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四川省的经济副中心?

江江130117780


我认为四川如果想要发展副中心城市的形势不容乐观。省内成都一家独大,各市缺乏阶梯化发展,除了成都体量规模越来越大向一线城市靠拢,其余城市都是三、四线城市,难以独挡一面。

我们先来看2018年中国城市GDP规模。

1、一线城市GDP标准起步2万,上海和北京已经超过3万。

2、二线城市门槛我觉得也开始向1万迈进,未来区间应该在1万-2万之间。

3、那么一个省的副中心城市不是二线市最起码也是三线强市吧,有一定经济规模才能带动周边发展。而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情况来看这一规模应该在6000亿以上,就算中西部地区普遍发展不如东部,那按福建厦门4791亿元(人口少)或河南洛阳(4640亿)来看,至少也需要4000亿的规模。

我们再来看四川2018年各市的情况

从四川省内前十城市经济数据可以看到最接近成都的绵阳只有2300亿,还不及成都的六分之一,而德阳、宜宾、南充都差不多勉强过2000亿,其他城市连2000亿都不到。真的可以说是难兄难弟,谁带动的了谁都不一定。

而从国家颁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到四川省政府致力打造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情况来看,别的省最多2-3个候选,四川一下冒出7个备选城市,更神奇的是大家都差不多,大家都有机会,真的是势均力敌。那么这些候选城市情况如何呢。

1、绵阳

如果一定要选一个,绵阳整体情况是最有希望的。棉阳是四川科教副中心城市,近几年也一直在积极招商引资。但是可惜的一点事地理位置。国家打造成渝城市群是为了连接成渝之间交通形成经济走廊,而绵阳位于四川北方与大方向有些偏离,资源很难集中。

2、德阳

按情况看好像跟绵阳差不多的德阳是第二有力的竞争者。先不说经济体量、地理位置如何,就德阳靠近成都在其辐射圈之内就让他不可能成为副经济中心。这显然不符合成都辐射圈以外建立新的经济中心的方向。

3、乐山

好像乐山知道自己的实力也就对副经济中心城市竞争没什么兴趣,没见什么关于乐山参与此事的相关报道。但是话说回来乐山整体情况都不突出,除了一个旅游其他产业真的没亮点。

4、泸州、宜宾

为什么把这两个拿到一起说,一点是两市位置接近,另一个就是都有知名酒厂: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两市虽然经济规模都不大,但是地处川渝滇黔四省交界处,优越的位置是两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最有利的因素。

5、南充

南充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口,超过700万,但是GDP只刚过2000亿元。要知道福建三明和龙岩两个山区市不到300万的人口GDP都超过2000亿。虽然南充交通发展不错,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位为农业大市,人口外流严重,显然与工商业为主的副中心城市定位相去甚远。

6、达州

达州与南充有同样的问题,农业产值占比过大,与川渝中心城市距离都过远,想联结陕西更是不现实,所以同样没有成为副中心城市的条件。

综上所述成都一城独大的情况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而川内其他城市缺少联结,从经济规模和地理位置等综合情况来看,7个城市就算有政策扶持也很难辐射周边带动经济发展。所以就目前而言,四川想要打造副中心经济城市的路还很漫长。


MR火羽白


四川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经济副中心吧?建设省域副中心,四川省迫在眉睫!

四川是我国经济规模较大的省份之一,GDP超过4万亿,位居全国第六,但四川全省只有成都一个百强城市,除了地级市众多这个原因之外,很多人把它归咎于成都“一城独大”,过于强大。但湖北、湖南的省会也独大,为什么它们就有三个及以上的百强城市?其实主要是因为它们早就确立了两到三个省域副中心,在推行强省会的时候,也不忘发展副中心。而四川一开始却没有意识到要这么做,导致全省除了成都之外,其它城市发展都很一般。



拥有省域副中心,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而且有效的弥补了省会经济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四川有必要设立省域副中心,参考湖北(2个省域副中心)、湖南(3个副中心),以四川的体量,个人认为至少要设立3个以上的省域副中心,至于设立谁,小编认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经济基础较好,省域副中心本来就是降低省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果把全省GDP最低的城市设立为副中心,那就没有这个效果了。第二,尽可能远离省会,这样就避免经济过于集中在某个区域。根据以来两个条件,小编认为绵阳、宜宾和南充三个城市比较合适。




首先从经济规模来看,它们的GDP都超过200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从地理位置上看,绵阳、南充位于成都平原的北部,都远离省会,能够引领四川各方向的发展,降低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小编认为这三个城市较为合适被设为省域副中心。


锦绣中源


建设省域副中心,四川省迫在眉睫!

