36526


這個問題有錯誤。雖然司馬徽和司馬懿同姓,但兩人之間並沒有交集,根本就不認識。

首先,兩人不是親戚。司馬徽是潁川陽翟人(河南禹州),司馬懿是河內溫縣人(河南溫縣),雖然按現在來說兩人都是河南老鄉,但在東漢時期司馬徽是豫州人,司馬懿卻是司隸人。兩人連老鄉都不是,就更談不上叔侄關係了。

其次,兩人活動範圍不同。司馬徽早些時候在老家潁川,建安年間受到劉表的邀請而客居荊州,廣交荊州名士,並在此定居終老,於赤壁之戰前夕(208年)去世。

司馬懿則長期在溫縣居住,低調為人。201年曹操請他出來做官,但司馬懿嫌棄曹操是宦官之後,又看到曹操控制了東漢政府,便拒絕出仕。曹操雖然沒有辦法,但卻派人監視司馬懿的一舉一動。

208年,忍無可忍的曹操強制徵召司馬懿出仕,他才去為曹操做事。而這時司馬徽已經去世了。

由此可見兩人的活動範圍是不同的,彼此並不認識,司馬徽不可能向劉備推薦司馬懿。

那為何司馬徽要把徐庶、諸葛亮、龐統等人推薦給劉備呢?

因為他們的關係非比尋常。司馬徽在荊州時,和龐德公交好,經常去他家喝酒。龐德公有個侄子叫龐統。龐德公的兒子娶了諸葛亮的二姐。諸葛亮和徐庶是好基友。

龐德公是著名的人物品評家,他稱司馬徽為水鏡,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也就是說,他們之間是一個小圈子,經常相互吹捧。

而劉備在荊州時則廣招賢才,於是徐庶先來投奔,司馬徽又把諸葛亮和龐統推薦給劉備。


石頭說歷史


這個問題我從兩個方面為您說明。

1、同樣是姓司馬,水鏡先生司馬徽和狼顧之鬼司馬懿並不是親戚,甚至二人就沒碰過面,司馬徽的大名我想司馬懿知道,但低調的司馬懿並不會讓司馬徽知道他。除了沒交集之外,二人由於年齡段不同生活的環境也不同,等到司馬懿初出茅廬時,司馬徽都去世了,沒人會拿死人來開玩笑吧。

2、徐庶,諸葛亮,龐統可以算是劉備生命中很重要的三個人,在劉備駐紮新野時,徐庶首先前來報到,當時徐庶也覺得劉備是潛力股,但一段時間後發現劉備成長的太慢,自己還得跟著他顛沛流離連個覺也睡不好,所以在徐母被曹純的虎豹騎劫掠之後,徐庶就以保全母親性命為由投奔了曹操,但才華一直得不到發揮的他恐怕也想找一個更大的舞臺去表演吧。徐庶在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說臥龍之才遠勝於我,主公你得放下身段去請他啊,劉備得知這個消息自然歡喜無比,一方面諸葛亮確實有才,另一方面諸葛家的背景也是劉備所需要的,所以在劉備的誠意邀請之下,諸葛亮決定出山。出山後的功勞苦勞貢獻我不必多說了,可以說諸葛亮是帶著很大的遺憾去世的。而龐統除仕東吳,有人為人灑脫自然受到同僚的排擠,魯肅就曾公開表示龐統言過其實,但諸葛亮認為龐統有大才,於是劉備把龐統招攬到旗下共事,也為劉備打下根據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所以,司馬徽只是對徐庶,諸葛亮,龐統有過讚賞,並沒有直接介紹給劉備,徐庶進曹營後在潁川群傑的包圍下也沒什麼突出表現,臥龍鳳雛也沒真正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