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P2P理财能买吗?

A发现更大的世界


P2P能做,但如果无法甄别本质和内幕,还是收手比较好。

金融是水,有人赚就必然有人赔,而世界上绝大部分人是赔的。P2P只是金融大海里一个小品种,一小戳人得了利的时候它是赚的,但更多人涌进来后小手段也就越来越多,包括自融、庞氏骗局、跑路等多种结局藏在这三个字下面。

一般来说,年化5%的产品算比较稳,年化10%以上需要打个问号,到了20%的话,不是处于随时崩盘的状态就是骗局。P2P教会我们的是:钱还是慢慢赚比较好。

现在想入P2P,建议看两点:其一看政策,监管严不严密,市场规不规范;其二看平台背景,稳不稳。不过爆雷后恐怕不会那么快回复,不妨明年再看。

现在全球经济都处于紧缩状态,因此投资更需要慎重,建议做好资金保障后再考虑获利,毕竟人人都想别人掏钱来填自己的口袋。


祺略资产管理工作室


作为P2P从业人员,首先先表明下我的态度:

<strong>

希望大家能下车的尽快下车,下车后先别冒险,等一切都明朗之后再去投资,冒着本金清零的风险实在太恐怖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不是空话,等这句话应验到自己身上,可就晚了,下面是我的一点感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名P2P从业人员的自述

Part 1

2014年中,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进入P2P行业,那时候P2P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找到工作的我开心的不行,还清晰地记得,班主任用互金行业“弄潮儿”来形容我。。。


而现在,P2P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这个行业的生命周期不禁令人感慨,短短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的同行,有人在号子里冷着,有人失业着,有人赔上了全部家当,还有很多人转行到各个领域。同行聊天,甚至说着在求职中面临地各种歧视,有的招聘广告直接写明“不考虑P2P从业人员”,有的遭受面试官的各种白眼。


我先后穿梭于三家头部P2P公司,期间还有过两次非常魔幻的经历,一次去了P2P孵化公司,在行业新兴之初,搞个网站,弄几张看起来专业点的办公和证书照片,直接营业那种;还有一次,误入了现金贷公司,第一天上班看到借款年化收益率直接吓哭了。。。

Part 2

说实话,P2P的业务模式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在国外一直发展地很好,到中国就变味了。


就理财端而言,广大投资者想找一个稳定、收益率还OK、期限还灵活的投资平台实在太难了,P2P刚好符合了这个要求,一拍即合,大家纷纷上车。P2P发展伊始,新手标年化收益率几十的比比皆是,甚至大平台也不例外,其他标年化10%+。投资者无比热情,P2P最多的时候有6000+家。


但大家蜂拥而上的时候,是考虑不到风险的,18年年中各种暴雷,到现在,头部平台团贷、证大暴雷、陆金所老大哥退出,P2P只剩700多家了。

就借款端而言,敢于高息借贷的企业或者个人,风险也是相对高的。因为,理财端给投资者的收益,加上公司人员、营销等运作成本,借款端最低要15%+,甚至20%,P2P公司才能运作下去。


但众所周知,好的资产都被银行、头部互联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拿走,大的P2P公司还有议价能力,能拿到相对优质的资产,中小P2P只能走各种野路子,而这一切的后果终会一览无余地呈献给公众。


本身,按照P2P的运营模式,假设借款人不还钱,投资者是应该承担一部分风险的,即有本金亏损的可能。但在中国,P2P公司如果不刚兑就存活不下去,投资者根本不买账,借款人逾期的部分只能公司垫付,一旦资金链断掉或有其他风险,公司只能倒闭,这是中国P2P发展的悖论,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Part 3

9月初,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支持在营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重大利好,投资人老泪纵横,落实情况我们拭目以待。


