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儿“啃老“十多年,父子反目:“巨婴”背后的教育是怎样炼成

网上热议的一起家庭纠纷案。

江苏南京的王先生看着自己十多年前耗资百万送出国留学的儿子在家“啃老”,一直不工作,一怒之下把儿子车卖了,结果遭儿子报复,把他的车也砸了,因此引发一场家庭大战。

海归儿“啃老“十多年,父子反目:“巨婴”背后的教育是怎样炼成

近年来,“啃老“引发的家庭事件日益增多,已经屡见不鲜。那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啃老“呢?

啃老族其实说白了就是待业青年,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青年族群,还得跟父母伸手要钱养活自己。

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家庭原因,不可能是一时养成。

海归儿“啃老“十多年,父子反目:“巨婴”背后的教育是怎样炼成

每一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有着千差万别,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仅与父母的家教有关,其自身的心理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01

孩子成为啃老族,懒惰无自律是内因。

我有一个师兄,早年在我父亲的工厂做活,人很好,但是有个恶习,就是喜欢赌钱,一有空就跟他的几个朋友玩,有时赌到深更半夜。

由于无自控力,越陷越深,后来发展到影响工厂生产,没有心思好好工作了,便给辞了。

今年听说把自己的房子都给卖了,为抵债。赌博几年,欠了一百多万的外债。

人没有自制能力,一心只想着赚轻松钱,又不想吃苦,就渐渐堕落成“啃老”族了。其结果是害了家人,更害了自己。

无独有偶,曾经有条新闻,小魏毕业于北京大学,体格健壮,曾在燕山石化工作,于2001年买断了16年工龄,从此游手好闲,坐吃山空。

迄今为止,已逾十多年。他父亲这样描述他:长期独处,与世隔绝,乃至理想日丧,渐无追求,懒惰成性,厌恶劳动。

一个名校的高材生竟也在独处的环境中变得如此消沉,实在是让人有点意外。

可见,个人的性情与追求也会因自身环境的变化而变得不堪一击,没有强大的自律能力,日渐颓废,无欲无求地肆意生长,慢慢便坠入“啃老”的深渊也会无法自拔。

02

孩子成为啃老族,父母溺爱娇宠是外因

“宠狗上灶,宠子不孝”,不让孩子吃苦,最终孩子会让父母吃土。

孩子成为啃老族,也有父母的因素在里面。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

大概是说,曾经有一个非常懒惰的小孩,什么事都依赖妈妈。

有一天,妈妈要出远门,留下他一个人不放心,就做了一只大饼给他。

结果妈妈回到家,发现孩子已经死了。

原来他只吃了前面的饼,而懒得转动大饼,就这样活活饿死了。

当时觉得这故事无比荒诞,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懒的人呢?

父母的娇宠溺爱成了他们懒惰的根源,每天被伺候的跟“小皇帝”似的,到头来却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活?

正如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凡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当他遇到困难时,尝试让他自己解决;

当他解决困难时,给予积极反馈;

当他遇到挫折时,鼓励他不要放弃;

多些商量,少许命令,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父母如果没有断舍离的勇气,孩子也不可能有独立成长的机会。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没有磨砺过自己担当的责任和困难,是很难真正长大的。

特朗普是美国房地产大亨,他的五个子女都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完全没有“啃老”的毛病,个个成绩优秀,品行无可挑剔;

大儿子小唐纳德,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特朗普集团副总裁;

二儿子埃里克,乔治墩大学优秀毕业生,特朗普集团执行副总裁,有自己名下的慈善基金,专门为儿童治病,有颜有钱有爱;

大女儿伊万卡,毕业于沃顿商学院,世界超级名模,特朗普集团副总裁,拥有自创的时尚品牌,曾连续二年登上美国《福布斯》全球十大未婚女富豪排行榜榜首;

二女儿蒂凡尼,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有音乐天赋,17岁发布了第一首单曲《像鸟儿一样》;

小儿子巴伦,才十岁就已经会六国语言。五个孩子,个个优秀无比,且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富二代,但是在他们身上,一点也看不到“啃老”的影子。

特朗普在教育上有许多优点,其中最难得的是,对每一个孩子都不宠溺,一视同仁,互相学习,尊重各自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专业与爱好,让每个孩子的个性百花齐放。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培养教育他们。

家庭教育不是管理,是正确的示范和良好的沟通共同达成,它任重而道远,更需要父母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电视剧《知否》里有一句反复出现的台词: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矣。

03

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有责,对自己有义的人,父母该怎么做呢?

1. 父母要做到断舍离

菲希尔曾说:母亲不是孩子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父母应该付出的努力,你的努力,孩子自然看得到。父母的“断”就是要切断原来的经济来源,舍得让他走出去;离开父母,慢慢让其独立生活。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只有放手,让孩子脱离“父母”这个舒适区,他才能见识更广阔的天空,才会有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格局。

2. 父母要给予生活的责任

“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孩子成年后,就要有为家庭承担责任的义务。

这义务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便产生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便决定了孩子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可以让其承担一部分父母的生活费,每月固定时间给付,如同储蓄一样养成习惯。

这是培养爱老、敬老的体现。即使不多,渐渐也能培养孩子对于生活的责任。

3.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著名主持人董卿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在南京某地铁站,小孙子憋不住在地上尿尿,爷爷连忙借来拖把,在奶奶的指挥下拖地。奶奶一边指挥还一边玩要看,监督是不是拖干净了:“可别把别人滑倒了。”

这对可爱的爷爷奶奶,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上了人生中最生动、最有意义的一课。

我们应该把自己努力变得越来越好,在他未来懂得的时候,对你有尊敬、也更有爱。

成长的路上,没有捷径,哪怕每天多成长一点点,日积月累一定会到达之前不敢想象的远方。自律比努力更重要,而从自虐到自律,再到独立,需要的只是看到未来你想要的那座城。

胡适曾经说过“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或明白生活这件事,其实是一件很深的人生哲学。

在跨过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那一条鸿沟,你必须要不断的打碎自己,然后重新把自己黏上。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