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儿,她为何惨遭“墨刑”之苦?

历史诗人


被后世称为一代风流女宰相的上官婉儿,为什么会惨遭“墨刑”之苦?



“墨刑”是古代带有侮辱性的一种刑罚。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上,先用刀子割一个图形,或者刻字,然后涂上墨水或黑色的颜料,整个过程非常痛苦,而且这种印记会携带终身,给人莫大的羞辱。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的宰相,因为替唐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刚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儿与母亲被发配掖庭为奴。

上官婉儿从小就聪明伶俐,过目不忘,美艳异常。在母亲的悉心培养下,她熟读诗书,出口成章,诗词歌赋无所不能。

有一天,武则天发现身边一个婢女,眉目如画,聪颖过人,遂当场命题,上官婉儿提笔一挥而就,一气呵成,文采斐然。

武则天大为赞叹,免去她的奴婢身份,让她陪伴在自己身边,掌管宫中诰命。后来,武则天绝大部分圣旨诏书都出自上官婉儿之手,逐渐很多宰相的工作也交由上官婉儿完成。



那么,上官婉儿为什么会惨遭“墨刑”呢?

一种说法是,与武则天的男宠偷情。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非常信任,视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张昌之床第之事,也不避讳她。

但是,上官婉儿毕竟年轻,面对这种香艳之事也会动情。

有一天,上官婉儿与张昌宗眉来眼去,打情骂俏,武则天突然闯进来,看到这一切,暴跳如雷,顺手抄起一把刀子插在上官婉儿额头。



另一种说法,与武则天第一男宠薛怀义有关。当时,武则天又有了新的男宠沈南璆,薛怀义气愤不平,要求见到武则天,上官婉儿知道他失宠了,没有通报。



结果,薛怀义大怒,放火烧毁天堂,大火蔓延又烧毁了明堂。天堂是武则天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御用礼佛圣地,明堂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是洛阳的地标性建筑。

当初建设天堂和明堂,花费巨大,而且明堂是皇权的象征,让薛怀义一把火烧光了。武则天大怒,迁怒于上官婉儿,本想杀了她,但临刑前又宽恕了她,只给她处以“墨刑”,即在额头上刺字。

凭借上官婉儿的聪明,这个侮辱性的刺字,被她巧妙地遮掩了。她找人在刺字处纹了一朵鲜艳的梅花,反倒更加艳丽妩媚,让武则天称羡不已。


子龙威武煮酒谈史


上官婉儿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事,故而也被称为“巾帼宰相”。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是一位奇女子,她是初唐大诗人、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不过,由于上官仪反对武则天专权,被网罗罪名,以“谋反”最被诛杀,当时一并被杀的还有上官婉儿的父亲,而上官婉儿和母亲则被收为官奴。

由于上官婉儿自幼聪颖,又有家学的熏陶,使得她在相对开放的唐朝逐渐崭露头角,成长为了一代才女。据说,武则天遇到上官婉儿后,也对其大加称赞,这才又改变了上官家族的命运。武则天虽然打压上官仪,却重用上官婉儿,命其做婕妤,负责草拟诏书。

唐朝时女子地位相对较高,可以在内朝为官。由于上官婉儿才华出众,而且相貌出众,又被封为了唐中宗昭容,故又被称作上官昭容。及至武则天称帝后,上官婉儿一心辅佐女皇帝,很受器重,成了武周政权的股肱之臣。当时,许多原本属于宰相分内之事,也交由上官婉儿来负责,故上官婉儿被后世称为巾帼宰相。

不过,历史上的上官婉儿私生活相对混乱,她曾与太子李贤有过私情,后为唐中宗李显昭仪,还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有过绯闻。当然,真正导致上官婉儿悲惨结局的,却是在权政治斗争中的挫败。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联合禁军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逼退位,传位于太子李显,唐中宗二次登基。在唐中宗再次掌权后,上官婉儿的地位一落千丈。不甘落寞的上官婉儿,看出韦后有篡权的野心,因而开始依附韦后。