我今年也终于转到了传统行业,再不想经历朝不保夕的日子了,我也是P2P行业重度投资者,80%的存款都在里面,即使头部平台,每天也颤颤巍巍,数着日子等到期,毕竟那些大平台也是前一天还正常经营,第二天就要坐车去维权了,投资人辨别好坏平台实在太难了,什么都可以造假的时代,给公司穿个马甲,镀层金实在太easy了。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能下车的尽快下车,下车后先别冒险,等一切都明朗之后再去投资,冒着本金清零的风险实在太恐怖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与各位共勉。欢迎同行留言交流~

<strong>


剧评君


关键词:2019;p2p。

我算是是国内最早投资p2p的人了,从2011年开始投资p2p到2019年还在投的人应该不多了吧,并且在这过程中介绍了很多亲戚朋友投资。

在这9年时间里,我没有踩过雷,而且最终年化收益是10.91%,收益让我非常满意,我应该是投资p2p的见证者和收益人。



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再给你建议吧!

关于p2p:

第一:谈p2p色变。

因为很多人踩雷了。为什么会踩雷?

因为p2p在国内野蛮生长,给玩坏了,早期p2p没有监管,只要建一个网站就可以叫互联网金融,大肆吹嘘国企、央企、上市公司背景,安全高收益,背地里却做着自融,资金池,虚假标……一系列见不得人的事!拿着投资人的钱租最高档的写字楼,开豪华的车,过奢侈的生活,在这里你脑海应该可以闪过一系列不堪入目的画面了吧……



第二、因为你不懂p2p。

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

在国外,是点对点,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关系,而平台只是中间人,不参与资金的运作,不得染指资金一分钱,只收取平台收益费用。所以正规的平台,规规矩矩的做事,是不会存在平台关闭的风险的。只能怪国人太聪明,总想利润最大化,不懂得有些钱是不能挣的。

第三,正规的平台要做的事情就两件。

一是前端审核借款人的资质和信用,如拍拍的魔镜系统。而不是自己做一个标,把钱拿来自己去做其它投资,说实话什么投资能支持20%的年化收益,整个A股市场又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效益能一直是20%以上的,所以标的不透明,存在猫腻的平台必倒!二是:后端追讨逾期的事情!



第四,劣币驱逐良币。

p2p的初衷是好的,让很多无法从银行贷款的中小微企业或者个人,解决生产生活的一时之需,如我投的平台早期就扶持了很多淘宝卖家,慧聪商家。但现在太多披着p2p的皮做自融,兜不住了,一个个暴雷,导致政府监管层,层层加压,要求三降,即压降投资人数、业务规模、借款人数。



所以在严格执行三降的情况下,规范平台也只能转型,转向协助银行机构贷款业务,也就是助贷,所以现在p2p平台能放出来给个人投的标越来越少,你的钱也只能站岗,或者参与以此为底层资产的信托了。

所以2019年,规范正真的p2p可以投,但你投不到了!p2p给玩坏了!

我投资了快9年,也是从今年8月开始撤出p2p!


财来道


2019年是P2P备案完成年,绝大多数中小规模、不合规平台将会被清除出场。按照1月份曝光的1号文和15号文,最终剩下的平台预计在100家左右。若2019年要投P2P,选择一线大平台,其他的建议都不要碰。

1.预计通过备案P2P平台最终剩下100家左右。

2019年1月曝光了两大文件,1号文和15号文,明确规定了只有严格合规大平台才能继续备案。意思是只有存款规模够大,10亿以上,资产小而分散的平台才能有继续经营的可能。其余的要求2019年3月前全部劝退。

按照这个要求,预计只剩下100家左右会活下去,即只有5%左右平台。

2.2019年投P2P,其实并不难,选头部平台即可。

根据第1点分析,未来只会剩下头部平台能够继续备案,持续经营,那么2019年选择策略只有一条:选择能够继续备案,持续经营的平台。

如何选?看存量规模,看品牌影响力,看行业排名。选择行业排名前20的平台投就行了。行业排名第三方网信主要有贷罗盘,网贷天眼,网贷之家,融360等。

总体来说,2019年投资难度变大了,因为当前1600余家正在运营的平台最终可能只剩下100家。另一个角度,2019年投资难度降低了,因为不用花时间去挑选其他平台,只需要聚焦头部平台。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后,资深金融科技人士,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个人观点,如果在这一行工作很多年了,对这一行非常了解,可以少量参与,如果是才接触没多长时间的,建议不要参与了。

