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黄巾之乱的卢植、皇甫嵩、朱儁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就消失了?

历史小官


卢植,字子干,东汉末年涿郡人;皇甫嵩,字义真,东汉末年安定郡人;朱儁,字公伟,东汉末年会稽郡人;此三人皆是东汉末年名将,东汉末年,由于朝廷腐败,主上昏庸,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朝廷危在旦夕,幸得此三人,东汉王朝才得以延续。那这么牛逼的三人为何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呢?

话说回来,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三大赢家曹操、刘备、孙权和这三人还有点儿渊源,刘备早年和公孙瓒一起跟从卢植学习,也就是说刘备是卢植的徒弟;黄巾之乱时,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跟随朱儁、皇甫嵩一起平定黄巾之乱,曹操当时初出茅庐,没有实战经验,朱儁、皇甫嵩教会了他不少行军打仗的事,也算得上是曹操的半个师父;朱儁当年在平定黄巾之乱时,还举荐过孙权的父亲孙坚,孙坚也是率领了数千人跟随朱儁南征北战,孙坚算得上是朱儁的老部下。

卢植当年在攻打张角时,受奸宦左丰陷害,被灵帝判处无期徒刑,后幸得左中郎将皇甫嵩奏明事情缘由才得以官复原职。后董卓入京,卢植不畏强权和董卓分庭抗礼,董卓恼怒,当场就想杀了卢植,幸得众人求情才免遭杀害,仅被免职,不久,便告老还乡,于公元192年过世。

皇甫嵩当年也是遭受过奸宦陷害,幸得其有将才,又被灵帝重新起用平定凉州叛乱,在此期间与董卓结仇,董卓掌权后,以皇帝名义召皇甫嵩入京为官,想趁机杀掉他,皇甫嵩愚忠,明知是狼入虎口,但还是去了,还好皇甫嵩有个儿子和董卓有交情,对董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众人的求情,董卓才既往不究,但兵权自然是没有,只是在朝堂的充点门面而已,后虽先后被任命为御史中丞、车骑将军、太尉等职,但朝堂始终被董卓、李傕、郭汜等西凉军阀把持,因而做再大的官也是有职无权只能任人摆布,于公元195年病逝。

朱儁在董卓入京后,对他很是不服,由于朱儁是朝中德高望重的名将,董卓想拉拢他,朱儁严词拒绝,后董卓迁都长安,让朱儁留守洛阳。董卓死后,朱儁不得已入朝,后于195年愤怒发病而亡。

此三人没有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大展雄才的原因,其一,是年纪比较大,群雄逐鹿才刚刚开始便都一一过世,历史的舞台自然只能留给曹操、刘备等晚辈了。其二,黄巾之乱后,此三人已没有多大的兵权,没有逐鹿的资本了。其三、此三人乃是大汉忠臣,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同时也是愚忠,明知是奸人假借皇帝的名义召其入朝,还是入朝被人控制不能有所作为。所以说,在黄巾之乱后就逐渐看不到这三人的身影了。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我是混沌聊史,欢迎【关注】

混沌聊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年龄偏大。

卢植、皇甫嵩、朱儁三名大将,能力是很强的。

黄巾之乱时,灵帝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持节,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军。

事实证明,这三人不但官衔很高,能力也超强。

皇甫嵩,他连续重创黄巾贼,最后同巨鹿太守郭典联手攻克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杀死张梁弟张宝,俘杀十余万人。

卢植也是连战连胜,连续击败张角。张角无奈,率军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一举杀死张角。

卢植是阉党的政敌,反而被人陷害为同张角勾结,由此被免除兵权。

朱儁也是很厉害,他大败黄巾波才部,斩杀数万人;打破黄巾赵弘,斩杀十多万人等等。

不过,这三人岁数都不小。

虽然历史上没有说他们岁数,但远比袁绍之流要大。

他们成名很早,朱儁在178年已经担任交州刺史,曾经斩杀交趾贼寇梁龙,招降数万人。

而当时孙权还没出生(182年),孙策也就才3岁,他们父亲孙坚也才20岁。

就是因为朱儁年龄偏大,所以在三国没有作为,因为很早就死了。

这3人中朱儁、皇甫嵩死于195年,卢植死的更早,192年。

他们死时还是三国初期,董卓在192年刚刚被杀。


这三人不死,也轮不到袁绍之流。

一个人能力再强,势力再大,也还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


萨沙


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应该是30后或者40后,与曹操、刘备、孙坚等50后和60后,不是一代人,他们三人活到中平年间(184年到189年为中平年号)时,年纪都不小了,并不是凭空消灭了,而是生死有命。

