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司马徽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

历史热点纵横


对于这个问题我无话可说,实在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满满的槽点。

一 、叔侄关系存疑

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有没有叔侄关系还存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史料明确记载了两人的关系,如果这两个人是明确的叔侄关系肯定会有所记载。大家千万不要忘了三国志这本书成书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晋朝,司马懿就是晋朝的实际开国君主。

如果真的有关系,作为晋朝的狗尾系统,肯定不会忘记这位司马懿的亲叔叔的,更何况在晋武帝登基之后对宗室成员大肆加封,司马懿的叔叔也有封王的,就算关系差点,没有王位一个侯爵也是逃不掉的。可是司马徽的后人并没有!

所以说这俩人不是近枝叔侄关系,就算他们有血缘关系,我估计也就像刘备和汉献帝这样已经十分遥远了。所以也就不存在司马徽不向刘备推荐自己的侄子这件事情了。

二、活动区域不同,叔叔可能都不认识这个侄子

司马徽主要活动荆州地区,而司马懿一开始住在老家温县,后来追随曹操南征北战,或者和曹丕游处,应该说这两个人的生活圈子根本没有交集,彼此互相不认识,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口口相传的年代里,隔了一座山就恍如隔世,更何况这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可是隔着大江大河呢。所以说司马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根本不知道世间有司马懿此人,那又怎么向刘备进行推荐呢?

三、司马懿已经出仕当官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等人的时候,司马懿他老人家在干什么呢?此时的司马懿早已离开了老家温县,在曹操的再三征辟之下出来当官了。在刘备接受了司马徽的建议三顾茅庐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成为了曹操的文学掾,他的地位相当于曹操的幕僚,怎么说也算是丞相府的人。

大家都知道,领导身边的人是很有前途的,而且他和曹丕很早就开始了交往。在当时的情形下和曹操这条粗腿相比,刘备什么也不是!他只是寄居在荆州牧刘表之下的一个小军阀而已,而刘表自己都朝不保夕,曹操的兵锋已经直指荆州,荆襄九郡旦夕可下。

所以我们假设司马徽知道司马懿这个人并且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但是他明知道司马懿绝不可能放弃曹操而转投刘备,像司马徽这个智商你说他会向就被推荐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人吗?

总结

所以综上所述,司马徽根本就不是司马懿的亲戚,两个人根本没有交集,而且司马懿当时已经和曹丕开始交往,他是绝不会投靠刘备这个朝不保夕的小军阀的。所以水镜先生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会也不能推荐司马懿。


历史评说


水镜先生司马徽,三国时期的名士,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把徐庶徐元直、凤雏庞统、卧龙诸葛先生介绍给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说刘备如果能得到这些人物,必成大事。

结果这几个人刘备都得到了,到最后也没有成大事。有人认为这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如果结合后一句话来看,也就很好地理解刘备没有成功复兴汉室的原因了。徐庶死在曹营,庞统死在落凤坡,而诸葛亮陨落在五丈原。

有人要问,司马徽为什么不直接把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呢?难道他有私心?

这里有一种说法,说是司马徽眼光极为长远,看出司马懿未来可成大事,司马家必夺天下,但是当时司马懿成气候需要时间,所以他雪藏了司马懿,期待有一天司马懿一飞冲天。

这种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司马徽和司马懿之间到底是不是叔侄亲戚关系,还没有定论,就算是叔侄,司马徽的眼光看得也太远了吧,简直是超越时空。要知道,司马懿的爆发几乎是在他的晚年,司马徽的眼光真的有这么犀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真的。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给刘备,到底为什么呢?司马徽介绍徐庶等人给刘备是发生在三顾茅庐之前,跃马檀溪之后,也就是大约公元207年左右,当时的司马懿在干什么呢?

