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忽高忽低該換降壓藥?可能是頸椎病刺激的

老楊患上高血壓3年多了,這幾年一直吃降壓藥,血壓控制的也還不錯。但近半年以來,血壓總是忽高忽低,吃的降壓藥也不管用了,還總覺得經常頭暈,脖子也很不舒服,老楊覺得可能自己的病情嚴重了,該換降壓藥了。

血壓忽高忽低該換降壓藥?可能是頸椎病刺激的

老楊去醫院想找醫生換藥,由於脖子也總不舒服,老楊先掛了骨科的號去看脖子疼,檢查後才知道,老楊的頸椎出了問題,得了頸椎病。

讓老楊大吃一驚的是,醫生說頸椎病也會導致高血壓!醫生的話讓老楊一臉懵圈,高血壓怎麼會和頸椎病扯上關係呢?

有些人血壓高,為什麼是頸椎病鬧的?

頸椎病與高血壓,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確是關係密切。據統計,約有30%的高血壓患者與頸椎病有關,稱為頸源性高血壓。

頸椎病之所以會引起高血壓,原因有三:

一是由於頸椎病的頸椎發生小關節錯位或骨質增生(俗稱“骨刺”),會直接壓迫交感神經,進而使交感神經節產生反應,最後導致血壓升高;

血壓忽高忽低該換降壓藥?可能是頸椎病刺激的

交感神經節受刺激為何會引起血壓升高呢?學過生理衛生的同學都知道,交感和副交感是一對互相制約的非自主神經。交感神經興奮時,讓人進入“戰鬥狀態”,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瞳孔放大,便於應對危險,此時就會造成血壓的升高。

血壓忽高忽低該換降壓藥?可能是頸椎病刺激的

二是當我們頸部肌肉緊張、痙攣或頸椎曲度發生變化後,會在不知不覺中使頸部的神經或軟組織受到牽拉和擠壓,造成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和血管痙攣,造成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和血管痙攣,刺激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增強,最終導致血壓升高。

總之,就是頸椎病可能會導致高血壓的出現,甚至影響高血壓的治療。那既然如此,如何知道你的高血壓“不普通”呢?

如何與其它高血壓進行區分呢?

一看症狀:當頸椎病發作時出現頸項部疼痛、僵硬、頭痛頭暈等症狀,這時還出現血壓升高,若頭頸部症狀減輕後,血壓亦隨之下降,這是頸源性高血壓的重要特點。

血壓忽高忽低該換降壓藥?可能是頸椎病刺激的

二看降壓藥的效果:正常的高血壓對降壓藥物治療效果好,而頸源性高血壓對降壓藥不敏感,而對頸椎病的治療效果顯著。相關研究顯示,在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觀察中牽引、手法治療頸椎病後患者的血壓可下降20-30毫米汞柱,治療間歇期血壓又會升高。

三看血壓波動情況:頸源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較大,脈壓差較小,一段時間低血壓,一段時間高血壓,血壓波動不穩。

血壓忽高忽低該換降壓藥?可能是頸椎病刺激的

四看CT或核磁結果:吃了降壓藥都不管用的,尤其也沒有高血壓家族史、症狀發作又類似頸椎病的,要到醫院去做頸椎X片、頸椎CT或頸椎核磁檢查,以排除頸源性的高血壓。

當然,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是要防治頸椎病。預防頸椎病,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減少勞損,同時,每次低頭或仰頭超過30分鐘,都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

還要加強頸肩部肌肉力量的鍛鍊,在工作之餘,可以通過鍛鍊來增強頸肩部肌肉力量,從而有利於頸椎的穩定性。對於很多症狀嚴重、病史較長的,依然需要依靠藥物如頸復康等來改善頸肩部的神經根及頸部血液的供應,並能有效緩解頸肩部的疼痛,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