卢植是30后最后一代人,东汉名士,刘备的同乡兼老师,卢植30岁左右才开始步入仕途,当过地方官九江太守、庐江太守,参与平定过地方蛮族叛乱,当过京官议郎、侍中和尚书,参与儒学经典的校勘。



卢植是个文武全才的人,黄巾起义后,被汉灵帝封为北中郎将,率领禁军中的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参与平定冀州黄巾军,卢植眼看就要建功立业,却被朝廷派来监军的宦官诬陷,被免官下狱押回京城。

接替卢植继续平叛黄巾军的是董卓,可惜董卓战败,于是朝廷派遣皇甫嵩攻打冀州,皇甫嵩顺利凯旋,并上书皇帝赦免了卢植,卢植官复尚书。



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展开搏斗,结果蹇硕、何进先后被杀,何进的部下将宦官杀尽,一时京城大乱,军阀董卓进京控制朝政,董卓因为要废立皇帝,遭到卢植的强烈反对,准备杀卢植,卢植幸得蔡邕求情,才得以罢官保命,之后卢植返回家乡养老,在路上还躲过董卓的一次暗杀,这一年卢植已经50岁了。

自此,卢植退出政权,虽然其后被袁绍拜为军师,在第二年(公元192年)就因病去世了,享年54岁。




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其家族为世代镇守边关的武将,皇甫嵩文武全才,而且道德品质好。

黄巾起义时,皇甫嵩与朱儁分别出任左、右中郎将,率京城禁军北军,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及招募的新兵共计4万多人,讨伐颍川、汝南、陈国地区黄巾军,曾与曹操一起打败黄巾军波才部,平定三郡之地。

之后皇甫嵩因卢植被免,董卓战败,临危受命平定冀州黄巾军 ,黄巾军首领张角的弟弟张梁和张宝均死于皇甫嵩之手,皇甫嵩受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推功于卢植,上表朝廷赦免卢植。



后来朝廷因为胡人北宫伯玉和羌人起事,拥立边章、韩遂为帅,在凉州叛乱,朝廷征召皇甫嵩前往平定,皇甫嵩在前往平定的路上,因为曾经得罪过宦官赵忠和张让,受到诬陷,被免左车骑将军。

188年,凉州再次叛乱,皇甫嵩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左将军,带领前将军董卓及四万士兵前往平定,第二年,皇甫嵩大获全胜,后率军驻扎在扶风郡。

董卓入京作乱时,征召皇甫嵩入京为官,准备乘机杀掉皇甫嵩,幸亏被皇甫嵩的儿子求情,才免于一死,之后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董卓被杀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负责族灭董卓家族。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攻入长安后,杀死王允,掌控朝政,皇甫嵩仍在朝中作官,任光禄大夫、太常,于公元195年在京城病死。


朱儁是扬州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也算是江东人,出身寒门,喜好为人打抱不平,因其行为品德被本郡县征召为官,因其为官有政绩而步步高升,之后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前往交州平叛,交州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区,地处偏远,朱儁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平定了交州的叛乱。

朱儁因功入朝任谏议大夫,黄巾起义爆发后,先是与皇甫嵩一起分为右、左中郎将,率军平定颍川、汝南、陈国地区黄巾军。之后又率军单独前往南阳地区平叛黄巾军,成功平定宛城,朱儁又因功升任右车骑将军。



董卓把持朝政时,曾上表奏请朱儁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朱儁拒绝不肯接收。董卓逃回长安时,让朱儁镇守洛阳,朱儁逃往荆州,徐州牧陶谦又是借兵又是支持朱儁与董卓作战,后来朱儁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击败。

李傕、郭汜掌控朝廷后,派人请朱儁入朝为官,朱儁入京任太仆,之后转任太尉。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内斗,自相残杀,郭汜扣留了朱儁及部分朝廷官员,朱儁由于性格不甘心受污辱而死。

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在平定黄巾军叛乱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黄巾军之乱被镇压下去后,三人之后没有太大作为,董卓作乱时,三人不同程度的受到打击,之后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卢植、皇甫嵩、朱儁,被称为“汉末三将”,从这个称号上就可以看出三人的地位。

