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文|末小北

01

《都挺好》里,苏大强和照顾他的那个保姆,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其实,在追剧的过程中,在苏大强还没有去找那个保姆之前,我觉得他们两个还是很般配的。虽然后来知道,那个保姆都是装着对苏大强好,可是前面她对苏大强的照顾,却真的是细心。

如果,那个保姆,是真心想要跟苏大强过日子,我想这应该是个好的结局。毕竟,对于苏大强来说,年轻的时候,被妻子欺负了大半辈子。

老了之后,大儿子在美国,小儿子和儿媳又不真心待见苏大强,而女儿和他还有成长过程中累积的间隙。能陪在身边的,也只有那个保姆。

当时觉得,编剧这样写,是个很好的安排。可是,在看到保姆藏钱的那个镜头时,我的心寒了。对于老人晚年的陪伴,原来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不过,像《都挺好》中,苏大强爱上照顾自己的保姆,这种事情并非只有电视剧或者电影里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这样的例子。只是,我们不怎么多见,偶尔看到了,觉得新奇罢了。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这种“黄昏恋”都是带着目的的,有的人,也真的是因为子女不在身旁,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后来又没了老伴的独居老人,他们是需要陪伴的,可是子女给予自己的,除了口头上的孝敬,就是金钱上的弥补。

但是,这些真的是父母们需要的吗?未必吧。老人老了,最想要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02

黎老师曾经是一位中学教师,年轻的时候,是个比较古板的人,对儿女的要求上,是相当严格的。

而他的妻子,没什么文化,当初也是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应了这门亲事,结婚之后,他妻子就全职在家,做了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这个家里,黎老师说的话才算数,并且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也都是听黎老师的。自然,子女们对黎老师,也是相当尊重的。

要说年轻的时候,黎老师在教育子女方面,还是比较有水平的。两个儿女,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毕业以后,也都去了大城市,没有留在小县城里。

本来,黎老师夫妻两个人在县城里生活是很不错的,栗老师退休以后,工资也足够两个人的花销,平时儿女也时不时地给他们一些钱。

并且,两个儿女也都是非常的孝顺,平时吃的,穿的,几乎都不用他们买什么。

可是就在四年前,黎老师的老伴去世了。

而黎老师又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老伴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其实不小,虽然说结婚的时候是应了“父母之命”,可是相处了几十年,就算没有感情,也早已有了陪伴的亲情。

但是他从来不说,那个时候儿女就说想要接他过去跟自己生活,可是黎老师不想给儿女添负担,主要还是舍不得离开家乡,所以一直没去。

“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因为老伴的过世,导致了黎老师的身体状况不太理想。尤其从去年开始,他的身体几乎是每况愈下。儿女们见黎老师不肯跟着他们生活,于是他们就商量给黎老师请一个保姆。

毕竟,儿女们不在身边,老人身边没有人照顾是不行的。请保姆的钱,是一双儿女均摊的,一个月三千五。

其实,对于这些费用,黎老师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自理,但是女儿却一直说很抱歉,他们不可能为了父亲放弃在大城市组建起来的小家庭,和朋友圈子。

刚开始,他们给黎老师找个了年轻的保姆,只负责照顾黎老师的吃住,剩下的黎老师都能自理。年轻保姆虽然干活麻利,但是心地不纯,时常会跟黎老师借钱,今天家里出事,明天朋友出事的。

并且年轻人和老人之间,也没什么话题可聊,最后黎老师烦了,然后就解雇了那个年轻保姆。

后来,黎老师在小区里遛弯,同龄的玩伴听说他想请个保姆照顾自己,于是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年龄稍微大点的,虽然干活不怎么麻利,但是认真。