当时的司马懿还是文学掾,说白了就是个门客,无职无权。和当时的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比起来,根本就是毫无名气。司马徽再傻,也不会傻到把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人介绍给刘备吧。

况且从地图上来看,司马徽久居河南,而司马懿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北方一带,这完全是两个圈子里的人,没有任何的交集。司马徽也根本不了解司马懿的为人,他当然不可能随便乱介绍。

前面说过,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夺天下的想法,是后来曹氏家族步步走向没落,才让他看到了希望,晚年大爆发。

还有一点,当时的司马家族在北方那是世家大族,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过洛阳令、京兆尹,官做的比曹操还要大。而刘备呢,当时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四处奔走。

退一万步讲,司马徽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司马懿愿意吗?放着世家大族不做,偏偏跟着刘备到处跑,以司马懿的性格,不可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为了所谓的“义”而放弃自己现有的富贵生活。

此外,历史上对于司马徽过于神话了,其实他也是一个有弱点的人,有一句成语您一定知道,叫“好好先生”,讲的就是这位天天只会说别人好话的司马徽。他不会坚持原则,也不敢得罪人,见谁都说好,遇到什么事都说很好。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兵占荆州后,想把他请出来重用,但是过了没多久,这位好好先生就病死了。因此,综合来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是有原因的,并非他有私心,想为司马家日后的发达留下火种,他还没有那种神一般的预测力。


小小嬴政


先回答问题: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司马懿关系并不密切,司马徽也看不上司马懿。

三国时期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刘备两者都得到了,甚至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士:徐庶。但是刘备也没能得到天下。而这三个人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那么为什么司马徽不推荐司马懿呢?

司马懿和司马徽没有血缘关系。

在一些小说中描写司马懿与司马徽的关系,都是说这两者是叔侄关系。其实这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言论无非是因为两人都姓司马,年龄上司马徽要比司马懿大一些,就像是叔侄一般。这两个人不仅没有血缘关系,甚至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人选的时候,很可能压根不知道司马懿这号人物。

因为刘备与司马徽的谈话是在东汉末年,并没有形成三足鼎立。刘备是160年出生的,诸葛亮是181年,司马懿是179年。所以司马懿要比刘备小了整整19岁,将近20岁。三国是220年才形成的,刘备是在207年拜访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此时的刘备47岁,司马懿只有26岁。我们都知道,司马懿主要功绩和荣誉都是在三国时期才得到的,也就是他的才能是220年之后才得到发挥的。

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

公元207年,刘备拜访水镜先生,希望水镜先生给他指点一下,介绍几个名士给他。水镜先生上来的第一句就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意思就是儒生是俗人,脑子也很迂腐,不是什么识时务的俊杰。

也就是说司马徽先生是很看不起儒生的,而恰巧司马懿就是一位儒生,史书中有关司马懿的描述是这样的: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伏膺的伏字通服,服从,倾心于的意思。所谓伏膺的意思就是信服,归信。也就是说司马懿是很迷恋儒学的,是很相信儒学的。

所以司马懿肯定学了很多儒学内容,也是很喜欢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儒生的。也就是说在东汉末年。三国未形成的时候,司马懿在世间的名声中,很大一部分是儒生。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觉得司马懿是一个俗士,并不是识时务的人。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早些年间,曹操就请过司马懿出山帮助自己。但是呢,曹操在儒生中的名声是很差的,司马懿也也因为此并没有答应曹操,至于后来,那是后来的事情。

司马懿不在荆州,在河内郡,在曹操的地盘上。

而且水镜先生司马徽在告诉刘备的第一句话中就说明了:此间有名士,我介绍几个给你认识。此间就是荆州啊,也就说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并不是天下的名士。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这不是荆州啊。

虽说两者挨着,但是就算是挨着那也不是同一个地方。况且当时的河内郡是曹操的地盘,不是刘表刘备的地盘。当时的司马懿是有一定名气的,河内郡的郡守也向曹操推荐过司马懿,而且曹操的谋士告诉曹操:你要么得到司马懿为己用,要么就杀了他,不能让别人夺走。所以曹操对司马懿还是比较重视的。刘备想在曹操的地界上拜访司马懿不太容易。

