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把中醫提到對全世界有貢獻的高度

毛澤東:把中醫提到對全世界有貢獻的高度 | 中央文獻研究室撰文

編者按:新中國成立後,振興和發展中醫藥事業是我國衛生事業中一項極其重要而艱鉅的任務。為此,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進行了不懈探索。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出版了6卷本《毛澤東年譜(1949-1976)》,首次披露了多條毛澤東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韓洪洪結合這些最新材料,為我們解讀毛澤東在振興和發展新中國中醫藥事業中所做的貢獻。

客觀審視中醫藥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1953年12月,毛澤東在聽取衛生部副部長賀誠彙報工作時說,“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

與西醫相比,中醫藥學的人文屬性很突出,它的發展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其有效性為兩千多年的中醫學實踐所證明。中國傳統文化是毛澤東一生重要的思想土壤,他歷來十分重視包括中醫藥學在內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

新中國成立前後,我國的衛生醫療工作狀況不容樂觀。為了儘快改變疾病叢生、缺醫少藥的嚴峻局面,動員廣大中醫有效投入到新中國衛生醫療工作中來,毛澤東立足中國國情,從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對中醫藥學的歷史地位和現實價值進行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審視和評價。

1949年9月,毛澤東在接見全國衛生行政人員代表時,從保護和發展中醫藥的角度著重指出,只有很好地團結中醫,提高中醫,搞好中醫工作,才能擔負起幾億人口艱鉅的衛生工作任務。他還進一步強調:“衛生工作方針問題……要以預防為主,發揮中西醫藥人員的作用,這個方針是對的。”1950年8月,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在北京開幕。毛澤東專門為大會題詞:“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鬥。”

1953年12月,毛澤東在聽取衛生部副部長賀誠彙報工作時,給予中醫高度評價:“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我們的西醫少,廣大人民迫切需要,在目前是依靠中醫。對中醫的團結要加強,對中西醫要有正確的認識。”

1954年4月21日,毛澤東審閱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中醫工作的指示(草案),並對以下內容進行了修改:在指示草案的“對待中醫的問題,實際上是關係四萬萬七千萬農民的疾病醫療問題”一句中的“四萬萬七千萬農民”之後,加上“及一部分城市居民”;在“我們應該有批判地接受這一部分文化遺產,去其糟粕,存其精華,把它的合理部分增加到醫學中去,更好地為治療疾病,增進人民健康服務”一句中的“醫學”之後,加上“科學”二字,在“治療疾病”之前加上“預防疾病”,在“依靠中西醫合作,根據中醫實際應用的經驗,進行一種謹慎的長期的科學研究工作”之後,加上“和說服教育工作”;在“將中醫團結起來,安定下來,把他們現有經驗保存下來……”這段話中的“現有經驗”改為“現有的合理經驗”。

不難看出,毛澤東對這個指示草案的修改是非常仔細的,所做修改更加準確地說明了中醫藥在新中國衛生醫療工作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發展方向。

1954年6月5日,毛澤東在與時任北京醫院院長周澤昭談話時,著重指出:“對中醫問題,不只是給幾個人看好病的問題,而是文化遺產的問題。要把中醫提高到對全世界有貢獻的問題。”1958年10月,毛澤東再次給予中醫藥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除中醫外,毛澤東對中藥、針灸、中醫典籍也很重視。1954年,毛澤東專門作出重要批示:“中藥應當很好地保護與發展,我國中藥有幾千年的歷史,是祖國極寶貴的財富,如果任其衰落下去,那是我們的罪過。中醫書籍應進行整理。應組織有學問的中醫,有計劃有重點地先將某些有用的,從古文譯成現代文,時機成熟時應組織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編出一套系統的中醫醫書來。”

