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7歲成名,寫文大罵武則天,至今死因成謎···

文|小熊

公元619年,浙江義烏縣一個沒落的書香門第誕生了一名男孩,爺爺為了給他取名,翻遍了家裡的藏書,當看到《周易》上面的:

觀國之光,以利賓於王,駱賓王這個名字就誕生了。

駱賓王天資聰穎,小小年紀已經能背誦並默寫上百首詩文。

跟所有的天才少年出名的方式如出一轍。

爺爺和朋友在河邊散步,想考考駱賓王,讓他做首詩。

駱賓王看著河裡的一群大白鵝,脫口而出: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他7歲成名,寫文大罵武則天,至今死因成謎···

幼時駱賓王

兩位老人大吃一驚: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才學,實在是妙。

從此,駱賓王作為神童的名聲傳遍了鄉里。許多年後,我們的課本也離不開這首《詠鵝》。

年少輕狂,幾經波折

  • 22歲那年,駱賓王進京參加科舉,一身才學卻沒有家庭背景的他落榜了。

當時初唐的科舉,不只是單純的考試,家世背景佔有絕對的優勢,因此唐朝考生考前會頻繁走動,跟權貴政要攀攀關係。

深受打擊的他在長安四處奔走,終於得到了在道王李元慶府中的九品錄事一職。

錄事就是寫寫公文和工作彙報。

他7歲成名,寫文大罵武則天,至今死因成謎···

駱賓王

道王十分欣賞駱賓王的才華,想給他升職加薪,根據流程,得寫個自薦信。

駱賓王嘴上答應,轉身就寫了封這樣的《自敘狀》:

若乃脂韋其跡,乾沒其心,說已之長,言身之善,容冒進,貪祿要君,上以紊國家之大猷,下以瀆狷介之高節,此兇人以為恥,況吉士之為榮乎?所以令衒其能,斯不奉令。謹狀。

許多人寫自薦信,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導致無才無德的人都能升職加薪,我對這樣的事深以為恥,恕不奉命。

就這樣,他在道王府中幹了六年,比他後來的都升職了,他還是個無名之輩。

任期一到,眼看就要失業了,四處求人無果,他才發現自己以前的清高多麼不值一提。

  • 公元 665 年,唐高宗李治前往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在多方推薦下,駱賓王呈上了《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文章內容全是為皇帝歌功頌德。

李治看後很高興,讓駱賓王進宮做奉禮郎。

官途突然有點順,駱賓王有點飄了。

到了長安,他看著京城的子弟鬥雞賭博,也不禁進了賭場。

剛好碰上城中嚴打,穿著官服的駱賓王一下就被認出來,被抓了。

有案底在身,朝廷是不能混了,出獄後,駱賓王便寫信給裴行儉,請求加入軍隊。

他7歲成名,寫文大罵武則天,至今死因成謎···

駱賓王

隨軍出塞不僅開闊了他的眼界,更豐富了他的詩歌內涵,在與吐蕃作戰中,唐軍全軍覆沒,只得議和,鎩羽而歸,駱賓王立志誓死效忠,為國捐軀寫下了:

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從軍行》

駱賓王的邊塞詩景色壯麗,情感真摯,後面的岑參、高適都受了他的影響。

軍中一把好手,副職做了婦女之友

不久後,駱賓王被派遣到西蜀,擔任軍中的書記一職。

在四川,駱賓王還熱心地當了兩回婦女之友。

有次,一位姓郭的女子來找駱賓王,一進門就泣不成聲。

問了才知道,這郭氏竟是自己的朋友盧照臨的老相好。

他7歲成名,寫文大罵武則天,至今死因成謎···

盧照鄰

原來盧照臨不得志時,郭氏陪他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還有了身孕。

離開的時候,盧照臨向她保證,一定會來接她。

孤兒寡母生活悽慘,沒多久孩子就夭折了。日子是一天天在熬,但是時間越久也越看不到希望了。

駱賓王聽完郭氏的哭訴,不禁義憤填膺:我這朋友也太渣了,我得教育教育他。

駱賓王大筆一揮,痛訴盧照臨始亂終棄、不守承諾,寫下《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寄了過去。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盧照鄰。

盧照鄰當時離開四川后不久,就染上風疾,又因為整天鬱郁不得志,身體大不如前。

他躺在病床上,看著那封信,想到了昔日的美好和承諾,不禁愧疚難當,淚如雨下。

誰分迢迢經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

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

盧照鄰最終沒有回信,畢竟自己也不能耽誤人家了。

後來又有女子前來控訴渣男。

這位女子是位女道士,叫王靈妃,拋棄他的渣男也是個道士,叫李榮。

兩人相在長安相識,李榮憑著花言巧語騙了王靈妃的心,還同居了一段時間。

沒過多久,李榮就不辭而別,去四川遊山玩水了。

他7歲成名,寫文大罵武則天,至今死因成謎···

駱賓王

然後鋼鐵直男就作了一首詩,這首詩寫得很長,句句經典:

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不久,駱賓王被調回朝廷,職位晉升到了侍御史。

侍御史的工作相當於中央的監察機構,在大理寺任職。

由於駱賓王剛正不阿的性格,工作中鐵面無私。

但凡手腳不乾淨,管你上面是啥人,嚴懲不貸。這樣就自然得罪了不少權貴,尤其是武則天的勢力。

最終,駱賓王被誣告貪汙,再次入獄。

他在潮溼陰暗的監牢裡,百思不得其解: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在獄詠蟬》

後來輿論都偏向對駱賓王遭遇的同情,一年多後就被赦免出獄,被貶為一名小縣丞。

討伐武則天,死因成謎

按理說人到暮年看淡世間冷暖,一生起起落落,也該安享晚年了。

他7歲成名,寫文大罵武則天,至今死因成謎···

駱賓王

而他在晚年的時候,幹了一件更大的事。

公元 683 年,朝野上下籠罩著一派恐怖氣氛:

中宗被廢為廬陵王,唐睿宗李旦稱帝,實際政權掌握在武則天手裡。武則天趁機大肆誅殺李唐宗室,排除異己。

駱賓王看得怒髮衝冠,毅然加入反對武則天的武裝起義,痛斥武則天禍亂朝綱。

慷慨激昂之處,他順手就執筆起草檄文——《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武則天讀到這些的時候,覺得好氣又好笑,又感嘆:這樣的文學奇才,竟然不能為我所用,實在是可惜!

他7歲成名,寫文大罵武則天,至今死因成謎···

武則天

此文一出,感人肺腑,擁護李唐的眾多豪傑響應,很快就聚集了10萬大軍。

原本能幹出成績的大軍,因為有個不靠譜豬隊友的存在,功虧一簣。

就在他們攻下潤州,士氣高漲,正應該一鼓作氣直取長安的時候,徐敬業不顧眾人的勸告,非要停下來鞏固江南的根據地。

這下可好!武則天有足夠的時間清理朝廷反對派,並發動30萬官兵鎮壓叛軍。

不到3個月,徐敬業的叛軍就被迅速剿滅,徐敬業被殺,駱賓王不知所蹤。

他7歲成名,寫文大罵武則天,至今死因成謎···

駱賓王

關於駱賓王的結局,最終成了一個謎。

有人說兵敗後,他當場就被殺了,有人說他投水自盡,也有人說他深藏功名當了個掃地僧……

這些真相沒人知道,但一生高風亮節的他一定不曾為自己的選擇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