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

笔者认为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其实司马懿并不是水镜先生口中的儒学俗士,不识时务。相反,司马懿很识时务。一开始司马懿不肯帮助曹操,不只是因为曹操的名声不好,更多的是因为,局势并不明朗。一开始还未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之前,司马懿也看不清局势。

等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做了丞相之后,司马懿才看清楚局势,那就是:曹操必胜。司马懿也跟曹操做过局势的分析,他认为曹操不如杀了天子称帝。曹操虽然拒绝了,但是从此以后曹操越来越喜欢司马懿了。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司马懿绝对是一个识时务的,不是一个腐儒。

试问单纯的一个儒生,能坚定的支持曹操称帝?既然如此,司马懿这种聪明人是不会答应刘备的,因为他只许自己成功,不许失败。不出山则已,出山必定帮助能够胜出的人。很明显,司马懿不认为刘备是能够胜出的人。

综上所述: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没什么很大的关系;而且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还有就是水镜先生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司马懿不是荆州名士。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并没有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大家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无笔史官


三国姓司马姓氏的人极少。除了河内司马八达这一大族之外,也就只有一个隐居在襄阳的司马徽了。

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两人是叔侄的关系,但考虑到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没准司马徽可能还真的和河内司马家有点历史渊源呢!


司马徽一句话的宣传,千金难买

司马徽在老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的时候,曾经和庞统聊过天,并称他为“南州名士之首”。从此,庞统声绝天下,连诸葛亮也没得到过这样的名号。可见司马徽和庞德公、许邵一样,极会相人,而且一但相中,身价立即水涨船高。

而且司马徽在襄阳居住时,向刘备举荐过庞统和诸葛亮,两人后面也都得到了重用,这就证明了司马徽的眼光够准的。那他为什么不向刘备举荐自己的族人司马懿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司马懿当时在河内温县(今河南焦作),在曹操管辖的范围之内。司马徽总不能让刘备到敌方阵营里劫人吧!太不划算了。

第二:司马徽当时可能还不知道有司马懿这号人。两人虽然为同宗,但一个在南,一个在北,而且司马徽应该是从小就在阳翟长大,和从小生长于温县的司马懿并没有交集。


司马徽的身世

司马徽不可能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当然也有父亲、有母亲,我个人认为司马徽其实是司马懿的祖父、颍川太守司马儁的私生子。否则的话,以司马徽这么一个精通道学、奇门遁甲、兵法布阵的人物,怎么可能会生身不详呢?后世扒都要把他的身世扒出来的。

因为司马徽的这个身份,家族人并不承认他,所以在司马儁卸任之后,司马徽就在阳翟定了居,没有随父亲回去温县。而且也只有因为这样才可以解释,陈寿为什么没有对司马徽的身世刨根问底,这个人可是诸葛亮、庞统等荆州名士的老师啊!就因为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自然也要建设一个完美的族谱,要是让别人知道自己家里出了司马徽这样一个人,肯定有损皇帝的脸面,所以司马炎不说,陈寿也不敢写。

不过司马儁对这个儿子也还是不错的,至少他把家族传下来的各种道学、兵法教给了他,让他可以有一技之长,不至于穷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做事风格和行军布阵如此相似了,因为他们完全就是同出一门的。

诸葛亮继承于司马徽,司马懿继承于司马家族,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贰一橙


  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以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智慧闻名于世,受人敬重。

  东汉末年各地纷争,但当时荆州一带因为州牧刘表坐守多年、势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夺取,加上刘表本人无纷争之心,所以成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隐遁的去处。当时身处荆州、隐遁蛰世的名士就有尚且躬耕陇亩的诸葛亮、徐庶、还有采药的庞德公、庞统等人;又所谓人以群分,这些人都身怀才能,并非池中之物,所以相互往来频繁,几乎是形成了一个“名士圈”,庞统当时能以“凤雏”扬名,也正是因为当时在这个名士圈里有声望的水镜与之相谈以后,认证了其才能可嘉,这才声名鹊起。