1955年4月15日下午,毛澤東派汪東興到針灸專家朱璉住處看望並傳達指示:針灸是中醫裡面的精華之精華,要好好地推廣、研究,它將來的前途很廣。

全面糾正影響中西醫團結的錯誤傾向

“中西醫要團結,互相看不起是不好的,一定要打破宗派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上輕視、歧視和排斥中醫藥的現象有所抬頭,“中醫不科學”“西醫學中醫是開倒車、向後看”“中醫中藥沒有科學根據”等思想還有一定的社會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醫藥政策的制定,致使大多數中醫不符合入職條件,從而引起廣大中醫和人民群眾的不滿。毛澤東對於這種片面甚至錯誤對待中醫藥發展的思想和做法產生了警惕,著手全面糾正影響中西醫團結的錯誤傾向。

1953年12月,毛澤東在聽取衛生部副部長賀誠等彙報工作時,就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發展中醫藥事業,如何實現中西醫團結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中醫是在農業與手工業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這是一大筆遺產,必須批判地接受,把其積極的一面吸收過來加以發揮,使它科學化;另一面,對不合理的要研究,分析批判。中醫的金、木、水、火、土是不合理的,西醫說大腦、小腦、細胞、細菌是科學的。什麼是科學?有系統的、正確的知識,這才是科學。西醫也有不合理的部分,不合理的要批判。中西醫要團結,互相看不起是不好的,一定要打破宗派主義。中醫學習一點西醫是好的。”

1954年6月5日,毛澤東在與時任北京醫院院長周澤昭談話時,認為看不起中醫藥是一種很惡劣的崇洋媚外的思想作風,他指出:“對新來的外國東西重視了,對自己本國的東西倒輕視了。按摩,連剃頭的、修腳的都能做,就看不起,不叫按摩療法。看不起本國的東西,看不起中醫,這種思想作風是很壞的,很惡劣的。”

這次談話過後不久,7月9日,毛澤東即委託劉少奇召集會議,專門傳達了他關於中醫工作的指示。傳達的主要內容包括:團結中西醫是衛生工作的方針之一。中西醫團結問題沒有做好,原因是西醫存在很大問題,主要是西醫有宗派作風。西醫傳到中國來以後,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把中醫忽視了。

必須把中醫重視起來。把中醫提得過高也是不正確的。團結中醫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中國醫藥科學。首先要弄清楚,這不僅是為了中國的問題,同時是為了世界。掌握中醫中藥,必須要有西醫參加,也要吸收有經驗的中醫,靠單方面是不夠的,單有西醫沒有中醫不行,有中醫沒有西醫也不行。中醫問題,關係到幾億勞動人民防治疾病的問題,是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獨立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工作。

我們中國的醫學,歷史是最久的,有豐富的內容,當然也有糟粕。在醫學上,我們是有條件創造自己的新醫學的。中國人口能達到六億,這裡面中醫就有一部分功勞嘛。西醫到中國來,也不過百把年。當然,西醫是近代的,有好的東西。但什麼都是“舶來品”好,這是奴化思想的影響。看不起中國的東西,不尊重民族文化遺產,這是極端卑鄙惡劣的資產階級的心理在作怪。如果西醫沒有宗派作風的話,對中醫能治好病的效能,可以用科學方法把它整理起來。

對中醫的“湯頭”不能單從化學上研究,要與臨床上的研究結合起來,才能提高中醫。中國古書上這樣說:“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這意思就是強調人的整體性,和巴甫洛夫學說是一致的。中醫在幾千年前就用了新的技術,如“體育”“按摩”等,裡面雖有些唯心的東西,但我們可以將其中好的提煉出來。中醫要進大醫院,中醫要進醫科大學,中醫還要出國。中藥要發展,要建立研究機構,要出版中醫中藥書籍。西醫要跟中醫學習,具備兩套本領,以便中西醫結合,有統一的中國新醫學、新藥學。這些工作一定要制定出具體措施。

為了落實毛澤東關於中醫的指示,黨中央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專門成立了由中宣部、文化中央教育委員會、衛生部指定人員組成的中醫問題臨時工作組,向各地衛生行政負責人和北京、天津的中西醫傳達中共中央關於中醫工作的指示。召開中共中央、華北和北京市各有關部門的中西醫座談會,反覆討論關於學習和研究中醫、擴大中醫業務、出版中醫書籍等問題。與此同時,衛生部對自身不能正確對待中醫的思想和做法進行了反省和檢查。

