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73142018589242


树下学堂,为1000W家庭提供优质育儿知识和优选产品及服务


记得国外著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改掉坏习惯就像下楼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对于孩子的坏习惯。

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反思自己,再根据具体的问题慢慢的教育孩子去改变。


我们都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改掉一个坏习惯绝对不比养成一个好习惯所用的时间要短,家长一定要耐心引导,分析坏习惯养成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制定计划细化到步骤...改掉坏习惯并且帮他养成可以让他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给您推荐一本书《正面管教》希望对您能有帮助。


树下学堂


对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该如何教育?

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习惯,当孩子出现不良习惯时,家长就应该及时教导。那么,孩子的习惯一般来自于家庭教育,面对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我该如何教育呢?

不良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养成,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致。孩子在3岁到10岁这个阶段,是最容易养成不良习惯的阶段,也是改变孩子不良习惯的黄金时期。

一、除去遗传这等不可控制的因素,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模仿:

在孩子没有主观意识前,他就是最资深的“模仿者”和“观察者”,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到孩子的习惯,辅助孩子的习惯养成。若是家长有着不良习惯,孩子也很难养成好的习惯,如家长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孩子就无法养成安静吃饭的好习惯。家长总是喜欢晚睡晚起,孩子就很难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在家长的不良习惯影响下,孩子不断地重复、模仿着同样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这是自然而然,不具备强迫性。

2、重复: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下养成,同样一种错误的行为,在不断重复,没有受到惩罚下,孩子会认为这是种“合理”的事情,而家长的默许,就是对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首肯。

3、放纵:

在孩子犯错或出现不良习惯后,如偷东西、东西乱扔、爱说脏话,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后就好了,不必要把这件小事,说成大事。但却不知道,家长的这种行为,就是对孩子的放纵,出现了第一次,就会后面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

二、如何教育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

1、家长要做榜样:

孩子之所以会养成不良习惯,少不少家长的影响,家长首先要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做出榜样,之后要在孩子面前明确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进行教导。

2、建立条约:

孩子有不良习惯,是在重复之中养成,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孩子一起商量,建立条约,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若是再一次做了,就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3、惩罚和奖励缺一不可:

在建立条约后,孩子的行为上会受到些许约束,一开始会有点不适应。家长应该对孩子的遵守给予奖励,对孩子的“越线”给予惩罚。

4、持之以恒:

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要一下子就掐断,这样容易使孩子反弹,要持之以恒,做好长时间坚持的准备,好习惯贵在坚持。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尼莫妈妈育儿师】。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成长发育、家庭教育、母乳喂养、疾病护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尼莫妈妈育儿师



我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孩子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想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也不是一日之功,因为大家都知道,习惯一旦养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而在儿童时代形成的不良习惯,由于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正是改变不良习惯的黄金时期,如果家长不及时加以纠正,等到了青春期或成年后再想改变就难上加难了。

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大多是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和娇惯,当然也可能由于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从周围的人和事当中模仿而来,但孩子每天的活动范围基本就是学校和家庭,因此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而家长更是要注意方法的运用,简单粗暴的训斥打骂只能让孩子越来越疏远你,任何改变或改善的方法都无法实施。

因此,从家长和家庭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妨通过制定家规的办法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克服不良习惯,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家规不是惩罚。

有调查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都源于童年时期缺乏良好的管教。如果不能在童年时期形成良好的习惯,必然会对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制定适合孩子发展的家规是有必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家规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明辨是非曲直,能够判断优劣,是父母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而制定的,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护。

所以,一方面对于家规要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关心,当孩子反抗或心情低落时,要及时沟通而不是变本加厉。

2. 父母要做出表率。

举例来说,想让孩子改变挑食和晚睡的习惯,家长就要首先做到不浪费不挑食,按时作息,想让孩子懂礼知礼,家长就不要随便发脾气。通过家长自身严格行为规范,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有规范的,比如去图书馆,就要手机静音安静看书,去电影院,就不要大声喧哗,学校有校规,家里有家规,但制定规矩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畏手畏脚,什么都不做,而是让孩子知道不要越“规矩”的雷池。

3. 简单易行,奖惩并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冗长的规矩很难记忆,从衣食住行学等几个方面制定若干条规定即可。当孩子能够遵守家规并且行为习惯明显改善时,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但同时,破坏规矩就要予以适当的惩罚,让孩子明白遵守规矩的重要性。

4. 凡事贵有恒。

家长每天工作都很忙,有的经常出差,但不能一时兴起就抓得紧,忙起来就不管不顾,小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已经形成了不良习惯,坚持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同时,不能因为孩子最近学习态度良好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要想彻底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就要坚持到底,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孩子的付出,可能一天两天看不到回报,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总会看到鲜花盛开的那一刻,而在这之前,一定要坚持!


您的关注与点赞,是观察号最大的收获和感动,也是观察号进步最大的动力!