虽然相差了几岁,但也是同龄人,能够有共同话题聊。

当时,黎老师的一双儿女,并不知道黎老师换了保姆,他们也就是半年回去一次看望黎老师。

“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03

那个上了年纪的保姆,做事确实仔细,每顿饭也都是按照黎老师的要求做。她有空的时候,也会跟黎老师聊些家常。

也是在聊天的过程中,黎老师得知这个保姆的身世挺惨的。早年,她跟丈夫有两个儿子,可是大儿子身子弱,不到15岁,就没了;小儿子虽然长大成人了,后来因为犯了事,被判了无期;丈夫呢,因为气不过,抑郁而终。

她为了等小儿子减刑出来,一直在努力攒钱,她说:“兴许哪天小儿子就真放出来了,自己要给小儿子留点后路。”

所以,都年近65岁的人了,还在到处找工作。她跟介绍她来照顾黎老师的那个老玩伴的妻子,是同乡。就这么,她才被不嫌弃地介绍到了黎老师身边,做个保姆,赚些钱留给小儿子。

这个保姆,在没照顾黎老师之前,去过很多家做保姆,有些人嫌她年纪大,不愿意用,生怕她有个好歹,再赖到了他们的头上;有的人,觉得她是在卖惨,故意接近家里人,想要骗钱。

孰对孰错,其实都是接触了之后,才能判断的。

黎老师虽然情商不怎么高,可是智商不低,他从那个保姆的表情上就能看得出,她所说的话,全都是真的。

“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也许是因为可怜,也许真的是自己没有儿女的陪伴,非常孤独。慢慢地,黎老师对那个保姆产生了别样的情愫。

就在去年年底,一双儿女回家探望黎老师,发现保姆变成了上年纪的“老妈子”,两个孩子非常生气,还要辞退她。

就在这个时候,黎老师突然生气了,他摔了受伤的保温杯,然后气愤地说:

“你们两个啊,我需要你们陪的时候,你们都觉得在大城市好,不舍得放弃那里的圈子。我现在有人陪了,你们又嫌人家年纪大。当初,你们给我雇的那个小姑娘,隔三差五问我借钱,我们还没话题聊。你们这真的是为我好吗?”

儿女们刚开始觉得父亲是在强词夺理,可是仔细想想,父亲说的也对。就算他们能陪在父亲身边,估计也是没有多少共同话题。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依然是觉得父亲由一个老人照顾,根本就不妥。

保姆自己心里也明白,没用两个人撵,就自己主动提出了辞职。

保姆的离开,让黎老师挺受伤的。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能陪自己说话的人,却被儿女们赶走了。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黎老师都没有让儿女帮他雇保姆。并且,他也是一直郁郁寡欢。后来,一下子病倒了。

儿女们看他不吃不喝,实在没办法,过完春节就又把那个保姆接来回来。

“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04

其实,也难怪。任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觉得不妥。毕竟人心是隔着肚皮的。

但是,在陪伴上,黎老师确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温暖,有的时候,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把那个保姆当成他已经过世两年多的妻子。

后来,黎老师实在憋屈不住,于是就跟那个保姆表达了自己的情愫。可是,当保姆听了之后,吓傻了。她怯生生地看着黎老师,说:“我只是想照顾你的生活起居,可是我不想跟你成为夫妻。我还有我儿子,我还得等他出来。”

嘴上这么说,其实她心里也有一些敬佩黎老师。尤其两个人在聊天的过程中,黎老师经常跟她提到他带学生时的事情,她就羡慕的不得了。

她曾经对黎老师说:“我啊,都没上过学。打字一个不识,那时候家里穷的连树根都吃过。我最羡慕你们读书人了,只可惜,我那有点文化的老头没的早。”

他们两个人互生情愫,其实就是在相互聊家常的时候,产生的。

其实,他们的相处,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追求的另一种婚姻模式类似,先找个有共同话题的人结婚,等结了婚以后再慢慢培养感情。

两个陌生人,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但是相处久了,慢慢地也就相处出感情来了。感情这种事,其实适用于所有人群,不分年龄层次的。

“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后来,黎老师又跟保姆“表白”了几次,终于得到了一丝回应。可是,她还是觉得不妥,因为黎老师的子女,肯定不会同意,并且还会说她是贪图黎老师的房子或者是钱,才“勾搭”黎老师的。