2017年7月的时候,红极一时的P2P巨头红岭创投提出三年内清盘,退出P2P市场;今年的7月,媒体爆出陆金所计划退出P2P市场,后来陆金所没有正面肯定这个观点,随即回复,公司会配合要求做好“三降”,现有投资者权益不受影响。所谓“三降”大体就是降低规模,降低借款余额,降低投资者人数,从官方的表态来看,目前并没有继续大力支持P2P,所以投资这个行业要谨慎。

为什么P2P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个人经验来看,本人从行业刚开始火爆的阶段参与到这个行业,当时所有公司都在大力宣传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大屏幕循环播放政府会议里任何关于鼓励支持的内容,市场非常火爆,很多从业者也是盲目加入,运营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小额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营是个大问题,费用是非常高的,整体的资产质量也不高,最终的结果是小额业务获利非常难,大额业务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可以降低成本,运营好的话,能够盈利,但后期大家都知道,国家政策支持小额,限制大额。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合法,不合规的问题频繁出现。运营上很难获利,加上政策要求越来越严格,牌照问题,监管问题,小的机构是很难生存的。

为什么个人建议对这一行非常了解的从业者还能少量参与呢?这一行国家并没有一棒子打死,还是有少量机构会存活下来,站到最后,对这部分机构,市场潜力同样非常巨大,具体会以哪种方式存活,还不可知。



走进灯塔


我还是那个观点:96.5%的平台都逃不过爆雷跑路或清盘或被兼并的命运,剩下一双手能数的过来的平台还是可以持续盈利的。

无非就是一下几家:陆金所 拍拍贷 玖富小赢网金 51人品 宜人贷 桔子理财。以上平台将来全部都是上市平台且每一家都有履约险(保险赔付),这两个特征是p2p平台安全的唯二特征,上市说明平台的盈利能力得到市场认可,有履约险说明风险可控(不然保险公司不敢承保)。去年的雷潮中我损失惨重,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要全面否定p2p,不过就算我上述安全平台也要随时关注平台的发展动态,随时调整仓位,因为无论如何平台也是企业,只要是企业就有衰亡倒闭的一天。


技巧法则


这网贷的问题倒是邀请了我好几回呀,其实本人作为投顾,在17年之前,也曾在银行体系内销售过网贷产品,但老觉得此类产品不靠谱,的确在19年老东家也被卷入了网贷这一波浪潮之中。

首先,我想一语中的,直接揭穿它最丑陋的面孔——网贷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积极意义,相反社会遗毒很深,就在笔者所在城市杭州来说,最近51信用卡被百位警力突击,网传这51信用卡大部分人被带走询问,最终还是因为警车坐不下了,拉下了几人成为“漏网之鱼”而深究其背后有个很大问题——暴力催收,各位近年来,现金贷,校园贷,砍头息此类所谓金融理财让多少家庭负债累累,甚至家破人亡,网上查询下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归咎一类,这都是网贷在国内生根发芽所导致的人间悲剧。如果让此类事物大行其道,正义何在,良知何在!!

好,回归业务本身而言,P2P也存在着巨大bug,网贷的底层是个人债权,而且更多是信用贷,并没有足额价值的抵押物来变现抵消坏账。 其二,网贷对于借款人而言,融资成本奇高 在24-36%,其三,网贷对应受众往往是普罗大众,基本上很难过得了银行,信托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放贷风控。综合这三点,会导致借款人多是借新还旧来维持债务链,一旦经济下行,债务链断裂就形成坏账,所以本身网贷在时下中国就是漏洞百出。

能借到钱的人不需要网贷,借不到钱的人换不起网贷!!!!