他们是当时名副其实,绝对的大佬,三国之间众多的人物,实在是与此三人脱不了关系。

皇甫嵩、朱儁是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当时他们麾下,有个年轻的校尉叫做曹操。朱儁还有个得力的手下,叫做孙坚。

卢植则更厉害,他是郑玄、管宁、华歆的师兄,“割席断交”的典故,就出自辅佐曹操封侯拜相的曹魏重臣华歆和三国最著名的隐士管宁。

卢植收过两个学生,一个叫公孙瓒,一个叫刘备。他的家族,范阳卢氏家族在晚唐时期躲避战乱,部分族人迁居朝鲜,这一支后来出了两个人,叫做卢武铉、卢泰愚,分别当过韩国总统。

配享孔子——卢植

大家都知道,刘备和张飞都是涿郡人,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省涿州市一带。涿郡这个地方可不得了,是个出皇帝的地方,刘备在这里最多排第二,第一是那位黄袍加身的赵老大,无可争议。

不过在刘备起兵时,涿郡最有名的人不是刘备,而是卢植。

卢植除了是将领,还是著名的经学家,唐朝时曾将他请入孔庙,配享孔子,这是极其难得的殊荣。

卢姓是从范阳徙居而来,成为涿县望族,历史上县里250多个名人,卢姓就占了一多半。

这是个显赫的家族,到了现代,韩国总统卢武铉、卢泰愚都出自范阳卢氏,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卢植的族人。

卢植是刘备的恩师,刘备15岁时,就与同宗刘德然、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那里学习。卢植更是东汉名臣,官至尚书。光和七年,卢植被拜为北中郎将,奉命平定黄巾军,率大军与张角在广宗县城对峙。

武庙留名——皇甫嵩

皇甫嵩、朱儁[jùn],在演义里似乎毫不起眼,其实他们同样都是东汉末年名将。

皇甫嵩在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出生将门世家,黄巾乱起,被拜为左中郎将,征讨黄巾之乱。

皇甫嵩首战就大破黄巾,随后乘胜讨平了汝南、陈国、西华三郡,斩首数万级,被封为嵩都乡侯。在其他战线频频失利的局面下,皇甫嵩高歌猛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此时,北中郎将卢植和东中郎将董卓的军团正与黄巾主力张角部对峙,不过相持了很久,态势不利,于是朝廷下令皇甫嵩接替卢植和董卓,在广宗展开决战。

平定三郡——朱儁

朱儁出身贫寒家庭,凭才干得以一步步升迁,也是有真才实学之辈。黄巾起义爆发后,朱儁被拜为右中郎将,不过他在三郡与黄巾交战不利,于是朝廷派皇甫嵩驰援,得以大破黄巾,平定三郡,此后与皇甫嵩合作,两人一起作战。

皇甫嵩、朱儁与张梁、张宝对峙于颍川,黄巾军不是对手,皇甫嵩、朱儁用火攻之计击破贼兵,大获全胜。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嵩、俊各统一军,共讨颍川黄巾。

剿灭黄巾

不过随后,卢植被监军太监左丰诬陷,装入囚车押送回京,判处无期徒刑(减死罪一等)。

朝廷罢免卢植后,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继续作战,董卓出师不利,吃了败仗。

朝廷又诏令朱儁和皇甫嵩进兵讨伐。嵩、儁二人取得广宗大胜后,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一起将黄巾军张宝所部包围在下曲阳。围攻多日后城破,张宝战死,部众溃败,官军在城南筑京观示威。

这场战役是平定黄巾的最后一次重要作战,战斗结果是河北黄巾军主力被全部消灭,张角张梁张宝都宣告死亡,黄巾起义已经失败。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即拜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

不过三张虽死,黄巾军仍有余波,黄巾将领赵弘率余部占据宛城,朱儁发兵攻打,经过两个多月才平定赵弘。赵弘死后,部下韩忠又乘虚再次占据宛城,朱儁亲自率5000精兵讨伐,讨平韩忠,又出来个孙夏,直到孙夏兵败身死,局势才稳定下来。

皇甫嵩凯旋后,为卢植鸣冤,卢植得以官复原职,仍然任尚书。

汉末三将

直到这时,黄巾之乱才算彻底平定,这场大乱,立功最大的是被称为“汉末三将”的皇甫嵩、朱儁、卢植三人。

而在演义里,罗贯中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方法,把三将的战场表现移植到了刘备身上,他们成了配角,这当然是主角光环的作用,不过在现实里,居功至伟的是这三个人而不是刘备。

最难得的是,汉末三将在平定黄巾后没有拥兵自重,成为军阀,否则以他们的声名,振臂一呼,从者必定如云,光是收编黄巾军余部就足以形成巨大的力量,想要割据一方,要个州牧当当,那是手到拿来,但他们没有趁汉室之危,这相当值得敬重。

三将的结局如何呢?