  司马徽的评价归结起来,可以称“清雅”。此人平时与人为善,从不说别人短处,也不追求利禄,始终未出山做官,敷衍过刘表,然而学问上却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种种而言,司马徽是一个秉持道家冷眼热肠、眼界广博、淡泊宁静的为人原则的人。这种不参与政治权谋、不角逐天下,甚至不为自己谋名利的名士,首先在举荐人才这件事情上,恐怕是不多考虑血缘亲疏的。

  另说,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同姓司马,但未必是叔侄,更可能素未谋面。

两人或许同出几百年前的一个家族,毕竟司马一氏来源特殊,并不常见。司马懿字仲达,生于179年,河内郡温(今河南焦作)人,正好与庞统同岁,而庞统的叔叔确实是庞德公,司马徽又小庞德公十岁,与庞德公兄弟相称,两司马确实差一辈。但两人在刘备举荐时相距两百里以外,古时已经是相当远的距离,所以很可能之前并无来往。唯一可能的是,司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当文学掾,而那年司马徽被曹操收揽任用,但也是在那一年病逝,时间很短,这是唯一有可能的交集。

  自然,人虽然未谋面,但那个时代也还有神交的可能。如果司马懿当时声名远扬到荆州也许水镜还可能了解一下,但不巧的是司马懿不是这样的类型。208年是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当时出山也才一两年的诸葛亮早已闻名四方,然而司马懿被曹操辟入府中就低调太多了。出山之前,司马懿“伏膺儒教”,还由此借口是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俨然一副不变通识时的酸儒模样,但看后来就能知道此人是最懂变通,也是最会演的。

若非眼见三足鼎立,魏国大势所趋,他还能继续装病装酸腐;若非眼见蜀军北伐时最怕坚守不战、耗损粮草,诸葛亮唯经不起一个“拖”字,他还能再让诸葛亮送几套女装过来;若非眼见魏文、魏明帝相继驾崩,司马氏资历、信任度都越发稳固、不可撼动,他还能跟曹爽装病、装疯再装几年。这人最无所谓的就是摸不着的所谓声名,即便外人成群地讥讽他什么畏蜀如畏虎、着妇人衣云云,能获实效就行。

  实效为何?功业利禄。

司马懿为曹魏重臣中第一高位,还是西晋高祖,将其人生追求完美落实,但无疑这和司马徽是完全沾不上边的。不论是视角、追求,两人都并非一路人,更何况刘备求才的时候,司马懿还在蛰伏之中,何来能让司马徽举荐的美名。司马懿真正的美名,出现在把一生大棋下完以后供人观瞻的千秋后世里。

  刘备管司马徽要匡扶汉室,成就大业的人才,以水镜的识人之能,恐怕也能看出来刘备是名声最光辉,但实际未必能成行的一主,跟着这样的人可以千秋流芳,但未必能成全自己。所以话说回来,其实即便延后一千多年来看,孔明可行,仲达不可。


历来现实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不过这个问题也有点瑕疵。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首先司马徽和司马懿根本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现在禹州和温县相距120多公里,在古代算是一段不短的距离。此外,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字建公,司马徽字德操。从名和字上来看,两个人的字相距甚远,不像是兄弟关系。虽然司马徽和司马懿不是叔侄关系,他们有可能多多少少有一点关系。司马家本来就不是一个大姓氏,而且司马这个姓氏祖先也比较明确,司马懿和司马徽的家乡又距离不远,所以他们有一点血缘关系也非常正常。另一点,有的史料并没有记载司马徽向刘备推荐徐庶。徐庶也是当时有才能的名士,和司马徽关系也不错,但他是主动投靠刘备。刘备在得到徐庶之前并没有得到司马徽的推荐。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名士,也是一个不贪图名利的隐士。司马徽知识渊博,精通道学、经学、兵法等,是一个典型的全能型人才。不过和其他才能相比,司马徽在识人方面的才能更是当时一绝。司马徽和当时名士庞德公是好朋友,两个人都有识人之能。司马徽把先后把当时称为卧龙的诸葛亮和号称凤雏庞统推荐给了求贤若渴的刘备。