后来,韦后与安乐公主母女合谋毒杀了唐中宗,阴谋夺取。关键时刻,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率军击诛杀韦后,迎立唐睿宗李旦。在这场政变中,上官婉儿也遭到牵连,被李隆基所杀。就这样,卷入党争的上官婉儿,就此香消玉殒,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相传,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曾遭受“墨刑”,但却因此显得更加妩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刑罚,即在犯人的面部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然后再染墨,使之成为犯人的标志。这种刑罚相对于凌迟、枭首、腰斩、车裂而言,无疑要轻得多。不过,这样的刺青会使得受刑人失去尊严,属于一种“耻辱之刑”。

有人说墨刑始于武则天时期,这显然是不合史实的。其实,早在西周时便有墨刑,如《尚书·吕刑》中便有“墨罚之属千”的说法。在《周礼·掌戮》中还曾提到,一些贵族会差遣受墨刑者守门。

上官婉儿之受墨刑,流传着多种版本。不过,相对可信的一种说法,应该是在上官仪蒙难时,上官婉儿被收为官奴,便被处以了墨刑。在《酉阳杂俎》一书中,曾提到:

“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酉阳杂俎》

此说指出,唐朝女子面部饰花的风俗,是因上官婉儿才流行起来的。由于上官婉儿面部有墨刑痕迹,影响美观,所以便在被刺青的部位进行了遮掩。这种做法反而使得她看起来更为妩媚。不过,此说的可信度或许尚待考证。

前文提及,自西周时便有墨刑,而在漫长的时间里,自然有人会想办法对面部刺青进行遮掩,倒也不至于等到唐朝时由上官婉儿首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上官婉儿面容姣好,又富有才情,即便是有墨刑痕迹,如适当掩盖,倒也不失为绝代美人。否则,唐中宗倒也不至于将其作为昭容。


夕阳下的晚枫


上官婉儿出生于公元664年,这一年是唐高宗麟德元年。武则天这一年四十岁了。上官家族是名门大族,上官婉儿的祖父叫上官仪,是唐高宗李治身边的大臣,宰相。其地位与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褚遂良相当。上官仪不但是当朝宰辅,也是文坛领袖。他是阁馆体的代表人物,馆阁体既是一种书法风格,也是一种文学风格。上官仪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大约与宋代的周邦彦相似。我们在谈上官婉儿之前先谈上官仪,因为文学天赋是有遗传的。上官婉儿的身上遗传了家族的优秀文学基因,这是她以才女名世的重要原因。

唐高宗时期一个重要特征是,皇帝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共治天下。朝廷中有两个核心产生的问题是,大臣们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难免是要站队的。按一般的情况下,皇帝的权力肯定是大于皇后的。身为大臣,站在皇帝这一边也是正常的。上官仪就是站在皇帝这一边的。最后事实证明,位置虽然重要,能力更加重要。在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夫妻争权的过程中,站在武则天一边的,是最后的胜利者,站在李治一边的,最终都倒了霉,上官仪就是这些倒霉蛋的代表。

唐高宗有次生了武则天的气,决心要把武则天废掉。于是,就与上官仪商量,命他起草废后诏书,上官仪早就觉得武则天的霸道行径不顺眼了。于是,便按皇帝的意思做了。武则天得到消息后,立马找到李治,晓之以大义,动之以柔情,分分钟就把李治拿下。李治自我解嘲说:“都是上官仪窜掇的。”上官仪就这样被自己的领导出卖,最后,武则天找了个理由,把上官仪一家全灭了。

上官家被灭的时候,上官婉儿在襁褓之中。根据当时的规定,她与母亲一起发与掖庭为奴。也就是在皇宫里做服务人员。由于她母亲的教育以及良好的文化基因。上官婉儿最终因为聪明灵秀,文笔出众受到武则天的赏识,被任命为“内舍人”。也就是帮助皇帝与皇后处理政务的文学秘书。史书上说: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上官婉儿因为什么事触犯了武则天?史书上没说。应该不是与重大政治问题相关。有小说家认为,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私通而触犯武则天,虽是小说家言,按唐初的社会风尚来看,也不是没有可能。