当然,黎老师也想过这一点。他自己亲自教育出来的孩子,他怎么会不了解呢?所以黎老师打算暂时瞒着一双儿女。

今年年初,一双儿女给黎老师买了几件新衣服,邮了回来。黎老师穿着很贴身,觉得很好。然后就给孩子们打电话,让他们给保姆也买两件邮过来。

当时,黎老师的儿子听了后,生气了,他在电话那头说:“爸,她就是个保姆,为什么要给她买东西啊?一个穷酸的乡下老太太,穿不起这么贵的衣服。爸,您就收收您的好心吧!”

听儿子这么一说,黎老师一下气就发火了,他拍着桌子大喊:“我让你买,你就给我买。废什么话啊?我告诉你们,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一双子女得知自己的父亲喜欢上了照顾他的保姆之后,立马请假回了家。他们看到那个保姆之后,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开始骂了起来,什么难听的话几乎都骂了一个遍。

当时保姆的脸通红,她虽然想象过黎老师子女会反对,可是没想到会如此激烈。之后,她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转身离开了黎老师家。

“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05

保姆离开后,黎老师跟两个孩子大吵了一架,两个孩子逼迫着黎老师跟他去大城市住,可是黎老师说什么也不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过年好》,其中赵本山就是演的一个“留守老人”,他之所以不愿意跟闫妮饰演的女儿去北京生活,原因就是放不下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尤其跟过世老伴的那种牵绊。

当时赵本山在电影里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人老了,就不想动了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才是扎根的地方。走的话,会疼。”

其实,黎老师之所以不愿意跟儿女去大城市生活,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但是,不管怎么说,最终一双儿女还是胜利了。他们没有让黎老师跟那个保姆再有情感上的进展。

其实,他们也是好心,生怕黎老师年老了,再被骗上一次。

就像《都挺好》中苏明玉揭穿那个骗苏大强的保姆时说的话,她说:“爸,我们做子女的,不是不想看到您幸福,只是现在骗子太多,更何况你们相差了十几岁呢。”

当然,苏明玉说服她父亲的时候,是有理有据的。

但是,黎老师的子女却不同,他们就算是从保姆进门的第一天“调查”,顶多也就是看到自己的父亲越来越开朗了,家里也收拾的跟母亲生前一样妥妥帖帖了。

黎老师的工资卡上,一分钱都没少。每个月,黎老师给她的工资条,也全都跟保姆的收益所得能对上。

“爸,她就是个保姆,为啥要给她买东西”“以后你们得管她叫妈”

​这也是为什么黎老师,一直很坚决的意思。人家对自己是真心好,并且也没有贪图他什么。

并且,在她答应了黎老师的“表白”时,也说了句,希望黎老师把名下的房子,财产,全都转移到他的儿女名下,她才答应跟黎老师生活在一起。

她只把黎老师当成个“老来陪伴”的人,因为她一个人在农村也害怕了孤独的生活。

她内心藏着的那些事,她好久都没人跟说过了。而黎老师,愿意倾听她,愿意可怜她。所以,她觉得能得到黎老师的“垂怜”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其实,黎老师遇到的问题,也是当下很多独居老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之所以在年迈了之后,想要找一个伴陪在身边,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太孤单了。

毕竟,儿女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也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就算自己厚着脸皮跟儿女们去生活了,但是他们的伴侣未必会同意。

黎老师的初心,是不想麻烦儿女,觉得儿女们经营自己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如果再去参与到他们的生活里,会给儿女们带来负担。

这也是所有父母,都有的共同点,他们只希望看到儿女们幸福,哪怕是让自己委屈。

黎老师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保姆。虽然他跟儿女们争吵,想要为自己争取老来相伴的机会,可是为了不让儿女为难,他最终选择了妥协。

但是,终究还是回到了一个问题上来,那就是:“父母年迈以后,儿女从不陪伴,只是嘴上的孝敬,老人真接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