由于不愿背弃汉室,拥兵自重,三人都回京继续担任京官,也因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权。没有了兵,在乱世中就失去了话语权,此后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分别在192年、195年离世。

汉末三将是真正忠于汉室的忠臣,比之袁绍、曹操、刘备等要高尚许多,没有他们的努力,汉末的乱世,可能还会被改写。


小院之观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这三位都是老一辈人物,在195年,也就是兴平二年汉献帝还在李傕郭汜手里的时候就都去世了。

熟悉三国的朋友知道卢植恐怕也是从刘备那里来的,灵帝继位一年卢植入仕,历任九江太守,庐江太守,多次平定蛮族叛乱。黄巾起义后,卢植参战,多次击败黄巾军,还把以三万人的兵力把张角五万人围在广宗城动弹不得。后来被小人诬陷下狱,被皇甫嵩捞出来继续当尚书。


后来何进要请董卓进京,卢植坚决反对,但是没用,董卓掌权后废少帝刘辩,满朝文武只有卢植一人反对。后卢植在幽州隐居,袁绍立足冀州后,把卢植邀出来撑门面,一年之后就去世了。

皇甫嵩和卢植的经历差不多,不同的事董卓掌权后,皇甫嵩被董卓陷害,幸亏他儿子拼死求情才得以苟活,董卓被杀后,皇甫嵩复出,出任征西将军,带兵诛杀董卓宗族,195年去世。

朱儁也差不多,不同的是,他逃出董卓手心后居然投靠了李傕(李傕以天子诏邀其入朝),李傕郭汜互相攻杀时被郭汜扣押,不久暴病而亡。

这三人可以说是曹操刘备袁绍等后来枭雄的长辈,当初黄巾之乱爆发,三人分别领北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召全国精兵分击黄巾,是剿灭黄巾之乱的大功臣,在东汉末年有非常之高的名望。刘备当年拜卢植为师是他炫耀了大半辈子的资本之一。


守仁读仁


汉末群雄逐鹿真正开始于关东联军的瓦解,也就是所谓的“讨董联盟”的分裂,各方诸侯不在具备一致的征伐目标,而是相互争夺人口和底盘,而这个时间差不多在于公元191年,而卢植死于192年,皇甫嵩和朱儁死于195年,群雄逐鹿开端之时此三人都已经步入暮年,且都不是地方军阀,也不会再有所作为。

东汉柱石皇甫嵩

“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民谣《后汉书》

皇甫嵩是东汉末期的名将,也是将门世家出身,是东汉朝廷镇压黄巾起义的首功之臣,公元184年,在朱儁战败于黄巾军波才以后,皇甫嵩部被波才围困于长社,皇甫嵩以火攻之法,以少胜多,斩敌数万,被拜都乡侯。后率军平定汝南、陈国、彭脱,于苍亭活捉黄巾将领卜已。后趁张角病亡之际,围攻广宗张梁,夜袭得手,斩杀张梁,剿灭黄巾军八万余人,并将张角“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同年十一月,皇甫嵩继续进军曲阳得手,斩杀黄巾军领袖“三张”的最后一人张宝,杀敌十余万,并将贼尸筑成“京观”。皇甫嵩因镇压黄巾之首功被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槐里侯。时汉阳人阎忠劝其以“还天下太平”之功称帝,被皇甫嵩拒绝。



公元188年,皇甫嵩受命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各领军两万征伐凉州叛军。整个战争中,皇甫嵩都以自己的战术执行,多次否定董卓的建议,最终大获全胜,也因此遭到了董卓的记恨。190年,董卓得机将皇甫嵩控制并下狱,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求情后保住皇甫嵩性命。

192年,董卓乱政被王允、吕布所杀,皇甫嵩得以翻身,重新被拜为征西将军,诛灭了董卓一族。李傕、郭汜攻取长安后,杀死王允,又拜名望颇高的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后为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195年,皇甫嵩病逝。

