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家谱中隐藏重要秘密,被破解后促成元素周期表中国化

学习过化学的朋友,相信对密密麻麻的元素周期表不会陌生。元素周期表最初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提出,后经不断丰富完善而成的表格。这张表将一些看起来无所关联而又有内在规律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

朱元璋家谱中隐藏重要秘密,被破解后促成元素周期表中国化

我们接触的元素周期表,除了合乎规律的排序之外,还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用拉丁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大写字母相同时,又可以用小写字母区分;二是有大量偏旁部首明显而又比较生僻的汉字与拉丁元素相对应。

对于前者,大家比较好理解。拉丁字母简单明了,而且还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字母体系,西方使用并无障碍。而对于后者,这些生僻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并且和各元素对应上的呢?

朱元璋家谱中隐藏重要秘密,被破解后促成元素周期表中国化

原来,元素周期表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无法用汉字表述的问题,这让清代的化学家徐寿头疼不已。徐寿当时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他对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一成果十分佩服,想把它介绍到中国来。但是这里面的符号有一百多种,如何翻译成了难题。

徐寿百思不得其法,直到有一天他在查阅资料时,无意中接触到一份家谱。家谱中很多人的名字都与金属有关,而且很多汉字与元素符号表达的意思十分类似。徐寿对照周期表挑选出一些形和意比较吻合的汉字直接来用。受此启发,他又对一些汉字进行了改良,并创造出一些形象逼真的汉字。

朱元璋家谱中隐藏重要秘密,被破解后促成元素周期表中国化

这就是徐寿发明的音译命名方法。促成徐寿发明的那本家谱又是何物呢?

原来,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指导编制的创意无限的家族家谱。这本家谱体现了很多皇室命名的规律性特点,如五行偏旁部首明显,有大量的生僻字,这一切都和朱元璋定下的命名规则有关。

朱元璋家谱中隐藏重要秘密,被破解后促成元素周期表中国化

朱元璋做皇帝之后,对子孙后代起名字的事颇为费心。当时,他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名字都是木字旁的。不仅如此,他还提前给每个儿子确立了辈分表,除了朱楠、朱梓、朱杞死去未确立外,其余23个儿子每个表中都有20个字,从孙子始依次起名。如,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燕王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建文帝朱允炆的中间字就是表中的“允”字,代表“允”字辈;燕王朱棣夺权后,帝系转到了燕王家系。燕王家之后其子孙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等,一直到朱由检。

朱元璋家谱中隐藏重要秘密,被破解后促成元素周期表中国化

这是中间的一个字,体现的是辈分之分。古人取名不仅要遵循祖训,还要避免与祖宗的名讳、同辈名字重合。考虑到后世支脉庞杂,容易重名,朱元璋又在第三个字上做文章。

第三个字以五行做偏旁的字,并且以“火、土、金、水、木”为序,后世递延,这样永远不会重复。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朱家皇子皇孙的数已由永乐年间的100多人,增加到8万多人。数量之多,一不小心就会重复,于是具有五行特征的生僻汉字便出现了。如镭、铬、铌、锂,等等。

朱元璋家谱中隐藏重要秘密,被破解后促成元素周期表中国化

这些生僻汉字在当时看并没有什么,但是无意中却元素周期表中拉丁字母的契合度很高。难怪被徐寿看重,并拿来所用。朱元璋挖空心思为子孙后代别出心裁的命名,反倒促成了元素周期表的中国化进程。这一点应该是他不曾想到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