教育观察号


首先要分析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父母有没有给孩子起一个正面的作用。如果父母对孩子做错非打即骂,平常对孩子管教不足,文科女教师向孩子的父母提建议,请他们多关注孩子,和孩子聊天。给孩子一个正面阳光的榜样作用。

其次:对孩子表现宽容的态度。也许有些坏习惯孩子自己也不喜欢,但是他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做已经习惯的事。所以父母应抱着宽容的态度,在帮助他改正缺点的时候,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指出他的问题。

再次:转移注意力。当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始终屡教不改时,不要认为孩子是故意违抗你,也许孩子没意识到自己又犯错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得特点和爱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发现孩子又咬自己的指甲了,你可以让她帮你打扫房间,这样孩子会忘掉自己刚才的行为。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文科女教师


首先,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题主并没有具体说明孩子的所谓“不良习惯”是什么,所以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孩子在成长中的很多被大人定义为“不良习惯”的行为,其实可能恰恰是这个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但是既然题主问了,那么我也只能笼统的回答一下。

对于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我们首先应该自我审视一下,不仅是我们自己,也包括家庭成员,看看是不是我们自己身上也存在着同样的习惯。孩子最初的习惯很多时候来源于模仿,可能一些生活细节我们自己都会忽略,但却被孩子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所以矫正不良习惯的第一步永远是,家长需要以身作则!

然后我们需要寻找习惯形成的原因,很多不良习惯的养成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往往体现出孩子潜意识下的心理需求。比如经常在人前淘气打闹的孩子内心是渴望被关注,爱撒谎的孩子除了渴望关注,还可能出于好奇心,看大人是否能被“骗”,或者内心缺乏对父母的信任等。如果不解决这些深层原因,只从行为方面矫正,孩子还可能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

再然后,我们需要跟孩子建立沟通,解释清楚这个习惯为什么不好,然后制定规则,包括奖励和惩罚的措施。比如坚持多久不做某个行为有奖励,做了会有怎样的惩罚,惩罚不包括打骂,但也一定要让孩子有感觉。比如几天不能玩手机、不能看电视、暂时没收某个玩具等等。

最后,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多陪伴孩子,用更多耐心和时间跟孩子沟通,用心听取孩子的需求,找到问题的根源,才更容易解决。


育儿看过来


1)  孩子受同学影响(如攀比,爱吃糖零食,哭闹)

随着孩子读幼儿园,读小学,接触的小朋友越来越多,有好的有坏的,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如:不能控制孩子吃糖,就让他适当吃,不要在饭前.晚上吃,睡觉前的刷牙必须3-5分钟。

2)父母带来的(陪伴吃饭的时候玩手机,跷二郎腿,说话没有耐心等等),上梁不正下梁歪。

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解决办法:父母带好头!

3)  电视学的

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监管内容(甚至不看)

1:如孩子3-6岁,看电视可安排到周末1个小时内,平时不看。

白天在幼儿园(看不了),晚上晚饭后,亲子时间,建议陪伴读书,下飞行棋围棋,八点左右就可以安排洗澡,八点半上床睡觉(孩子这么小,中午在幼儿园多数没有午休好,夜晚需要早点进入睡眠状态,有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

       2:如孩子6-10岁

刚上小学,不妨一开始就在身旁陪伴写作业,目的不是监督孩子把作业全做对,陪伴养成孩子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适当鼓励)

每天提醒投入十分钟时间阅读课外书

总结,孩子的坏习惯,一定与父母的疏忽管理与疏忽陪伴分不开!~(如果习惯已养成,请考虑用半年以上的时间去纠正)

好习惯越多,就可以杜绝坏习惯的蔓延!~


广州保险185


针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可以深入了解下背后的原因。

比如说谎,为什么说谎,他想得到什么?是哪些事件引发了孩子说谎的习惯。找到根源,才能对症引导孩子走出误区。

比如爱骂人,看看他的环境有没有关系?家里大人有没有骂人的习惯?

其实,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恰恰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想让别人认可自己得一种方式。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定的想要学好的心理倾向的。就连王阳明审问的盗贼都有廉耻之心,何况是个孩子。

发现不良习惯后,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而是耐下心来,看看孩子这个不良习惯的背后藏着哪些孩子无法表达的诉求,然后创造一个环境,帮助孩子一起走出来。


盈盈美语


都说30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要思想上让他明白这么做是不对的,然后监督指导30天,自然也就会改掉不好的习惯,所以其中家长觉得最难的部分就是思想的教育。

如果思想教育过于严厉容易让小朋友有反抗心理,并可能往更加不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小朋友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你好孕


lvf一18O86O22221


对于孩子养成的一些不良的坏习惯,越早纠正越好,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在一定时期内,以劝导为主,关键时候,一定要进行惩戒,而且不怕反弹。要一段时间一段时间的去改掉一个坏习惯,当然这期间一定会有阵痛,不过,为了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种阵痛与牺牲也是值得的,所以这需要家长拿出魄力来执行。


博雅中小学微课堂


对已养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及时加以纠正。 就像小树长弯了一样,要及时扶正,不然就真的长弯了。 一般,纠正一个不良习惯需要三周时间。 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并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