布衣名将朱儁

朱儁作为汉末的高层官员并非如皇甫嵩等人一样出身显赫,他是真正的寒门子弟,由于赡养母亲而被举孝廉入仕为兰陵令。178年,率军五千平定交州梁龙叛乱,因功被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

184年的黄巾起义中,担任右中郎中、持节,与皇甫嵩一起出征平叛。首战即败与波才,后配合皇甫嵩火攻,追击溃败之敌立功。参与皇甫嵩的汝南、陈国、彭脱之战,立功被推拜为西乡侯、镇贼中郎将。后在宛城之战中,以一万八千军战胜赵弘率领的十万黄巾军,并斩杀赵弘,黄巾军又推韩忠为帅,继续坚守宛城,朱儁声西击东,引敌众至城西,亲自率五千精兵由东城杀入,将韩忠逼入小城围住,后强攻不下便撤围放城中守军突围,再追击残军,韩忠被斩。黄巾余众又立孙夏为帅,亦被攻破,宛城黄巾军彻底崩溃,四散逃脱。185年,朱儁因破黄巾之功被封右车骑将军,迁光禄大夫,钱塘侯。

“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东之衅,臣不见其可也”——朱儁《后汉书》

189年,董卓专政,因朱儁功高名响,董卓对其有所忌惮。190年,董卓欲迁都长安,朱儁多加阻拦,董卓虽有怨气,但碍于朱儁的威望,又不敢造次,于是请封朱儁为太仆以做拉拢,但朱儁坚决不受。191年董卓迁都以后,朱儁留守洛阳,并暗通关东联军,以做内应,又怕董卓谋害,遂弃官逃往荆州,后又引兵杀回,屯兵中牟,召集诸侯援助讨董,后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所败。192年,李傕、郭汜掌控大权,陶谦等人拥立朱儁为太师,率领诸侯讨伐李傕,迎回天子,但李傕采用贾诩之计,以天子之名命朱儁如朝为官,朱儁便随即入京任为太仆,后又接替周忠为太尉。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杀,长安大乱,李傕劫持献帝后,献帝命朱儁与杨彪前往郭汜处说和调解,但被扣留为质,朱儁愤怒不已,发病而死。

汉末大儒卢植

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曹操《三国志》

卢植为汉末文武双全之才,早年潜心求学,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多次拒绝州郡征辟,直到建宁年间才入仕为博士,175年升任九江太守平叛九江蛮夷之乱,后称病辞官。同年由蔡邕发起校勘儒家经典之事,卢植毛遂自荐重新入仕,又由于庐江蛮夷叛乱,卢植再被拜为庐江太守主持平叛,次年被朝廷征为议郎。



黄巾之乱时,卢植受命为北中郎将,率领北军五校前往冀州平叛,连战连捷,围张角于广宗城,逢黄门左丰巡营,因卢植“照顾不周”被诬告拖延战机,因此被免职,由董卓接任。后因皇甫嵩平叛回京,上书为卢植邀功才官复原职,受任尚书。


189年,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商议,引董卓进京解决宦官问题,卢植竭力劝阻,却无功而返。同年八月,何进死于政变,董卓掌控大权,欲废刘辩立刘协,百官不敢言,独有卢植反对,董卓欲杀卢植,被蔡邕拦下,免职保命。后卢植隐居于幽州上谷,不问世事,191年,袁绍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192年,卢植病逝。

三位汉末风云人物正当群雄逐鹿之时,步入晚年,未能与后辈英雄一道搅弄风云,但江山代有才人出,一生忠于汉庭的三位名流虽未能扶汉室江山,但泉下弱知刘氏宗亲建立了蜀汉政权,也当有些欣慰吧。


棍哥观史


三国演义一本书写的很紧凑,看的很多人的时空观有点错乱,总感觉从黄巾起义到三国鼎立中间差不了几年,但实际上中间隔了36年,一代半人的时间。

黄巾起义是184年,那年曹操29岁,刘备27岁。卢植这三位当时已经是45岁向上的年纪了,他们是比曹操刘备老一辈的人。

而汉末军阀混战的起点是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发生在190年。那年曹操35岁,刘备33岁,正是壮年。而卢植等人已经是50多岁了,按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卢植这几位离死也没几年了,只能养老,没精力去打仗了。

