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前夜,毛澤東給誰單獨題詞?

開國大典前夜,毛澤東給誰單獨題詞?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正以摧枯拉朽之勢挺進大西南,全國解放在即。開國大典前夜,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菊香書屋裡,奮筆為陝北著名烈士胡廷俊題詞:“胡廷俊同志,光榮的犧牲,永垂不朽!”

胡廷俊,陝西綏德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任共青團綏德城區團委書記。1928年轉為中共黨員。後打入國民黨第四十七軍高桂滋部,開展兵運工作。1931年,參與創建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隊並任分隊長。1932年,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騎兵隊大隊長。1934年調上海中央局軍委工作,負責福建和皖南地區黨的巡視聯絡工作。1935年在皖南被捕,押送到南京憲兵司令部,8月犧牲在雨花臺。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正以摧枯拉朽之勢挺進大西南,全國解放在即。開國大典前夜,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菊香書屋裡,奮筆為陝北著名烈士胡廷俊題詞:“胡廷俊同志,光榮的犧牲,永垂不朽!”

作為雨花臺烈士中得到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的第一人,胡廷俊曾經和謝子長、劉志丹一起並肩作戰,是中國北方最早的一支紅軍武裝———晉西遊擊隊的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他在中共上海中央局軍委特科負責軍事情報工作時,曾經受到周恩來、李克農等領導同志的讚賞和中央軍委的嘉獎。

胡廷俊於1911年出生於陝西省綏德縣城一戶平民家庭,父親胡世青是綏德縣有名的廚師,長年為資本家做工,收入微薄。胡廷俊自幼酷愛讀書,深得父親喜愛,他知道家境貧寒,上學不易,所以勤奮苦讀,成績突出。

1924年夏,中共陝北黨組織創始人李子洲回到綏德,擔任陝西省立綏德第四師範學校校長,在綏德古城建立黨團組織,發展黨團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風潮。此時,正在綏德縣立高小上學的胡廷俊,目睹了第四師範學生宣傳新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熱烈場面,全新的知識,民主的風尚,先進的思想,空前高漲的革命運動,讓正值青春年華的他在黨團組織的培養和革命思想的影響下,思想日趨進步。1926年,15歲的胡廷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他將自己的人生交給了共產主義事業。

1927年春,胡廷俊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這所學校被譽為“陝北的上海大學”,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激進的革命思想,使胡廷俊心情激盪,倍受鼓舞。在環境的薰陶下,他一邊刻苦學習功課,一邊以高昂的熱情投入到火熱的國民革命運動中。紅五月宣傳、非基督教運動、農民運動,胡廷俊在一系列革命鬥爭中得到鍛鍊。

1927年8月,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被國民黨當局查封。胡廷俊被迫離校回到家中,一邊自學未完成的學業,一邊與李成蘭、馬仰西等住綏德城內的同學暗中打聽中共黨團組織的消息。10月,中共綏德縣委恢復後,團省委特派員焦維熾來到綏德城,恢復團綏德縣委,胡廷俊秘密參與了團組織的工作。在中共陝北特委組建期間,胡廷俊利用住在城內的有利條件,設法探聽國民黨綏德憲兵捕捉共產黨人的消息,積極聯絡城鄉黨團員,主動承擔起地下交通工作。他還積極協助馮文江、趙仰普、李蓉鑑等人對全縣黨團員進行重新登記,為組建陝北特委做了許多工作。

1927年,陝西鬧饑荒,綏德黨團組織分派骨幹力量,動員城鄉饑民開展抗糧、抗稅鬥爭。時任共青團綏德城區團委書記的胡廷俊組織領導了著名的“抬龍王”和“打蛋廠”兩次農民運動,均取得了勝利。由於他在鬥爭中積極勇敢,拋頭露面,引起了國民黨綏德縣黨部的注意,被列為危險分子遭到緝捕,處境十分危險。為保存力量,開展武裝鬥爭,中共陝北特委指示胡廷俊轉移至河北遵化,利用社會關係打入國民黨第四十七軍高桂滋部,擔任排長,從事兵運工作。

1928年10月,高桂滋部在遵化縣開辦軍事學校,胡廷俊入校後,在學校中共地下支部負責人陳以平、朱俠夫領導下積極工作,開展了反剋扣軍餉,反貪汙伙食費,反國家主義派等鬥爭,圓滿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同年,胡廷俊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春,蔣桂戰爭爆發,高桂滋部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五路方振武部,胡廷俊被分配到劉傑第三團五連任排長,成為該團地下黨負責人之一,同拓克寬、吳岱峰等一起開展兵運工作。他們很快在士兵中秘密發展了一批黨員,建立了地下黨支部,胡廷俊任支部書記。

1930年冬,中共陝北特委派閻紅彥、白錫齡等在晉西呂梁山區籌建紅軍游擊隊。此時,胡廷俊、拓克寬等人攜帶大量的槍支彈藥,設法逃離高桂滋部,秘密潛入位於晉西黨組織開辦的幷州養蜂場,這批槍支彈藥也為組建晉西遊擊隊提供了武器裝備。

幷州養蜂場是中共山西省委為籌備晉西遊擊隊活動經費而開辦的,辦場的資金是由共產黨員個人入股籌集的。胡廷俊是入股的積極分子,他把積攢了很久的60塊銀元投入6股,成為入股最多的黨員之一。

