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還可以買嗎?

頭條金融


結構性存款當然是可以購買的,無論是最近新聞中常說的假結構性存款還是真結構性存款,對於投資者來說,它都是相對穩健的投資產品。

不過這種產品再穩健,也不是閉著眼睛就可以買的。在買之前還是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否保本

市面上的結構性存款大部分都是保本的,但也有非保本的。如果你衝著保本存款去,但不幸買到非保本,非保本還出了問題,那就要自己為自己的選擇來買單了。

如何區分是保本還是非保本呢?

第一、看風險等級。風險等級為PR1就是保本理財。除此以外全是非保本,級別越高,風險也越高。

第二、看產品說明書,是否保本在產品說明書中會寫的很清楚。

買結構性存款就認準保本的,很多人也確實是衝著保本去的。


二、不能提前支取

這可能是所有理財的通病,但由於結構性存款的大部分資金還是按存款來管理。對於存款來說,不能提前支取卻是它比較明顯的缺點。

在購買之前要考慮清楚,自己是否能夠接受這個不足。在存期內是否一定不會使用這筆錢,如果要用錢應急,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來應急。

大額存單、智能存款利率也不低,也可以提前支取,從這個角度來說,完全勝於結構性存款。

總結:

結構性存款的小缺點並不會影響真正的投資者,因為他們懂得如何識別風險,他們對自己的需求瞭解的更加清晰。


銀行研究僧


10月開始,結構性存款的新聞非常多,其中多數都是講整治“假結構性存款”的。在詢問結構性存款能不能買之前,首先要搞清楚這樣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真結構性存款?什麼是假結構性存款?


什麼是真結構性存款?什麼是假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在普通定期存款的基礎上,引入了金融衍生產品,產品掛鉤股票、股指、黃金、外匯、利率等資產,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收益率不是固定的,而是有一個收益上限,一個收益下限,比如1.5%~3.8%。


真的結構性存款是,產品到期之後,客戶究竟拿到的是收益上限,還是收益下限,這個在購買的時候是不確定的,到期收益率要根據掛鉤的這些資產的表現來定。所以看懂結構性存款的收益規則非常重要。


假的結構性存款是,產品表面上掛鉤金融衍生品,但實際上只是一個幌子,根據產品的收益規則,客戶能接近100%拿到收益上限。銀行實際上是在高息攬儲。


購買假的結構性存款更划算?


有人看到這裡會說,既然假的結構性存款能100%拿到收益上限,真的結構性存款不一定能拿到收益上限,那豈不是買假的結構性存款更划算?


沒錯,確實是這樣。


現階段是這樣,但未必以後也是這樣。


監管層為何要打壓假結構性存款?


為什麼監管層不讓銀行發行假結構性存款呢?


首先,銀行發行假的結構性存款,高息攬儲,擾亂了市場利率秩序,不利於銀行間公平競爭。

其次,銀行發行假的結構性存款,存款利率更高,資金成本也更高,會加大銀行的經營壓力,存在一定市場風險。

第三,真假結構性存款混合,而銀行在宣傳結構性存款時,向儲戶傳導出結構性存款“保本、保息、期限短、利率高”的錯誤觀念,一旦客戶買到真的結構性存款,就有可能拿到低利率,還可能與銀行發生糾紛。


結構性存款以後還能買嗎?


看個人。首要條件是你要看懂產品說明書中的“收益規則”,也就是達到不同收益率,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概率有多高。如果看不懂就別買了。


如果你是把結構性存款和普通定期存款相比,不管是真結構性存款還是假結構性存款,都要更划算。結構性存款期限多在1年期以內,現在很多收益下限還在2%左右,也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高很多,如果拿到收益上限就更好了,比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要高。


小斯筆記


自從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之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存在已久的結構性存款突然火爆起來,主要原因是被銀行主推起來,繞過資管新規的限制走了一個小漏洞,表明上結構性存款是存款產品,其實不算是存款產品,銀行一般稱為保本/部分保本結構性投資產品。

銀行會推出一次假結構性存款來攬儲,利率跟之前的理財產品差不多,資管新規後一部分追求高利率的儲戶資金無從投資,假結構性存款正好填補這個缺口。

什麼是假結構性存款呢?

結構性存款顧名思義是把存款結構性分開,分成兩個賬戶,一個用於固定儲蓄,一個用於風險投資,賬戶分配比例不同或者風險投資標的不同會把結構性存款分成不同的類型。

一般結構性存款的收益是不確定的,收益率是有一個範圍的,畢竟標的未來走勢是無法預測的。而假結構性存款,同樣也會有一個範圍,不過最終結算利率銀行會100%按照最高上限來結算,結構性存款只是銀行的幌子,銀行藉此來攬收存款。

叫停假結構性存款

9月6日,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於規範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稱目前區域內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主要存在產品設計不合規、風險計量不準確、業務體量與風控能力不匹配、宣傳銷售不規範等四方面問題。

北京已經在規範,其餘全國各地都會繼續落實規範,一般這種假結構性存款都是小銀行在做的,而真正的結構性存款一般只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才會做,規範結構性存款有利於市場的發展,對銀行攬儲提出新的要求。

結構性存款還可以買嗎?