10月26日,中央文化教育委員會黨組向中央提交了《關於改進中醫工作問題的報告》,對“限制和排擠中醫”的問題提出了相關改進措施,如成立中醫研究院、吸收中醫參加大醫院工作、擴大和改進中醫的業務、改善中醫進修工作、加強對中藥產銷的管理、整理出版中醫書籍等。

195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了這一報告,並要求各地遵照報告精神,制定改進中醫工作的具體方案,務必採取積極措施,在一定時間內切實做出成績,徹底扭轉在衛生部門中歧視和排斥中醫的現象。在黨的中醫政策的指引下,中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1955年4月15日下午,毛澤東派汪東興向針灸專家朱璉傳達的指示中又專門談到他對一段時間以來貫徹對待中醫正確政策的認識和思考:“有些同志堅持努力,是有成績的,也證實了中醫政策的提出是正確的。中國醫學的經驗是很豐富的,它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要有同志去整理它。這項工作是難做的,首先是衛生部行政領導上不支持,去年七月以後可能好一些,但還沒有具體行動。我是支持的,我可以當衛生部長,也可以把這項工作做起來。不要以為我不懂醫就不能做,這不是懂不懂醫的問題,而是思想問題。”

提出“中西醫結合”的基本原則

“應該學習外國的長處,來整理中國的,創造出中國自己的、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的東西。”

自西醫進入中國之後,中醫一直被一個關乎其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所困擾:中醫藥學究竟應該如何發展才能在現代社會中被認可、接納並取得發展?是按中醫內在的學科特點來發展,還是借鑑外部的方法與手段來改造?毛澤東從衛生醫療制度建設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取消中西醫界限、實現中西醫結合進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醫藥科學發展之路的思想。

1950年8月,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毛澤東提出“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中西醫結合”是新中國衛生工作的三個基本原則。1954年10月20日,根據毛澤東關於中醫工作的指示精神,《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貫徹對待中醫的正確政策》的社論,認為發展中醫就是“如何通過認真的學習、研究和實踐,逐漸使它和現代科學理論相結合的問題,就是要根據現代科學的理論,用科學方法來整理中醫學的學理和總結它的臨床經驗,吸取它的精華,去掉它的糟粕,使它逐漸和現代醫學科學合流,成為現代醫學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955年4月15日晚上,毛澤東在杭州劉莊同針灸專家朱璉談話。毛澤東結合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與針灸的科學性談了如何通過中西醫結合豐富與充實現代醫學的問題。他說:“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理論,對針灸治病的神秘提供瞭解釋的鑰匙,反過來針灸又能夠給它提供豐富的實際材料,如進一步研究,一定可以發揮更大的效果,豐富與充實現代的醫學。研究針灸對醫學理論的改革將發生極大的作用。你們不要以為針灸是土東西,針灸不是土東西,針灸是科學的,將來世界各國都要用它。中醫的經驗要有西醫參加整理,單靠中醫本身是很難整理的。”

1956年8月24日,毛澤東接見了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周的代表,並同中國音樂家協會負責人談話。這次談話,是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談中西方文化、談“中國化”最集中的一次。毛澤東深刻地論述了“中國化”何以必要的道理,特別是論述了外來文化(包括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基本原則。毛澤東為了印證這一原則,多處以中西醫為例進行闡述,其中就蘊含著豐富而全面的“中西醫結合”思想。他指出:“如果先學了西醫,先學瞭解剖學、藥物學等等,再來研究中醫、中藥,是可以快一點把中國的東西搞好的。”“要把根本道理講清楚:基本原理,西洋的也要學。解剖刀一定要用中國式的,講不通。

就醫學來說,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學來研究中國的傳統醫學的規律,發展中國的新醫學。”“你們是‘西醫’,但是要中國化,要學到一套以後來研究中國的東西,把學的東西中國化。”“應該學習外國的長處,來整理中國的,創造出中國自己的、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的東西。這樣道理才能講通,也才不會喪失民族信心。”