古语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古代人对四川省的印象,虽然现在民航发达,但是地大物博的四川,仍然还有很多地方欠发达。经济和交通都很落后。为了平衡四川全域的经济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迫在眉睫!

下面请看2017年四川各市的GDP:

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名的成都比第二名的绵阳高出6倍多,足以可见四川省的经济分布是极不平衡的。这理由很多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下面,我们要探讨的话题三个话题,第一,四川省需要多少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第二,四川省有哪些城市适合建省域副中心,第三,四川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职能和发展定位

1:四川省需要多少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我们通过对比湖南和湖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数量,发现湖北是2个省域副中心,分别是襄阳和宜昌,湖南是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分别是:岳阳、常德、衡阳,那么按照面积和人口总量来推算,四川省至少需要4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2:四川省哪些城市适合建省域副中心?

乐山、内江、南充、绵阳、泸州、宜宾、达州、攀枝花。

从经济体量上来看,绵阳、宜宾、南充最有可能冲击四川省域副中心城市。

从地理位置优势来看,达州、泸州、乐山、攀枝花也有可能。

综上所述,蒋昊认为四川省域副中心城市,最佳选择是:绵阳、宜宾、乐山、攀枝花!

3: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

绵阳:位于成都平原都市圈的北部,能够带动川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绵阳的定位川中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以及成都平原的经济次中心。

宜宾:宜宾的战略位置显著,是成都经济区联系川南经济区,以及攀西经济区的核心点,将宜宾列入省域副中心,直接可以带动川南和川西的经济发展。

乐山:位于川南,与成都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作为成都的后花园在打造,同时也是未来川南经济的中心城市。

攀枝花:传统的能源和工业城市,这些年经济发展缓慢,但是发展攀枝花,列入省域副中心,能够对攀西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好了,以上四个城市就是最适合发展成为省域副中心的城市了,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蒋昊说经济


四川省在去年7月就提出了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副中心”,并且确立了“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也就是意味着未来被成都吸附还不够,这七个区域中心还要在省会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吸引的基础上,再去吸收一层非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域。这明显是一种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心态吗!

还不如直接制定二~三个地级市为副中心城市,通过吸收周边区域资源、分享成都中心成果、引进外来企业、鼓励央企和国企进入、给予省会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这样会更直接、更快捷和更有效!

这种全面开花的策略只会进一步加大成都经济集中发展优势,其他地区更是难以追赶。从2018年前三季度GDP数据看:成都超过了万亿,而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乐山、泸州只在1100亿—1600亿之间。不是看各地的区域优势,而是直接把从GDP第二的排到GDP第八的七个城市纳为区域中心。可是值得讽刺的是:后面这七个区域中心加起来的GDP总量还没有成都一个强大。

要想在四川建设副中心城市必须抛开经济总量排名的因素,因素成都太强大,要从区域位置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优势来考虑。说一句实在话,与其说打造四川副中心,还不如说打造成都副中心来的直接明了且有效。

这样以成都为核心的副中心城市就必须把远离成都的城市先淘汰,达州、泸州、宜宾和南充四个城市剔除副中心的争夺。留下的是德阳绵阳和乐山,而乐山也还是太远要淘汰。

留下了德阳和绵阳,但还是要加上资阳和眉山。可眉山经济总量和区位方向等不具有优势。笔者认为可以打造四川副中心的城市应该是绵阳和德阳以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打造联合体的副中心,而资阳以临近成都机场优势打造成都的一个副中心城市。

因此,最有潜力打造副中心的是绵阳和德阳一体化副中心,和资阳副中心。至于其他地区最好打造区域中心更合适。


鞅论财经


首先,得要恭喜四川省2018年的GDP突破了4万亿元。这标志了四川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

回顾去年,2018年四川省提出来了支持“成都做大做优,同时又支持各城市协同发展,明确支持部分城市建立全省的经济副中心,为治蜀兴川更上一个台阶”。为此,2018年5月,省里领导密集考察绵阳,德阳,泸州,达州,宜宾等地,使得四川省的经济副中心的种子选手出炉。



纵观四川省的经济,可以发现成都以一个城市占据了整个四川省经济的37%左右。而且,成都的经济远远将第二名的绵阳甩开,2017年成都经济总量为1.38万亿元,绵阳的经济则刚刚过2000亿元大关。可见,绵阳的经济不及成都的零头。同时,成都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教育,医疗中心。可以见的,成都比四川省的其他地级市都好太多。这样是对四川省的经济长久来看是不利的。