在结合最近的官方态度,10月16号 湖南方面宣布取缔省内所有网贷业务,10月18号山东也紧跟节奏。做出此决定所依据的正是“银保监会”官方的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的指示精神,所以这并非是单一事件,而是开端,官方对网贷采取的态度其实是越来越清晰了,网贷投资者必须重视官方政策才能做到趋利避害,避免资金损失!!!

在19年还愿意投资网贷的,可以算得上真正的勇士了,笔者在此也是遥祝!!!


信托者


提这类似问题的人,我可以很肯定,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理财知识,甚至很多人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你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你可以观察一下你身边,也可以看看新闻报道,跑路的平台不计期数,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就是那些业务员说破天,我也不会投资。

让我非常震惊是,你们还真敢把自己的血汗钱放到这些地方!

关于P2P平台的具体详细的暴雷数据,我之前已经回答过,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关于理财,尤其是金融,本身不产生价值,只是提供利益和风险的转移,如果你了解金融的发展史,你就知道,里面的血腥和欺诈远远超过你们大家的认知!所以,我建议大家,请慎重考虑。

那么,市面上,我们都有那些投资工具,他们的风险等级是怎么样的呢?

以上基本上是市面上所有的投资理财产品。各位在投资之前,请考虑一下,风险能不能承受,能力够不够。

关于理财,我给大家一下几个建议!

第一、不合法的不投资

在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理财,比如什么私募股权(很多圈钱的私募)、外汇、二元期权、现货、数字货币等在严格意义上都是不合法的。不建议普通投资者投资。

最近,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也协会发布,703家私募机构已列入失联公告名单,286家机构已被注销登记

第二、合法,但是没有监管的不投资

很多人投资P2P,就是看中他的利息高,而且有实体公司,所以选择投资,甚至很多把P2P理财和银行的理财产品比较。说实话,这些基本山对投资理财市场的常识都不懂,银行有合法的监管和法律保障,把银行理财和P2P相比,那是对银行侮辱!而P2P是没有严格的监管,这就是很多平台到后期出现流动性风险,不能及时兑付资金时跑路的原因(资金全部在自己公司的账户里面)

这是2018年暴雷的平台分布。现在更多!

第三、合法,但能力不够的不投资

那我我们国内那些投资是合法的呢?比如股票、期货和黄金(交易所交易黄金)等主动投资的投资工具,是合法的,但是,风险太大,很多人能力达不到,所以,不建议不懂的投资。

从理论上来说,股票的风险远远比私募和P2P理财的风险要小,你最多也不可能把全部资金都损失,但是私募和P2P一旦跑路,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

第四、合法,但是流动性差的投资工具不投资

比如我们常见的收藏品市场,房地产市场(自住房除外),这些投资品流动性有很大的问题,往往会出现有价无市情况出现。

如果大家不懂投资,还想着高收益的人,我建议这些人一定要转变观念,高收益意味高风险,投资高风险的产品还不如不投资。投资不光有正收益,而且还有负收益。如果你损失了大部分本金,恭喜你,你在理财的道路上有重新开始了。

很多担心上当受骗人,我认为,最适合大家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去买货币基金或者投资基金(一定要找到好的渠道和产品,渠道不同,手续费和收益会大不相同)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熊猎手


3月28日,“安全运营”了好几年的团贷网突然爆雷,再一次引发P2P行业大地震!
投资人恐慌、后悔、愤怒……但都无济于事。
从以往案例来看,想要拿回全部本金基本不可能,因为那些钱早已经被平台转移或做其他投资,结局注定是悲剧。
“平台从前很好,现在这是怎么了?”
“我用团贷网几年了,回款一直很及时,怎么会突然爆雷?”
“听到团贷网的消息,确认性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怎么说话,虽然没投过团贷,可印象中团贷是不会雷的,迷茫要不要把其他平台的钱都转出来。”
为什么一个人人说好的平台,一夜之间说倒就倒了?雷声不止的P2P到底还能不能投?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在分析团贷网事件及其影响之前,我们先好好聊一聊P2P。

