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與不讀大學

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先進文明瞭,人們所接受的教育越來越高了,讀大學的人越來越多了。因此讀了大學的人與沒有讀過大學的人在人們心理的層次也逐漸拉開了距離。

現在無論走到哪裡,甚至在車站,在飯店,在超市,在廁所,耳邊都能聽到人們在議論:我女兒或我兒子在某某地讀大學。然後甲問:你女子在哪個省哪所學校讀?乙回曰:四川外國語大學。甲沉呤半晌,然後說“我家兒子平時學習不咋地,沒想到還考了個東北大學”。乙臉上的笑容僵了僵,誇讚甲道,你兒子真有出息。

讀大學與不讀大學

各個城市的寫字樓光鮮而亮麗,是一般的沒有文憑的人只能羨慕卻沒有資格進去的地方,那裡也是最拼文憑的地方,平常同事互相介紹時,總要加上一句:某某可是從某某畢業的。於是眾人眼裡面便高看了他一眼。某某卻表現得挺謙虛,反而是旁邊介紹的人彷彿認識了這麼一個朋友讓自己臉上也十分有光,那表情是無比自毫,聲音陡然要高了好幾度。

家裡面有正在讀書的孩子的,家長在社會的耳濡目染之下,明白了孩子將來要想出人頭地,要想不被人踩在腳下呼來喝去,就必需刻苦讀書,因此各個校外的培訓班應運而生,收費破土凌雲節節高,卻還是座無虛席。家長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只要孩子出息了,我們再辛苦都值得。大家都在暗暗加勁催促著孩子學習,於是孩子在學校學習一整天回來又得馬不停蹄地趕往各補習班,不能鬆懈一點點,否則就會掉隊,就有可能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的後果孩子也大概知道一些,家長已經在他耳邊叨叨過了,那些拉三輪的,擺小攤的就是榜樣。

讀大學與不讀大學

考上大學的從此人生就開了掛,再怎麼混都比沒讀過大學的強,大學裡學的知識足夠吃一生了,而沒考上大學的就嗚呼哀哉了,很多行業的門戶上貼著標籤:本科以上方有資格進。於是乎只有老老實實做個社會發展路上的鋪路石吧。

但是大學也就那麼有限的幾千所,考大學的人每年都有浩浩蕩蕩幾百萬,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總有人會被擠下去。考上的固然歡喜,沒考上的卻要忍受來自各方的壓力,身邊親人雖然沒有指責,可是那長吁短嘆總不免要傳入耳朵裡,也不敢去同學家走動,害怕聽到別人的好消息,更不說一想到將來的命運,那父母和親戚曾經灌輸過的不能上大學的後果,因此每年總要弄瘋一些人。

其實上不上大學本身並不是那麼要命,是一些人盲目地崇拜讓大學成了神一樣地存在,在崇拜者眼裡,大學幾年裡學的知識是可以享用一生的,讀過大學的人必定是智商才智要高人一等的。沒讀過大學的人畢定都是不夠聰明不夠自律之人,沒讀過大學的人只有做一些髒亂差的工作,因為沒有能力啊。其實社會實際上並不如此,它只獎賞那些勤奮的自律的和肯不斷學習的人,有文憑的沒有文憑的,凡懶惰者在實踐面前都是會被淘汰的。

誠然,必需承認有些科研行業是需要專業知識的,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善於讀書的喜歡理論知識的人適合搞科研,那麼不那麼善於讀書而喜歡實踐的人為什麼不可以進行發明創造。歷來創新都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明白人們把理論抬得天一樣高,卻把實踐踩得地一樣低。

讀大學與不讀大學

所以個人總覺得唯大學是瞻是社會的一種病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