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未来的福报,源自当下的“仁慈”

孟尝君取“义”:福气的根源,是能够“舍利取义”。

道德经:未来的福报,源自当下的“仁慈”

在人生中,很多人总是执念于恶性思维之中不自知:

比如“以机巧知心去谋取利益,以短浅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一切”。

在这样利欲熏心,目光短浅的驱使之下,在乎的总是一得一失。

甚至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损失以及别人的痛苦之上,即便丧失道德,也不以为耻。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人性中的丑陋和肤浅:总把眼光放在蝇头小利之上,而忽略了真正的大智若愚。

在佛学之中,有“因果报应”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怀揣一种仁慈之心,一丝善念,才能收获一种平和的心境,在未来人生路上,才能收获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道德经:未来的福报,源自当下的“仁慈”

《道德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恒之,

《道德经》这一句话意思就是说:把“慈爱”用于作战,可以取胜,用于守卫,就可以坚固。天将建立的事情,需要用慈爱去护卫。

有人看到这里的时候大为不解,有些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更是嗤之以鼻,因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大多数人信奉的是以强硬之态,以狡诈之心去谋取利益。

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真正能够战胜一切,能够让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物,叫做仁慈

心怀仁慈,内存善念,才会在人生的路上广积善德,而自己也会因为所做的善事,而塑造向上的人生。

道德经:未来的福报,源自当下的“仁慈”

冯谖替孟尝君“换”义

古代的时候,孟尝君借出去了一笔债务,是非常巨大的一笔债务,而且借出的数量众多。

有一天孟尝君就对手下说:“谁能去薛地帮我讨债?”

这个时候冯谖就说:“我可以。”

于是孟尝君就派冯谖讨要债务,临行出发的时候,孟尝君对冯谖说:“你看我家里还缺少什么,再买一点回来。”

冯谖听了之后,点头便出发了。

冯谖到了薛地之后,把欠债的人全部找过来,然后把债务核准之后,假借孟尝君的命令,把欠条全部当场销毁,百姓当时高呼“万岁”。

冯谖把这件事情办妥之后,很快就回到了齐国孟尝君那里。

道德经:未来的福报,源自当下的“仁慈”

孟尝君看他这么快就回来,又奇怪又惊喜,以为他顺利的把债务全部收回来,就问他:“债务收完了吗?”

冯谖说:“收完了。”

孟尝君又问:“那你买了什么东西回来?”

冯谖说:“您出发的时候,你告诉我缺少什么就买什么,我看到你家里金银珠宝堆积如山,牲畜牛马成群结队,妻子妾室居于满院,但是家里唯独缺少“义”,所以我把“义”给你买回来了。”

孟尝君听了之后,就说:“你是怎么购买的义?”

道德经:未来的福报,源自当下的“仁慈”

冯谖说:“如今你仅拥有一个薛地,不但没有体恤老百姓,反而放债图利,所以我假借您的名义,把欠债的欠条都销毁了,百姓都高呼万岁,这就是我为你买的义。”

孟尝君听了大为恼火,就让冯谖回家休息了。

后来过了一年之后,齐王对孟尝君产生了怀疑,就让孟尝君回到自己的故乡了,孟尝君回到薛地还有一百里的时候,百姓听说孟尝君回来了,就协同家里妇幼老少,争先恐后的过来迎接。

这个时候孟尝君才知道,冯谖当初为他买的义,今天才见到效果。

冯谖假借孟尝君的名义,销毁了所有的欠条,收回的是百姓的人心。

道德经:未来的福报,源自当下的“仁慈”

仁慈换来的是人心

这种以仁慈之心牺牲小利,牺牲小我来换取人心的做法,才是真正的一个大智慧,那种境界和层次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而我们今天所要强调的,正是这一种能够抛弃小利,而赢取大义的胸怀。

正如我开篇所说,大多数人都陷入蝇头小利的一得一失之中无法释怀,其实人生最好的智慧,并非是把一得一失盘算清楚,而是在人生长久的过程中,能够舍小利取大义。

道德经:未来的福报,源自当下的“仁慈”

用自己的仁慈之心,为自己谋取更好的人生结局,这便是智慧。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小利与大义”的关系,是怎么理解的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