正常情况下,当一个省份的经济有了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双城效应”。比如,浙江有杭州和宁波;山东有济南,青岛,烟台;湖北明确支持宜昌和襄阳的发展。所以,四川省的“一城独大”现象对四川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四川才会提出建立经济副中心。而且,作为人口和经济大省,一个经济副中心不够,两个或者三个正好。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几个种子选手。从2017年的经济GDP中可以看出,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泸州,乐山这几个市牢牢占据四川省经济总量的第2——8位。但是,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总量差别不大。比如宜宾和南充的经济仅仅只差20亿元左右。稍微一个项目的引进可能就会造成GDP格局的变化。所以,经济副中心的提出更能让这些地级市之间产生竞争压力,加大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四川省的经济更快,更强的发展。







江江130117780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下2018年上半年四川各州市GDP总量排行榜。

可以看出四川省仍然面临着一城独大的现象,省会成都市与第二名绵阳市就相差了五六倍,更不用说省内其他城市,怪不得有人戏称“成都省”。

早在去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七个区域中心城市。那么这七个城市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这七个城市经济水平在省内较强,产业基础较好,地理位置都比较优越,城镇化水平较高。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成都区域中心城市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能级不高,除成都外,仅绵阳经济总量刚过2000亿元。较大的差别极大的阻碍了区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难以提供对全省经济更有力的支撑。

四川想要改变“一城独大”的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仅仅靠着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而副中心城市经济跟不上,也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注安安,从此旅行不迷路】


旅行诗人安安


第一、四川发展起点和改革开放时全国相似。


四川处于中国的西南部,人口众多,行政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四川是一个盆地地形,最富庶的区域是以川西成都平原为带状的成(成都)绵(绵阳)德(德阳)乐(乐山)地区。这些地区就好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沿海地区,一有发展机会,资源都会优先投放,因为投资回报率相对要来得快,来的高。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区,基础条件差,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有限的资源投放于最能产生效益的川西平原地带,也算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当时在全省实现均衡发展根本就不现实,就那么点资源平均分配怎么能发展起来,发展不起来如何争取更好的国内外资源吸引入川。,这就好比改革开放之时的中国,不让沿海先行先试,优先发展一样。所以国家发展有了“三步走”的战略,四川的发展也一样。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第二:发展经济副中心是国情和省情决定了的


四川的各项事业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四川的发展事关国家发展的全局,国家制定了发展战略比如全面奔小康目标,如果四川巨大多数地方都没发展起来,那不成为四川拖了国家的后退,(不管成绵德乐发展得多么厉害),四川是一个整体。四川不掉队,就得四川下边的其他地市州也有大的发展。

第三:当今国内外多变环境下面临的必然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40多来年,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也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但在发展的今天也面临这急剧变化的外部世界和内部状况。用工成本的增高、外贸订单的锐减、从经济高增长时代进入经济新常态时代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产能过胜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稳、如何保、基本的发展目标。那就是补短板、补历史欠账。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发展支持,成都多年来在川的首位发展效应,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新一线城市之首,全年各项指标在川内遥遥领先,四川排老二的地市还不及成都一个零头,因此成都的发展模式也被川内很多地方的民众所诟病,四川立足省情,集合实际,通过整合把全川划分成五大经济区,希望在这五大经济区中都有一个各方面发展较好,体量大的能带动相应区域的地市州,就这样选了7(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达州、南充)个种子选手,四川支持成都以外的地市州发展副中心别无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每个方向上都有一个带头发展的,必将改变四川的发展版图。


微点打源


首先,四川没有经济副中心城市。

其次,即使有副中心也是形同虚设。

大家都知道四川的省会独大型省份,成都的首位度之高秒杀所有省会,比第二名的武汉还高出一倍。如此虹吸效应之下,副中心还有设立的意义和价值吗?

四川各市GDP比例是所有省份中最独特的,排名榜首的成都几乎是第二名绵阳的七倍,如此悬殊的差距注定让副中心没有了设立的必要。

最直观的例子,河南比四川有地理位置优势,省会郑州远不及成都额首位度,副中心洛阳还有着中部非省会最强市的称号,河南人口基数也比四川大。但就这种情况之下,洛阳竟然呈现出人口持续净流出的现象。而人口流出第一目标城市就是郑州。

而成都的综合实力秒杀郑州,第二强市实力不及洛阳,自然会形成一个比郑州效应更强烈的虹吸效果。未来的成都会进一步加速扩大与省内兄弟城市的差距,五年后经济体量大概会达到省内第二强市绵阳的十倍。如此差距比例之下,就算有副中心之名,会有副中心之实吗?