唐初时期,人们在男女关系上的态度是比较开放的。上流社会的女人当时有情人是很正常的现象。《旧唐书》说,“婉儿与武三思淫乱”,可见她与武三思有情人关系。既然大家都乱,偶尔出次轨,也就算不得什么大问题。武则天不深追究,也就可以理解了。

墨刑,也就是黥刑。是在犯人的脸上或是额头刺上字,以明其犯人或官家奴仆的身份。这种刑罚,古代就有,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所以,中国历史上受过此刑的人有很多。最有名的大约就是汉代的英布,是汉初的诸王之一。因为在先秦之时受过黥刑,于是人们干脆称之为黥布了。

《水浒传》中的宋江、武松、林冲、杨志等人,全都是受过黥刑的人。受过黥刑,脸上自然就不好看了,而且一望而知是犯过法,有过案底的人,社会评价也就底了。所以,宋江等人要神医安道全为其去除印痕。从武则天对上官婉儿施以黥刑来看,所犯与情感相关或许有些道理。上官婉儿受刑之后,美貌自然受损,又不影响其文学才能。

上官婉儿在后宫中到底是什么位置,他在则天及以后时代大唐的政治格局中到底是个什么位置?现代人似乎不太好理解。下面简单说一下。

古代中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皇帝后宫中的女人与朝廷中的官员一样,是有等级的。臣与妾,是同义词,外廷为臣,后宫为妾。皇帝的女人,只有皇后与皇帝是平等的。妃嫔以下,都是妾侍关系。

唐代后宫,皇后之下,有四妃(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之后是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才人、宝林等等,品级以次降低。官层虽有高下,本质上都是侍候皇帝的奴仆。陪皇帝过夜当然是奴仆们工作职责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后宫人员都从事这一项工作。而是各种工作都有。到改朝换代的时候,被老皇帝睡过的,就不能再侍候下代皇帝了。没有睡过的,还可以继续在原来的位置上。

上官婉儿在武则天一朝,就是宫中女官,相当于则天的秘书。当时的她的权力是很大的。“百司参奏,多所参决”。等到唐中宗李显继位以后,上官婉儿发挥的还是这样的作用。皇帝发布的诏书命令等,多出于上官婉儿之手。

唐朝在武则天时期直到唐玄宗李隆基上台,这段时间的政治斗争是非常激烈和残酷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男人与女人的权力之争。武则天为女人与男人在政治上平权做出了榜样。他的行为,激励了后来的一群女野心家,她们也想走到权力的中心位置。这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韦后,安乐公主以及太平公主。女人夺取必然激起男人的反对,最终以李隆基的上位结束了大唐王朝女人掌权的局面,男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上官婉儿是这一时期处在上层权力核心圈里的一位女性。她最终的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是女性。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继位。李显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而他的皇后韦氏是一个性格比较强悍的女人。这个情况,与武则天和李治两口子很相似。朝廷中的事情,又是韦后说了算。李显再次继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太子李重俊不是韦皇后生的。在韦后掌权的形势下,她的亲闺女安乐公主一心想当皇太女,窜掇母亲废了太子李重俊。李重俊被迫起兵,发动景龙政变。最后失败。

在李重俊与韦后安乐公主争权的过程中,上官婉儿是站在韦后一边的。李重俊对她非常痛恨。在政变开始的时候,就先杀了武三思一家,武三思是武家人,也是上官婉儿的情夫。

李重俊政变失败之后,韦后和安乐公主加紧了夺权的步伐。最后母女二人把唐中宗李显毒死。立了一个小孩李重茂当傀儡皇帝。朝政还是掌握在女人手里。这时,李隆基又起来反抗了。他联络太平公主一起除掉了韦后、安乐公主,推自己的父亲李旦当上了皇帝。李隆基发动的政就叫唐隆政变。在这次政变中,上官婉儿被杀掉。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掉上官婉儿?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想让女人掌权的情况继续延续下去。上官婉儿一直在政治旋涡的中心位置之上。政治影响力还是有一点,所以,李隆基不能留她。

