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灣區的“硅谷神校”如何煉成?

日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盧曉中及團隊赴舊金山灣區開展近兩個月的深度調研。

南方教育智庫特邀盧曉中領銜的“長江學者創新團隊”連續推出“高等教育灣區調研”成果。今天推出第3篇華南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秘書長卓澤林博士的文章,從聖何塞州立大學如何服務硅谷這一具體案例說起。

世界三大灣區的發展,高等教育及其系統功不可沒,而日本的東京灣區、美國的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在高等教育的構成和發展特點上各具特色,深入探查和比較三個灣區高等教育的特色,為我們認識和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直接的理念營養。筆者藉助對舊金山灣區近兩個月時間的調研,從院校角度切入,探尋到眾說紛紜的“灣區經驗”中可資借鑑的些許內容。舊金山灣區享譽世界的成就,不僅依賴於斯坦福大學這樣的美國頂尖、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更與聖何塞州立大學(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這一盤根灣區的“硅谷神校”密不可分。

长江学者观湾区教育③|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神校”如何炼成?

舊金山灣區高等教育悠久深受歷史的滋養

硅谷奇蹟催生了無數相關研究,硅谷所在加州的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以及硅谷奇蹟中高等學校的關鍵貢獻,讓科研工作者和社會各界投入了充足精力。而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都是為人熟知的研究對象,它們與硅谷發展中的種種互動成為學術研究、新聞報道以及國際調查和學習中的關注點,與此同時,聖何塞州立大學似乎被遺忘在角落。然而,這所大學歷史悠久,可說是與舊金山灣區共同成長起來的。聖何塞州立大學坐落於有著“硅谷之都”美譽的聖何塞市,該校創辦於1857年,比1891年開門招生的斯坦福大學早34年,比1868年正式創校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早11年,是美國西海岸歷史最長的公立大學。

創辦之初,聖何塞州立大學是一所師範學院,主要使命是培養當地發展所需的教師。悠久的歷史加上獨特的區域發展導向,為該校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調。在隨後的經濟轉型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美國國防軍工業發展需求激發的“黃金時代”,舊金山灣區內的高等教育憑藉天時地利迎來了空前大發展。當高科技主導型經濟引領著舊金山灣區發展,科技文化基因在舊金山灣區發展壯大的時候,聖何塞州立大學“冷靜”下來,在緩慢走向科學研究活動的過程中積澱了全面的人才培養能力,成長為舊金山灣區的人才之谷。發展至今,這所州立大學具備在250個領域頒發學士、碩士和博士文憑的能力,擁有近3.6萬名在校生,4300名教職員工,以及強大的校友基礎。聖何塞州立大學的副校長兼教務長文森特·德爾(Vincent Del)在接受訪談時說:“我們有25萬名校友,我們的歷史比灣區內任何公立高校都要長,如果你走到灣區的街頭巷尾,問問人們從哪裡畢業的,那你將會發現很多人都是我們的畢業生。”審視舊金山灣區的文化,聖何塞州立大學是成長於歷史長河的中堅力量,為舊金山灣區培養了數以十萬計的人才,為灣區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形和無形的支持。更為重要的是,在漫長的歷史蓄力和積攢過程中,聖何塞州立大學與硅谷和舊金山灣區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长江学者观湾区教育③|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神校”如何炼成?

舊金山灣區高等教育特色發展理念的引領

如果說有什麼理念能夠說明聖何塞州立大學之所以稱得上“硅谷神校”,那一定是它的校訓:助力硅谷(Powering Silicon Valley)。學校的定位無比明確,就是要以自身的力量推動硅谷的發展,為硅谷的高科技、文化和經濟增添動力。此外,該校以“硅谷的公立大學”(Silicon Valley’s Public University)構築組織聲譽,拓展其“硅谷神校”的合法性。上述發展理念的形成並非一拍大腦後立即想出來的,也不是某個人單獨思考的結果,而是聖何塞州立大學歷經160餘年的探索後篩選沉澱出的結果。

