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从清宫中奢华至极的金瓯永固杯,到寻常百姓家里的一盏锡制温酒器。

由金、银、铜、锡、漆等材质制成的食器曾广泛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而当代,在玻璃以及其他现代合成材料的“围剿”之下,这些传统食器逐渐远离了中国人的餐桌。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旨在强调健康对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它们是否绿色环保?

长期使用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当下还有没有生存的价值与空间?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在情怀之外,追本溯源,去探究传统食器的本真面目。

客醉挥金碗

直到现在,人们还常说“金饭碗”一词,这隐含了长辈对晚辈的期待,希望子女工作生活安稳、顺意。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仿古代鸳鸯莲瓣纹金碗

在当代,黄金食器更多是被大众当作馈赠和收藏之用。

比如婚嫁或添子时,老人往往会准备一套金碗给后辈。

若以黄金作为食器,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其物理性能非常稳定。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錾海水瑞兽纹金盘(仿古)

但黄金作食器,有优点,也有缺点。

黄金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利于成型,却不便于使用。

因此,匠人在制作时尝试通过很多方法进行改进,比如在选材方面增加金块的厚度,通过反复敲打来提升密度。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仿古龟盖龙柄鸳鸯提梁壶

而且在敲打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少退火,不要上火,因为一烧就会变软。成型后,再进行砑光处理,还可进一步提升密度。

这样做出来的成品才会更加坚硬,比重也比一般金器要高。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柿子壶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外市场变化,加上电铸成型等新技术的出现,金器市场逐渐萎缩。

不过这几年情况又好起来了,市场越来越大,有定制需求的客人也不少。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鸳鸯形酒杯

部分精品、定制产品还得依靠手工,即便是到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仍旧如此。

传统工艺品具有被大众接受的空间,重点是要将老工艺与新设计结合。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仿古龟盖龙柄鸳鸯提梁壶

如何结合?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手艺人、设计师、研究者一起来思考。

悠然杯勺兴

古装剧里常有“银针试毒”的桥段,现在也还有很多老人家对银筷、银碗验毒深信不疑。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确切地讲,银针试出来的是硫化物。古人所说的“毒”,主要是指砒霜。

古时生产技术落后,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和银接触之后发生化学反应,在银器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而一些不含硫但却是毒物的物质(比如亚硝酸盐),和银针接触并不会出现化学反应。

因此用银来试毒不够科学。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比起试毒,银的杀菌功效反而应该成为我们当下关注的焦点。

蒙古人喜用银碗盛马奶,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银器和水接触后,有极微量的银溶解于水,成为银离子。

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很强,每升水中只要含几百亿分之一的银离子,即可杀死水中大部分细菌。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但今天很多人不敢使用银器,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银在化学上属于重金属;

第二,担心银的纯度不够,掺杂有其他重金属。

实际上, 这里提到的“重金属”是两个概念,前者指在化学意义上密度大于4.5g/ cm3的金属;而后者指汞、铅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如果长期使用含有这类重金属元素的银器,确实对健康不利。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银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功用。

在云南民间也有很多关于使用银的习俗:口腔溃疡,用银制品擦拭患处;小孩拉肚子,用银饰刮痧;进山采药带一只银杯,盛水后不需加热便可直接饮用。

它们的前提都是要使用好银。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银的性价比很高,作为食器使用至今仍很常见。小到做一只银勺、 一双银筷,大到打制一只银壶。

对器物之美的探索,对器物之善的追求,才是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髹盘糕菊芳

漆器最早是作为食器等日用之器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如碗、盘、碟、 筷、酒杯、茶杯等,后来才逐渐出现了首饰盒、家具等。

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餐具中,就有“君幸食”、“君幸酒”的字样。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红斑犀皮漆葵瓣式攒盒

例如上图的攒(cuán)盒,就是一种分成多格用以盛装食物的盘盒。

《红楼梦》里多次提到过它,材质多样,尤以漆制为贵。在年节时分用来装瓜果、点心之类的小食, 别有一番仪式感。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漆器由天然大漆制成,具有环保、质轻、防潮、防腐蚀等优势。 一直沿用到清代,才逐渐退出了大众日常生活的舞台。

对于大漆,很多人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是有毒的。

其实,当漆变干之后,其化学成分会变得非常稳定,造成的皮肤过敏现象与特有的味道就会自动消失。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戗金刻飞狮纹大圆盒

稍稍留心,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漆器食盒几乎都是黑、红、黄三色为主。

一是因为这几种颜色看起来漂亮、庄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

二是这几种颜色更能凸显出食物的色泽,增强食欲。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戗金刻飞狮纹大圆盒展开图

漆器也是多元的,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但如果漆器不以天然大漆而以化学漆为主要原料,严格来讲,这只算是漆器的衍生品或替代品罢了。

金饭碗,银筷子,他们吃饭超乎你的想象

老饕袁枚尝言:“‘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

好马配好鞍,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从来都是与器物相辅相成。

希望有朝一日,传统食器能被摒除误见,重回日常生活的舞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