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兒童康復基礎解答(一)

腦癱兒童康復基礎解答(一)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

上篇

01

一、腦性癱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新生兒窒息;

②異常黃疸;

③早產兒、未熟兒;

④多胎妊娠;

⑤新生兒驚厥、呼吸困難;

⑥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

02

二、腦性癱瘓如何分型?

①痙攣型四肢癱;

②痙攣型雙癱;

③痙攣型偏癱;

④不隨意運動型;

⑤共濟失調型;

⑥混合型

腦癱兒童康復基礎解答(一)

03

三、腦性癱瘓伴隨的症狀是什麼?

伴隨主要症狀有:

①智力低下;

②癲癎;

③斜視;

④屈光不正;

⑤偏盲;

⑥聽力障礙;

⑦發音障礙;

⑧皮膚感覺障礙;

⑨四肢發育不對稱;

⑩脊柱側彎;

⑪牙發育畸形;

⑫失用症,認知不能;

⑬小頭畸形;

⑭腦積水;

⑮關節脫位。

04

四、腦性癱瘓常合併哪些功能障礙?

腦性癱瘓是腦損傷的結果,除了有運動與姿勢異常的主要症狀外,必然還有許多與腦損傷相關的合併障礙。常見的合併障礙有癲病、智能障礙,認知行為的障礙及視、聽覺障礙等。此外還有腦性癱瘓本身的繼發障礙,如痙攣、變形、心理問題等。在治療腦性癱瘓時必須瞭解這些合併障礙及繼發障礙的因果關係,予以適當的治療,才能保證患兒的全面康復。

05

五、1—6個月腦癱兒童的早期異常表現有哪些?

①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

②身體發硬;

③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

④頭圍異常;

⑤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

⑥固定姿勢;

⑦不笑;

⑧手握拳;

⑨身體扭轉;

⑩頭不穩定;

⑪斜視;

⑫不能伸手抓物;

⑬注視手。

腦癱兒童康復基礎解答(一)

06

六、6—12個月腦癱兒童的早期異常表現有哪些?

①不能翻身;

②不使用下肢;

③手笨;

④不能獨坐;

⑤不能抓站;

⑥不會與人再見;

⑦使用腳尖站;

⑧不能邁步;

⑨流口水。

07

七、腦性癱瘓兒童康復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對於腦性癱瘓的康復,早發現、早確診和早治療的“三早”原則尤為重要。

其原因是中樞神經系統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成熟分化,從而不斷地產生新的功能,最後形成各種功能的轉移化。大腦3歲以前發育最快,而近代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恢復的理論研究證明,中樞神經系統越在發育早期其可塑性越大。

早期治療能促使腦癱患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在不斷成熟和分化的過程中使受損的腦組織得到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償。年齡一旦增大,中樞神經系統的各種功能都將基本定型,此時再進行康復治療將較困難。

另外,如治療較晚,不對稱的異常姿勢將會較頑固地存在,肌肉的痙攣狀態幾乎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後不可逆的攣縮和畸形將無法避免。

腦癱兒童康復基礎解答(一)

08

八、腦性癱瘓的預後如何?

由於腦組織病變不能修復代替,因而要完全治癒是不可能的。但即使僅為改善症狀,也需要患者及護理訓練人員有極大的耐心。不少患者需要終身的特殊生活照顧。但也有少數人能獲得較大程度的改善,而能自理生活甚至做到自食其力。如能在1歲以內進行早期的功能訓練者預後相對較佳。

一般估計,腦性癱瘓兒童的25%可以上普通小學,有25%則需要照顧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尚有25%雖可勉強生活但無法接受教育,另25%需在特殊的學校進行功能鍛鍊及職業訓練。有人長期隨訪了一批患兒,發現60%可以做有報酬的工作。

09

九、何為中樞協調障礙?

中樞性協調障礙是由德國學者Vo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是早期診斷腦性癱瘓的代名詞。多用於1歲以內的嬰兒,對那些有腦損傷病史,有發育障礙,有中樞性運動協調障礙等臨床表現,但又不能確切地診斷為腦性癱瘓,而將來又有可能發展為腦性癱瘓的危險兒

,出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而診斷為中樞性協調障礙,其實中樞性協調障礙就是腦癱高危兒。

腦癱兒童康復基礎解答(一)

10

十、語言訓練的原則有哪些?

(1)早期開始:早期發現有言語障礙的患者是關鍵。只有早期發現才能開始早期治療。開始的愈早,治療效果愈好。

(2)及時評定:治療前應進行全面的言語功能評定,瞭解障礙的類型及其程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並要求定期評定以瞭解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3)循序漸進:言語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易後難。治療應從聽理解開始,重點應放在口語的訓練上。合理安排治療時間及內容,避免患者疲勞及出現過多的錯誤。

(4)及時反饋:言語治療就是治療人員給予某種刺激,使患者做出反應。正確的反應要強化,錯誤的反應通過提示或修正刺激以形成正確反應。

(5)患者主動參與:言語治療是訓練與被訓練者之間的雙向交流過程,需要患者的主動參與。

(6)語言環境:為激發患者言語交流的慾望和積極性,要注意佈置適當的語言環境,採用集體治療、個別治療或家庭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