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能通神——道家心学的密印

心能通神——道家心学的密印

说到心性之学,人们首先会想到佛家和儒家,不怎么会想到道家。这是因为道家的特质,眼光所向是天地万物,旨归所在是宇宙大道。所以即使道家有庄子这样的归宿于精神境界的大宗师,人们也不怎么作心性想。而道毕竟是要悟才能见的,悟道必定是要经由心的,所以即使道家以道为根本、走的是由道及心的路,也必定是有心性之学的。蒙文通就曾说:“儒家心性之论,亦以兼取道家而益精。”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是借助儒家特别是道家的语言系统进行表达和推广的,道家心性之学也对佛家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禅宗。比如大家熟悉的自然本性、无为心性、虚静、逍遥、素朴等等,关乎的就是心性。直接的言说上,老子的无常心、浑其心、无知无欲,庄子的丧我、无情、用心若镜等等,也都是。

但要说最能体现道家心性之学特质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心为神明居”的说法。

心能通神——道家心学的密印

鬼神的真相

前几天有朋友在后台留言,问我对鬼神的看法,当时没有回答。这次就借这个机会,简单说一说。

《庄子·天下》篇纵论诸子百家,对老子的评价即是“澹然独与神明居”,对庄子的评价也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这天地精神和造物者与神明是一样的意思。这三种形容,指向的自然都是道。但表达上的不同,人们却忽略了其中的意义。

之所以如此表达,是与真实体验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这是直接从实际体验流露出的描述。这种描述在道家也是常见的,比如《淮南子》中也说“栖神于心”,《悟真篇》中也说“神藏于心”。这种体验是来自道境,是因为与道感应而有,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没有体验过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和不知道的,关于道的重要真相。

那便是:道并不只是人们通常以为的一种客观物理性存在,也是一种精神性存在。换言之,人脑可以产生精神,宇宙本身则就是宇宙之脑,道即是宇宙之精神。

这就是所谓“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人心小宇宙,宇宙大人心”。所以道是物性客观和心性主观的一体,从物性层面说就是“气”,从心性层面说就是“神”,气感而应,虚明通神。神,也即禅宗所说的灵明不昧。这就是鬼神的实相,道家所说的神虽不同于信仰中的神,却也不异。不异就是因为这种共同的精神性,不同则是因为有真幻之别。

真,就是所谓神只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唯一纯粹灵觉;幻,就是宇宙中的万物会对这个灵觉,因感应程度的深浅而有不同层次的认取。比如西方人的神长着西方人的面孔,埃及人的神长着埃及人的面孔,印度人的神长着印度人的面孔,中国人的神长着中国人的面孔,这些神的能力也都与他们的生活情境和精神特质紧密相关。大猩猩的神肯定也是一只更大的猩猩,其能力也是不出大猩猩想象范围的。也有另外一种情况,便是抛开形象而着眼于能力本身,种种图腾崇拜便是,崇拜则还是跟自我相关的。所以这都是因为有我识的掺入,而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加工。我执为妄源,所谓迷信,就是迷于这种虚妄,不可否认的却是那种精神灵觉,以及超越性的导向。道家的道和佛家的空,则是超越了一切障蔽扭曲,而见到了那个纯粹精神灵觉的本来。

心与物的关系问题,文明史上一直是个核心和根本问题,几千年来争论不休。其实从物理性上看,一切皆物,连精神也是物,就像我们的精神实质是脑电波;从精神性上看,则一切皆神,就连一块石头、一个原子,也必定有着对宇宙灵觉的感应,因一切不离这一根本灵觉,只是离本源处远。总结起来便是:心生万物、万物生心,心物一元。所谓层次,就是来自距离本源处的远近。万法皆空、本性无异,但佛性具足和能否成佛是两回事,决定能否成佛的不是佛性,而是自身,自身能否像宇宙一样具备一种圆转通流无碍的系统性和有机性,而使那个本性显现出来。能便见道体,不能只为道用。

所以鬼神本是很亲切的,就像我们的精神一样,其玄妙莫测只是因为我们的精神层次太低,而不能识别和感应。就像人和狗,交流是极有限的,狗视人便犹如神,开车建楼之类皆是神通神迹。而这些对于人只是平常,所以平常才是最后的真实,直至“道法自然”这个最高的平常。一句话,不是神太高,而是我们太低

古人深信“万物有灵”,草木可以成精,蛇狐可以修炼,今人视为荒谬迷信。这其中诚然有自我生妄的想象成分,但更要看到这是他们的心灵在一种更深的状态,有着对天地之灵更深的感应。今天的人,才是真正退化了。

心能通神——道家心学的密印

心是神明居所

《庄子·人间世》中说:“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

这和我在《

直修第八识——儒释道的终极秘密和法门

》一文中所说的东西,完全一致,这里再温习下,不清楚的地方请参照此文。“徇耳目内通”,就是由眼、耳、鼻、舌、身五感官识可以直通第八根本识。“外于心知”,就是出离第六意识和第七执识的遮蔽障碍。合之则“鬼神将来舍”,舍即心舍,即自心顿超直入于大道。所以道家的道之神明,便是佛家的自性、佛性、真如等之类,在这个根本处佛道是完全相通的。故《庄子·天地》中说:“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

