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支持教育公平嗎?

你會支持教育公平嗎?

某些自由主義者強調的自由,是交易自由,金錢可以購買和佔有各種資源,包括佔有最優質的教育。但是自由之外,還有公平。有些東西必須削弱自由交易,弱者才有機會。


文 / 南洋富商

新加坡可能有世界上最公平的教育

有人問我新加坡的教育體制有什麼特色,我覺得最大的特色是公平。

新加坡的公立中小學,硬件設施基本上一樣。全國最好的學校,和最爛的學校,設施是沒區別的。

教師五年輪換一次,保證不同學校的師資力量均衡。

如果拿中國做個對比,相當於貧困山區的學校,設施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名校一模一樣,教師水平也差不多。

工資方面,由於教師是教育部的僱員,所以全國的教師一視同仁。無論是一線城市頂尖名校,還是貧困區的爛校,教師收入一樣。

是不是聽起來很平等?很公正?

你會支持教育公平嗎?

新加坡的中學入學是這樣的:全國任何一個學生,可以報考全國任何一所中學。只認分數不認人,分數面前一律平等。

排名第一的學生先挑,按分數順序一個個來。名校位置被選完了,就只能選那些差點的學校。

成績好的學生進入中學讀四年或三年的快捷班,成績差點的只能進五年制的普通班。

中學入學報考是全國性的,不管住哪裡都一樣,買學區房沒用。改變戶籍也沒用。

是否可以給學校捐款一百萬,把孩子換到好學校好班級?沒門,只認考分不認錢。

小學入學不用考試,無論孩子上的是天價幼兒園還是普通的鄰里幼兒園,不論你孩子是否識字,都可以入學。

小學需要學區房嗎?可能有一點用,但是用處不大。那些名校的入校優先順序通常是這樣的:

1、父母是本校校友;

2、哥哥姐姐是本校校友;

3、父母為學校做過xxx小時的義工;

4、學校距離家庭住址1.5公里之內;

父母和哥哥姐姐的校友身份,這是你錢再多也買不到的。

親自為學校做義工,這是不能花錢請別人代勞的。

學區房被排在很後面的位置,所以緊俏的學校靠學區房是沒法搶到入學資格的。

靠錢買入學資格行不行?給學校捐款xx萬買個名校入學優先資格,這在大多數國家沒問題,但是在新加坡不行。

你會支持教育公平嗎?

2018年,一對洋人姐妹花在央視飈中文紅了一把。她們的父親——世界金融“巨鱷”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說:“我這輩子最好的投資就是讓女兒學中文,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教育理念。”

2007年他選定新加坡,就為了讓孩子接受中英文雙語教育。2008年,羅傑斯在南洋小學擔任家長義工,希望能為女兒爭取到心儀的小學。

即使是億萬富豪,也只能和普通人一樣通過自己的時間和勞動為女兒爭取入學機會,和那些收入只有他萬分之一的人平等競爭。

錢不能買到一切。因為金錢之外,還有公平的理念。

政府的說法是:新加坡國家小,沒有任何資源,人是唯一的資源,絕不能讓天資出眾的人才因為教育的不公平被埋沒。

新加坡政府對教育的提升,使普通公立學校有不錯的教育質量,不至於像英美等國那樣出現多數公立學校水準遠低於私立學校的情景。

在教育公平方面,新加坡比美國和英國之類的國家強很多。

但是,新加坡的教育只能在政府層面減少不公,在家庭層面,依然是不公平的。

富人家裡請女傭做家務,父母有更多時間陪伴子女。富人請得起最好的家教,假期可以帶孩子游學,送孩子到各國浸潤以開闊視野。高學歷精英可以親自輔導孩子。所以,精英的孩子總體上還是佔很大優勢,富人子弟多的學校,成績總是更好一些。新加坡的小學名校,就是這種精英子弟特別多的學校。

你會支持教育公平嗎

聽了我對新加坡教育制度的介紹,有朋友說:新加坡是真正的社會主義!

新加坡並不是社會主義。新加坡是一個奉行公平和法冶的國家。教育公平是一切公平裡最重要的,因為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未來的社會地位,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普通百姓在乎教育公平和機會公平,至於是什麼制度,並不關心。

如果中國也實行新加坡這樣的公平教育制度,是不是很好?

教育公平的結果,是中國再也沒有那種名師雲集、財源豐厚、教學水平遠超其他學校的名校。靠著金錢、權勢、學區房之類的優勢讓孩子佔據優質教育資源的可能性不再存在。

這樣的結果,低層或許會歡欣鼓舞,但是精英群體會答應嗎?本來依仗他們的資源優勢,可以讓孩子得到頂尖教育,放在普通菜場學校只能上二本的孩子,給他更好的教育,就可以上哈佛劍橋。

所以精英群體的大多數是絕不願意教育公平的。

你會支持教育公平嗎?

如果中國學新加坡實行學校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的均衡,獲益的是貧困落後地區的孩子。對發達地區而言,就是降低了學校硬件軟件的檔次。

處於不公待遇的人才會喜歡公平。地位低的人才會要平等。

精英階層為了讓孩子勝在起跑線上,會打造更多私立學校避開教育機會的公平。私立學校會用高得多的工資挖走公立學校的名師,打造面向精英教育的硬件環境。私立學校發達的結果,就是美國式的金錢面前人人平等——誰有錢誰接受最好的教育。

以中國目前的財力和師資水平,要讓所有公立學校達到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很難。中國也缺乏新加坡這樣苛求公平的ideology。高價私立學校逐步搶走公立學校的名師,是必然結果。

人家有錢,憑什麼和你平等?