這個根據個人存款需求,如果是追求穩定的高收益,結構性存款是不合適的,畢竟結構性存款不是保本保息的,想要保本保息最好的都是大額存單,或者最新不少民營銀行都推出的智能存款,這些存款產品都受到法律保護,銀行會如期兌付的。

至於結構性存款,不同標的會有不同的收益率範圍,一般情況下收益率都會在範圍之內,能夠承受風險的可以選擇結構性存款,畢竟結構性存款正常情況都只是拿利息去風險投資,博取更高的收益,當然也要注意一下結構性存款的細則,有的結構性存款是不保本的,會把本金都拿去風險投資,最終有可能會虧損。

最後,結合自身理財需求,有需要才購買結構性存款這樣是最好不過的。


財經樂少


在我個人看來,50萬元買結構性存款算是合理的一款投資方式,因為它的收益率還不錯。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其實結構性存款在銀行存在十幾年了,但是今年被大家廣為熟知,這主要是資管新規中要求銀行不得發行保本理財產品,因此銀行大力主推結構性存款來替代。目前各大銀行主推的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的,所以它又稱之為保本型結構性存款。為什麼說它是保本?並非說它計入銀行表內資產,銀行就必須剛兌,也不是說它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而是它的投資所決定的。

一般來說,購買結構性存款,銀行會把你的資金分為兩個部分:大部分存於銀行定期存款用作保本,小部分用於投資衍生金融產品獲取高收益。

以你的50萬元為例:假設你購買了銀行一年期的結構性存款,那麼其中48萬元會存於銀行定期存款(假設利率為2.04%),其餘2萬元用於投資衍生品,48萬元的定期,利率2.04%,到期本息合計為50萬元,也就是說,無論其餘2萬元投資的結果如何,你的本金都是安全的。如果2萬元投資獲利,你就可以獲得高收益。


李賢革


不請自來。筆者認為,結構性存款是值得購買的。結構性存款是具有存款屬性的,又具有金融衍生品屬性的一種存款模式。

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收益的產品。


上面就是結構性存款的官方定義,可以簡單的理解為:

結構性存款 = 基礎存款 + 金融衍生品


2018年9月28日銀保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其中明確寫明:結構性存款本金納入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並繳納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費,50萬內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客戶所承擔的風險只是利息可能發生損失,而本金不會有任何損失。


2019年1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合計109812.17億元,較2018年12月末增加13645.76億元,環比增長約14%,同比增長約38%。


在資管新規出臺後,保本理財取消了剛兌,結構性存款成了中小銀行攬儲的利器,相應的利率上漲也是存在可能的。


但是,結構性存款的利率上限並不能夠100%到手,為什麼這麼說呢?

結構性存款的利率都有都設有上下限,例如2.4%-4.5%,具體能有拿到多少的利率,和結構性存款到期日所掛鉤的金融產品指標有關,達到領取上限,沒有達到領取下限。


綜上所述,正因為結構性存款的這個特點,所以結構性存款保本不保息。


小黑看財經


在銀行理財利率持續下行,資管新規尚在過渡期之時,結構性存款可以保證本金安全,同時收益有上行浮動區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個人結構性存款是指客戶在自願承擔特定風險前提下,以客戶資金為結構性存款本金,並在存款基礎上嵌入一個或多個金融衍生工具,通過與利率、匯率、貴金屬價格、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從而使存款人在承擔了特定風險的條件下獲得較高預期收益的存款產品。

換句話說,它就是“定期存款+期權”。由於是存款和衍生品的組合,使得結構性存款既有“存款收益”,又有“衍生品投資的想象空間”。

我們可以用結構性存款博取高收益。如果預測對了,有一個高的收益!萬一“看走眼”了,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還會有一個保底的收益率,自己也不會有多大的損失。既規避了風險,又滿足了自己的投資樂趣。

結構性存款可保證本金安全。收益可攻可守,產品收益=承諾的固定收益+投資衍生品可能帶來的額外高收益。在保證固定收益的前提下,博取額外收益。

結構性存款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其收益要高出同期定期存款不少。目前各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投資還是相對保守的,可以配置一些。


河小葵話理財


目前,大部分結構性存款都值得買,因為結構性存款是保本的,能達到收益上限的概率較高,即使拿到的是收益下限也不太虧,有可能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還要高。

