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局調控大師粟裕:萊蕪戰役6縱口鎮沒打好,卻意外成了絕妙好局

戰局調控大師粟裕:萊蕪戰役6縱口鎮沒打好,卻意外成了絕妙好局

萊蕪戰役於1947年2月20日打響後,王必成的6縱按照預定作戰計劃,對口鎮之敵發動了多次強攻,但沒想到守敵頑強抵抗,戰況異常慘烈,甚至到了“逐街爭奪、逐棚爭奪、逐屋逐戶爭奪”的程度。

口鎮未能預期拿下,王必成和縱隊及各師領導很是著急,生怕影響整個戰役計劃。

“用兵之法,要在應變”。一直掌控著戰局發展的粟裕,對6縱進攻口鎮的情況也高度關注。他發現口鎮未拿下,反倒是給他佈下一個絕妙好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機。

此時,剛被包圍在萊蕪城內的李仙洲集團主力,正準備據萊蕪城死守。粟裕分析李仙洲集團下一步可能動向:一是繼續死守萊蕪城,拖以待變;二是見口鎮我軍未能拿下,向口鎮方向突圍匯合。

粟裕認為,消滅運動之敵遠比憑城固守之敵更容易。也就是說誘使敵人出萊蕪城更容易在運動中加以殲滅。於是粟裕決定以口鎮未攻下為“餌”,採取“圍三闕一”、“網開一面”的戰法,誘使李仙洲集團出城。

戰局調控大師粟裕:萊蕪戰役6縱口鎮沒打好,卻意外成了絕妙好局

粟裕一是命令王必成:口鎮不必急於打下,讓李仙洲始終抱有向口鎮方向突圍的希望;

粟裕二是命令萊蕪城正面阻擊部隊:整體略向後縮,以便調虎離山,縱敵全面出城;

粟裕三是命令王必成:以1個師的兵力在口鎮以南構築袋型陣地,堵殲李仙洲集團。

果然,李仙洲中計,命令萊蕪城內部隊開始向口鎮方向突圍。

粟裕密切注視著萊蕪城內的敵情變化。當萊蕪城內敵軍大部撤出時,有的縱隊指揮員建議截擊敵人後尾縱隊。粟裕沒有同意,堅持待敵人完全撤離萊蕪城以後,再發起攻擊。粟裕認為,截擊敵後尾縱隊,敵軍主力如見勢不妙,縮回城內,勢必增加我殲敵困難。

當敵全面撤出萊蕪城後,粟裕即令4縱一部迅速進入萊蕪城,控制各個要點。

當敵進入我設伏陣地時,粟裕採取“四面包圍、收網捉魚”的戰法,下令王必成儘快攻佔口鎮,正面堵擊部隊堅決卡死敵軍北撤的咽喉要道;下令已攻佔萊蕪城的部隊積極向北進擊,堅決防止敵人回竄;下令預伏於東西兩翼的強大突擊集團,乘勢猛烈夾擊。

戰局調控大師粟裕:萊蕪戰役6縱口鎮沒打好,卻意外成了絕妙好局

最終,李仙洲集團5萬多人被團團包圍在東西三四公里、南北十一二公里的袋形陣地裡,南退不得,北進不能,東衝西突,指揮失靈,亂作一團。我軍乘勢兜剿,很快結束戰鬥。

萊蕪戰役,打得乾淨利落,我軍經三日激戰,共殲滅國民黨軍一個綏靖區前進指揮部、兩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生俘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以下將領17人。

本來,王必成的口鎮沒按計劃打下來,這不是一個好事。但粟裕是戰局調控大師,憑藉他高超的駕馭能力和指揮藝術,硬是變壞事為絕妙好局,巧妙利用口鎮未拿下設局,給李仙洲提供了向口鎮方向突圍匯合的逃跑希望,給我軍打開了“圍三闕一”戰法運用的迴旋空間,給我軍創造了在運動中兜殲李仙洲集團的絕好戰機,打了一個解放戰爭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殲滅戰。

戰局調控大師粟裕:萊蕪戰役6縱口鎮沒打好,卻意外成了絕妙好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