从190年到220年三国鼎立,中间是三十年的军阀混战。若是卢植等人能掺和进去,他们至少得活到八十岁才能在混战前期冒个泡,先不说七八十岁的人有没能力割据一方,光活到这岁数就古代的医疗水平来说都是很勉强的事。

说白了,他们老了,没赶上那个精彩的时代。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这些人都是三国中的老人了,虽然他们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和刘备和曹操相比,他们都可以说是长辈。当刘备和曹操都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就该到了退位让贤的进步,虽然他们曾经有着非常厉害的故事,可是那也只是曾经,现在只能够退休了,让这些年轻人登上历史舞台,英雄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轮回的。


当初他们虽然是在平定黄巾之乱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也做到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而且他们和刘备曹操相比的话,他们也并不是英雄,刘备和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最厉害的人永远都是会一直保存下来,而不厉害的人会被淘汰的。

刘备和曹操是真英雄,他们不是

这些人在三国前夕的时候还是非常有名的,但是后来这些人还是应该要被淘汰的,自古以来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一拉更比一浪强,现在到了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的时候了,不仅是他们已经被淘汰了,还有像袁绍,袁术,刘表等人都已经被淘汰了。这个完全是顺应着历史的发展潮流,只有真正能够争夺天下的人才可以去留名千古。


虽然他们在前期的战争中留下了悍马的功劳,但是和刘备和曹操相比,他们的能力还是不够的,不然的话早就可以成为一方霸主,但是他们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诸侯而已,甚至都不能够和袁绍袁术相比,袁绍当时可以说是在北方是一个霸主地位,但是最后还是被曹操给打败了,在官渡之战曹操一把火就烧没了,然后自己夺走了袁绍的所有地盘,并且也打败了袁术,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

但是曹操就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的时候,却没想到被刘备和孙权打败了,这个刘备是被曹操认为是和自己一样的英雄,他们两个曾经在一个小小地方喝着酒谈论天下的英雄,最后发现还是自己才是真正的英雄。孙权也是一个真正英雄,只不过他们当时没有谈论孙权,因为孙权还没有出现。



他们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该曹操和刘备登上历史舞台了。

他们可以说是刘备的上一辈人,刘备都已经是那么大的年纪了,在50多岁才开始建功立业,而他们大概都已经是快要死了的那种,或者是已经死了,怎么可能还在历史上表现呢,再加上他们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自然是会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在古代的平均寿命里面想要活的那么久,除非是像司马懿这么厉害的人物,就连诸葛亮也只不过活了50多岁。


当老一辈的人死去的时候,新一辈就开始站了出来。曹操开始努力的去争夺天下,他夺走了北方的所有地盘,而刘备也拥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并且是抢夺了成都这个天府之国,孙权在东吴待了很久,这个可是他们父辈打下来的江山,最后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谁也不能够吞灭,谁就这样维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天下大事就是这样子的,你想要真正夺得天下是要打败所有人,就必须要拥有自己强大的能力,如果你没有真正强大的能力,又怎么能够在乱世之中生存下来了,只有能力才是最好的证明。

你们认为曹操和刘备是真正的英雄吗?欢迎在下面评论。


史研三国


卢植本来就是忠臣,并非枭雄,而且是有名儒臣,虽然曾带兵打仗,但骨子里还是读书人。所以当董卓废除少帝时,只有卢植敢公开当面反对,差点招来杀身之祸。幸亏蔡邕与彭伯求情,卢植才保住命!

其实,这个时候的卢植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又凭借智谋避开了董卓的追杀,隐居到上谷。虽然两年后,袁绍曾经拜卢植为军师,但次年卢植便病死。

皇甫嵩则是在平定黄巾后,屡屡与董卓发生矛盾,董卓一掌权,便想趁机报仇,除掉皇甫嵩。但是皇甫嵩儿子与董卓有交情,又投奔了董卓,董卓反而因此让皇甫嵩先后当了议郎、御史中丞。

董卓被灭后,皇甫嵩虽然曾经负责灭董卓族,却因为其儿子与董卓的交情,不被王允信任。西凉军重夺长安,皇甫嵩又被迫依附。这么一折腾,不仅皇甫嵩的威望日益降低,而且身心都受到很大损伤,几年后在乱世中病故,当时汉献帝还在西凉军手中。