結構性存款本質上屬於存款,大部分資金都買了銀行存款,以保障產品的本金安全。目前中資性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基本上都是保本的,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大部分保本,少部分是部分保本,比如90%保障本金。結構性存款計入一般性存款,不受資管新規約束,即使以後保本理財退出了,保本的結構性存款仍然可以發行。

隨著市場上貨幣寬鬆,目前結構性存款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不及4%,但是由於其保證本金安全的特點,還是受到希望追求投資安全的投資者的熱捧。不過大家也需要注意,與定期存款相比,結構性存款到期前是不得提前支取本金的,所以結構性存款的流動性是比較差的。大家在投資的時候就得考慮資金流動的問題。



民生私行財富經理張靜


朋友們好!

現在銀行的機構性存款是否能夠買,主要就是你是否能夠接受結構性存款最低的收益率。現在結構性存款產品的特點是保本,也有一定的概率達到業績比較的最高年利率,大家如果真想投資的話,可以多研究一下。

結構性存款的特點

現在很多銀行都在發行結構性存款產品,結構性存款產品保本,而且最低收益率也還是不錯的,基本上最低收益率也能夠跟銀行定期存款年利率保持基本一樣。

因此,好多存定期存款的投資者,有時候就會投資結構性存款產品。

但是結構性存款產品跟定期存款產品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的。首先結構性存款流動性很差,是不能夠提前支取的,這就意味著你投資結構性存款的話,將會冒著很大的流動性風險。

還有就是結構性存款產品是存在一個利率區間的,一般來說,結構性存款不保證實現最高收益率,但是會承諾保本。因此,一般結構性存款產品還是存在一定的收益風險的,有可能投資了很長時間,結構性存款也就是實現了最低的收益率。

因此,大家在投資結構性存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提前支取的風險和收益實現不了最高收益率的風險。

是否值得購買

結構性存款是否值得購買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結構性存款承諾保本,這個是比較吸引投資人的地方,還有就是結構性存款存在一定的可能性達到最高收益率,這個也是比較吸引人投資的地方。

比如下面是工商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表,從中可以看出來,1萬起購的190天期限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年利率為1.55%-3.2%。

可以看出來,這款190天的工行結構性存款產品保本,年利率為1.55%-3.2%,最低利率比半年定期存款年利率保持一致,最高利率達到了3.2%,這個比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一些。

因此,可以看出來結構性存款產品的特點是保本,但是也有一定的概率達到業績比較的最高年利率。

具體結構性存款產品是否值得購買,這個真的需要投資者自己多研究一下結構性存款產品,如果自己覺得合適的話,也可以適當購買一些試試。


綜上所述,現在結構性存款產品的特點是保本,也有一定的概率達到業績比較的最高年利率,大家如果想投資的話,可以多研究一下。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如果是閒錢,可以長線投資,那最好別去銀行這種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浪費時間和金錢。我個人最近幾年是買理財保險,收益挺高還安全——銀監局和保監會都合併成一家了,叫銀保監會,所以別再跟我說保險是騙人的之類的話,騙人的保險是有人輕信了素質低的業務員舌燦蓮花,自己又不去好好了解就盲目的買,最後買著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目前我的理財收入比工資還高,沒有投入就不會有回報,想賺錢又不想花時間去學習賺錢的技巧,那隻能讓自己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6裴雯9


現在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還可以買嗎?假結構性存款成為考慮的重點。

在資產管理新規出臺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和保本承諾被打破,金融理財由原來的保本甚至保本保息變成了風險自擔的投資金融品,因此,銀行理財已經不再是百姓避險的金融產品,導致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和銀行大額存單的火爆,同時銀行結構性存款也出現異常火爆異常,特別是民營銀行智能化存款一時成為銀行市場的不二存款利器。。

當結構性存款成為各銀行的攬存利器並得到快速發展時,當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已經突破11萬億時,當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成為新的資產管理規定後成為保本保息的存款替代品時,結構性存款的火爆特別是民營銀行智能化存款的火爆就成為銀行存款市場上一個特別奇特的現象。

在面對結構性存款火爆的同時,銀行結構性存款迎來了監管的強勢監管要求,即進行清理和排查。進一步規範銀行結構性存款也成為銀行監管的重點。

那麼,在這一大趨勢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還可以購買嗎?主要是看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到底是理財產品還是存款產品呢?這涉及到結構性存款的安全性?