我说佛道相通,乃至以前常说的儒释道相通,目的不是在调和各家。我没什么门派意识,我所着眼的,只是天地间那个唯一的道。所谓相通,便是条条大路透长安,走到根本处所见到的,必定是一个东西,因为天地之道只有一个,但入处和呈现可以有千万种不同。

庄子所说与佛家虽然相通,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不同。这不同便是,道家侧重在人是万物一体中的一员、天道运化中的一环,所以心只是神明居所,悟只是通于神明;佛家则侧重人心作为道之容器的主体性和主宰性,讲法界皆在一心,真性本来具足;所以道家讲天人合一,佛家讲三界唯心。对于大道,这是一体两面。所以对于佛家,悟道就是悟到本来真性;对于道家,则是在自己这颗心上创造条件,让神明能够来居住,也就是通于天地之灵。

如何创造条件呢?这涉及的便是道家的工夫方法。老子的修道方法,最有代表性的两句话是:“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的修道方法,最有代表性的同样是两句话:一是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二是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说白了,老庄所说,便是佛家的禅定止观。目的也是如此,《庄子·知北游》所谓:“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管子·心术上》所谓:“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不洁则神不处。”这便是佛家的清净自在。但道家的特质不变,虚气、大通、天和、神明,都是为了合一于天。

《管子》中这个“不洁”的说法,极有意味。古人说神鸟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饮,凤凰犹如此,何况真正的更高的神明呢?洁就是干净,心洁就是心一定要干净。什么是干净,大概用不着多说了。

佛家讲共法和不共法,共法就是共通之法,不共法就是独有之法。道家工夫,也有这样一个不共法。

心能通神——道家心学的密印

直听无情说法

禅宗是佛门道家,这个不共法,用禅宗的话头说就是聆听“无情说法”。

无情即无情物,无情物自然合道,无情所说法便就是直了的道。故云门文偃禅师云:“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洞山良价禅师也是由“无情说法”的话头悟入。

无情说法,就是道无所不在;聆听无情说法,就是无处不可悟道。禅宗之所以是佛门道家,就在于“山河大地,皆露法王身”和“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那样的立处皆真、触境皆如、任运自在的见地和修行。

道家则更为彻底。就如庄子之生,言大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庄子之死,“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为赍送”。彻底之下,便是直接聆听无情说法。禅宗和道家,其实都是接上根人的,顿悟主要靠的是悟性,那些工夫只是打基础,直透是靠这个悟来透的。道家的直接聆听无情说法,便是直接在天地万物上悟。

为什么说道家更彻底呢?因为对于道家来说是这样的:以天地万物为己身。禅宗讲无心合道,道家如此之下便自然通往了真正的、彻底的无心,然后神明来居、一通大道。道家的彻底,就彻底在对天地万物的全然观照和洞察,这其中也包括自己,自己也与物无异。也正因为这种向外的倾向,而为真正的入世打开了一扇宝贵的门,所以出现了姜尚、范蠡、张良等众多翻云覆雨的道家人物。

比之佛家,道家在入世与出世间,有着更大的进退自如的空间。

无情说法又到底是怎么说的呢?譬如花开花落、草木枯荣,这说的就是无常法;四季循环,昼夜更替,这说的就是轮回法;《肇论》中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风暴、江河、流云、日月等一切大动的东西背后,都有个如如不动的东西,唯真空不动,这说的就是性空法。对于道家,则体现得更多元、更深细、更明白——老子说“上善若水”,他从水的善利不争、处恶善下里,悟到了真正的德性;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他从这一自然现象里,悟到了恒久之道;老子见车轮中间轴孔、器皿和房屋的中空,悟到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庄子是寓言大师,寓言中更是经常让无情物出来现身说法,比如说“无用之用”的因是废材而不受砍伐的大树,说“本来一体”的影子与影子边的微阴,说“天籁”的风中怒号却其性本虚的众多树窍……这都是直了的道,只看你能不能直了地悟。

无情说法的主角,也未必都是无情物,人间种种、世事人情也都是,只要把它们都看作现象。自己,则做一个局外人、旁观者。

清代胡文英评庄子,便是“眼极冷”,所谓冷眼旁观。洞山问云岩无情说法什么人得闻,云岩答:无情得闻。无情说法,须无情人听,庄子言:所谓无情,无好恶而常因自然。

譬如流水落花。若是流水须无情,若是落花须无意。无情不住,无意方随。

心能通神——道家心学的密印

机心是最大障道因缘

最后说个特别触动我的一点。

《庄子·天地》中有句话,说得彻骨:“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世间一切悖道、无道,皆从这句话中出。机即巧诈,机心即邪曲之心,其反面便是直心。《维摩诘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所谓直心,至真无伪。

人生是道场,若有机心,便如自心幻化出一座高大坚固、曲折无尽的迷宫,于是毕其一生而能够走得出去的,便成为极少数。若无机心,纵然人开始都是迷的,这时也只如四面是墙,一眼能望到,可以走直线,从这边走到那边只是费些脚力,只要肯走就能走到。对面即彼岸,对面必有能出离解脱的门。对于心灵,迷宫之内,重重隔音,回荡的只是自己焦躁的脚步声和困顿的挣扎呼喊声,这便是自我的地狱。若无迷宫,墙外鸟语花香才能传过来,清风生气才能吹过来,心才能轻灵飞升起来,而跨越高墙,直见天地广阔无尽的大好风光。

而世人却都奔跑在机心的路上,还自以为聪明。

— 完 —

心能通神——道家心学的密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