还有一点原因,是正史没提的。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是很不错的。这一点,上官婉儿墓志上有记载。上官婉儿死后“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除掉韦后,让李旦当了皇帝。之后,太平公主成为李隆基政治上的最大对手。最后,李隆基终于除掉太平公主,把大唐王朝的权力积中到了自己的手上。唐代武则天开创的女人当家的时代宣告结束。

李隆基的后期虽然宠爱杨贵妃,但朝廷的大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总之,上官婉儿是一代才女,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据我看来,她的才能还是侧重于文学才能。政治才能上,她大约比武则天差了很多。正是因为有了文学才能,才使得她成为文学侍从,从而走进上层政治核心圈。也正因此,才为她带来杀身之祸。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上官婉儿是个极为矛盾的人。她出生名门,长相端庄,才情过人,她也得到了重用,虽无宰相之名,却行宰相之实,有“巾帼宰相”之称。但他私生活极为混乱,也很贪恋权力,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的宰相,因为替唐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后来被武则天以谋反罪诛杀。家里男性全部被处死,上官婉儿等一众女眷全部被充为官奴。

上官婉儿自幼聪颖,又受家学的熏陶。为奴期间,其母又教了她很多诗词歌赋。时间过得飞快,上官婉儿也出落的亭亭玉立,且满腹才华。所以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并把她留到身边做事。

上官婉儿家族变故的时候,她年龄尚小,不明就里。所以对武则天也没多少怨恨。武则天确实对她也不薄,让她行宰相职权。那时候很多诏书都出自上官婉儿之手。

后来还把40多岁的上官婉儿封为唐中宗的昭容。也算是武周时期的股肱之臣。

唐朝时的风气之开放,好像不整出点混乱的私生活就不能证明生活在大唐一样。上官婉儿也是如此,她曾与太子李贤有过私情,也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传过绯闻。

最让武则天不能容忍的是她居然与自己的男宠有染,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用了墨刑。

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刑罚,即在犯人的面部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然后再染墨,使之成为犯人的标志。此刑虽然不要命,但是极为耻辱的。


以武则天的手段,要是触了她的逆鳞,那绝不会这么轻松放过。

所以给上官婉儿用墨刑最可信的说法是在上官仪蒙难时,上官婉儿被收为官奴,便被处以了墨刑。这是作为官奴的永久标记。

在《酉阳杂俎》一书中曾提到:“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也就是说唐朝女子在面部饰花的风俗,是从上官婉儿这开始流行的。上官婉儿为了遮面部刺青的痕迹,她给此处点上花子,使她看起来更为妩媚。


说史听涛


唐朝是一个繁荣的朝代,也是一个开放的朝代,不仅出现了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也出现了一位女宰相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跟武则天是有杀父之仇的,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诗人宰相,唐高宗本来想废掉武则天,命令他起草废后的诏书。但是武则天知道此事后,就去找唐高宗哭诉,唐高宗看不得武则天的眼泪,转身就把上官仪给卖了。上官仪做了替罪羊,还把家人连累了,与儿子上官庭芝被处死,儿媳妇怀有身孕,做了官婢。



上官婉儿长大后,因为聪慧好学,做了武则天的亲信女官,深受宠信。但是伴君如伴虎,即使如此也因为得罪武则天而被武则天处以墨刑。



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至于为什么受墨刑,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野史上倒是有过记录,《唐史演义》中提到上官婉儿因为情窦初开,初知男女之事,本来这也没什么,但是她偏偏喜欢上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两人私会时还被武则天看到,武则天提着刀就冲了上去,当时就把额头给她伤了。最后还是张昌宗跪着求情,武则天才放了他一马。


历史伶俜者


历史上上官婉儿被武则天视为股肱之臣,相当于武周的女宰相,附作武则天治理天下,功不可没,但她为何会惨遭“墨刑”之苦,下面我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何为墨刑