即使在新加坡也一樣,有錢人請最好的家教在家補課,依然可以讓孩子略勝一籌。

新加坡的小學教室複用。同一個教室,早上七點到十二點是某個班級的,下午是另一個班級的,學生只上半天課,剩下半天在家。

這就給請得起補課家教的富人足夠多的機會給孩子開小灶。這也是新加坡的精英階層支持公立學校教育公平的原因——學校之外,還有家庭教育的不公平。

在美國,私立學校的高學費和優質公立學校的學區房價格阻止了低層,普通公立學校的低水準則嚇跑了精英群體。精英層的子女和低層的子女在學校是分離的。

在新加坡,不同階層的孩子通常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上課。

高等教育的不公

高等教育也有很多不公平之處。

為什麼河南人作為人口大省,分配到的報考北大清華的名額如此之低?而北京上海卻分到多幾十倍的人均名額?這是不是教育之不公?

這當然是不公。所以有人提出高考應該全國一張卷,取消各省名額分配,一律按分數擇優錄取。

這種做法確實可以讓北京上海的學生錄取率大大降低。但是河南卻未必得到更多的好處。高考研究專家劉海峰教授說:

事實上,如果真的全國統一分數線,河南考上清華北大的考生反而可能比現在還少。這是因為,清華、北大兩所學校每年一共才招收六七千個本科生,全國統一標準後,很可能江蘇、浙江、山東等三四個省就搶佔了五六千個名額,河南可能連現在的錄取數都達不到。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出現過不止一次。

劉海峰說,在唐代,北方比南方發達,考上進士的90%都是北方人。唐末戰亂後,北方衰退,到北宋中葉時,90%的進士是南方人。

最極端的是明朝洪武三十年的會試,上榜的56個人,沒有一個北方人,朱元璋大怒,決定改變這種狀態,於是改為北卷、中卷、南卷,不同地區分別錄取。

同樣使用南卷,浙江考生總是比福建、廣東考生考得好,名額都被江浙一帶拿走。所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後採取分省錄取的模式,跟現在的高考一樣。“考試移民”也是自古以來就有。乾隆皇帝有一次發現某奉天考出來的官員竟然操紹興口音,追問下去,果然是考試移民。

這種地方文化差異一直延續到今天。近代文化名人,兩院院士數量,江浙二省依然有明顯優勢。

如果高考完全按照分數公平錄取,江浙二省想必會大聲叫好,山東、湖北之類覺得自己吃虧的地方也會很開心。

但是教育水平略低的其他地區,以及雖然教育不錯但是佔據太多名額的京滬二市,恐怕會堅決反對這種公平。

教育公平與政治正確

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何北大清華這些名校,學生個個都是頂級精英,政府每年給他們遠高於其他學校的鉅額經費和各種資源?這和給富人各種福利、窮人卻一無所有的逆向福利有什麼區別?北大清華是否應該私人化,不佔用國家的財政?

另有人為這種做法辯護:國家財力有限,為了培養頂級精英,只能集中投資。這是為了社會的總體利益。

二十年前,《中國青年報》冰點報道記者問上海一群中學生:你們每年享受政府五六千的教育補貼,貧困區的孩子卻一無所有,對此你們有什麼感想?

那群上海中學生的回答是:貧困區留不住好老師,這些錢給他們,學生也無法成才,不如把這筆錢都給我們,讓我們成為建設祖國的人才。

你會支持教育公平嗎?

這種觀點也可以為美國的教育辯護:低層的孩子,就是給他最好的教育,考上名校,將來成為各行業領尖人士的可能性也很小,不如把機會都給精英的後代,讓他們成為人才,為國家做更大貢獻。那些低層的孩子,扔在爛學區的公立學校享受他們輕鬆玩耍的快樂教育,將來依然當社會低層就可以。

但是在美國,以美國式的政治正確,是絕不能說拋棄最低層的。雖然事實上美式教育制度的結果就是這樣。

在美國,為了政治正確,學校不能隨便訓斥孩子,最蠢的孩子也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孩子都被哄著長大。更糟糕的是,學校不能把學生按照分數分班,老師講課要照顧最蠢的學生。甚而至於某些自閉症、多動症、唐氏兒都必須和正常孩子一起上課。

這種政治正確的結果,就是最聰明的孩子必須放低他的學業進度,浪費他的時間和才智。要躲開這種狀態,就得逃離到更好的私立學校。

但是在新加坡,考試分數就是學生等級。成績好的和好的在一起,差的和差的在一起。一個班級學生的水準差異不大,老師方便掌握進度和難度,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新加坡這種考試成績一刀切的做法,不僅被很多西方人士批評,也被很多東方人士批評。他們認為把人從小就分為三六九等,會製造歧視,是不人道行為。

但是,從公平的角度看,一個優等生的學業被差生拖延,上課失去樂趣,這對他公平嗎?差生跟一群優等生在一起,有可能什麼課也學不懂,他真能學到知識麼?

美式教育的結果,必然是大量低層出身的高智商人才被埋沒,家庭出身反而比個人智商更重要。而新加坡模式,智商的決定性遠遠超過家庭經濟狀況。

某些自由主義者強調的自由,是交易自由,金錢可以購買和佔有各種資源,包括佔有最優質的教育。

但是自由之外,還有公平。有些東西必須削弱自由交易,弱者才有機會。

新加坡式的教育制度,或許還不能帶來徹底的公平,但是它是一種相對公平、又可以被各階層都接受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