虽然当时有“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之说,不过刘备并不知道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人及他们的能力。刘备在新野期间曾经前往拜访司马徽,和司马徽讨论当时大事。司马徽知道刘备是一位天下英主所以非常愿意为刘备推荐人才。当刘备询问谁是天下贤才的时候,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后来徐庶也在刘备面前推荐诸葛亮,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刘备不仅请出了诸葛亮,而且还请出庞统。刘备得到卧龙和凤雏之后,他的事业开始走向正轨,刘备最终成为三分天下的皇帝。

司马徽素有推荐贤能的美名,他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和凤雏,为什么没有向刘备推荐才华不在诸葛亮之下的司马懿呢?

天下贤才那么多,司马徽不一定非要把每个人都推荐给刘备,他也不可能把所有贤才都推荐给刘备。他也只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司马徽不推荐司马懿也在情理之中,也完全可以理解。

虽然司马徽是北方人,而且距离司马懿家乡不远。但是建安三年,司马徽南下荆州,来到了刘表的地盘,司马徽的交际圈子也基本上圈定在荆州。司马徽和庞德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庞德公的识人之才不亚于司马徽。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徐庶、诸葛亮、庞统都在司马徽和庞德公的圈子里,他们的关系比较要好,而且庞统还是庞德公的侄子,几个人相互知道彼此的才华。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司马徽和庞德公没有出仕的想法,诸葛亮和庞统倒是非常想找一个明主。司马徽和庞德公自然愿意推荐诸葛亮和庞统等人。但是司马徽未必和司马懿深交,也没有史料显示司马懿和司马徽关系甚好,司马徽未必知道司马懿的才华。刘备和司马徽谈论之时,司马懿也没有像诸葛亮和庞统那样早就声名远扬。司马徽不知道司马懿是何人都非常正常,不向刘备推荐司马懿更正常。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的时候,已经是公元207年前后。207年以前司马懿正在北方“装死”,也就是说他在曹操的地盘上。当时的司马懿正在待价而沽,他为了不在曹操手下当差而装病。曹操都请不动司马懿,刘备请动司马懿的可能性更小。再说了当时司马懿在曹操的地盘上,让刘备跑到曹操的地盘上挖曹操的墙角根本不可能。曹操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我们只见曹操挖别人的墙角,很少见到曹操被别人挖墙脚。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司马徽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也没有用,刘备也不可能得到这个人才。

由于受到《三国演义》影响,许多人希望刘备把天下奇才尽结收入囊中,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现实情况是刘备的人才在三国中是最少的。如果刘备真能把司马懿收入麾下的话,有可能兴复汉室的希望大大增加,也有可能刘氏政权最后归了司马家。


依稀说史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徽为颍川人,司马懿为河内温人,两人并无交集。司马徽非士族出身,清雅善知人。刘备访司马徽,司马徽向其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庞德公称其为水镜先生。后来司马徽为曹操所得,不久病故。

司马懿出身士族,博学洽闻,少时即被名士杨俊,崔琰赞许,以为非常之器。建安中为曹操主簿。

当时庞统,诸葛亮皆在荆州居住,归刘表统辖,不属于曹操统治区,司马徽可以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世代在中原核心区居住,早年就追随曹操,可谓是名分已定,根本无法推荐给他人。


鲁庙之器


徐庶,在刘备驻军新野时,是主动投入到仁德之主的刘皇叔帐下的。实在是不知道“问题”中司马徽介绍一说出于何处。还有卧龙、凤雏二人跟司马徽“介绍”有什么关系呢?

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水镜先生对卧龙确有举荐之意,但是主要介绍人应该是徐庶,“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句话算是庞德公替弟子打的广告。刘备慕名而来请诸葛亮完全是因为徐庶的介绍。

庞统,赤壁之战后,投东吴孙权。庞统狂傲,连周瑜都不放在眼里,以至于不得孙权重用。经鲁肃提点,转投刘备。

这徐庶、庞统、诸葛亮三人,出山辅佐刘备,跟司马徽的确有些许关系,但是要说是这水镜先生介绍的话,源何出处实在不知。

司马徽吹嘘诸葛亮多牛逼多能干,对于一个好好先生来说,在刘备面前夸赞卧龙,是正常的事。刘备成功邀请诸葛亮之后,好好先生却说: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是水镜先生不厚道?还是罗贯中先生扯蛋?