首先来解释一下何为墨刑,墨刑的操作方式是在人的脸上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先用铁器做上标记,等刻画出大体轮廓后涂上古代的墨水或者其他黑色的的颜料,从而让在身体上的标记形成永久性的标记,这个刑法往往会伤害带刑犯的皮肉或者筋骨,刻字时非常痛苦,并且在身体的众多部位中,脸最为频繁,所以无法遮盖,在给人肉体痛苦的同时,精神上的痛苦往往也会很致命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争帝

上官婉儿出身唐朝世家,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并加上本来就有上官家世代为官的家学熏陶,是名副其实的才女,这也为以后辅佐武则天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其祖父上官仪为唐高宗李治的谋臣,在李治与武则天夺位的期间站错了队,当时李治命上官仪为急先锋,起草废后(武则天)诏书,但是由于李治天性懦弱,在后面的争斗中处于下风,因为败落,所以武则天称帝后,大肆贬落上官家,家中男丁悉数被杀,女眷则被充当入宫做婢女,上官婉儿亦在其中,进入宫中服侍武则天。

受武则天赏识,进入仕途

众所周知,武周时期,由于武则天身为女性,所以朝中女性重臣不在少数,再一次偶然机会中,武则天发现她身边的一个婢女,生的着实秀美轻盈,艳丽中又有些许威严,武则天本来就是爱美之人,因此此人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在随后的时间里,又发现此女文采过人,过目成诵,尤其是书法更为一绝,犹如其人一样妖冶艳丽,秀美又不乏庄严,因为上官婉儿由此进入仕途,最初为武则天掌笔宫女,武则天绝大多数圣旨诏书都处于上官婉儿,而后进一步得武则天赏识,入朝为官,慢慢的,许多宰相分内之事,也有上官婉儿负责,故此上官婉儿被后世称为巾帼宰相。

侵犯武则天底线,被施以墨刑

上官婉儿自小生活在宫中,并且生的样貌艳丽秀美,正如现在的话说的,每个帅哥都渴望爱情的滋润,美女也是如此,到了已经谈婚论嫁的年纪,心中的情愫也早已盛开,但是此时,上官婉儿却依然在为武则天辛苦负责朝政,众所周知,武则天身边面首众多,而且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关系素来亲密,甚至在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颠倒鸾凤之时,也在上官婉儿面前毫不避讳,这显然极大的刺激了正处于躁动期的上官婉儿,久而久之,上官婉儿则与张昌宗混在了一起,而后宫之中,武则天耳目众多,不久武则天就知道了此事,对于张昌宗,武则天还在爱头上,不舍得处置,于是上官婉儿就成了她泄愤的工具,武则天你没有处死她,而是让他活着,受尽折磨,于是给上官婉儿处于墨刑,让其毁容,并且将上官婉儿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回朝。

这就是深受武则天喜欢的上官婉儿为何会被施以墨刑的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防火防盗防闺蜜啊。


丫丫说史


古代这种让人“脸红”的刑罚,上官婉儿受刑之后,反而变得妩媚了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封建时代,皇帝作为最高的统治者,其权威是不容侵犯的。即便明知道是皇帝的过错,也是不能直言相告的。现代人爱面子,古代人更是如此,特别是地位较高的一群人。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封建君主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设置的酷刑,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满清十大酷刑了。这些酷刑一方面惩罚凡人,另一方面也有警告世人,要遵纪守法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来说一下古代的这种酷刑。古代这种让人“脸红”的刑罚,上官婉儿受刑之后,反而变得妩媚了。

看过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人,都应该知道,有很多梁山好汉,他们脸上是印有一个“囚”字的。比如宋江,他额头上就被印了一个“囚”字。古代有很多犯过事的人,都是要被打上印记的,就好像留下案底一样。一方面起到羞辱囚犯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起到警示世人的意思。这点,和处决死刑犯必须拉到菜市场,午时三刻,斩立决一样。

因为犯的罪行不一样,所以受到的刑法的轻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唐朝的辩机和尚,他因为勾引高阳公主,导致其生下两子,就被唐太宗处以了极刑,腰斩!极刑还包括俱五刑、凌迟、以及五马分尸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受刑时,没那么疼,之后也只会感到“脸红”、羞耻的刑法。这种刑罚叫“墨刑”,由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发明。

当有人触犯法律的时候,就会被人在脸上刻下特殊的符号,以此来警戒。因为用墨水染过的原因,所以,用刑后的印记就特别明显。一旦被执行了“墨刑”,基本上一辈子都是会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的,所以这种酷刑对于受刑者来说,就是一种跟随一辈子的耻辱。这也是武则天发明这种酷刑的目的。 如果一个美貌的女子,受了“墨刑”,那不是逼迫其自尽吗?