所以皇甫嵩也没有在东汉末年有任何作为。

至于朱儁,算是作为较大的,他虽然在董卓专权期间被控制在洛阳,却因为德高望重,而让董卓不得不表面重用他。

董卓迁到长安后,朱儁被董卓安排镇守洛阳,但毕竟还是在西凉军控制下,他先是希望与关东联军里应外合,又因害怕董卓的西凉军,逃出洛阳,一度与陶谦联手打算讨伐董卓,却被精锐西凉军击败。

李傕、郭汜掌权后,朱儁被李傕以刘协名义征召入朝,当时本来陶谦打算推举他为领袖,一同攻打西凉军。这时候,朱儁暴露出政治上的幼稚,居然打算入朝为内应,伺机推翻西凉军的统治,结果可想而知,他根本在西凉军控制下无所作为。

后来李、郭内讧,李扣天子为人质,郭扣群臣,朱儁被郭扣押时愤怒而病故,也就是被气死。由他的政治幼稚病来看,也确实不是乱世枭雄的材料!





网络文学作者东旭鹰


卢植、皇甫嵩、朱儁都是东汉末期的名将,在平黄巾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为什么在群雄争霸的年代,反而消声匿迹了呢?

下面,笔者就简单说说三位平乱英雄的命运与结局。

第一,文武双全卢植

卢植是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汉末风云人物公孙瓒与刘备都曾是他的学生。在平黄巾之乱中,卢植有出色的表现,却被宦官陷害,差点丢了性命。黄巾之乱结束后,卢植官复原职,在诛杀宦官的行动中,表现积极抢眼。

董卓控制朝廷后,废立皇帝以立威,遭到卢植的强烈反对。董卓大怒之下,差点对卢植下毒手。卢植尽管大难不死,还是丢了官,他逃出洛阳,隐居上谷。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取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逝世。

第二,一代名将皇甫嵩

皇甫嵩是东汉末期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平定黄巾之乱的头号功臣。后来皇甫嵩与董卓出兵西北,再立功勋。当时在西北军中,唯一有实力制衡董卓的人,就是皇甫嵩。然而,在群雄争霸的时代,却看不到皇甫嵩的影子,他哪去呢?

尽管皇甫嵩是优秀的军事将领,却短于政治。当时董卓凭恃实力,已经不把朝廷的诏令放在眼里,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曾建议杀掉董卓,剪除后患,然而皇甫嵩优柔寡断,终未能下手。董卓入洛后,大权在握,以朝廷名义征皇甫嵩入京。皇甫嵩本来可以用武力抗拒董卓,然而他终究不是枭雄,最终被董卓解除兵权,从左将军降级为城门校尉。

董卓被杀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不久,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杀死王允等,把持朝政,皇甫嵩先后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然而此时的他已无实权。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终究未能再度大放光芒。

第三,国之忠臣朱儁

在平黄巾之乱中,朱儁之功绩仅次于皇甫嵩,也是孙坚的顶头上司。

董卓把持朝政后,对朱儁颇为重用,把镇守东部的重任交给他。朱儁不愿意充当董卓的打手,暗地里与关东诸将往来,密谋反董。董卓察觉到朱儁有叛变的苗头,对他的防患有所加强。朱儁知道董卓为人残暴,索性扔了河南尹的官印,拉了军队撤向荆州。

朱儁发文书通告全国,号召各州郡出兵讨伐董贼。朱儁在朝中当官很久,又是军界元老级人物,自然德高望重,振臂一呼,还是得到一些响应,其中最积极的人当属徐州刺史陶谦。为响应朱儁的号召,陶谦派出三千名士兵助战,并尊朱儁为代车骑将军。

朱儁虽是名将,手上的兵还是太少了,难有大作为。董卓派中郎将牛辅领数万精兵讨伐,朱儁以寡击众,回天乏力,被打得大败而逃。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把持朝政。地方实力派军阀陶谦主张由德高望重的朱儁主持政局,迎回汉献帝。把持朝政的凉州将领李傕不希望看到朱儁成为反对派的领袖,遂以皇帝名义,召朱儁入朝,拜为太仆。皇帝的召唤,对忠心耿耿的朱儁果然有效,他毅然推掉陶谦等人的拥戴,返回长安。

然而,当时的朝廷乱成一锅粥。李傕与郭汜交恶,李榷劫天子为人质,郭汜劫大臣为人质。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尚书王隆、大司农朱儁等人,都成了郭汜的人质,朱儁一怒之下气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