至此,毛澤東已清晰完整地表達了他關於“中西醫結合”思想的思考:通過西醫學習中醫,中醫學習現代科學技術,中西醫學密切合作,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遺產,從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醫藥學發展之路。從此,我國的中西醫結合工作迅速起步,創新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有力推動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向前發展。毛澤東這一思想,也得到中共八大的充分肯定。

開展中西醫互學運動

“要尊重我國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遺產,看得起中醫,也才能學得進去。”

在“團結中西醫”“中西醫結合”指導方針的引導下,衛生醫療界興起了中西醫互學運動。關於中西醫互相學習的問題,毛澤東不僅從宏觀上積極倡導,而且提出了許多具體措施。毛澤東認為,中西醫互相學習的中心環節首先應該是西醫學習中醫。西醫學習中醫是光榮的,因為經過學習與提高,就可以把中西醫界限取消,成為中國統一的醫學,以貢獻於世界。

那麼,西醫如何學習中醫呢?1954年6月5日,毛澤東在與時任北京醫院院長周澤昭談話時著重指出:“第一,思想作風上要轉變。要尊重我國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遺產,看得起中醫,也才能學得進去。第二,要建立研究機構。不尊重,不學習,就談不上研究。不研究,就不能提高。總是有精華和糟粕的嘛。這項工作,衛生部沒有人幹,我來幹。”毛澤東還提出:“要抽調100名至200名醫科大學或醫學院的畢業生交給有名的中醫,去學他們的臨床經驗,而學習就應當抱著虛心的態度。”

1958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給楊尚昆的信中還談到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問題,“我看如能在一九五八年每個省、市、自治區辦一個七十到八十人的西醫離職學習班,以兩年為期,則在一九六〇年冬或一九六一年春,我們就有大約二千名這樣的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其中可能出幾個高明的理論家”。

毛澤東對“西醫學習中醫”的重視,在當時鼓舞了一大批西醫投身到學習中醫的浪潮之中。從1955年底到1956年初,衛生部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天津等地舉辦了6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從全國範圍內抽調部分醫學院校畢業生及有一定臨床經驗的西醫參加,系統學習中醫理論和治療技術兩年半,參加學習的共有300多人。

1958年11月11日,毛澤東在中共衛生部黨組9月25日關於組織西醫學中醫離職學習班的總結報告上作了重要批示,肯定了這一做法,說舉辦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閒視之”。11月18日,黨中央轉發了衛生部黨組的總結報告。11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中央轉發這個總結報告的指示和總結報告。據統計,1960年,全國範圍內西醫在職學習中醫的約有3.6萬多人,一些高中級醫藥院校出現了一批認真學習中醫的積極分子,並已有一些一流的西醫專家開始鑽進中醫藥學的偉大寶庫,著手進行了一些理論探索,從而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對於今天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啟示

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堅持中西醫結合,互相促進,互為補充;走健康、持續、可發展的道路。

毛澤東的上述探索,對於我們今天發展好中醫藥事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

第一,發展中醫藥事業要立足國情,

從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堅持科學、客觀的態度,正確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毛澤東反覆強調,發展中醫藥應該立足中國國情批判地繼承,去其糟粕,存其精華,努力發掘,加以提高。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也著重指出:“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所以,當前發展中醫藥事業,我們一定要立足國情,從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正確處理好中醫藥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努力實現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第二,發展中醫藥事業要辯證地處理好與西醫的關係,堅持中西醫結合的原則,互相促進,互為補充。50多年之前,毛澤東提出“中西醫結合”的思想,符合我國國情和醫學科學發展規律。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中西醫結合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對於世界範圍內“結合醫學”(也稱“整合醫學”)的興起和發展,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2013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時,也提出發展中醫藥事業,要“促進中西醫結合”。這一點意義深遠,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中醫藥事業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為人類社會健康保健事業做出中華民族應有的貢獻。

第三,發展中醫藥事業要走健康、持續、可發展的道路。回溯歷史,我們不難看出,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振興中醫藥事業,付出了大量心血。當前,我國中醫藥事業迎來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中醫藥發展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積極發展中醫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民族醫藥發展,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保障措施,從而走出一條健康、持續、可發展的中國新醫學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2014年11月19日第三版】

毛泽东:把中医提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高度 | 中央文献研究室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