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女人,她就受过“墨刑”之苦。令人意外的是,她不但没有因为“墨刑”,而变得丑陋,反而增添了一种妩媚。这个人就是上官婉儿。 一代天子一朝臣,武则天在当上皇帝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很多旧臣的阻碍,所以就杀了一批旧臣。上官婉儿的爷爷也因此被杀了。上官婉儿则跟着母亲到宫中当奴隶。因为聪慧过人,长相可人的缘故,上官婉儿很快就受到了武则天的喜爱。

不过君还是君,臣还是臣。武则天见到上官婉儿的第一面,就问了一句诛人杀心的话,“我杀了你全家,你可恨我?”上官婉儿回答“不恨。”上官婉儿和武则天是一样的人,连用人之道也都一样。一个是,只要你有用,不管是你是谁,我就敢用你;一个是,只要对我有好处,我就跟着你干。她们同属于干大事不拘小节的人。然而,刚从奴隶做到武则天宠臣的上官婉儿却有些飘了。

她沾染上了女皇武则天的宠臣。武则天知道上官婉儿抢自己的“小老弟”后,甚是生气,差点将上官婉儿杀死。上官婉儿还是很有才华的,她为武则天做的事,也是“称量天下”这样的大事,所以,惜才的武则天就想了一个办法惩戒一下上官婉儿。也就是对她进行了墨刑。这也是出于女人的报复心里吧,毁容了,看你还怎么找男人?聪明的上官婉儿为了掩盖伤疤,就在上面画了一个梅花图。如此一来,原本丑陋的伤疤,反而好看了。上官婉儿整个人也因此变得妩媚了。

随后,在脸上作画竟成了宫里的潮流。现今,仍然有爱美的女士,在身上纹下一个美丽的图案。其实,通过这件事,也能看出两个道理,第一: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第二,有才华,真的可以将丑陋变成美丽。对此,你怎么看呢?


历史诗人


说起墨刑,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它就是我们常说的黥刑,也就是用刀或者针在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让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就好像留下案底一样。一方面起到羞辱囚犯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起到警示世人的意思。

在中国,墨刑不仅是上古的五刑之一,也是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

并且,这种刑法不仅在男犯人中被广泛使用,即便在女犯人中也是非常流行,甚至很多奴婢犯错,也会被主人施以墨刑以做惩戒。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古代很多名人都被施以过墨刑,其中男人中著名的莫过于英布和狄青,女人中出名的则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上官婉儿。



说起上官婉儿,那也是出生名门贵族,她的先祖是西汉时期和霍光一起辅政汉昭帝的上官桀,其祖父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

公元664年,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与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则被发配到掖廷为奴,在这期间,上官婉儿在其母的培养下,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聪敏异常。

在上官婉儿十四岁,因机缘巧合得到武则天的欣赏,当时武则天特意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其后武则天对外发布的诏敕,基本上都出自上官婉儿之手,武则天也由此非常信任她。

等到武则天正式称帝后,上官婉儿直接被提拔为宰相,可谓权倾朝野,她也因此死心踏地的为武则天卖命,当时两人关系好的就像亲生的母女一样。但是,没过多久上官婉儿就突然被武则天下令处死,虽然后来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但还是将她处以黥面作为惩罚。



在正史上,对于上官婉儿被处于黥面这件事的原因,记载的非常隐晦,只是说是因为她违忤武则天的旨意,至于究竟违忤的是什么样的旨意,就不得而知。

后来,有部分野史就开始大胆猜测,说是当时武则天后宫养了很多男宠,不仅个个颜值惊人,而且能力非凡,尤其是其中一名叫做张昌宗的男子,其姿容俊美,被人称之为莲花六郎,因而深得武则天的青睐,常被武则天留在宫中侍奉。

