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十全十美,要不一無所求

現在總喜歡講中庸之道,就是不是力求更好,而只要求滿足。這是什麼道理,這是讓所有人都提前衰老嗎?只有那些衰老腐朽的生命才會追求所謂中庸,更年輕的則應該是最求卓越,而不是夠用就好,這是一種狀態。

要不十全十美要不一無所求,這是安蘭德的在書中的一種願景,對青年的願景。

不過現在的我們總有許多的束縛,一種被稱為責任的東西在拉扯著我們,導致我們自己無法綻放,我們總是瞻前顧後,我們已經用自己的外在得失代替了自己生命和靈魂的得失。我們很多時候最求的是現在的安逸,不願去戰鬥,不願去流血,不願意接受痛苦。想著夠了就好,想著中等就好,從不去思考著獲得更多。

我們喜歡中庸之道,它能讓我們獲得更輕鬆,更加的安寧。這是一種安於現狀,這是一種對此在的滿足,一種不再年輕的現狀。

中國社會總是致力於讓所有人活得更輕鬆,從思想到道德。思想上的中庸之道,老莊的無為之治。道德上的君臣父子,儒家之仁。我們總是致力於尋找一種能使社會穩定的公理,使人們不再相互傾軋,競爭,製造一個固化的社會以此達到穩定。

而現在正是要我們解放的時刻,我們的個人,靈魂雖然依舊處於喧囂中,各種思想在誘惑我們,但我們有一個優勢,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自己依什麼樣的方式生活。我們的骰子還沒有亮出來。未來還是未知的,可期的。

我們個人雖微不足道,生命的恆星卻可以同樣耀眼。不要聽從別人給你說的美好生活,永遠,永遠都為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活著。做你自己,因為別人已經有人做了,自己才完美的,要不就滅亡吧,一無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