司马徽,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以善论事、知人而著称。

司马懿,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今焦作温县)。其祖父司马儁任颍川太守,生一男,即司马懿之父司马防,任京兆尹。

对于司马懿是否是司马徽之侄,我们看他们各自的户籍所在地就知道了。也不知问题中懿是徽之侄的说法出于何处。

司马徽既然没有司马懿这样的侄子,推荐之说也就基本上不存在。况且,对于司马懿这样的世家大族来说,即使有人推荐他去刘备处,恐怕也非其所愿!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史志、贤达之言无关。诚请各位看官评论指正,不胜感激。








上善若水36526


这个问题有错误。虽然司马徽和司马懿同姓,但两人之间并没有交集,根本就不认识。

首先,两人不是亲戚。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人(河南禹州),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河南温县),虽然按现在来说两人都是河南老乡,但在东汉时期司马徽是豫州人,司马懿却是司隶人。两人连老乡都不是,就更谈不上叔侄关系了。

其次,两人活动范围不同。司马徽早些时候在老家颍川,建安年间受到刘表的邀请而客居荆州,广交荆州名士,并在此定居终老,于赤壁之战前夕(208年)去世。

司马懿则长期在温县居住,低调为人。201年曹操请他出来做官,但司马懿嫌弃曹操是宦官之后,又看到曹操控制了东汉政府,便拒绝出仕。曹操虽然没有办法,但却派人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

208年,忍无可忍的曹操强制征召司马懿出仕,他才去为曹操做事。而这时司马徽已经去世了。

由此可见两人的活动范围是不同的,彼此并不认识,司马徽不可能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那为何司马徽要把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推荐给刘备呢?

因为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司马徽在荆州时,和庞德公交好,经常去他家喝酒。庞德公有个侄子叫庞统。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亮和徐庶是好基友。

庞德公是著名的人物品评家,他称司马徽为水镜,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个小圈子,经常相互吹捧。

而刘备在荆州时则广招贤才,于是徐庶先来投奔,司马徽又把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刘备。


石头说历史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为您说明。

1、同样是姓司马,水镜先生司马徽和狼顾之鬼司马懿并不是亲戚,甚至二人就没碰过面,司马徽的大名我想司马懿知道,但低调的司马懿并不会让司马徽知道他。除了没交集之外,二人由于年龄段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等到司马懿初出茅庐时,司马徽都去世了,没人会拿死人来开玩笑吧。

2、徐庶,诸葛亮,庞统可以算是刘备生命中很重要的三个人,在刘备驻扎新野时,徐庶首先前来报到,当时徐庶也觉得刘备是潜力股,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刘备成长的太慢,自己还得跟着他颠沛流离连个觉也睡不好,所以在徐母被曹纯的虎豹骑劫掠之后,徐庶就以保全母亲性命为由投奔了曹操,但才华一直得不到发挥的他恐怕也想找一个更大的舞台去表演吧。徐庶在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卧龙之才远胜于我,主公你得放下身段去请他啊,刘备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欢喜无比,一方面诸葛亮确实有才,另一方面诸葛家的背景也是刘备所需要的,所以在刘备的诚意邀请之下,诸葛亮决定出山。出山后的功劳苦劳贡献我不必多说了,可以说诸葛亮是带着很大的遗憾去世的。而庞统除仕东吴,有人为人洒脱自然受到同僚的排挤,鲁肃就曾公开表示庞统言过其实,但诸葛亮认为庞统有大才,于是刘备把庞统招揽到旗下共事,也为刘备打下根据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所以,司马徽只是对徐庶,诸葛亮,庞统有过赞赏,并没有直接介绍给刘备,徐庶进曹营后在颍川群杰的包围下也没什么突出表现,卧龙凤雏也没真正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