因为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当作是心腹,常常带在身边,甚至武则天在与张昌宗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这样久而久之,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再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上官婉儿不由渐渐被其吸引,于是两人很快勾搭起来。

有一次,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打情骂俏时,被武则天发现,于是大怒之下将其逮捕入狱,并打算将其处死,但后来武则天又考虑得上官婉儿的才华,自己的各种诏书都离不开她,因此就将其赦免,但却故意用墨刑将其毁容,以解心中之恨,也免得她再与张昌宗勾搭。



据说,后来上官婉儿为了掩盖伤疤,就在上面画了一个梅花图。如此一来,原本丑陋的伤疤,反而好看了,上官婉儿也因此变得妩媚,以至于后来在脸上作画竟成为宫里的潮流,被人们称之为“红梅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则天大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

总的来说,这两种说法都是民间野史记载,并未出自正史,而且从逻辑上来说,她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最简单的,按照上面所说,武则天之所以在上官婉儿脸上施以墨刑,就是想羞辱她,想让她毁容,结果上官婉儿却在这墨刑处画花,让自己看起来更美,她这不是成心想让武则天杀她吗?我想上官婉儿只要稍微有点正常人的理智,都不会干这种蠢事。

至于第二种就更扯淡,完全是演义故事,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搞懂,所谓的墨刑,它也是由最基本的规则的,包括该刻什么字,都是一系列的标准,这其中根本就没有刻忤旨这种说法。武则天作为堂堂的皇帝,不可能还特意下旨规定在上官婉儿脸上刻忤旨二字,这真是把一个国家的元首当成什么了?

所以,对于上官婉儿被施以墨刑的真正原因,应该更多是政治上面的原因,可能是在政见上出分歧,但绝不会这些狗血八卦的事情,毕竟他们两个都是非常牛逼的政治人物,不可能为这点狗血事情来挣得一塌糊涂。


我是赵帅锅


提起大唐,就很难不提武则天,提起武则天,就很难忽略上官婉儿,她不但是武则天的贴身“秘书”,也是第一位有正式官职的女子,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其实还是武则天的儿媳妇、也就是唐中宗李显的皇妃。很显然她在武则天心目之中的分量是相当重的,但是即便如此喜爱上官婉儿,武则天却对其施以过“墨刑”,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对于上官婉儿被施以墨刑的原因,一直流传着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因为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面首张宗昌有不清不楚的关系,武则天发现之后一怒之下用金刀将她的额头刺伤。另一个说法则是因为上官婉儿在位高权重之后有些飘飘然,在武则天和大臣议事的时候偷听,被武则天发现之后重罚,额头上被刻上了印记。

关于和张宗昌偷情的说法

年纪稍微大一些的朋友应该都看过《唐朝豪放女》这部电影吧,其中鱼玄机的表现极大的颠覆了我们的三观,臭汉脏唐足以形容当时的情形,而在宫闱之中,女子的行为更加放荡形骸。上官婉儿虽然以才女著称,不过却也是一位私生活相当不堪的女人,说她生性淫荡也并不为过,她的情夫, 登记在册的有武三思和崔湜,同时和李贤的关系也是不清不楚,最后却成了李显的老婆。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上官婉儿不可能敢和张宗昌发生私情,毕竟她所有的一切都是武则天给的,以女皇一惯狠辣的行事作风来看,上官婉儿绝对不会因为一个面首来以身犯险。另外如果两个人真的有奸情被武则天发现,上官婉儿所受的惩罚也绝对不可能只是在脸上被盖个印记这么简单。所以这个说法我认为相当的不靠谱!