城市发展报告


如果按照成都一家独大继续做大做强的现行趋势,四川一定不会出现经济副中心,是一定不会!这是我的核心观点。我们通过成都近现代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和蜕变历程,来揭晓四川为何一定不会出现副中心的答案。

成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处于绝对的寡头地位,占据全省80%左右的资源。所以说,四川绝对不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副中心、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一定不会!同为中西部内陆地区,相比贵阳之于遵义,武汉之于宜昌、襄阳,西安之于咸阳、宝鸡,拉萨之于林芝,昆明之于西双版纳、大理,这些省份经济增速并不差,这些地区都是双核心或者多核心,没有成为地区中心主要因为省份体量太小。如果四川尝试培养副中心,就必须打破现有行政区划,恢复绵阳地区、温江地区或者合并部分地市,然后再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扶持,才……有可能成功。(全文综述)



毫无疑问,古代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西南地区甚至整个中原王朝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巅峰时期曾经出现“扬一益二”的盛况。但是,成都在近现代几乎完全沉寂,不像上海、南京、重庆、青岛、天津、武汉、广州等城市,或者开埠成为西方的通商口岸,或者成为近现代重大事件的中心。成都几乎完全沉寂,甚至被省内自贡、泸州、绵阳抢去风头,和成都相比,在商业、贸易、工业等部分领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近代的四川是群雄逐鹿)

建国后,成都迎来空前的史诗级机遇。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西康、重庆等国家一级行政区合并,绵阳地区、温江地区等被陆续拆分,合并成为全新的四川省,成都成为一亿多人口超大省的省会。接着,成都周边县市陆续并入成都,成都现在相比1949年的成都扩大数百倍!然后,重庆和市州的大型企业工厂、高校、重大机构等纷纷迁往成都,成都实力和规模空前加强,重庆财政也大量上交省政府,返还下拨很少用来建设重庆,主要用于建设成都。(中心化全面壮大)



至此,成都摇身一变成为整个西部重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区域中心等。成都成为四川绝对的寡头,资金总量、航空吞吐量、存款总量、社会财富总量、吸引外资总量、上市企业总量等等数据,都占了四川全省80%左右,成都≈四川,可以肯定的说成都占据四川全省80%左右的资源。(全方位寡头格局)

此外,四川市州及四川周边的特色也在成都集中展示,成都汇集西南地区众多美食、旅游资源,多数贴上成都标签。“成都大熊猫”?“成都美食”?“成都小吃”?“成都火锅”?“成都小龙坎”?“成都九寨沟”?“成都××”?好处是可以集中展示四川极其周边省市的特色,让成都成为整个西部的文化旅游中心,让成都的利益最大化,坏处是成都抢占了其他地区的特色,其他地区逐渐被边缘化、平庸化。(文化旅游中心化)



成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处于绝对的寡头地位,占据全省80%左右的资源。所以说,四川绝对不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副中心、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一定不会!同为中西部内陆地区,相比贵阳之于遵义,武汉之于宜昌、襄阳,西安之于咸阳、宝鸡,拉萨之于林芝,昆明之于西双版纳、大理,这些省份经济增速并不差,这些地区都是双核心或者多核心,没有成为地区中心主要因为省份体量太小,没有大体量的省份持续供血。如果四川尝试培养副中心,就必须打破现有行政区划,恢复绵阳地区、温江地区或者合并部分地市,然后再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扶持,才……有可能成功。(全文综述)

我是重庆一名大学生,国际政治专业,关注古今中外时政热点。为人热情爽快,观点客观理性,欢迎加我关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晴若之初


经理副中心的作用就是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能有这样能力的城市无非就是绵阳,德阳,南充,泸州,宜宾,我们从地理位置上分析,绵阳虽然经济最强,也具有比较好的人文环境,但是其周边的区县都是以旅游业为主,而且在四川下一步的规划中,川西主要以保护环境为主,德阳离成都太近,经济副中心没作用,南充,已经属于成渝发展的部分,更是号称成渝第二城,经济副中心也作用不大,最大的可能就是宜宾、泸州,两座城市距离近,也都以酒闻名,两个城市的恩怨情仇很深,一个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个是自贸区,所以我认为经济副中心应该是宜宾和泸州一起建设,改变川南城市内耗的情况,以宜宾泸州为中心,大力发展航道运输,建立工业集群,与长江下游城市建立贸易合作,带动自贡,内江等川南城市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