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黎平侗鄉的銅關,在號稱“八萬諸洞”的侗族區域以“關”為名,在侗族地區實為鮮有,在大西南地區也實屬罕見。

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就銅關侗寨的地形地貌而言,居住地是瓢形,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銅關雖然以關隘命名,但,卻是一個太平而祥和的風水寶地。地方史志上,銅關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兵燹之災的記錄。其生存狀況頗有點類似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生活。

上天對銅關這塊土地似乎格外的仁厚,在素以“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高原大山腹地,銅關非常幸運地擁有著大片宜林宜獵的山區林地;非常幸運地擁有著一條清澈見底、不大不小、不急不緩的河流,以及清甜可口的山泉;非常幸運地擁有著近千畝肥田沃土;非常幸運地擁有著充沛的雨量,充足的光照。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溫氣候條件,促就了銅關的農耕文化和亦農亦林的傳統林農生產模式。其中最典型的農作物就是銅關特產的“銅禾糯”。  

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在銅關,只要有一家蒸“銅禾糯”,滿寨都聞到芳香;只要開啟一罈“銅禾糯”釀酒,滿屋就能夠聞到美酒的飄香。“銅禾糯”打的年糕最細嫩柔軟;“銅禾糯”製成的侗果最酥脆爽口;"銅禾糯"舂出來的癟米最情深意長。

銅關的“銅禾糯”是銅關的名片,是銅關的生態作物。現在,喜歡銅關美食的人們,衝著銅關的原生態,無公害、無汙染的綠色食品紛至沓來。銅關的燒魚,天然的一股純香味;銅關的血醬鴨,是採用沒有見到個半粒合成飼料的河邊土鴨;銅關的小香牛、小香羊、小香雞、全部都是在山野和田園中自然生長起來的。

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如今來得越來越勤的客人,同時也是衝著銅關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原生態侗族文化。

銅關自然景觀奇特,寨前寨後保存著大片大片的保寨古樹,銅關河從侗族博物館後面的兩道山壁間湧出,在銅關寨頭的大田壩繞了半個大圈,然後悠哉遊哉地向寨子中間穿流而過。

銅關侗寨和當地政府為了打造銅關的文化旅遊,不斷地加大了銅關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的保護力度。因此,銅關河的河道和水質都保護得很好。為了方便居民和遊客過河,同時也是為了點綴銅關河的風景,銅關在保護好古老的風雨橋的同時,還新修了兩座精美絕倫的風雨橋和兩座混凝土澆築的便橋。此外,古老的過河石墩也依然還立於河中,時不時仍有選擇捷徑過河的人們從石墩上跨過。

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銅關河兩岸的護河大堤也是新修的,並且還新修了步道,栽種了綠化樹。銅關河的亮化,讓青青秀秀的銅關侗寨顯得格外充滿靈氣。

銅關侗族文化底蘊深厚,節慶活動豐富多彩。大年初一有“祭薩”,燒香紙吃煮米粑活動;二月二吃甜粑節;三月三吃狗屁藤粑節;四月八吃“牛屎”黑糯飯節;五月五,六月六吃粽粑串親節,7月13日七月半吃新節;八月十五偷瓜節;九月九重陽節;甲戌日有甲戌節。

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眾多的節日活動中,規模宏大的是“祭薩”“吃新節”和“甲戌節”三個大節。過節那天,全寨殺豬宰牛,全寨人穿著盛裝,吹起蘆笙,燃放鞭炮,載歌載舞,活動一整日。整個活動場面,最精彩,最隆重的節目莫過於侗族大歌和侗族情歌。  

騰訊慈善公益基金會前來黎平扶貧的代表陳圓圓女士回想起剛到銅關接觸侗族大歌的那次際遇,猶自感慨萬千。

2011年,陳圓圓在銅關村偶然接觸到侗族大歌,驚為天籟。在銅關,她聽到了一個悽美的傳說故事。侗族以前有個殘酷的風俗習慣,姑姑的女兒必須嫁給舅舅的兒子,無論舅舅的兒子怎樣差,都有娶姑姑女兒的優先權。後來有18對相愛的侗族青年男女決心抗命,來到銅關臘漢坡頭,以歌傳情,以歌訴苦,幾天幾夜不思茶飯,最後集體殉情。

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為紀念這個傳說中的18對侗族青年男女,2011年底,銅關四個寨子齊心協力,省吃儉用,希望能在拮据的條件下,把銅關的2000名歌者召集一起,舉辦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侗族大歌演唱會——“十八臘漢臘乜歌會”。

但這麼多人來,光是吃飯就要花幾萬塊,村委會和鎮政府都沒有那麼多錢。  

陳圓圓正好在邊上,她立即提出,騰訊可以在互聯網上搞個專題,告知天下網友,每人交300元“門票錢”,就可以來侗寨參加歌會。結果有200多人報名,眾籌到6萬多元,她又從騰訊遊戲部門拉到6萬元。    

那場歌會盛況空前,十里八鄉的人都來了。外國人也來了。路透社也來了。隨後幾個月,銅關村10名小夥子娶了外村媳婦,這是史無前例的。次年村子接待了上千名遊客。銅關獨特的節日活動、生活習俗,優美的環境條件,動人的侗族歌舞魅力無限,令四海賓朋流連忘返。    

在眾多的迷戀“百里侗寨”之銅關侗寨的公眾之中,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是最早看好銅關侗寨的大型基金會。    

陳圓圓在銅關接觸了清泉般閃爍的侗族大歌之後,一邊為蜚聲海內外的這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聲喝彩,一邊又在為侗族大歌的傳承與保護而擔憂。“侗族大歌是聯合國批准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破壞的速度比保護的速度還要快。侗族大歌亟待保護。    

經陳圓圓的不懈努力,銅關侗寨舉行簽約暨奠基儀式,全國第一座侗族大歌鄉村生態博物館正式落戶銅關。

三面青山環抱,關隘緊密,猶如鐵打銅鑄,故名“銅關”

侗族大歌生態博物館研究中心是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並與黎平縣共同實施的保育鄉村文化項目,該中心佔地46畝,建築面積5600平方,由19棟木質吊腳樓組成。    

2014年11月22日,銅關“侗族大歌生態博物館研究中心”正式落成,並在當日下午13點40分舉行開館儀式。

博物館建成後,將承擔起民族音樂學校和劇場演出的角色,併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的研究基地,學者們將可以在這裡進行原生態侗族大歌的體驗和研究。

博物館開館儀式舉行的過程中,中興公司為四百多戶村民免費提供了一部智能手機。到場的縣市領導、記者、遊客、村民等紛紛通過手機、電腦等通信終端,藉助移動4G網絡紛紛上傳和分享了照片和信息,將銅關村這千百年難遇的喜慶進行有效的傳播,為移動互聯網引領村莊走進信息時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