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婚宴“大棚”味道,京城“廚子舍”清真菜入非遺

早年間那些住在四合院、大雜院老北京人,最講究辦事要有面子。他們遇到婚、喪、嫁、娶、過滿月、慶壽誕此等的大事,由於花費和場地的侷限很少有人下館子的,“入戶廚師”是人們最佳的選擇,就是請廚子到家裡來從頭至尾大包圓的應棚盛大宴席。 電影《駱駝祥子》中,車廠老闆劉四爺辦六十大壽,就請的廚子來家裡做炒菜面的酒席,一干拉洋車的車伕和親朋好友吃了劉四爺個“泰山不下土”。

筆者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參加表姐出嫁到花市上寶慶衚衕婆家時,曾看到正在煎炒烹炸的老廚師身邊,有一個悄沒聲打下手的半大小子在幹活。婚宴上嘗著香氣撲鼻、味型漂亮的菜餚,一打聽站灶的廚師,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廚子舍”第四代舍崇祿,旁邊打下手的正是後文中的舍增泰先生。

名廚後代陰錯陽差開火車

64的舍增泰認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十分充實而有意義。通過不懈的努力,2007年舍增泰終於把祖傳的“廚子舍”清真菜,託進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並且獲得“世界知名大廚”的榮譽稱號。舍增泰驕傲地說,只有經過國家主管部門根據相關資質評出來的選手才能稱為大師、才能代表中國出席重大國際活動。

在崇外地區博物館“廚子舍”工作室,舍先生向筆者展示了2015年4月其赴法國參加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中國非遺美食圖片展的榮譽證書,和寫給他個人的一封信:“中國廚子舍清真菜技藝傳承大師舍增泰作為中國及遠東、太平洋地區的代表,成為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組織接受的世界知名大廚。”很顯然,能得到聯合國有關組織的肯定,說明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全球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久違的婚宴“大棚”味道,京城“廚子舍”清真菜入非遺

見面伊始,舍先生就介紹了“廚子舍”的來歷,確是先輩從“廚子仉”繼承而來。公元1510年、明永樂年間京師名廚廚子仉被舍家的先祖延請入宮,到御膳房工作。其時舍家先祖任明朝的鴻臚寺卿、相當於現代的外交部長。而廚子仉傳藝給廚子舍是300多年後的1840年,仉家的姑娘則是1910年嫁進舍家與舍增泰的爺爺成婚,他兩家是先傳手藝後結的良緣,這就是京城先有廚子仉後有廚子舍的來歷。

作為京城名廚舍崇祿最小的兒子,舍增泰打小就跟著父親轉戰四九城的百姓人家,他上面的三個哥哥早就能給父親當助手了,而他這個老疙瘩則只能乾點剝蔥剝蒜淘爐坑的下手活。他是個有心人始終在打補丁的位置上,苦練基本功又好觀察好琢磨,事事都問為什麼,偷偷學藝。日積月累長勁可觀。

舍增泰1972年中學畢業去了京郊插隊。後來分配到北京鐵路局開上了火車。那會的蒸汽機車好像是在吞煤,小舍他們兩個人跑張家口一趟車就要撮30噸煤,一下車跟小鬼兒似的。那股辛苦勁令他終身不忘,一口氣在鐵路上幹了42年。這段時間舍增泰趕上休班時沒少跟著父親出去應活,其舍家獨門菜的技術也日臻成熟。

入戶廚子的手藝有訣竅

說起跑大棚來,舍增泰滔滔不絕。古話說,民以食為天。廚行自古就是華夏大地的熱門行業,為什麼?學會廚藝餓不著嘛。手藝學到手,還能有一筆收入。而且解放以前的飯館應不了大的宴席,北京廚行承辦宴席就成了專利。家庭設宴豐儉宜人有高檔的也有節儉的,流行於京郊、大廠、廊坊的“八大碗”和炒菜面就是廉價、較低檔的席面。

其實幹好廚行並不容易,這一行早起晚睡,勞動時間長,工作強度大,還又髒又累。故此又叫勤行。早年間的回族廚行從業者絕大多數人的工作崗位不在飯店裡頭,而是入戶在老百姓的院子裡和富人的府邸。老北京民間辦紅白喜事習慣在家裡舉辦宴席。跑大棚的廚子便在事主的家裡搭起大棚,壘砌灶臺,擺放案子,生火開席。從業廚師有大教和清真之分,他們不僅要有手藝,還要預備帆布、架子、炕蓆、灶具、鍋碗。 回族廚子的工作程序一般是這樣,事前頭一天或兩天,到事主家搭上大棚,用磚壘臨時灶臺,架起若干個大鍋燒火、緊牛羊的雜碎,洗淨海帶等乾鮮菜切好備用,切好牛羊肉餡料用於炸丸子……

