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骑兵无敌”是历史错觉:真正战马数量少,西域凑不出一万骑

唐军“骑兵无敌”是历史错觉:真正战马数量少,西域凑不出一万骑

今天,中国古代唐朝军队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唐朝骑兵。有些人认为,唐朝是中国骑兵的“巅峰”——唐朝凭借大规模精锐骑兵东征西讨,奠定了万里江山,尤其是西域的大片疆域。

然而事实上,正规的唐朝骑兵可能非常差,规模并不大,尤其是西域地区。一些自媒体声称所谓“唐军80万轻骑兵、35万重骑兵”的段子,基本可以当做歪曲历史。但同时,唐朝可以出动“大规模骑兵”的印象是怎么来的呢?

唐军“骑兵无敌”是历史错觉:真正战马数量少,西域凑不出一万骑

唐朝正规骑兵规模并不大,开元年间边镇战马才八万

在唐朝几百年的历史里,唐军主力一直以步兵为主,骑兵在通常情况下只是次要角色。以鼎盛时期的开元年来看,唐朝所有边镇拥有“镇兵四十九万人,戎马八万余疋”,才仅仅八万匹战马,而且还分散到十个节度使和三个经略守捉使,每一个重要战区只有几千到一万多匹战马。

以大家关心的北庭都护府为例,麾下军队为两万人,战马为五千匹。临近的安西都护府,麾下军队两万四千人,战马更是只有二千七百匹。(《旧唐书》)

还有面对吐蕃的陇右节度使,麾下则是“七万人,马一万一千六百疋”,拥有万匹战马已经相当多了。

面对契丹的范阳节度使,也就是安禄山起家的部队,麾下是“九万一千四百人,马六千五百疋”。

在战线广大的安西、北庭都只有几千骑兵,所谓“北庭铁骑”在诸多游牧民族面前都排不上号。

唐军“骑兵无敌”是历史错觉:真正战马数量少,西域凑不出一万骑

不过,唐朝在中期以前马匹并不少。唐高宗麟德年间,朝廷最主要的陇右马场拥有马匹七十万六千匹,在唐玄宗初年则降到了二十四万匹,经过恢复,在开元十三年增长到四十三万匹。但是,这些马匹很多并非骑兵用的战马,而是步兵用的驮马。

按照府兵制度,每十人为一火,每火需配备驮马六匹。因此,唐朝步兵需要的驮马数量是很大的,此外官府和邮驿所需的乘马也要占据一部分,骑兵需要的上等战马反而处于少数。

唐军“骑兵无敌”是历史错觉:真正战马数量少,西域凑不出一万骑

唐朝中央军曾有数万骑兵,但衰败很快

八万战马这个数字,指的是唐朝开元年间的边镇。唐朝还拥有庞大的中央军,号称有二十万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南衙十六卫,即番上宿卫的府兵,一部分是北衙禁军。

北衙禁军在唐高宗以后就包括了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其中,羽林军精选了府兵中的越骑、步射,专门用于朝廷的仪仗。龙武军则源自于唐太宗时陪同皇帝狩猎的“百骑”,武则天时代扩充为“千骑”、唐中宗时发展为“万骑”,唐玄宗则扩编为左、右龙武军。

羽林军和龙武军,都是唐朝中央军的精华,而且以骑兵为主,再加上南衙十六卫,唐朝中央军骑兵在开元、天宝年间至少应该有四、五万骑的规模,数量是可观的。但这些部队,实际上战斗力值得怀疑。

理论上这些部队都以良家子弟为主,但由于待遇优厚而且不必上战场,羽林军和龙武军里都充斥了大量试图躲避兵役者。这些市井子弟,一旦遇到真正能战的部队,近乎于乌合之众。这些还是唐朝鼎盛的开元、天宝年间。

唐军“骑兵无敌”是历史错觉:真正战马数量少,西域凑不出一万骑

安禄山大败哥舒翰的潼关之战,打得就是这些中央精锐部队,叛军不过两三万,哥舒翰麾下却有二十万大军,然而却被叛军的同罗骑兵一冲而溃。唐玄宗从长安逃往蜀中,随行禁军才只剩一千来人。

安史之乱后,唐朝禁军又扩编了左、右神武军,加上原先的羽林、龙武军,形成了“北衙六军”。后来,又加入了神策军。但这些部队兵员素质依然不高,虽然装备待遇很好,而且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奇差。

更重要的是,安史之乱以后马政衰败,唐朝陇右马场又陷落于吐蕃,已经提供不了多少战马来建设骑兵了。

唐军“骑兵无敌”是历史错觉:真正战马数量少,西域凑不出一万骑

唐朝骑兵的精髓,是小规模精锐骑兵和大规模羁靡骑兵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无论是唐朝中央军还是边军,实际都缺乏真正的大规模精锐骑兵。

唐朝正规军不是没有好的骑兵,但都是小规模的,装备精良、素质优秀,以唐太宗的说法就是“我徙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这种精锐骑兵在早期府兵时代,与中期募兵时代,都有上佳的表现,起到冲锋陷阵、包抄追击的作用,以配合步兵大部队的作战。例如,李靖率三千轻骑突袭颉利可汗的汗庭,一举击灭东突厥。还由唐朝对高句丽、对吐蕃都有精锐骑兵冲阵扭转战局的战例。

但同时,唐朝却有多次出动“十几万骑兵”的战例,这个似乎又与史书记载矛盾。例如阿史那社尔担任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进击西域的战争,就出动了十几万骑兵。但这些骑兵,多数却并非唐朝正规军,而是归附唐朝的羁縻​部族。这些羁靡部族或小国,虽然不计户口,不用直接给朝廷纳税,但却要在战争中提供兵员。唐朝对高句丽、对吐蕃、对西突厥、对大食等势力的战争,都征发了大批羁縻​军队,其中骑兵占了很大比例。

唐军“骑兵无敌”是历史错觉:真正战马数量少,西域凑不出一万骑

以昆丘道行军为例,唐军不仅包括了好几万来自中原的府兵和募兵,也包括了十万人规模的铁勒、突厥、回纥、同罗等部族的骑兵。此战一举击败了西突厥,收服处月、处密二部,并且攻克龟兹等重镇。

著名的怛罗斯之战,唐军出动了三万人,其中安西、北庭主力不过万余人,其他则是拔汉那、葛逻禄的羁縻​军队。此战,唐军大约一万骑兵基本都来自葛逻禄,所以在葛逻禄骑兵叛逃后,唐朝主力步兵和拔汉那军很快就陷入了被动,从而一败涂地。

唐军“骑兵无敌”是历史错觉:真正战马数量少,西域凑不出一万骑

最极端的情况,甚至可以像王玄策攻灭北天竺之战那样,传檄征发了吐蕃一千二百名桂骑和尼婆罗七千名轻骑。此时吐蕃君主松赞干布,是接受大唐册封的,理论上也是羁縻​身份。王玄策在麾下基本没有正规唐军情况下,成功平定了北天竺叛乱势力,还能押着大批俘虏经过青藏高原到长安献俘。

由此可见,唐朝虽然正规军骑兵规模不大,但在战争中却能调动大批羁縻​骑兵,从而形成压倒性的骑兵优势。这才是“唐军骑兵强大”的真相之一。

但是,小规模精锐正规骑兵,大规模非正规羁縻​骑兵,属于唐朝军队不同的两套系统。“精锐”和“大规模”这两个属性,多数情况下是不统一的。这个需要辨证地看待。(作者:陶慕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