很長一段時間對於結構性存款是理財產品還是存款產品一直沒有定論,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將其歸結為理財產品,銀行的銷售也是在銀行的理財產品名下。

但是由於在當時銀行的理財產品絕大多數是保本的,甚至是保本保息的,所以人們對銀行結構性存款到底是存款還是理財並不關注,只要收益高就行。

但隨著資產管理新規的實施,銀行理財產品已經不再剛性兌付,銀行結構性存款到底是存款還是理財就成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則性問題。

2018年9月28日銀保監會制定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其中明確寫明:結構性存款本金納入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並繳納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費。

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已經完全將結構性存款視同存款,既然視同存款,那麼,50萬存款額度以內就將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在任何情況下本金都不會有任何損失,而購買者所承擔的風險只是利息可能發生損失。

因此,從安全性角度考慮,結構性存款具有存款的安全性和理財產品的收益性,當然是購買投資的最佳選擇。

其次,結構性存款具有的銀行理財收益能力也是刺激人們購買的重要因素,並引發了結構性存款的火爆

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是指投資者將合法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資金存放在銀行,由銀行通過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者收益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具有一定風險的金融產品。

這種掛鉤特性決定了銀行結構性存款可能會具有較高的收益性,甚至可能會比銀行理財產品更高的收益率。

以2019年某國有大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利率為例,期限91天預期收益率為3.45%-3.55%;期限182天預期收益率為3.2%-3.3%或3.55%-3.65%或3.75%-3.85%;期限365天預期收益率為3.4%-3.5%或3.65%-3.75%。這樣的結構性存款利率不僅遠高於同等銀行的存款利率,甚至一點不比理財收益率低。

而民營銀行的所有智能化存款的主打特色都是存期靈活、隨存隨取,同時具有更高的收益,高達4%以上的高收益更是成為市場的強烈衝擊武器。

在過去的兩年內,不僅僅中小銀行以結構性存款作為存款利器,而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工、農、中、建、交、郵儲、國開行)的個人結構性存款也大幅度增加。

據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新增結構性存款規模僅為1.8萬億元,年末結構性存款餘額為6.95萬億元;2018年末我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進一步達到9.62萬億元,較2017年末的6.95萬億元增長了2.66萬億元,增長幅度達到38%。2019年,銀行結構性存款呈現繼續擴張的態勢,2019年3月末,結構性存款規模歷史性地創紀錄達到11.19萬億元,今年前一個季度新增1.57萬億元。

因此,從結構性存款的安全性和結構性存款的收益能力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是值得購買的。

其三,面對監管部門假結構性存款的清理和規範,對銀行結構性存款的購買者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決定了是不是應該購買銀行的結構性存款?

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就對民營銀行智能化存款進行窗口指導和談話,目的當然是規範民營銀行的結構性存款。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銀行結構性存款亂象進行治理和規範,特別是假結構性存款將受到嚴格的監管。

今年5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簡稱23號文),明確要求排查銀行結構性存款通過設置“假結構”變相高息攬儲的情況,監管部門明確對所謂的結構性存款進行全面的排查和清理。雖然對“假結構性存款”的清理是重點,但是也預示著銀行結構性存款的全面清理已經勢在必行。

今年10月18日,銀保監會再一次發佈針對結構性存款的規範通知,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嚴格區分結構性存款和一般存款,結構性存款銷售應當參照銀行理財銷售規定等。

什麼是假的結構性存款呢?銀行的“假”結構性存款到底“假”在何處呢?

所謂的假結構性存款就是將本來應該與衍生品掛鉤的資金卻沒有掛鉤或者虛假掛鉤,導致結構性存款實際上成為變相的高息存款。

“假”結構性存款是在結構性存款資金設計的掛鉤過程中出現以下兩種掛鉤形式:

一是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浮動收益異化為相對固定收益,從而導致變相剛性兌付和固定收益,實質上就是想通過假借固定收益的“剛性兌付”產品,最終達到保本保收益以吸收存款為最終目標。

二是結構性存款掛鉤的結構條件設計為不可能觸發的條件,將嵌入結構性存款的衍生品工具實際上是名存實亡,本質上結構性存款產品本質上異化為高息存款產品。

這裡要明確兩個問題:

一是假結構性存款對購買者有什麼影響?當然對購買者是有利的,降低了購買者的風險同時提高和確保了存款的收益,對購買者當然是有利的。

二是在監管部門清理和規範過程中對結構性存款購買者有什麼影響?實際上監管部門對結構性存款的清理和規範,更多的是對金融秩序的考慮,是穩定和保持一個健康的銀行競爭秩序,對於已經發行的不規範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監管部門一般會處罰結構存款的發行銀行,同時要求到期以後進行清理;對於未來發行的結構性存款進行規範。

所以,對購買結構性存款的大眾來說,本金肯定不會有什麼損失,而收益如果能夠固定自然最好,這樣沒有風險;但如果收益不能固定,那也僅僅與理財產品的風險相當或者風險程度低於理財產品風險,但兩者收益差距不大,而理財產品有本金損失的風險,結構性存款沒有本金損失風險,哪一個更好不是一目瞭然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