舍增泰介紹說,到開席那天早晨,還需要提前製作八大碗,包括:2碗燉肉、2碗雜碎、1個黃花菜、1個炸豆腐、1個丸子、1個海帶,放入鬥鍋一直處於加熱狀態。

關於老北京跑大棚廚子的沿襲,老一輩著名廚師海寶明介紹,到了上世紀40年代,全北京尚有20多個回族廚師在跑大棚。計有牛街的廚子梁、廚子馮、廚子王、廚子金、廚子楊、廚子許等。而哈德門(崇文門)一帶的廚子梁、廚子仉(廚子舍的前身)名氣比較大,他們的先人皆為明朝御膳房的主廚。後來廚子仉的手藝傳給了舍姓姑爺繼承,由此變成了廚子舍。舍家第四代傳人舍崇祿(舍增泰之父)在回族廚行中被公推選為領頭人。

如今,“廚子舍”第五代傳人舍增泰更是個能人,他有文化有經驗適應時代發展,善動腦筋愛鑽研,他推陳出新發掘出現代的壓桌菜、扣菜、湯菜和炒菜四個大類清真菜。

“廚子舍”的菜餚香一半靠使火

開了大半輩子火車的舍增泰,對開火車和灶上的活有個統一的認識。開火車,你死乞百賴填煤它不見得有勁跑得快,你在灶上炒菜煤要吃多了,那火照樣眯眯糊糊不給勁。要保證每25分鐘就翻一次臺,用火必須是二尺多高的火苗子騰騰的。俗話說,毛廚子怕旺火。好的廚師刀勺亂響就指著火舌撲鍋底呢。

久違的婚宴“大棚”味道,京城“廚子舍”清真菜入非遺

舍增泰說,我們舍家的獨到之處,宴席的成敗灶火要佔一半。我們砌的灶頭天使完了用泥封上它,不用管它也不會滅,第二天再捅開完好如初。火焰的旺與微全靠人工調節。我家壘過單眼灶、7眼灶,最多時有十幾眼,現在北京城除舍家外再沒有人有此絕技了。

採訪中舍增泰舉了一個甜點糖卷果的做法:1、用紅棗、山藥、白麵,2、把山藥切成5~6公分的小塊拍碎,3、把切碎的棗和山藥混一起加上白麵和好、不要放水,4、把和好的食材揉成像懶龍的麵糰,放在抹好食用油的屜上,5、上蒸鍋,開鍋20分鐘至山藥軟了即可,把屜布浸溼備用,6、從蒸鍋裡剷出麵糰放在屜布上卷,7、捋成條後晾涼、將食材切成2.5公分厚的小塊放油鍋裡炸,8、熱鍋放油不等油太熱就放白糖,翻炒成糖色,待其發黃後加開水熬成拉黏狀,9、把炸好的卷果放入糖漿中翻炒、出鍋、撒芝麻。僅這一道菜就這麼大功夫,何況全席的幾十道菜呢?

看下“廚子舍”入戶應活的菜單即可看出其水平和效率。即有壓桌菜:糖卷果、肉卷果、艾窩窩、豌豆黃;扣菜:清蒸羊肉、紅蒸牛肉、清蒸雞塊、清蒸鴨塊、南煎丸子、紅蒸松肉;湯菜:煨牛肉、黃燜羊肉、黃花丸子、紅煨雞塊、清燉羊肉、扒羊肉;炒菜:它似蜜、溜魚片、芙蓉雞片、焦溜肉片、糖醋肉片、紅燒黃魚、滑溜蝦球、滑溜肉片。

僅此一個普通菜單就在若干個場合,引起國際友人大快朵頤,喝彩之聲不絕。

年過花甲的舍增泰體力日漸下降,現在他除了應邀到各處舉行中華美食文化的講座外,就是待在自己的工作室整理資料。唯一的希望就是有人接過“廚子舍”的技藝,可喜的是自已的女兒舍鷗現在已經初步入門,學會了一些舍家菜並在社區嶄露頭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