一、什么是P2P

理论上来讲,P2P是一种去中介的模式,即资金所有人(出借人)和资金需求人(借款人)之间的直接借贷行为。
相对于P2P的模式,传统意义的银行贷款业务,是作为资金所有人的你(存款人),把钱存在银行;而后银行再将钱借给有资金需求的人(贷款人)。
在此过程中,存款人和贷款人之间没有直接和法律意义上的借贷关系,亦即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扮演了严防“信息中介“异化为”信用中介“的监管角色。
作为资金所有者的存款人,你需要承担的风险是极低的,除非银行倒闭。而且《银行存款保险条例》已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最高50万元偿付限额能够为我国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
由于(几乎)所有的风险都由银行承担了(而且其具备监管法规及《存款保险条例》作为背书),作为存款人的你承担的风险极低,甚至可以说零风险,因此你只能获得一个相对较低的收益,而这个风险收益在逻辑上是合理的。
绝大部分银行属于风险厌恶型,为降低自身风险,银行只愿意将钱借给优质的公司和个人。那么,资质不优的公司和个人怎么办呢?直接找别人或别的公司借款。
钱由一个人(P)直接出借给另外一个人(P),也就是产生了我们今天所说的P2P借贷模式——人(出借人)与人(借款人)之间的直接借款。这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一方面,缺钱的P想找到人借钱给他;另一方面,手里有钱的P不甘心将钱放到银行赚取很低的利息,也希望找到一些愿意支付高息借钱的人。但是,这两部分人互不相识,无法取得联系,更无法达成交易。
在前互联网时代,一个缺钱的P只能向身边有钱的P借钱;但在互联网时代就不一样了,P2P平台应运而生,缺钱的P就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向任何有钱的P借钱。
从初衷上看,如果能做一个平台,一边连接缺钱的人、一边连接要有借款需求的人,撮合二者交易,实属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此时,平台在这一借贷关系间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一方面,平台负责搜罗有借款需求的人,并负责审核借款人的资质。
举个栗子:A称自己想借100万。在出借这笔钱之前,平台需要对A进行资质评估,确保此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还款能力,以及按时还款的意愿等,因为出借人一般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评估判断能力。平台方则需要帮忙审核A的资质,评估可借款金额,以及合适的借款利率。
另一方面,平台还需要拉拢持有资金并期望获取更高收益的出借人,增加出借人在平台的活跃度,保持平台的借贷供求平衡及活跃度。好比做一个相亲平台,如果用户均为男性,没有女性,供求关系不成立,平台便无法持续经营下去。
综上,P2P平台理论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聚客、运营、客户资质审核……而做这些事情的成本其实并不低。所以平台在A和B之间的作用,并非简单撮合“A将钱借给B,B付本金及利息给A”而已。
一般情况下,P2P平台会向借款人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以填补自身的运营支出,顺便实现盈利,而平台收取的费用可能并不比出借人获得的利息低。
国内某头部P2P公司的借款费用和利率
以上表为例,交易费率由平台方收取,借款利率由出借人收取的,由此可见,交易费用基本占到了利息的2/3,借款人的成本最高接近了年化70%。
理论上,作为P2P的平台方是不参与到客户的交易行为中的,也就是说,其中的风险需要出借人自行承担,如若借款人不还钱,平台方将不会有任何动作。但这样一来,出借人就会因为风险过大,不愿意进入平台。那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平台方就会想办法保障出借人的权益。具体的做法是,向借款人多收一笔钱,假定每笔借款多收5%,将形成一个类似于“代偿金”的备付机制;当出现借款人不还钱的情况时,平台可以从中拿出钱代借款人清偿这笔借款。
以上就是正常P2P模式的全貌。