1931年春夏之間,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隊第一大隊在山西孝義縣樓底村正式成立。胡廷俊擔任第二分隊隊長,率隊與敵斡旋,和閻紅彥、白錫齡深入敵營策動永安鎮駐軍起義,經過三天三夜的工作,帶回起義軍一個排。他還參與了留譽鎮、鋤家沿、水頭鎮、老鴉掌等戰鬥。

1931年8月,晉西遊擊隊歷經苦難,突破敵軍重兵“圍剿”,渡過黃河天險,進入陝北。此時,全隊僅剩30個人,其中包括胡廷俊和他的哥哥胡廷璧。

晉西遊擊隊轉戰陝北後,一路打聽、尋找劉志丹、謝子長領導的革命武裝。部隊沿途打土豪、分田地,宣傳動員群眾,隊伍迅速得到補充和壯大。期間,游擊隊先後經歷了寨兒山、玉家灣、雁門關、野雞岔等數十次戰鬥,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同年秋末,晉西遊擊隊終於在陝甘間的南梁地區與劉志丹、謝子長會合。晉西遊擊隊的到來,不僅壯大了陝甘邊的武裝力量,同時也帶來了開展游擊戰爭的實踐經驗。在中共陝西省委和陝北特委的領導下,晉西遊擊隊成為後來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陝甘紅軍游擊隊及紅二十六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西北紅軍的發展和壯大產生了關鍵性作用。胡廷俊作為晉西遊擊隊的創建者和領導成員,為陝甘革命根據地和陝甘游擊隊早期創建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陝北,胡廷俊曾化裝入內蒙與紅二十四軍聯繫。1931年9月,他在太白鎮10公里外的閻家礆與劉志丹會面,10月被推選為游擊隊負責人之一後,指揮游擊隊在黑石樓縣水頭鎮附近伏擊敵人。他率隊佔領制高點,指揮戰士們頑強地打退了敵人的反攻,在一次次肉搏戰中,戰士們奮不顧身,勇猛衝殺。敵人遭到了我軍的頑強打擊後,除少數逃跑外,大部分都當了俘虜,這一仗打得乾脆利落。

1931年10月,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指示,謝子長來晉西遊擊隊駐地甘肅合水南梁堡,主持成立了新的中共隊委會(黨委會),由謝子長、劉志丹、閻紅彥、楊重遠、胡廷俊、白錫齡等組成,謝子長任書記,胡廷俊負責宣傳工作。

九一八事變後,根據抗日救亡的需要,中共陝西省委於1932年初發出指示,將活動在甘肅寧縣柒橋子的部隊改編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號召西北所有武裝部隊聯合起來,抗日救國。胡廷俊負責宣傳工作,組織人員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帶領宣傳隊深入農村開展宣傳,為聯合抗日和建立陝甘游擊隊四處奔忙。

1932年1月,晉西遊擊隊改編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謝子長、劉志丹分任正副總指揮,胡廷俊任騎兵隊大隊長。不久,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胡廷俊任警衛隊政委。

2月17日陽坡頭戰鬥中,胡廷俊不幸右腿膝蓋負重傷,但仍指揮戰士痛擊敵人,一直堅持到最後勝利,才被戰友們抬下戰場,送到西安治療。由於傷口感染化膿,又缺醫少藥,院方提出鋸掉傷腿的治療方案,以保全生命。聽到這一方案,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他惋惜憂慮,躺在病床上的胡廷俊沒有遲疑,堅定地說:“革命麼,流血犧牲算不了啥!只要以後還能工作,怎麼治都行!”

手術後的胡廷俊安上了假肢,仍然忘我地工作。隨後,他被調往中共上海中央局軍委特科工作,負責收集軍事情報,經常往來於上海、南京、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負責秘密交通聯絡。

假肢給胡廷俊的行動帶來很多不便,但也成為了一些重要情報安全的“棲身地”。胡廷俊常喬裝成一名書店老闆,留著長長的鬍鬚,帶著禮帽,穿著長袍,為送出一份秘電,走幾十公里的路。有時敵人搜查得非常嚴,連假肢也不放過,緊急關頭,他把紙條吞進肚裡,再根據腦中記憶的內容,口述轉達黨的指示和秘密情報。胡廷俊憑藉機智和勇敢與敵斡旋,圓滿地完成了組織交付的一次又一次任務。

1934年,胡廷俊肩負福建和皖南地區的交通巡視工作,主要任務是從當時駐紮在福建省的第十九路軍和綏靖公署內部獲取軍事機密,如蔣介石頒發的口令信號、符號、電報密碼等,協助中央紅軍開展反“圍剿”鬥爭。富有鬥爭經驗的胡廷俊以出色工作受到中央軍委周恩來、李克農等領導的讚賞和書面嘉獎。

1935年春,黨組織派胡廷俊到皖南執行一項重大任務,由於叛徒出賣,他被捕入獄,押送至南京憲兵司令部。兇殘的敵人用盡酷刑,但是胡廷俊始終堅貞不屈,緊閉雙唇,敵人沒有得到任何線索。

當胡廷俊得知自己將被行刑時,便對同監獄的難友說:“死有什麼怕的?!只求換得光明!正如瞿秋白同志臨刑前對記者說的那樣,睡覺是小‘休息’,死是大‘休息’。我們大家都要有‘休息’的準備。”此時的胡廷俊作好了“休息”的準備。

1935年8月中旬的一天清晨,南京憲兵司令部的劊子手把胡廷俊押至雨花臺,年僅24歲的他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