关于不知轻重被处罚的说法

因为是上官仪的孙女,自幼饱读诗书,对于朝政也多有涉猎,十四岁进宫的时候,上官婉儿就在所有宫女之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名义上的女丞相。由于要协助武则天处理政务,所以武则天在上朝的时候都会带着上官婉儿,不过在一些私下召见大臣的时候,一般是要商议一些重要的议题,这时候上官婉儿就不宜露面,但是因为地位的不断提升,她开始逐渐开始膨胀,因此偶尔就会违背武则天的意思偷着听,结果有一次不小心被发现了。

段公路在《北护录》里进行了很详细的叙述:“天后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后面一种说法,因为第一种是野史传闻,在当时也是为了迎合百姓口味编造出来的花边新闻,后面的说法更为符合情理,而即便被施以墨刑,但上官婉儿婉儿聪慧灵秀, 干脆在疤痕处刺上一朵红梅, 成了大明宫中人人效仿的红梅妆, 反而引领了一波时尚浪潮。


历史真香


听说过“红梅妆”吗?“红梅妆”是如何在宫内兴起的呢?其实这是阴差阳错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上官婉儿,一个睿智的化身。

婉儿有“巾帼宰相”之称,熟读诗书,明达吏事,聪敏异常。虽然她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但也颇具争议。其功与过如何?是后人爱品评的女性杰出的人物之一。



一、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获罪被杀而为奴。 相传婉儿出生前,有巨人给其母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想自己腹中胎儿必是一个男孩子。没想到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纳闷,觉得那梦没道理。

仪凤二年(677年),婉儿被武后免去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其实,即使婉儿家庭不发生变故,可能她受到的教育会更好一些。但是这似乎没有影响她的成长,相反可能给了她努力向上的理由。



但是即便如此,她能在武后身边终其一生,也算是最高的境界了吧?

从此,婉儿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一生,风生水起,不同凡响。

二、墨刑

墨刑又称黥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 墨刑相比剥皮、宫、腰斩、斩首、人彘等古代的惨无人道的刑罚来说是轻的,是不值得一提的惩罚。



在我们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宋江、林冲、武松、卢俊义等人都是因为犯了罪,而在脸上被刺字。据传,林冲脸上是“迭配沧州”,武松脸上先是“迭配孟州”后是“迭配恩州”,宋江脸上是“迭配江州”,卢俊义脸上或许是“迭配沙门岛”。

《宋会要·刑法》还记载说:“自今强盗抵死特贷命之人,并为额上刺‘强盗’二字,余字分刺两脸。”



也就是说,宋代刺配强盗除了“迭配x州”字样,还有如“强盗”二字。林冲、武松、宋江诸人,皆是因杀人被刺配,这些人脸上是有刺“强盗”可能性的。可能是脸的两侧,一侧是“迭配x州”,”强盗”二字在另一侧。

对疤痕,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用头发去遮盖。比如武松打扮成行者模样,脸的两侧均有头发垂下来,正遮了那两边刺字。

《尚书·吕刑》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唯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爱始淫为黥。"后传曰:"黥面。"



禹继尧舜之后开始使用墨刑,并把此定为五刑之一。 墨刑由于刺在面部,相当于毁容。对受刑的人来说,是一种耻辱。且时时提醒自己和别人,她是犯过罪的,是应该受到惩罚的,甚至是应该被远离的人。

三、红梅妆

武则天称帝后,婉儿是其书写诏书之人。后婉儿犯死罪,只是处墨刑,是爱惜她的才能。 婉儿受此刑罚,传说可能的原因有三:



1、《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

"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唐高宗)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 "

此事被高宗发现后用刀击之所致,然而在后人的记载中,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却更有他说。



2、婉儿因毁坏了大唐皇宫里皇权的象征“明堂”,武则天大怒,在上官碗儿额头上留下了“黥面”。

3、婉儿与武男宠私通,武则天拔取金刀,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

张昌宗替她跪求,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同时为了遮掩,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却显得更加娇媚。

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婉儿因与韦后太平公主等来往甚密,并与武三思等人私通,后被李隆基在兵变时杀害。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也有之。

上官婉儿,如若在当代也定是女中豪杰,其胆识,其才华,其能力都是一顶一的。而处在皇权身边,能被宠多年,游刃在各色人之间,其情商与智商可见一斑。时过境迁,对婉儿,除了好奇之外,就是佩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