二、P2P暴雷真相

听起来是不是毫无漏洞?按照上面所述, P2P可谓是利国又利民,是国民经济重要补充。然而,实际情况远没有预期的那么美好……
你们是否注意到一点:P2P整个运转模式中的借款人究竟是谁,其资质到底如何?其实全靠平台告诉投资人。
这一点充分暴露了P2P平台最大的问题:第一,缺乏监管;第二:诱惑极大。
即便创建人原本计划认真做一个正常的P2P平台,辛苦挣点“中介”的血汗钱,但当他发现,随意编造一个借款人(或机构或底层资产)就可以轻松融来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且这笔钱可以任由他支配时,很少有人能抵制住这个诱惑。毕竟,拿出去赚了钱是他的,亏了却是出借人的。
这种无真实借款人、无底层资产的,我们称之为“资金池”。P2P公司设立资金池的行为,其实就已经异化为具备吸收社会公众存款性质的非法业务了,当然这种非法业务还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非法集资,但吸收社会公众存款业务在任何国家都是被严格监管的。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部分P2P平台为了既得利益,往往会存在自设资金池的严重违规行为。
此外,P2P行业准入门槛很低,平台创建人只需要花100万买个系统,就可以开始揽业务。只要能拉来足够的出借人,这个事就能成了。
于是,很多人开始花些小钱建P2P平台,然后到各个网站打广告,用15%的年化利率吸引了一群资金在手、有投资欲望的出借人,到平台将钱投给所谓的借款人(借款人可能根本不存在,项目也不存在),平台一下子收到了几千万。而后平台拿着这几千万去炒股票也好、做别的投资也好,根本无人知晓。如果亏了,直接拿着剩下的钱跑路。如果平台拿这笔资金挣了钱,就把钱连本带利返给投资者,这样一来出借人反倒认为平台非常靠谱,再借给平台1个亿……
再回到团贷网事件本身,据相关专家推测,该企业可能非法募集了几十亿的资金去做一些其他的投资业务,现在血本无归无法兜底,再一看,跑路是不可能了,只好自己去投案自首。
团贷网倒闭,投资人损失惨重。
第一,团贷网做资金池融的那笔钱,注定血本无归。投了这部分所谓资产的人,肯定无法追回这笔资金了。
第二,团贷网暴雷,那些在团贷网正常借款的借款人不再还钱,那么向这部分借款人提供借款的出借人必定会跟着遭殃。
根据我们上面科普的P2P平台两种情况:
一、当它只充当信息中介,撮合A把钱借给B的时候,不叫非法集资;
二、当它虚构借款人/底层资产募集资金的时候,就属于非法集资了。
根据警方通报,“对“团贷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也进一步印证了“团贷网”非法集资,也就是非法吸收社会公众存款的违规行为。

三、雷声不断,P2P平台何去何从?

团贷网事件过后,P2P行业再次陷入旋涡中心。行业信任危机不断加重,投资人信心崩塌,纷纷撤资或不再复投。从可观测数据来看,行业成交量仅为事件前1/3。且在此之后,陆续有平台宣布退出或采取紧急措施。“极力清场”似乎正在上演,“绝对合规”恐怕是平台活下去的唯一道路。
毫无疑问,这条路,依然是荆棘密布。

招联金融


2019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它不仅是P2P备案完成年,也是这几年网贷多次事发的一个延续年。在2019年,预计绝大多数中小规模、不合规平台将会被清除出场。按照1月份曝光的1号文和15号文,最终剩下的平台预计在100家左右。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一年将是行业大洗牌之年。上千家的P2P公司,逐步完成大改革,最终留下少数派。而这个改革,既是鼓励行业发展,同时又要整治行业乱象。

所以,风口浪尖之上,购买P2P理财是比较危险的。因为随时可能面临小企业的退出潮,也很有可能随时踩雷,投资面临比较的风险。而实在想要购买的话,还是建议多关注一下大企业,行业领先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