這種發展理念究竟是怎樣落實的,我認為與學校對自身定位的認識密不可分。硅谷和舊金山灣區內高校林立,既有斯坦福大學這樣的一流名校,也有面向接受繼續教育人群的社區學院,可以說是形成了“兩頭小中間大”的梭形結構,而聖何塞州立大學正處在梭形結構的中部——是硅谷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新聞報道往往痴迷於噱頭,多關注一流大學引領潮流的做法,但對於處在中層為硅谷和舊金山灣區持續輸出的高校缺乏足夠的關注。受訪的聖何塞州立大學硅谷創業中心主任便直言不諱地說:“我們在談論硅谷的時候往往只記得Facebook這樣的大企業有很多知名創始人或者高管來自於斯坦福、哈佛等名校,但我們卻忘記了,這些大公司還需要不計其數的僱員,而我們助力硅谷的方式就是為這些大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除此以外,“助力硅谷”的理念引領聖何塞州立大學建設不同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項目,在項目的理念、內容和運作方式等方面力求貼近硅谷的發展特色。

舊金山灣區高等教育產教融合的探索和創新

“產教融合”是美國高校受到較多關注的亮點,而聖何塞州立大學因為特殊的歷史方位、地理位置和學校特色,匯聚生髮出了自身的產教融合模式。筆者通過觀察和調研發現,該校產教融合的特點可以歸結為“紮根硅谷、立足特色、持續創新”。掛出了“硅谷的公立大學”招牌,聖何塞州立大學的管理者深知其背後的意義和責任。該校不僅通過踐行“助力硅谷”的理念和服務區域內多元化背景的學生等做法深深扎入硅谷的土壤之中,更在與區域內的公眾、社會組織和政府的合作中構建強度更高的聯繫。藉助多向的拓展,聖何塞州立大學與硅谷中的其他的利益相關者構建起發展型的關係網絡,既在網絡的構建中受益,又以良性循環進一步開發網絡的廣度和深度。而從特色方面來講,筆者發現,儘管工程學等“硬學科”是聖何塞州立大學引以為傲的專業領域,讓其在享譽在外,但在該校組織特色的構成中,文化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軟學科”的地位同樣不可替代。該校社會工作系的一位受訪者提到,“工程學是學校的特色學科,但卻不能說是主要甚或是最為重要的學科,因為像社會工作這樣的學科同樣重要”。究其原因,硅谷和灣區的發展並非只有冰冷的科技和經濟數字,使其吸引了來自全美和全球不同地位的各類人才的閃光點,正是其背後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無疑是硅谷的高產力量,但這些專業人才的生活又與灣區內形形色色的服務行業,例如餐飲、休閒和交通等密不可分,更與教育和養老等長遠事業環環相扣。

持續性的創新本就可以說是硅谷文化基因中固有的一部分,而“硅谷神校”的作用之一便體現為對這種文化基因的傳承、編輯和再表達。作為一個傳遞的渠道,聖何塞州立大學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高等學校的三大職能——來實現持續創新。活躍在硅谷的畢業校友,關注硅谷社會發展問題的科研項目,聚焦硅谷未來的社會服務,無一不是持續創新的支柱。當然,該校最近在組織層面的謀劃和行動亦需要關注。在《2030轉型戰略》(Transformation 2030)中,聖何塞州立大學提出的戰略目標為我們瞭解它的過去和未來提供了最好的切入點,這些目標是投入與教育、卓越與領導、成長與繁榮、聯結與貢獻、重建與更新。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該校還首次設置了專管研究和創新的副校長一職,可見其對研究和創新的投入與探索。

硅谷的文化是複雜多變的,難以捉摸,但通過“硅谷神校”這一視角,我們可以窺探到些許有形的經驗。悠久歷史的滋養與積澱,特色辦學理念的指引與實踐,持續創新精神的踐行與拓展,是聖何塞州立大學在服務硅谷和舊金山灣區的過程中打磨出的經驗。與此同時,我們亦不能忽視它在發展中所面臨的限制和約束,尤其是作為一所公立學校在管理和經費上多有掣肘。正如該校一位受訪的管理者所說,“我們不像灣區其他的私立大學,在管理上受到很多限制,經費上亦不豐厚”。

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結構多樣,更為重要的是系統活力充足。從高等學校的數量和類型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都可與世界三大灣區一較高下。包括香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廣州大學等定位與優勢各異的高校在內的高等教育系統,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中的動力站和服務器,更是活化大灣區發展和增添大灣區科技與文化創新的發動機。而加強對大灣區院校發展的研究和投入,可助力建設特色化的大灣區高等教育典型,豐富大灣區高等教育系統的多樣性與生命力。

【特邀撰文專家】卓澤林

【記者】姚瑤

【作者】 姚瑤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自營號~日報時政部自營號~教育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